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延航 曲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6期1030-1032,共3页
手术应激反应常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刺激应激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术前精神上的紧张、焦虑、恐惧以及术中的创伤、血容量、麻醉的变化等,其中应激反应发生最强烈的诱因是手术创伤和气管插管[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CO2气腹... 手术应激反应常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刺激应激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术前精神上的紧张、焦虑、恐惧以及术中的创伤、血容量、麻醉的变化等,其中应激反应发生最强烈的诱因是手术创伤和气管插管[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CO2气腹会使腹腔压力上升,胸腔内的压力也会随之上升,且CO2被血液吸收后会引发高碳酸血症,均可增强患者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 应激反应 七氟醚 异丙酚麻醉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延航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析联合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施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平均地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七氟烷与瑞芬太尼行复合静吸麻醉,试验组采用丙泊酚与... 目的:探析联合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施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平均地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七氟烷与瑞芬太尼行复合静吸麻醉,试验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率(HR)和收缩压(SBP)在拔管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共有18例,占总例数的58.06%,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8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对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老年
下载PDF
曲马多在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国庆 苏振波 +4 位作者 叶虹 李龙云 张耀中 韩阳东 姜延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曲马多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对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 级,年龄6 5~75岁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T组(试验组)各4 0例,均行上腹部手术,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围手术期均用... 目的:观察曲马多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对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 级,年龄6 5~75岁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T组(试验组)各4 0例,均行上腹部手术,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围手术期均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 1 ,C组作为空白对照,同时两组均减浅麻醉,术后清醒拔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围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并发症。结果:在围拔管期,T组患者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低于C组(P<0 .0 5 ) ;T组患者苏醒后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 .0 5 ) ,术后寒颤、躁动者明显减少(P<0 .0 5 ) ;而苏醒速度和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曲马多和硝酸甘油复合应用能通过抑制交感张力而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影响全麻后呼吸恢复和苏醒。在本试验的推荐剂量和给药方式下,曲马多和硝酸甘油复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抑制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及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硝酸甘油 麻醉恢复期 麻醉 全身 应激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闻宇 姜延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急诊 剖宫产术
下载PDF
一面四巷瓦斯抽采对采空区遗煤自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姜延航 周露函 +1 位作者 韩明旭 王丽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69,共8页
