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臧艳 向宇轩 +3 位作者 刘娟 姜培坤 吴家森 李永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氮(N)、磷(P)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的影响,揭示毛竹林SOC对N、P添加的响应特征,为N沉降背景下毛竹林固碳增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NH_(4)NO_(3)为N源、NaH_(2)PO_(4)为P源,设置不同N、... [目的]研究氮(N)、磷(P)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的影响,揭示毛竹林SOC对N、P添加的响应特征,为N沉降背景下毛竹林固碳增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NH_(4)NO_(3)为N源、NaH_(2)PO_(4)为P源,设置不同N、P添加量的4个处理:CK(0 kg·hm^(-2)a^(-1)N+0 kg·hm^(-2)a^(-1)P)、N(120 kg·hm^(-2)a^(-1)N)、P(120 kg·hm^(-2)a^(-1)P)和NP(120 kg·hm^(-2)a^(-1)N+120 kg·hm^(-2)a^(-1)P),3年后分析N、P添加对毛竹林土壤0~20、20~40和40~60 cm土层不同粒级(>2、0.25~2、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其SOC分布的影响。[结果]1)各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各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微团聚体(<0.25mm)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在0~20cm土层,N处理显著增加微团聚体含量,对大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影响;P处理对团聚体组成无显著影响;NP处理显著增加微团聚体含量、降低大团聚体含量;各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均无显著影响。在20~40和40~60cm土层,与CK相比,各处理均呈大团聚体含量降低、微团聚体含量增加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P处理显著降低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N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无显著影响,NP处理显著降低水稳性团聚体MWD,对水稳性团聚体GMD无显著影响;在40~60 cm土层,各处理均显著降低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2)与CK相比,N、P处理显著降低各土层SOC含量;NP处理对0~20和20~40 cm土层SO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40~60 cm土层SOC含量。3)N处理对0~20和40~60cm土层土壤团聚体SOC贡献率均无显著影响,仅增加20~4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SOC贡献率、降低微团聚体SOC贡献率;NP处理显著降低各土层大团聚体SOC贡献率、增加微团聚体SOC贡献率;P处理对团聚体SOC贡献率的影响在20~40和40~60 cm土层与NP处理对其的影响趋势一致,对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结论]N、P同时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N或P单独添加引起的毛竹林SOC含量降低;P添加可促进SOC由大团聚体向微团聚体转移,增加SOC稳定性。在N素相对富集、P限制的亚热带森林土壤中,P添加可缓解N沉降引起的SOC含量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OC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磷添加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还田秸秆腐解和有机碳在土壤中积累
2
作者 刘心雨 黄程鹏 +2 位作者 姜培坤 陈瑾 徐秋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6,共13页
[目的]秸秆还田量影响秸秆腐解、后茬作物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利用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效果,为秸秆和鱼蛋白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设置... [目的]秸秆还田量影响秸秆腐解、后茬作物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利用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效果,为秸秆和鱼蛋白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设置秸秆还田量、有机激发剂种类及其在总激发剂中的占比3个因素。秸秆还田量包括适量(7500 kg/hm^(2))和高量(10500 kg/hm^(2))两个水平;供试有机激发剂包括猪粪、鱼蛋白;猪粪、鱼蛋白激发剂添加量占尿素氮量的比例分别为50%、100%(分别记为P50、F50、P100、F100),以两个秸秆还田量不添加激发剂处理为对照,共10个处理。激发剂总量按照调节投入秸秆碳氮比为35:1所需要的氮量计算,其中50%和100%的氮量由猪粪、鱼蛋白提供,培养期为60天。培养期间测定CO_(2)和N_(2)O排放速率及累计排放量。培养结束时,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细菌和真菌丰度以及酶活性。[结果]高量秸秆还田虽然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但土壤CO_(2)排放量以及单位输入碳的排放量均高于适量秸秆还田土壤。培养前13天,高量和适量秸秆还田的累计CO_(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以F50处理排放量最高。P50和F50处理适量和高量秸秆还田土壤CO_(2)排放总量低于P100和F100处理,而N_(2)O排放正好相反,P50和F50处理土壤有机碳积累也高于P100和F100处理。适量秸秆还田条件下,F50处理的CO_(2)排放速率和N_(2)O排放总量均高于P50;而CO_(2)排放总量显著低于P50,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显著高于P50处理。适量秸秆还田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总体高于高量秸秆还田土壤;P50和F50处理土壤酶活性总体高于激发剂100%添加处理,F50处理的效果优于P50处理。[结论]高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CO_(2)排放总量,降低单位碳投入量的土壤有机碳积累量。适量秸秆还田(7500 kg/hm^(2))条件下,以鱼蛋白提供调节碳氮比所需氮量的50%处理较传统猪粪处理可显著提高早期CO_(2)排放速率,降低CO_(2)排放总量,提升土壤有机碳积累量,因此,可作为提高还田秸秆腐解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氮比 激发剂 碳积累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硅肥和生物质炭添加对毛竹林土壤活性硅组分的影响
3
