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纤维致动柔性结构的仿鱼体波振动特性及流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志伟 娄军强 +3 位作者 陈特欢 崔玉国 魏燕定 李国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3,共9页
提出利用压电纤维(MFC)致动柔性结构的二阶振动模态来模仿鲹科鱼类的鱼体波运动。基于假设模态法求解智能柔性结构的前三阶振型,实验测得水下柔性结构的二阶振型,验证了智能柔性结构的二阶振型逼近鲹科鲈鱼的鱼体波。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 提出利用压电纤维(MFC)致动柔性结构的二阶振动模态来模仿鲹科鱼类的鱼体波运动。基于假设模态法求解智能柔性结构的前三阶振型,实验测得水下柔性结构的二阶振型,验证了智能柔性结构的二阶振型逼近鲹科鲈鱼的鱼体波。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了柔性结构周围流线及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二阶振动行为下,柔性结构节点前后流线方向相反;两侧流场始终存在两组高、低压集中区域,且节点前后的压力集中区域分布相反;柔性结构两侧始终存在正压梯度,其中向前的压力分量为柔性结构提供持续的推进力,而节点前后压力分量产生的侧向力方向相反,部分抵消,增强了柔性结构的侧向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水下仿生推进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柔性结构 仿鱼体波振动 压电纤维 流场分布特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压电超声触觉显示的可变摩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凯 李国平 +3 位作者 项四通 崔玉国 魏燕定 娄军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基于超声波润滑机理和挤压膜效应,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在高挤压数状态下,推导出挤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开展了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振动特性实验和定性、定量摩擦辨别实验,探究了振动... 基于超声波润滑机理和挤压膜效应,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在高挤压数状态下,推导出挤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开展了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振动特性实验和定性、定量摩擦辨别实验,探究了振动频率和激励电压对摩擦减少的影响,验证了压电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显著的减摩擦效果,为构建触觉显示剪切力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膜效应 压电超声 触觉显示 减摩擦效果
下载PDF
超声谐振式盲文点显胞元的挤压膜建模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赵琪啸 李国平 +3 位作者 韩凯 项四通 魏燕定 娄军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目前传统的盲文书籍已经难以满足盲人的阅读需求,本文基于超声振动产生的挤压膜提出了一种超声谐振式盲文点显胞元。理论推导了决定挤压膜气动力学特性的Reynolds方程,利用挤压膜的“活塞效应”得到了输出托浮力的力学模型及近似解,利... 目前传统的盲文书籍已经难以满足盲人的阅读需求,本文基于超声振动产生的挤压膜提出了一种超声谐振式盲文点显胞元。理论推导了决定挤压膜气动力学特性的Reynolds方程,利用挤压膜的“活塞效应”得到了输出托浮力的力学模型及近似解,利用搭建的实验平台开展了盲文点显胞元的振动特性测试和输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盲文点显胞元的谐振频率为30.8 kHz,激励电压峰峰值在130~200 Vpp时,可以形成稳定且具备一定托浮能力的挤压膜。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实验中三种不同质量的试样可被托起13.92~47.71μm的高度,盲文点显胞元具备足够的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盲文点显 压电作动器 挤压膜效应
下载PDF
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及实验
4
作者 杨浙栋 娄军强 +3 位作者 陈特欢 崔玉国 魏燕定 李国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水下智能材料驱动柔性结构在机器鱼、水下航行器及精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参数... 水下智能材料驱动柔性结构在机器鱼、水下航行器及精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参数化的二维CFD分析了不同特征振动频率及振幅下柔性结构周围流场的分布演化规律,发现随着柔性结构特征振幅增大,其周围流场逐渐出现了涡旋脱落及对流现象,且流体阻尼效应的非线性随之增强。提出了由特征振动频率和振幅共同确定的非线性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振幅情况下,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虚部也就是流体阻尼效应随着特征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当特征振幅增大到一定值后,流体阻尼效应随着特征振动频率的增大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开展了水下MFC致动柔性结构振动特性验证实验,证实柔性结构在MFC主动激励下的实测幅频、相频特性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表达式及流固耦合振动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流体动力学 流体动力函数 流固耦合振动 水下柔性结构 压电纤维
下载PDF
空载下礼帽形柔轮的变形分析与试验验证
5
作者 徐少岩 李国平 +3 位作者 岑国建 黄炳 罗利敏 娄军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845,共7页