为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不同瓦斯治理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及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结合某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的实际条件,构建了“一面四巷”采空区自然发火物理模型,将程序升温试验得到的煤样氧化耗氧参数和放热参数应用到数值模拟中... 为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不同瓦斯治理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及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结合某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的实际条件,构建了“一面四巷”采空区自然发火物理模型,将程序升温试验得到的煤样氧化耗氧参数和放热参数应用到数值模拟中,分别研究了不同供风量、低抽流量及高抽流量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及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氧化带最大宽度、氧化带面积和采空区最高温度点等参数随供风量、低抽流量及高抽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测试范围内,提高供风量、低抽流量及高抽流量均会造成采空区漏风量增多,不利于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最高温度点变化不明显(仅在1 K范围内变化),高抽流量变化对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和面积及最高温度的影响大于供风量和低抽流量;氧化带最大宽度随供风量增大而增加,采空区最高温度和氧化带面积随供风量增加而减小,供风量从1600 m^(3)/min增加到19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增加了2 m(74~76 m),最高温度降低了0.1 K(315.38~315.28 K),氧化带面积减小了180.08 m^(2)(8669.49~8489.41 m^(2));氧化带最大宽度随低抽流量增大而增加,采空区最高温度和氧化带面积均随抽采流量增大而增加,低抽流量从200 m^(3)/min增加到3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增加了2 m(75~77 m),最高温度升高了0.152 K(315.340~315.492 K),氧化带面积扩大了51.56 m^(2)(8553.79~8605.35 m^(2))。高抽流量从80 m^(3)/min增加到24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保持在75 m,最高温度升高了0.76 K(315.13~315.8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供风量 抽采流量 氧化带宽度 采空区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6
作者 孙凤丹 姜延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共1页
关键词 血管透明变性 细胞型 瘤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瘤 神经上皮瘤 星型细胞瘤 椎管内神经鞘瘤 腹腔分流术 囊性变 室管膜瘤
下载PDF
老年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文哲 姜延航 代继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9期541-54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皆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 100例老年患者中,40例患者给予结直肠癌手术及胃癌根治术,其麻醉时间在3~4h之内;60例患者给予胆囊切除术,其麻醉时...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皆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 100例老年患者中,40例患者给予结直肠癌手术及胃癌根治术,其麻醉时间在3~4h之内;60例患者给予胆囊切除术,其麻醉时间在30~40min之内。6例患者手术过程中产生CO2气腹,其CO2分压在45~50mmoL/L,出现升高的趋势,通过对潮气量的适当调整以及相关的碱性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的CO2气腹症状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为100%,未有患者出现麻醉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其麻醉存在较高的难度和风险,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科学地评估、对患者的脏器功能进行必要的调整,手术过程应进行严密的监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地进行处理,术后,必须注意拔管前后,这样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 麻醉
下载PDF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耀 姜延航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23期3007-3008,共2页
目的:选择支撑喉镜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注意患者咽喉部的病理生理改变,准确判断气道,作好充分的插管准备。方法:采用力月西、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进行静脉诱导,芬太尼、丙泊芬静脉维持,异氟醚持续吸人,琥珀胆碱维持肌松控制呼吸。... 目的:选择支撑喉镜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注意患者咽喉部的病理生理改变,准确判断气道,作好充分的插管准备。方法:采用力月西、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进行静脉诱导,芬太尼、丙泊芬静脉维持,异氟醚持续吸人,琥珀胆碱维持肌松控制呼吸。结果:手术平均历时4~10min,术毕患者清醒,各种反应恢复正常。结论:力月西、芬太尼、丙泊芬诱导,丙泊芬、琥珀胆碱静脉维持,异氟醚吸入麻醉安全、易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 支撑喉镜 麻醉
下载PDF
不同CO_(2)注入温度置换驱替CH_(4)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白刚 姜延航 +2 位作者 周西华 兰安畅 王继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7-174,共8页