作者 王佳雨 朱玲姣 +3 位作者 黄程鹏 姜培坤 查强威 陈林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目的】探究施用硅肥和生物质炭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人工林土壤水溶性硅、生物可利用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硅、无定形硅(生物成因和成土成因)、总硅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土壤水溶性硅与土壤活性硅组分和土壤特性... 【目的】探究施用硅肥和生物质炭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人工林土壤水溶性硅、生物可利用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硅、无定形硅(生物成因和成土成因)、总硅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土壤水溶性硅与土壤活性硅组分和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遵循析因试验设计,共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S0B0)、施用硅肥450 kg·hm^(−2)(S_(1)B_(0))、施用生物质炭10 t·hm^(−2)(S_(0)B_(1))、硅肥和生物质炭配施(S_(1)B_(1))。【结果】硅肥提高毛竹林土壤中生物可利用硅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硅。生物质炭增加无定形硅库(主效应)。硅肥和生物质炭配施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硅。硅肥、生物质炭添加和土层深度均改变土壤活性硅组成,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活性硅组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2)。此外,硅肥添加可直接和间接提高土壤水溶性硅,介导土壤硅组分之间转化,并提高土壤活性硅库容。生物质炭添加提高土壤水溶性硅积累,一方面增加植物源硅,另一方面提高土壤pH,提高成土成因无定形硅质量分数,调控土壤硅在各组分分布。【结论】施用硅肥和生物质炭促进了毛竹人工林土壤活性硅的积累,并改变了其相互转化,但其转化路径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生物质炭 毛竹林 土壤硅组分
下载PDF
种植绿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2 位作者 周国模 邬奇峰 吴家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绿肥播种对板栗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布置了对照,黑麦草,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白三叶和大绿豆3种混播等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播种处理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播种绿肥显著增加... 为了研究不同绿肥播种对板栗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布置了对照,黑麦草,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白三叶和大绿豆3种混播等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播种处理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播种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P<0.05);播种绿肥在当年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对4个播种绿肥处理进行比较发现,种大绿豆对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绿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
作者 杨旭斌 邵建均 +2 位作者 应珊珊 朱逸阳 姜培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3-1241,共9页
【目的】综合评价生态沟渠在农业面源污染过程阻断中的作用,科学评估生态沟渠各环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桐庐、临安、建德、东阳、义乌、诸暨已建成的6条生态沟渠进行水质监测,计算生态沟渠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总氮... 【目的】综合评价生态沟渠在农业面源污染过程阻断中的作用,科学评估生态沟渠各环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桐庐、临安、建德、东阳、义乌、诸暨已建成的6条生态沟渠进行水质监测,计算生态沟渠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并分析了沟渠建设内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去除影响。【结果】6条沟渠的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31%、38.74%、13.49%、23.97%,其中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义乌沟渠、桐庐沟渠通过建造生态边坡增加了边坡粗糙度,并依靠较窄的沟渠宽度增加了水流与边坡接触面积,延长了水流停留时间,对总氮、铵态氮表现出较高的去除效果,并与进水负荷呈线性关系(P<0.05)。诸暨沟渠植物密度高,表现出较好的总磷去除效果。同时,反硝化除磷装置数量对总氮、铵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是生态沟渠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浙江省生态沟渠中,建设生态边坡,增设反硝化除磷装置,增大植物密度均可强化生态沟渠的水质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边坡 反硝化除磷装置 植物密度
下载PDF
雷竹高效栽培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61
6
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徐秋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共6页
采样分析了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结果表明 :竹林土壤有机碳总量 (CT)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明显高于相邻板栗林地。雷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CMB)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分别比马尾松和板栗林降低了 2 3.12 %和 12 .6 3% ,... 采样分析了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结果表明 :竹林土壤有机碳总量 (CT)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明显高于相邻板栗林地。雷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CMB)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分别比马尾松和板栗林降低了 2 3.12 %和 12 .6 3% ,连年施用化肥竹林CMB 和CMB CT 下降辐度更大 ,近 3a单用化肥竹园土壤CMB 和CMB CT 比有机无机肥混施竹园降低了 6 1 5 4 %和 5 8.82 % ,但随着覆盖年份增加 ,土壤CMB 和CMB CT有上升的趋势。雷竹园土壤活性碳含量 (CA)以及CA CT 保持与天然马尾松林相同水平 ,近 3a有机无机肥混施地块土壤CA 和CA CT 是单施化肥地块的 1 39和 1 2 3倍 ,随着覆盖年份增加土壤CA 也明显增加 ,但稳定态碳 (CUA)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雷竹园冬季覆盖物补充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CWS)的库源 ,使土壤CWS上升 ,覆盖年份从 1a到 5a ,土壤CWS增加了 1倍 ,土壤CWS CT 也增加了 0 .75倍。雷竹土壤CT 与CA 、CWS之间 ,CA 与CWS之间以及CT 、CA 、CWS与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而土壤CMB 与CT、CA、CWS、全氮、水解氮、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土壤碳库 雷竹 土壤有机碳总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活性碳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稳定态碳 施肥 地表覆盖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林地土壤肥力指标 被引量:56