柔轮作为谐波减速器的核心部件,其装配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和变形分布,影响着可靠性寿命。采用礼帽形柔轮进行有限元的装配模拟过程分析,分别提取柔轮长短轴以及齿圈前后端并进行变形与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长轴和短轴处变形与实际相符,呈... 柔轮作为谐波减速器的核心部件,其装配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和变形分布,影响着可靠性寿命。采用礼帽形柔轮进行有限元的装配模拟过程分析,分别提取柔轮长短轴以及齿圈前后端并进行变形与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长轴和短轴处变形与实际相符,呈现线性降低趋势;齿圈前后端变形呈周期性变化。等效应力在长轴和短轴的轴向齿宽部分呈下降趋势。齿圈前后端较大等效应力产生在长轴和短轴处,而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筒底的过渡区,为327.91 MPa,低于材料许用强度。运用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对柔轮装配过程变形测量,以长轴和短轴的轴向齿宽方向间隔1 mm作为检测点,将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误差结果在5%以内,验证了该仿真分析的适用性。为后续的谐波减速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柔轮 有限元仿真 变形测量
下载PDF
基于遗传优化算法的柔性机械臂抑振轨迹规划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娄军强 魏燕定 +2 位作者 李国平 杨依领 彭文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41,共7页
为了抑制柔性臂的弹性振动,提出一种结合遗传优化算法和多项式函数插值的抑振轨迹规划方法。基于假设模态法和Hamilton原理建立了柔性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揭示了抑振轨迹规划原理。在轨迹优化过程中,采用五次多项式函数构造运动轨迹控... 为了抑制柔性臂的弹性振动,提出一种结合遗传优化算法和多项式函数插值的抑振轨迹规划方法。基于假设模态法和Hamilton原理建立了柔性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揭示了抑振轨迹规划原理。在轨迹优化过程中,采用五次多项式函数构造运动轨迹控制点的基础位移值,以轨迹控制点的位移浮动值作为待优化变量,在满足初始和终止位置运动状态约束的前提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柔性臂振动能量最小的最优抑振轨迹。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抑振轨迹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跟踪常规的五次多项式运动轨迹相比,柔性臂在跟踪最优抑振轨迹时的残余振动最大振幅减小了10倍左右,其衰减时间由12s缩短为4.5s,提高了柔性臂系统的定位控制精度,改善了系统的操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轨迹规划 振动抑制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压电柔性臂的ARMAX模型辨识降阶及最优极点移动控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娄军强 周优鹏 +2 位作者 廖江江 李国平 魏燕定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研究了压电柔性臂的系统模型辨识和振动主动抑制问题。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X,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Exogenous)确立了系统辨识模型,且其辨识精度高达97.9%,并采用平衡降阶法对高阶的辨识模型进行降阶,得到低阶模型,... 研究了压电柔性臂的系统模型辨识和振动主动抑制问题。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X,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Exogenous)确立了系统辨识模型,且其辨识精度高达97.9%,并采用平衡降阶法对高阶的辨识模型进行降阶,得到低阶模型,通过多频激励实验证实了降阶模型与实际结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针对柔性臂的振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LQ)最优极点移动控制法,从求逆的角度,通过移动系统极点来确定LQ的最优状态加权矩阵Q,该方法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状态加权矩阵Q和输入加权矩阵R的选择问题,具有明显的物理工程意义。试验结果证实了ARMAX模型对于压电柔性臂系统模型辨识的适用性及平衡降阶方法对模型降阶的可行性,并验证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极点移动策略对柔性臂振动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系统辨识 压电柔性臂 最优极点移动控制 平衡降阶
下载PDF
压电柔性机械臂的实验辨识及最优极点配置抑振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娄军强 廖江江 +2 位作者 李国平 杨依领 魏燕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8-25,共8页
研究了压电柔性臂系统的实验辨识和基于极点配置法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针对粘贴应变传感器和压电致动器的压电柔性臂系统,提出了零点重新分布的理论传递函数模型。通过扫频实验采用频域辨识方法确立了从压电致动器控制电压输入到应变... 研究了压电柔性臂系统的实验辨识和基于极点配置法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针对粘贴应变传感器和压电致动器的压电柔性臂系统,提出了零点重新分布的理论传递函数模型。通过扫频实验采用频域辨识方法确立了从压电致动器控制电压输入到应变桥路电压输出的实验传递函数模型,辨识模型与实际结构响应吻合程度达94.8%。并通过多频激励实验证实了辨识模型与实际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辨识得到的传递函数模型建立了系统状态方程表达式,提出了一种移动距离最短、满足系统闭环阻尼要求的闭环极点位置确立方法。不同闭环极点下的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了采用的最优极点配置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臂在特定激励和外界干扰激励下产生的弹性振动均得到了有效抑制。所提出的模型辨识方法和极点配置策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柔性臂 系统辨识 最优极点配置 振动主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工艺设计的无线远传水表自动化装配设备研制
9
作者 杨滨 娄军强 +1 位作者 许学文 柴泽豪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128-130,152,共4页
