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20例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R/R MM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2~6)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50%;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10例CR的患者中,5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处于缓解状态,缓解持续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48个月。亚组分析中,髓外浸润、17p缺失遗传学异常和肿瘤高负荷患者PFS显著更差(P<0.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3~4级CRS的发生率为35%;远期不良反应少,未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结论:BCMA CAR-T细胞是当前R/R MM治疗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髓外浸润和肿瘤高负荷的患者治疗有效,但持久反应欠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并探究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维奈克拉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孔繁聪 齐凌 +4 位作者 黄文锋 喻敏 周玉兰 纪德香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6-1683,共8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为基础(VEN-based)的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型)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EN-based方案治疗且至少完成1个疗程疗效评估的AML患者,分析患者的完全...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为基础(VEN-based)的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型)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EN-based方案治疗且至少完成1个疗程疗效评估的AML患者,分析患者的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伴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CRi)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9例患者,包括43例初治不适合强化疗(unfit)AML患者,36例复发难治(R/R)AML患者,中位年龄62(14-83)岁。总队列获得CR/CRi患者36例,ORR为64.6%。Unfit AML患者CR/CRi率明显高于R/R AML患者(60.5%vs27.8%,P=0.004)。Unfit AML各基因亚型患者均可从中获益,其中NPM1及IDH1/2突变患者获益最大,均有8例患者获得CR/CRi(8/9),微小残留病(MRD)转阴患者分别为7例(7/8)和5例(5/8);其次为TET2突变患者,6例获得CR/CRi(6/9),MRD转阴率为50%。R/R AML队列中,3例伴RUNX1突变患者中2例获得CR/CRi,MRD均未转阴,伴其他基因突变患者CR/CRi率均低于40%。中位随访时间为10.1(95%CI:8.6-11.6)个月,中位总生存(mOS)时间为9.1个月,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未达到。Unfit AML患者mOS及RFS均明显长于R/R AML患者(14.1vs6.8个月,P=0.013;未达到vs3.3个月,P=0.000)。Unfit AML患者中伴NPM1和IDH1/2突变者mOS均未达到,无NPM1和IDH1/2突变患者mOS均为8个月(P=0.009;P=0.022);伴TP53突变者mOS明显短于无突变患者(5.2vs14.1个月,P=0.049)。R/R AML患者中各基因亚型突变与未突变患者间mOS均无显著差异(P> 0.05)。所有患者均发生血液学不良反应,91.1%患者血液学AE分级≥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最常见为感染,发生率为91.1%,VEN-based方案总体耐受性好。结论:VENbased的方案尤其在初治unfit患者中,可以获得高应答率,且安全性可接受。该方案在伴NPM1、IDH1/2基因突变的unfit AML患者中疗效显著,这部分患者可快速获得MRD转阴,且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疗效 生存分析
下载PDF
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繁聪 蔡少芬 +5 位作者 齐凌 纪德香 喻敏 周玉兰 王诗轩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28-934,共7页
目的:分析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26例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26例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根据性别、年龄和ELN 2017危险度分层等因素进行1∶1匹配,比较PTPN11基因突变及未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26例AML患者中,51例(9.7%)患者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包括72种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PTPN11突变常与NRAS、DNMT3A、FLT3、NPM1、KRAS等基因伴随出现。PSM后PTPN11突变型(PTPN11^(mut)ation,PTPN11^(mut))与PTPN11野生型(PTPN11 wild-type,PTPN11wt)患者在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70.8%vs.56.3%,P=0.138)和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77.1%vs.66.7%,P=0.256)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TPN11^(mut)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时间为19个月,明显短于PTPN11wt患者[未达到(not reached,N/A),(P=0.02)],而二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21.3个月vs.31.4个月,P=0.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PTPN11^(mut)患者,mOS(N/Avs.11个月,P=0.001)和mRFS(N/Avs.5.7个月,P=0.018)均较未接受移植患者明显延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allo-HSCT、首次诱导疗效未达CR及复发是影响PTPN11^(mu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PN11基因突变AML患者预后不良,allo-HSCT可以显著改善PTPN11^(mut)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PTPN11基因突变 倾向性评分匹配 预后
下载PDF
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孔繁聪 齐凌 +3 位作者 黄文锋 喻敏 周玉兰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08-1114,共7页
目的:探究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成人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外显子二代... 目的:探究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成人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12例成人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AML患者,TET2突变组64例,DNMT3A单突变组46例。男性50例(45.5%),中位年龄54(15~79)岁。TET2基因突变频率为12.5%(64/512),98.4%(63/64)患者突变基因数≥2个,每例患者平均合并5.2个突变基因。NPM1(43.8%)、DNMT3A(42.2%)、FLT3-ITD/TKD(40.6%)、CEBPA(26.6%)、TTN(20.3%)为TET2突变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46.2%,略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的76.9%(P=0.077),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952)。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为9.5个月,明显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P=0.002),而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414)。三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ET2突变背景下,合并K/NRAS突变患者的CR率为28.6%,明显低于无K/NRAS突变患者的75.0%(P=0.030),合并FLT3-ITD突变患者的mOS明显短于无FLT3-ITD突变患者(P=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FLT3-ITD突变、初次诱导未达CR是影响TET2突变AM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突变不影响TET2突变患者OS。结论:TET2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突变,且常合并共存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与TET2突变共同影响AML患者预后。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AML精确分层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ET2 DNMT3A 共存基因 突变 预后