7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俞益武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73 4 ,0 5 891 ,0 7485 和 0 5 4 1 8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5 6 ,0 6 0 6 3 ,0 70 47 ,0 471 4 ,0 445 5 ,0 4988 和 0 5 1 2 5 。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以作为林地土壤肥力指标。图 1表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量碳 土壤养分 杉木林 常绿阔叶林 灌木林 林村 肥力指标 土壤评价
下载PDF
石灰岩荒山造林后土壤养分与活性碳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2 位作者 周国模 吴家森 钱新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9-42,共4页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质增幅最大,分别为292.73%和75.40%;造林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状况,种植南酸枣、梧桐和无患子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刺槐与柏木林下土壤,虽总有机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但2种活性碳则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0.05)。长期营造林木使土壤pH值降低(从8.01降致平均7.3)。比较不同树种发现,南酸枣是改善石灰岩荒山土壤质量最好的树种之一,其次是梧桐和无患子,柏木和刺槐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荒山 造林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碳
下载PDF
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2 位作者 钱新标 张瑞华 杨飞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为了摸索覆盖物对雷竹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立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稻草、稻草+砻糠、竹叶3种覆盖处理,到试验的50d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前2个处理这种减少趋势一直维持到试验结束。试验全过... 为了摸索覆盖物对雷竹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立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稻草、稻草+砻糠、竹叶3种覆盖处理,到试验的50d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前2个处理这种减少趋势一直维持到试验结束。试验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分别减少了728g·kg-1,955g·kg-1和050g·kg-1,057g·kg-1。竹叶处理则到100d有机质、全氮又分别上升。②土壤水解氮3种覆盖处理均在50d达到峰值,此后,稻草和稻草+砻糠处理快速下降,到100d时分别只有50d时的5768%和5571%,但竹叶处理到试验结束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土壤盐基总量和pH值同步,3种处理均在试验的75d达到高峰,以后又重新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土壤化学 化学性质 动态
下载PDF
雷竹笋重金属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被引量:26
10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1 位作者 罗煦钦 王俊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7,共4页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笋重金属含量(质量分数)现状,探讨施肥和竹笋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70个样点的竹笋样品进行测定,布置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栽培雷竹笋重金属镉(Cd)、铅(Pb)、锌(Zn)、铬(Cr)、铜(Cu)的平均质...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笋重金属含量(质量分数)现状,探讨施肥和竹笋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70个样点的竹笋样品进行测定,布置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栽培雷竹笋重金属镉(Cd)、铅(Pb)、锌(Zn)、铬(Cr)、铜(Cu)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 009mg·kg-1,0 093mg·kg-1,8 780mg·kg-1,0 026mg·kg-1和0 830mg·kg-1,对照我国蔬菜卫生标准,研究区雷竹笋均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相关分析显示,竹笋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竹笋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竹笋Pb和Cu含量明显高于纯化肥处理。雷竹覆盖区与不覆盖区间竹笋重金属含量没有实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竹笋 重金属 土壤 化肥 有机厩肥
下载PDF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1 位作者 邬奇峰 吴家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449,共5页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P<0.05)施化肥土壤。有机肥也明显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处理3(1/2处理1加1/2处理4)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是对照的1.15和1.15倍,处理4则是对照的1.57和1.43倍。试验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而有机肥较无机肥更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板栗 化肥 有机肥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碳 土壤酶
下载PDF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过程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 被引量:23
12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1 位作者 储家淼 吴丽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为了解实施早产高效栽培措施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土壤养分现状,探明栽培过程中养分的演变规律,分析了栽培历史分别为4,6,8,10 a的雷竹林土壤,布置了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 为了解实施早产高效栽培措施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土壤养分现状,探明栽培过程中养分的演变规律,分析了栽培历史分别为4,6,8,10 a的雷竹林土壤,布置了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碳氮比(C/N)明显升高。1 a的肥料定位试验表明,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动态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但无论是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还是纯化肥处理,经过1 a试验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都有明显增加,5个施肥处理1 a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增加了10.42%。