注气温度是煤层注气促抽瓦斯的关键技术参数,为研究CO_(2)注入温度对CH_(4)驱替量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CO_(2)置换驱替CH_(4)试验系统,开展CO_(2)注入温度为40、50和60℃的置换驱替CH_(4)试验,研究CO_(2)置换驱替CH_(4)过程中煤层... 注气温度是煤层注气促抽瓦斯的关键技术参数,为研究CO_(2)注入温度对CH_(4)驱替量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CO_(2)置换驱替CH_(4)试验系统,开展CO_(2)注入温度为40、50和60℃的置换驱替CH_(4)试验,研究CO_(2)置换驱替CH_(4)过程中煤层温度、气体浓度、驱替效率、CO_(2)封存量与CH_(4)解吸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注气温度是影响CH_(4)解吸量与CO_(2)封存量的关键因素,提高注气温度可以能够驱替出更多的CH_(4)并储存更多的CO_(2);CO_(2)注入温度越高,CO_(2)突破时间越短,注气温度为40、50、60℃时CO_(2)的突破时间分别为107、73.8和57.5 min,出口CO_(2)体积分数达到99.99%所需时间越短,相同注气时间内解吸CH_(4)体积量和CO_(2)封存量越多;注气温度由40℃升至60℃时,煤层CH_(4)累计解吸量分别为6.43、6.57和6.71 cm^(3)/g,CH_(4)产出率提高了2.1%~4.3%,煤层累计封存CO_(2)解吸量分别为17.39、17.99和17.41 cm^(3)/g;注气驱替CH_(4)过程中煤层吸附CO_(2)起占主要地位,随着注气时间的增加,煤层温度升高,可分为缓慢升温、急剧升温和缓慢降温阶段,且缓慢升温阶段随着CO_(2)注入温度升高而明显“滞后”,表现为“逐渐驱替”效应,煤层温度最高变化量分别为10.5、11.4和11.3℃;运移速率随CO_(2)注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为0.00653、0.00781和0.00886 cm/s,运移速率提高了19.6%~35.7%;相同注气温度下,驱替效率随注气时间增加逐渐增大,且注气温度越高,相同注气时间内驱替效果越明显,试验结束时的驱替效率分别为88.49%、90.93%和91.7%,驱替效率可提高2.44%~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CBM 注气温度 突破时间 驱替效率 运移速率
下载PDF
煤层注CO_(2)驱替CH_(4)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延航 白刚 +3 位作者 周西华 王思琪 王连华 范超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1,共9页
为明确多因素耦合对CO_(2)驱替CH_(4)过程中CH_(4)产出与CO_(2)封存效果的影响特征,开展不同注气温度θ、压力P和煤样含水率W条件下注CO_(2)驱替CH_(4)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CH_(4)产出率η和CO_(2)储存率ξ变化特性,基于响应曲面法,... 为明确多因素耦合对CO_(2)驱替CH_(4)过程中CH_(4)产出与CO_(2)封存效果的影响特征,开展不同注气温度θ、压力P和煤样含水率W条件下注CO_(2)驱替CH_(4)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CH_(4)产出率η和CO_(2)储存率ξ变化特性,基于响应曲面法,构建η和ξ二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分别考察注气温度A、注气压力B、含水率C对η和ξ的单独影响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η随θ和P增加而增大,随W增大而减小;ξ随P增大而增大,随θ和W增加而减小。影响因素中A、B、C均为η的显著项,B和C是ξ的显著项,一次项对η和ξ影响程度均为C>B>A;交互项对η的影响程度为BC>AC>AB,且AC和BC交互作用显著,AB交互作用不显著;交互项对ξ的影响程度为AB>AC>BC,且AB和AC交互作用极显著,BC交互作用不显著;4组η和ξ编码区间外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偏差分别为3.64%、2.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替CH_(4) CH_(4)产出率 CO_(2)储存率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采空区自燃隔离墙与氮气联合防火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刚 姜延航 +2 位作者 周西华 令狐建设 刘文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6-213,共8页
为防止下沟煤矿下分层ZF1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现场监测工作面实际供风量1026 m^(3)/min时的氧气体积分数和漏风速度.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下分层ZF1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 为防止下沟煤矿下分层ZF1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现场监测工作面实际供风量1026 m^(3)/min时的氧气体积分数和漏风速度.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下分层ZF1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带变化规律,确定自燃带的范围,得到采空区自燃带的拟合曲线,提出"堵漏降氧-惰化置换"联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自燃"三带"变化规律与现场监测吻合较好,数值模拟可靠,其中氧化升温带在采空区进风侧为40~150 m,中部为35~130 m;下分层ZF1801采空区内布置风流隔离墙布置间距为50m时和注氮筛管之间间距保持在40m时,防灭火效果较好,其中使用风流隔离墙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由110 m缩减至80 m,使用筛管注氮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由110 m缩减至25 m;现场应用风流隔离墙和筛管注氮相结合的防灭火后下分层采空区回顺侧束管CO体积分数由476×10^(-6)降至32×10^(-6),上隅角CO体积分数由300×10^(-6)降至11×10^(-6).上分层采空区,运顺侧上方采空区内的CO体积分数由700×10^(-6)降至37×10^(-6),回顺侧由528×10^(-6)降至19×10^(-6),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自燃 风流隔离墙 筛管注氮 防灭火技术
下载PDF