下载PDF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颖 黄伟 +3 位作者 罗艳 周峰 孔繁聪 胡桂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有关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筛选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试验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初检获... 目的系统评价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有关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筛选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试验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初检获得1 001篇文献,通过初筛、复筛,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均为英文文献,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 015例,其中退出、失访、终止治疗30例,实际纳入985例。未见Jadad评分3~5分的高质量文献。与对照组相比格列美脲能降低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可以提高空腹胰岛素水平,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格列美脲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糖尿病 2型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张集煤矿1212(3)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孔繁聪 李传顶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4-65,共2页
张集矿新地层较厚,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宽度均创淮南矿区之最,且工作面推进速度快,并运用综合机械化、综合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技术,采空区塌陷和地表移动规律与其它老矿有许多不同,针对张集煤矿的地质、采煤技术特点和《规程》要求,在采... 张集矿新地层较厚,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宽度均创淮南矿区之最,且工作面推进速度快,并运用综合机械化、综合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技术,采空区塌陷和地表移动规律与其它老矿有许多不同,针对张集煤矿的地质、采煤技术特点和《规程》要求,在采空区的地表设置了观测站并通过对观测站的观测、成果计算,初步掌握了适合本矿井采空区塌陷和地表移动规律及各项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集”煤矿 采煤工作面 地表移动 采空区 观测站
下载PDF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失败后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难治性16例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后续治疗和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3.5(16~72)岁,其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仅为5.7个月(95%CI:5.1~6.3)。积极后续抗肿瘤治疗患者12例(75%),mOS为9.8个月(95%CI:3.3~16.3);姑息治疗4例(25%),mOS仅为2.1个月(95%CI: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抗肿瘤方案包括Pola-BR为4例(33.3%)、BTK抑制剂4例(33.3%)、抗PD-1抗体2例(16.7%)和免疫化疗2例(16.7%),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4例(33.3%)。BTK抑制剂组2例(50%)为部分缓解,mOS为10.8个月(95%CI:3.4~18.1),较其他方案似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T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LBCL患者预后差,治疗手段局限,如何合理化分层使用后线治疗策略未来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挽救性治疗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序贯转化B淋母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喻敏 黄梦真 +2 位作者 徐姗 孔繁聪 李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48-3252,共5页
目的:报道1例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础上序贯向B淋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的特殊病例,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其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 目的:报道1例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础上序贯向B淋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的特殊病例,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其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复习自PubMed和CNKI检索到的病例。结果:患者,男,47岁,经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诊断FL 2级,分期为IV期。常规6疗程BR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诊断后6个月疾病进展为B-ALL。本例患者经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CAR-T)治疗达CR,缓解期持续1年,其后发现腹腔淋巴结增大,经活检证实为DLBCL。3例标本中均检测到特征性t(14;18)易位,推测其具有克隆同源性;B-ALL标本中MYC重排为阳性,结合显著基因学异常,可能促进了FL向淋母侵袭性转化。这种转化非常少见,目前国内外累积仅报道20余例患者,疾病进展迅速,生存期常不足半年。大部分类似病例都具有MYC重排,提示MYC重排可能是FL向B-ALL转化的关键遗传学基础。结论:FL可以组织学转化为B-ALL,MYC重排可能是其发生的关键遗传学基础。CAR-T疗法有望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仍需要新的方法维持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伟萍 钟楠 +3 位作者 陈志未 孔繁聪 魏艳淋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研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及其和HPS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92例HP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 目的:研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及其和HPS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92例HP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以轻、中度损害为主。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乳酸脱氢酶(LDH,89.13%)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64.13%)明显升高,白蛋白(ALB,90.22%)显著下降,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DBIL,59.78%)为主,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6.09%)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67.39%)的延长。风湿免疫组患者的ALB水平较感染组、肿瘤组、不明原因组患者均明显增高(P<0.05、P<0.05和P<0.01),感染组患者ALB水平较不明原因组患者明显增高(P=0.007)。感染组患者的Fbg水平较肿瘤组、不明原因组、风湿免疫组患者均明显降低(P<0.05、P<0.05和P<0.05)。将HPS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级组和C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LDH≥2000U/L、ALB<30g/L和PT≥15.1s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P<0.01和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B<30g/L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结论:HPS患者普遍存在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LDH和AST水平升高以及ALB水平降低。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HPS的病因及预后相关,LDH≥2000U/L、ALB<30g/L和PT≥15.1s的HPS患者预后更差,临床上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症 肝功能损害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基于IHC标志物和IPI评分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模型的建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亚文 周玉兰 +2 位作者 孔繁聪 陈志未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3-76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检测预后相关标志物,建立临床因素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7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检测预后相关标志物,建立临床因素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7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CET1、LMO2、BCL-6、BCL-2和MYC蛋白表达,并分析这些蛋白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于逐步筛选Nomogram模型中的预后因素,最终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模型。结果:GCET1蛋白表达阳性多见于Ann Arbor分期I/II期患者(P=0.011)。LMO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较少出现B症状(P=0.042),且能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P=0.005)。LMO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总生存(OS)时间显著长于阴性患者(P=0.018),但LMO2蛋白表达与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GCET1蛋白表达与OS、PFS时间均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包括IPI评分、BCL-2蛋白、MYC蛋白、LMO2蛋白和利妥昔单抗5个预后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4年OS率的C指数为0.84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预后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结合临床因素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物的Nomogram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DLBCL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NOMOGRAM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伴单胞菌感染致死亡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旋 俞彤 +1 位作者 黄瑞滨 孔繁聪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428-429,共2页