3个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间比较,随着施肥数量增加,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有效磷均显著增加;2个纯化肥处理相比,施肥量大的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施肥量少的处理,而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在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1 a肥料试验中,当年8月至12月,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翌年2月开始上升,翌年4月份又有下降趋势,到试验结束(翌年6月),所有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明显上升,1 a中5个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平均增加了10.19%,有效磷平均增加了15.31%,而氮素只有3个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明显增加,全氮和水解氮分别平均增加了3.03%和2.84%,2个纯化肥处理全氮和水解氮反而下降,比试验开始时,分别平均下降了15.94%和7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雷竹 早产高效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姜培坤 叶正钱 徐秋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3,74,共4页
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优良笋用竹种,近年来以重施肥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40个样点土壤样品... 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优良笋用竹种,近年来以重施肥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40个样点土壤样品,利用ICP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铅(Pb)和锌(Zn)全量含量分别为0.23±0.11,68.23±25.61,23.26±6.61,12.47±2.86,108.50±54.92mg/kg,所有样点5种重金属全量均未出现超标现象。Cd、Cr、Cu、Pb和Zn有效态含量分别为0.028±0.025,0.150±0.102,3.482±1.304,1.636±1.022,10.814±9.767mg/kg,5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异均明显大于全量。重金属Cd、Cu、Pb和Zn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百分比较高。从不同栽培历史雷竹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来看,Cu、Pb、Zn3种元素随着栽培历史延长,土壤中全量含量显著上升,其中Cu上升量最大,栽培历史从2~3年延长到8~10年,Cu含量增加了1.39倍。重金属Cd、Cu、Zn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土壤重金属 含量分析 笋用竹种 高效栽培技术 积累 施肥
下载PDF
雷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其与重金属的关系 被引量:27
14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杨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状况 ,在浙江省雷竹主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范围为 ( 0 1 5 5 0±0 0 0 5 3)g·kg-1( 2 5℃提取 )和 ( 0 2 2 2 0± 0 0 0...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状况 ,在浙江省雷竹主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范围为 ( 0 1 5 5 0±0 0 0 5 3)g·kg-1( 2 5℃提取 )和 ( 0 2 2 2 0± 0 0 0 63)g·kg-1( 1 0 0℃提取 ) ,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和WSOC占土壤有机碳总量 (TOC)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立地条件相同的板栗林土壤和茶园土壤。雷竹林地增温覆盖措施增加了土壤WSOC的量 ,连续覆盖 5a的土壤WSOC比覆盖 1a的增加了 1倍。雷竹林土壤WSOC与土壤TOC、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及有效镉、钴、镍、铅、锌含量均有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P <0 0 1 )相关性 ,说明土壤水溶性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表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土壤 水溶性有机碳 养分 酶活性 重金属
下载PDF
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演变与抗蚀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姜培坤 俞益武 徐秋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112-115,共4页
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参照 ,分析了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5种商品林中 ,毛竹和青梅林土壤粘粒含量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早竹和毛竹林土壤大于 1mm大团聚体含量和大于0 .2 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均... 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参照 ,分析了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5种商品林中 ,毛竹和青梅林土壤粘粒含量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早竹和毛竹林土壤大于 1mm大团聚体含量和大于0 .2 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均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34.6 6 % ,73.35 %和 2 7.2 5 % ,6 4 .0 7%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 ,茶园土壤则保持和天然马尾松林相同的水平。早竹地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也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5 7.6 4 %和 18.74 % ,毛竹和茶园土壤则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均显示下降。5种商品林中早竹、毛竹和茶园土壤抗蚀能力较强 ,特别是早竹和毛竹土壤抗侵蚀能力超过了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抗蚀能力较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人工杉木林 毛竹林 青梅林 早竹林 茶园 土壤物理性质 抗蚀性
下载PDF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40
16