传统水表制造由人工装配完成,存在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生产费用高等问题。分析了水表的结构组成和各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国内主流的无线远传水表为例,设计了一款由6个设备组成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完成了生产线的整体布局和物料... 传统水表制造由人工装配完成,存在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生产费用高等问题。分析了水表的结构组成和各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国内主流的无线远传水表为例,设计了一款由6个设备组成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完成了生产线的整体布局和物料在各个设备之间的流转,经过现场安装和运行调试,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装配线的可靠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适应企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为自动化生产装配线提供了设计新思路,具有实际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表 自动化装配 视觉检测 自动化灌胶 计数器 机芯 发讯装置
下载PDF
综合模态H_2范数下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3
10
作者 娄军强 魏燕定 +2 位作者 杨依领 谢锋然 赵晓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5,197,共7页
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是智能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模态空间H_2范数研究了智能柔性梁系统中压电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根据Rayleigh-Ritz理论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得到其状态空间表达式。提出... 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是智能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模态空间H_2范数研究了智能柔性梁系统中压电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根据Rayleigh-Ritz理论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得到其状态空间表达式。提出了一种衡量系统能控/能观性并考虑模态权重的综合模态H_2范数准则,采用改进遗传算法研究系统中并置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得到了系统多个模态、综合模态H_2范数最优的致动器/传感器布局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优化结果进行致动器/传感器的布局,系统单个模态和综合模态均具有较好的检测和控制效果,被控模态具有较好的能控/能观性,所提出的优化准则和优化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柔性结构 综合模态H2范数 优化配置 压电致动器/传感器 改进遗传算法
下载PDF
智能柔性构件振动改进多模态正位置反馈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娄军强 魏燕定 +2 位作者 杨依领 谢锋然 赵晓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为实现较少致动器数目下柔性构件多个振动模态的主动控制,基于力学原理及模态理论建立智能柔性构件动力学方程。在研究单模态PPF控制器性能特点及稳定条件基础上,提出考虑不同模态权重的改进多模态PPF控制器。采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闭... 为实现较少致动器数目下柔性构件多个振动模态的主动控制,基于力学原理及模态理论建立智能柔性构件动力学方程。在研究单模态PPF控制器性能特点及稳定条件基础上,提出考虑不同模态权重的改进多模态PPF控制器。采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闭环阻尼特性确立各阶PPF控制器最佳控制参数并进行数值仿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相关分析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考虑模态权重的改进多模态PPF控制器利用单组致动器能有效抑制柔性梁构件的多阶振动模态、显著缩短柔性构件振动的衰减时间。实验中柔性构件的衰减时间由6 s减少为2.5 s。实现较少数目致动器下柔性构件多阶弹性模态的振动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柔性构件 改进正位置反馈 振动主动控制 压电致动器
下载PDF
谐波驱动柔性臂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及辨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娄军强 周优鹏 +3 位作者 张振振 陈特欢 杨依领 魏燕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8-1204,1358,1359,共9页
为研究谐波驱动的柔性臂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分别进行了谐波驱动模型的参数辨识和柔性机械臂振动特性的耦合动力学模型辨识。通过阶跃电流激励和低匀速转动实验辨识出了关节的库伦摩擦力,在伪随机二进制信号的激励下,辨识得到了包... 为研究谐波驱动的柔性臂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分别进行了谐波驱动模型的参数辨识和柔性机械臂振动特性的耦合动力学模型辨识。通过阶跃电流激励和低匀速转动实验辨识出了关节的库伦摩擦力,在伪随机二进制信号的激励下,辨识得到了包含驱动系统转动惯量和黏性摩擦因数的驱动传递函数模型,将其与实际结构系统比较验证了此模型的准确性。理论分析了振动耦合力矩和柔性臂应变输出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辨识得到了从电机转动角位移到柔性臂应变电压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其输出在时域和频域上都与实际系统比较吻合,说明了建立的传递函数模型对于实际系统的适用性。综合两个辨识得到传递函数模型,实现了对谐波驱动的柔性机械臂系统的耦合动力学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驱动 柔性臂 系统辨识 耦合动力学建模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实训探索与建设 被引量:2
13
作者 娄军强 崔玉国 +4 位作者 马剑强 陈特欢 杨依领 李国平 于爱兵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1期74-78,94,共6页