煤层注热CO_(2)驱替CH_(4)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延航 周露函 +3 位作者 白刚 周西华 刘天祥 马英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7,共8页
为研究注CO_(2)增产煤层气过程中注气温度对煤层渗透特性变化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CO_(2)置换驱替CH_(4)实验系统,在注气温度为40,50,60℃条件下进行CO_(2)置换驱替CH_(4)实验,定量分析置换驱替过程中出口气体流量、孔隙压力以及煤层... 为研究注CO_(2)增产煤层气过程中注气温度对煤层渗透特性变化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CO_(2)置换驱替CH_(4)实验系统,在注气温度为40,50,60℃条件下进行CO_(2)置换驱替CH_(4)实验,定量分析置换驱替过程中出口气体流量、孔隙压力以及煤层渗透率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测试的40~60℃范围内,提高CO_(2)注入温度有助于产出更多的CH_(4)及封存CO_(2),CO_(2)注入温度越高,出口混合气体流量和CH_(4)气体流量越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束时置换体积比分别为2.704,2.741和2.595,注气温度为60℃时驱替效果较好,每产出单位体积的CH_(4)注入的CO_(2)量最少;煤层孔隙压力随注气时间呈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逐渐趋近注气压力0.8 MPa;注CO_(2)置换驱替CH_(4)及提高CO_(2)注入温度会降低煤层的渗透性,注气温度恒定时,渗透率随注气时间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注气温度由40℃升至60℃时,渗透率从0.0171×10^(-15)m^(2)下降至0.0098×10^(-15)m^(2),降低幅度为34.50%~4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驱替CH_(4) 温度 置换体积比 孔隙压力 渗透率
下载PDF
氧气浓度对含硫无烟煤自燃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西华 姜延航 +2 位作者 白刚 李东芳 郝慧颖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含硫煤低温氧化自燃的影响,选取山西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4号和15号煤层煤样作为试验样品,开展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管式炉程序升温试验。14号和15号煤样的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21.0%和21.0%、12.2%和12.1%、10.2%... 为研究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含硫煤低温氧化自燃的影响,选取山西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4号和15号煤层煤样作为试验样品,开展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管式炉程序升温试验。14号和15号煤样的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21.0%和21.0%、12.2%和12.1%、10.2%和10.1%、7.1%和7.2%、5.0%和5.1%、2.9%和2.8%,共6个组别,并联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研究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CO气体与特征温度变化规律。通过计算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不同温度时刻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分析了耗氧速率、放热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氧气体积分数为21%时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进行拟合。计算出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低温氧化表观活化能,分析了氧气体积分数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根据煤自燃临界温度及表观活化能变化特性得出了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的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值。结果表明:在试验测试范围内(氧气体积分数2.8%~21.0%,温度30~300℃),提高氧气体积分数有助于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氧化发展,降低氧气体积分数则抑制其发展,14号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大于15号煤样,14号和15号煤层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5.0%和7.2%;氧气体积分数恒定时,CO释放量、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同一组别的14号煤样各温度点的CO释放量、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均大于15号煤样,表观活化能和自燃临界温度则小于15号煤样;温度恒定时,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CO释放量、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减小,表观活化能和自燃临界温度增大;耗氧速率、放热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及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值可为采空区煤自燃特性数值模拟及自燃危险区域划分提供重要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无烟煤 氧气体积分数 煤自燃 耗氧速率 放热强度 活化能
下载PDF
多因素对液态CO_(2)冻融致裂煤体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西华 周露函 +3 位作者 姜延航 白刚 刘天祥 王学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67,共10页