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钱新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4,30,共4页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状况,采集了植被恢复17年和9年的两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恢复17年的木荷、杉木林0~0.2m土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状况,采集了植被恢复17年和9年的两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恢复17年的木荷、杉木林0~0.2m土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2倍、2.96倍、5.80倍和3.52倍,土壤有效养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植被恢复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极大改善,表现在土壤容量明显降低,土壤总孔度、通气孔度增加和大于1mm大团聚体与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的增加。总的来看,恢复17年的木荷和恢复9年的黑麦草两处理,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最为明显,此两处理0~0.2m表层土壤容量比对照区降低了27.9%和20.4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1.09%和29.96%,土壤总孔度和通气孔度分别是对照区的1.34倍、1.25倍、2.59倍和2.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型红壤 植被恢复 土壤 养分含量 物理性质
下载PDF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姜培坤 俞益武 +1 位作者 张立钦 许小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了解目前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状况 ,作者在 1 999年春季采样分析了浙江省临安市郊 4个乡镇 2 3个雷竹户的竹林土壤。结果表明 :雷竹地土壤酶活性变异较大 ,2 3块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 为了了解目前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状况 ,作者在 1 999年春季采样分析了浙江省临安市郊 4个乡镇 2 3个雷竹户的竹林土壤。结果表明 :雷竹地土壤酶活性变异较大 ,2 3块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 33 37% ,71 0 0 % ,49 60 % ,39 90 %和 2 8 0 8%。蛋白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和脲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1 ,0 962 ,0 783,0 490 ,0 441和 0 845,说明蛋白酶是较理想的肥力指标。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系数为 - 0 875,说明雷竹地磷肥用量过多。除磷酸酶外 ,土壤各类酶活性和雷竹开花率和煤污病感病指数均呈负相关 ,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与竹子开花率负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土壤生物学性质特别是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竹林退化指标。表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林地 土壤 氮素 磷素 钾素
下载PDF
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18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8-551,共4页
In winter time, 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 were covered with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evera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tested regularly. It is concluded that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covered with bamboo leaves are ... In winter time, 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 were covered with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evera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tested regularly. It is concluded that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covered with bamboo leaves are rising with the day.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on the Day 100) the activities of hydrogen peroxidase,sucrase,phosphatese,urease,protease are respectively 3.24,2.08,2.01,1.48,2.40 times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Soil covered with rice straw or rice straw plus rice chaff,enzyme activities of hydrogen peroxidase,sucrase,phosphatese are growing until Day 75,but down afterwards till the end of experiment. As to urease and protease,there is almost no change in activities except a little down during the later experimen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林地覆盖 土壤养分 土壤酶
下载PDF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生化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2 位作者 董林根 钱新标 金荣根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对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生物化学过程强度和几种酶的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菌、放线菌还是真菌的数量檫树根际土都明显多于杉木根际土。檫树根际具有较高的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强度。脲酶、蔗... 对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生物化学过程强度和几种酶的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菌、放线菌还是真菌的数量檫树根际土都明显多于杉木根际土。檫树根际具有较高的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强度。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檫树根际土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但多酚氧化酶活性杉木根际土较高。两种林木各项生化性的R/S值除多酚氧化酶以外均大于1,并且檫树的大于杉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土壤 生物化学
下载PDF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2 位作者 徐秋芳 钱新标 张钦相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杉木根际土较高,而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檫树根际土高;土壤总酚量在两种根际上间无明显差异,而游离酚量杉木根际高于檫树根际;杉木连栽造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H/F的降低和总酚量、游离酚量的升高。除了二栽杉木根际土游离酚含量比头栽高外,其余物质含量在头栽根际上和二栽根际上间无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 土壤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