“测试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且理论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此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课程,建立了包含应变全桥电路搭建、调制放大电路调试、虚拟仪器... “测试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且理论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此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课程,建立了包含应变全桥电路搭建、调制放大电路调试、虚拟仪器、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分析等内容的实训内容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以OBE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课程质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教学改革 实训教学 理实一体
下载PDF
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动态特性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娄军强 陈特欢 +2 位作者 崔玉国 马剑强 于爱兵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7期25-28,31,共5页
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对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测试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落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等亟须改进的问题。基于MATLAB开发了一个虚拟仿真系统,用于开展测... 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对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测试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落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等亟须改进的问题。基于MATLAB开发了一个虚拟仿真系统,用于开展测试装置动态特性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包括质量-弹簧-阻尼二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建立、频域特性分析与比较、典型信号激励下系统的时域响应动态显示等测试装置动态特性分析功能。利用该虚拟仿真系统,开展了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建模、分析和设计的虚拟仿真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交互性、趣味性和具象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基础 虚拟仿真系统 课程教学改革 MATLAB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机械专业大类机电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及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娄军强 陈特欢 +1 位作者 崔玉国 马剑强 《科教导刊》 2023年第27期76-79,共4页
实训课程教学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机械专业类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实训内容单一、环节设计简单、过程相对简单枯燥、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低等问题,亟须改进。文章在工程认证的背景下,完成了机械专... 实训课程教学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机械专业类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实训内容单一、环节设计简单、过程相对简单枯燥、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低等问题,亟须改进。文章在工程认证的背景下,完成了机械专业大类机电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该实训项目包括悬臂梁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测试系统设计及搭建、数据采集分析程序设计、信号处理分析。加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实训项目,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机电综合实训 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PDF
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检测 被引量:24
16
作者 崔玉国 朱耀祥 +1 位作者 娄军强 冯锋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2-1379,共8页
为避免在利用压电微夹钳夹持微对象过程中可能造成微对象的损伤或脱落,提出用电阻应变片来检测压电微夹钳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采用柔性杠杆放大机构设计了微夹钳,该微夹钳结构微小且紧凑、钳指可平动、指尖夹持灵敏度高。基于悬臂梁弯... 为避免在利用压电微夹钳夹持微对象过程中可能造成微对象的损伤或脱落,提出用电阻应变片来检测压电微夹钳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采用柔性杠杆放大机构设计了微夹钳,该微夹钳结构微小且紧凑、钳指可平动、指尖夹持灵敏度高。基于悬臂梁弯曲变形理论及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用于检测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微夹钳弹性敏感单元的应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敏感单元的最大应变部位靠近其底端,钳指位移与夹持力同敏感单元的应变成正比;实验标定了钳指位移与夹持力同弹性敏感单元应变的关系,标定结果表明两种关系均为线性关系;最后实验测试了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在150V的最大电压下,不夹持微对象时钳指的最大位移为78.35μm,夹持Φ0.3mm、长8mm的微轴时钳指的夹持力为9.24μ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夹钳 钳指位移 夹持力 电阻应变片
下载PDF
振动主动控制中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燕定 娄军强 +1 位作者 吕永桂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4,共5页