为研究多因素耦合对液态CO_(2)冻融致裂煤体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液态CO_(2)冻融致裂试验装置,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液态CO_(2)冻融致裂后煤体的孔隙度,分别研究液态CO_(2)冻结时间(t)、冻融循环次数(n)和煤体含水... 为研究多因素耦合对液态CO_(2)冻融致裂煤体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液态CO_(2)冻融致裂试验装置,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液态CO_(2)冻融致裂后煤体的孔隙度,分别研究液态CO_(2)冻结时间(t)、冻融循环次数(n)和煤体含水饱和度(W)对煤体孔隙度(φ)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构建φ与t、n和W的二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分析t、n和W单独及耦合作用时对φ的敏感程度及影响特征,并预测优化与验证不同影响因素下的φ。结果表明:随着t的延长和n的增多,φ呈指数函数关系变化,随W的增大,φ呈线性关系增加;影响因素t、n和W均为φ的极显著项(显著性判别值P<0.01),对φ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W>t。交互项nt交互作用极显著,nW交互作用次之,Wt交互作用不显著,对φ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t>nW>Wt。模型预测当t、n和W分别为57 min、19次、96%时,φ达到最大值(9.47%),4组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误差为2.98%,所测φ平均值为9.58%,φ较优化之前(8.94%)提高了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致裂 液态CO_(2) 孔隙度 冻结时间 冻融循环次数 含水饱和度
下载PDF
煤吸附CH_(4)体积测试与分析
15
作者 姜延航 白刚 +3 位作者 周西华 王玉玺 付天予 胡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152,共9页
煤层中CH_(4)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煤吸附CH_(4)性能往往受煤阶、温度、压力、粒径和含水率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为研究多因素耦合对煤吸附CH_(4)的Langmuir体积影响规律,选取山西长治地区常村和赵庄煤矿煤样,利用HCA–1高压吸附装... 煤层中CH_(4)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煤吸附CH_(4)性能往往受煤阶、温度、压力、粒径和含水率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为研究多因素耦合对煤吸附CH_(4)的Langmuir体积影响规律,选取山西长治地区常村和赵庄煤矿煤样,利用HCA–1高压吸附装置测定不同环境温度、煤样粒径、含水率的煤样吸附CH_(4)体积,然后以赵庄矿煤样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Box Behnken试验,构建煤吸附CH_(4)体积2次回归响应曲面模型,分析温度、粒径、含水率3种因素耦合作用时对煤吸附CH_(4)体积影响程度,并对不同条件下煤吸附CH_(4)体积进行预测与验证,并探讨了试验结果的工程应用启示。结果表明:CH_(4)吸附量随温度、粒径增加及含水率升高而降低;环境温度由15℃增加至40℃时,常村及赵庄煤CH_(4)吸附量分别降低37.09%,37.5%;煤样粒径由0.15 mm增加至0.3 mm时,CH_(4)吸附量分别降低14.87%、15.52%;常村煤样含水率由0.08%增至4.21%,CH_(4)吸附量降低10.61%,赵庄煤样含水率由0.04%增至3.62%,CH_(4)吸附量降低16.31%;温度、粒径、含水率单因素作用均对CH_(4)吸附量表现为极显著影响(P<0.0001),3个因素对CH_(4)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为:温度(F=2307.95)>煤样粒径(F=346.64)>含水率(F=133.32);各交互项对CH_(4)吸附量影响程度为:粒径和含水率(F=21.31)>温度和粒径(F=6.33)>温度和含水率(F=3.65),粒径与含水率交互作用极显著(P=0.0024),温度和煤样粒径交互作用显著(P=0.0401),温度和含水率交互作用不显著(P=0.0978);编码区间外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最大为3.98%,最小为2.01%,平均误差率为3.315%;井下回采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煤样粒径等多因素变化时,首先实时监测温度变化,防止温度骤变引发瓦斯大量解吸,导致瓦斯超限甚至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吸附量 温度 含水率 粒径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耀 姜延航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2-983,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例欲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阿托品+异丙酚,B组阿托品+布托啡诺+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及手术后的BP、HR、SaO...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例欲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阿托品+异丙酚,B组阿托品+布托啡诺+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及手术后的BP、HR、SaO2和麻醉、镇痛效果及异丙酚用量、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同一时点两组间患者用药前、用药后及手术后的BP、HR、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异丙酚用量、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人工流产手术,效果安全、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异丙酚 阿托品 无痛人工流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