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生环境中,某些菌种会致人类腹膜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蜂窝织炎、伤口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原菌,且以院内感染为主。其产生的毒力因子包括外毒素、... 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生环境中,某些菌种会致人类腹膜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蜂窝织炎、伤口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原菌,且以院内感染为主。其产生的毒力因子包括外毒素、胞外蛋白酶、S蛋白、菌毛、外膜蛋白、脂多糖等,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产生外毒素,包括肠毒素、溶血素和细胞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嗜水气单胞菌 败血症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OPG检测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俞钶 陈智超 +6 位作者 李秋柏 赵娟 田小龙 孔繁聪 邹菁 游泳 邹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OPG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骨病、预后的关系,初步探索其在MM骨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28例MM患者和28例对照组的血清中OPG的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OPG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骨病、预后的关系,初步探索其在MM骨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28例MM患者和28例对照组的血清中OPG的水平。结果:MM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为(222.4±114.8)pg/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0~1个骨损组血清OPG水平为(312.4±129.6)pg/ml,而2~3个骨损组为(179.0±59.4)pg/ml,0~1个骨损组明显高于2~3个骨损组(P〈0.01)。MM患者血清OPG水平与β2-微球蛋白相关(P〈0.01),与球蛋白相关(P〈0.01),与白蛋白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免疫学分型、血红蛋白、血钙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MM患者血清OP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且其降低程度与骨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OPG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提示血清OPG水平可能对MM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OPG 骨病 预后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殷婷 黄瑞滨 孔繁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4200-4203,共4页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各种细胞类型所形成的一组不均匀的膜性结构,它们被释放到周围的微环境中,或通过循环传播到远处。由于EVs能够转运脂质、m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EVs是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或远处...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各种细胞类型所形成的一组不均匀的膜性结构,它们被释放到周围的微环境中,或通过循环传播到远处。由于EVs能够转运脂质、m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EVs是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或远处转移前生态位之间沟通的关键媒介。它存在于包括血液、尿液等人体各种体液中,稳定性好,是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极佳来源。最重要的是,细胞外囊泡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血液系统肿瘤方面。因此,本文就EVs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血管生成 治疗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Parthenolide on the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and the Mechanism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繁聪 陈智超 +5 位作者 李秋柏 田小龙 赵娟 俞钶 游泳 邹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5期525-530,共6页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parthenolide (PTL) on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s in vitro and the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Human MM line RPMI8226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he effects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parthenolide (PTL) on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s in vitro and the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Human MM line RPMI8226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he effects of MM culture supernatant on the migration and tubule formation ability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treated with PTL were observed. By using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of p65 and IкB-α in MM cells was detected. RT-PCR was used to assay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L-6, MMP2 and MMP9 mRNA in MM cells. ELIS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VEGF and IL-6 in MM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MMP9 in MM cells 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1) In 3.5, 5.0, 7.5 and 10 μmol/L PTL groups the number of migrated cells was 310±56, 207±28, 127±21 and 49±1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598±47) (P〈0.01). In 3.5 and 5.0 μmol/L PTL groups the areas of capillary-like structures were 0.092±0.003 and 0.063±0.002 mm2,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0.262±0.012 mm2) (P〈0.01), but in 7.5 and 10 μmol/L PTL groups no capillary-like structures were found; (2)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TL for 48 h, the expression of p65 protein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while that of IкB-α was gradual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PTL; (3) After treatment with 3.5, 5.0, 7.5 and 10 μmol/L PTL for 48 h, the VEGF levels in the supernatant were 2373.4±392.2, 1982.3±293.3, 1247.0±338.4 and 936.5±168.5 pg/mL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2729±440.0 pg/mL) (P〈0.05). After treatment with 7.5 and 10 μmol/L PTL, the IL-6 levels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59.6±2.8 and 41.4±9.8 pg/mL respectively,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1287.3±43.5 pg/mL) (P〈0.05); (4) RT-PCR revealed that PTL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L-6 mRNA in MM cells, but not influence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MMP9 mRNA.; (5) Immunohistochemistry indicated that PT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MMP9 protein in MM cell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abilities of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of MM cells treated with PTL