针对空间柔性构件的特点,研究了一类由柔性杆、传感器、压电扭转致动器组成的柔性杆系统的扭转振动.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对柔性杆的扭转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对二次型指标中的加... 针对空间柔性构件的特点,研究了一类由柔性杆、传感器、压电扭转致动器组成的柔性杆系统的扭转振动.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对柔性杆的扭转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对二次型指标中的加权矩阵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并带约束条件的加权矩阵的选择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加权矩阵的选择策略是有效的,施控后系统的扭转振动能得到有效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二次型 扭转振动 压电扭转致动器 加权矩阵
下载PDF
基于柔性铰链的新型快速伺服刀架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涛 李国平 +1 位作者 娄军强 邱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0-166,共7页
针对目前用于非圆精密加工的快速伺服刀架只能提供单向驱动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新型快速伺服刀架。建立了刀具放大结构的力学模型,利用理论力学的知识推导出刀具的放大率、刚度和固有频率解析式,并对实验刀具进行有限元... 针对目前用于非圆精密加工的快速伺服刀架只能提供单向驱动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新型快速伺服刀架。建立了刀具放大结构的力学模型,利用理论力学的知识推导出刀具的放大率、刚度和固有频率解析式,并对实验刀具进行有限元分析。为了验证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刀具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4.87%,平均误差为12.635%,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6.54%,平均误差为5.925%,表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了一种快速伺服刀架参数的初选流程,为快速伺服刀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快速伺服刀架 理论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压电微夹钳的位移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玉国 蔡成波 +2 位作者 娄军强 薛飞 郑军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8,共9页
采用自感知方法获取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构成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反映钳指位移、表面电荷、夹持力、驱动电压之间关系的压电悬臂梁Smits方程,提出了基于电流积分的钳指位移自感知方法;引入死区算子对传统PI模型进行改进,建立... 采用自感知方法获取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构成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反映钳指位移、表面电荷、夹持力、驱动电压之间关系的压电悬臂梁Smits方程,提出了基于电流积分的钳指位移自感知方法;引入死区算子对传统PI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的迟滞模型;以对偏差的抛物线积分、对输出的先行微分分别代替常规PID控制器中的积分项和微分项,设计出了压电微夹钳的改进PID反馈控制器;将前馈控制器与PID反馈控制器相结合,并采用自感知反馈方式,设计出了压电微夹钳的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作用下,压电微夹钳对5μm阶跃参考位移的响应时间为0.24 s,若不考虑噪声影响,稳态误差几乎为零;在最大位移为14.7μm的变幅值三角波参考位移以及最大位移为14.1μm的任意波形参考位移作用下,压电微夹钳的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亦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其稳态误差中线在-0.02-0.04μm之间变化。自感知反馈控制的实验结果与传感器反馈控制基本相同,从而表明压电微夹钳的自感知反馈控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夹钳 自感知反馈 迟滞模型 前馈控制 PID反馈控制 复合控制
下载PDF
面向提高承载能力的RV减速器摆线针轮副基本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吉 贡林欢 +3 位作者 罗利敏 李国平 娄军强 柳丽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5期24-28,共5页
为了提高RV减速器承载能力,对摆线针轮副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在RV减速器体积标准化前提下,将基本参数偏心距和针齿半径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以提高承载能力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针对承载能力与基本参数关系无法用简单解析式表达的问题,通过对... 为了提高RV减速器承载能力,对摆线针轮副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在RV减速器体积标准化前提下,将基本参数偏心距和针齿半径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以提高承载能力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针对承载能力与基本参数关系无法用简单解析式表达的问题,通过对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的改进,达到快速搜寻的目的.选择RV-20E减速器进行实例分析,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其承载能力提升了11.15%;试制出优化后的摆线针轮副,完成了整机装配,并进行了承载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RV减速器在额定负载时传动效率提高了2.3%,温度和噪声分别降低了0.7℃和1 d B,且在重载时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副 基本参数 承载能力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