to induce endothelial cells migration and tubule for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suggesting PTL could obviously inhibit the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MM cells. PTL could decrease NF-kappaB activity and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L-6 mRNA and protein,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mechanism by which PTL inhibited the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MM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parthenolide multiple myeloma ANGIOGENESIS NF-kappaB activity VEGF IL-6 MMPS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Parthenolide on the Activity of NF-κB in Multiple Myeloma via Targeting TRAF6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繁聪 张静琼 +6 位作者 曾辰 陈文兰 任文翔 闫国鑫 王红祥 李秋柏 陈智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5年第3期343-349,共7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arthenolide(PTL) on the activity of NF-κB in multiple myeloma(MM). 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 RPMI 8226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diff...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arthenolide(PTL) on the activity of NF-κB in multiple myeloma(MM). 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 RPMI 8226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TL for various time periods, and then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were flow cytometrically detected. The level of protein ubiquitination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immunoprecipitation. Western blotting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otal protein ubiquitination, the expression of IκB-α in cell plasma and the content of p65 in nucleus. The content of p65 in nucleus before and after PTL treatment was also examin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Exposure of RPMI 8226 cells to PTL attenuated the level of ubiquitinated Nemo,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κB-α and reduced the level of p65 in nucleus, finally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the activity of NF-κB. PTL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ed apoptosis and blocked cell cycle. Furthermore, the levels of ubiquitinat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 and total proteins were decreased after PTL treatment. By using Autodock software package, we predicted that PTL could bind to TRAF6 directly and tightly.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TL inhibits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via directly binding with TRAF6, thereby suppressing M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HENOLIDE UBIQUITINATION nuclear factor-κB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下载PDF
免疫治疗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小钰 孔繁聪(综述) 李菲(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3-431,共9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失控性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免疫治疗是肿瘤和自...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失控性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免疫治疗是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治疗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HLH因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引起研究者关注。目前,这一类HLH多以病例报告形式出现,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本文将从免疫治疗相关HLH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此类疾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免疫治疗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电气试验故障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鹏 孔繁聪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纵向逻辑分析结合横向类比分析的新型电气试验故障分析方法,并以一个110 kV变压器由于低压侧近区短路而导致绕组变形的故障案例,来详细说明该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现场实际分析当中。
关键词 纵向逻辑分析 横向类比分析 电气试验 绕组变形
下载PDF
分子靶向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蔡少芬 孔繁聪 李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规治疗以细胞毒药物化疗为主,但总体疗效不理想,5年生存率不到30%。近年来随着对AML发病机制及基因突变认识的逐渐深入,一系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相继...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规治疗以细胞毒药物化疗为主,但总体疗效不理想,5年生存率不到30%。近年来随着对AML发病机制及基因突变认识的逐渐深入,一系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相继问世。这些药物明显改善了AML患者的预后,为AML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就分子靶向治疗在AML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利妥昔单抗和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单中心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孔繁聪 喻敏 +2 位作者 周玉兰 王诗轩 李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34%[1], 部分患者接受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一线治疗可治愈, 但仍有30%~40%的患者复发或难治, 特别是活化B细胞型(ABC)、双表达或双打击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34%[1], 部分患者接受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一线治疗可治愈, 但仍有30%~40%的患者复发或难治, 特别是活化B细胞型(ABC)、双表达或双打击淋巴瘤等[2]。复发/难治性(R/R)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仅为6个月[3,4], 治疗尚无统一标准, 含吉西他滨和(或)铂类药物等二线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新型靶向药物等均可作为挽救性治疗选择。近年来,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疗法成为治疗R/R DLBCL的重要手段, 但细胞制备周期长、费用高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5,6]。因此, 临床上仍然亟需寻找有效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复发/难治性 铂类药物 疗效和安全性 长春新碱 CHOP 吉西他滨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现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伟 李颖 +3 位作者 周锋 罗艳 胡桂英 孔繁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2-853,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糖尿病(DM)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67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61.0%,肠球菌属第2位,占11.2%;除革兰阴... 目的探讨医院糖尿病(DM)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67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61.0%,肠球菌属第2位,占11.2%;除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以外,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力度,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