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文青 孙京男 +2 位作者 谭业辉 崔久巍 李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1-1795,共5页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A)是维持造血系统粒系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CEBPA基因突变易发生在M1和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A)是维持造血系统粒系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CEBPA基因突变易发生在M1和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14%,约占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7.9%。目前国内关于CEBPA基因突变的研究远远少于国外。本文将从CEBPA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突变的检测方法、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双突变 CEBPA单突变
下载PDF
ATG联合环孢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岩 王晓萌 +3 位作者 林海 李薇 石秀敏 孙京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分析抗人胸腺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为SAA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ATG联合CsA治疗的SAA患者15例,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 目的:分析抗人胸腺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为SAA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ATG联合CsA治疗的SAA患者15例,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外周血象的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达到疗效评估时间者共10例,其中完全缓解4例(40.0%),部分缓解4例(40.0%),无效1例(10.0%),死亡1例(10.0%),近期总有效率为80.0%。患者血象在ATG治疗后1-2个月开始逐渐改善,首先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回升,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在治疗3个月后开始稳定并回升。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反应(53%),其次为感染(40%)。结论:对于不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AA患者,ATG联合CsA是标准治疗方案,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抗人胸腺球蛋白 环孢素A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昱瑛 谭业辉 +1 位作者 孙京男 高素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153-156,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血液学是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规定内容之一,但其具有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学科进展迅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等学科特点。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血液学是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规定内容之一,但其具有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学科进展迅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等学科特点。大多数住培医师在血液科的轮转时间仅为2个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住培医师掌握血液病相关知识是带教过程中的难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工具,在处理复杂的知识体系和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们尝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血液科住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血液学 思维导图 临床思维 教学质量 住院医师 教育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坏疽性脓皮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岩 林海 +1 位作者 孙京男 王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7-917,共1页
本院收治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原始细胞增多-1型(MDS-RAEB-1)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坏疽性脓皮病(PG),经短期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好转,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并发 原始细胞增多 治疗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涵英 孙京男 +1 位作者 刘相良 李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5期108-111,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的总称,lncRNA在人体正常发育与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lncRNA通过对髓系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作用参与急性髓细胞白血...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的总称,lncRNA在人体正常发育与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lncRNA通过对髓系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作用参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作用机制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的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孙京男 戴钰婷 +5 位作者 王晓 李昱瑛 杜忠华 杨岩 谭业辉 高素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的B-PL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0岁,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 目的:探讨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的B-PL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0岁,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伴中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无明显全身淋巴结肿大,经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明确诊断B-PLL。经泽布替尼治疗8个月,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结论:B-PL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为其常见临床表现,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MICM检查结果,注意与其他B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行多参数的鉴别。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方案推荐,推荐参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泽布替尼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医学辩证法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的问题导向教学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昱瑛 谭业辉 +2 位作者 孙京男 杜忠华 高素君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6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辩证法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的问题导向教学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至2023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实习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 目的:探讨医学辩证法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的问题导向教学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至2023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实习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医学辩证法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的问题导向教学。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课堂表现、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考核。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4.26±5.35)分、(92.68±4.72)分,对照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6.16±5.42)分、(81.5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学生认为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对疾病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语言及组织表达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的认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实用性、教学理论阐述清晰、教学目标突出等方面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辩证法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的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考核成绩,同时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临床诊疗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辩证法 以教材为基础的问题导向 血液病学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STAT3基因突变阳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临床特征及结局研究
8
作者 王纬 刘晓庆 +8 位作者 陈小玉 张婷 宫跃敏 叶宝东 吴雪梅 孙京男 陈曦 宋玉华 龙启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索STAT3基因突变阳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81例LGLL相关PRCA患者临床资料(登记于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进行分析。对LGLL相关PRCA患者进行STAT3基因... 目的探索STAT3基因突变阳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81例LGLL相关PRCA患者临床资料(登记于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进行分析。对LGLL相关PRCA患者进行STAT3基因突变筛选,分析STAT3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及预后生存。结果21例STAT3突变阳性的LGLL相关PRCA患者,15例(71%)exon 21突变阳性,4例(19%)exon 20突变阳性,1例exon 20和21双突变阳性,1例exon13突变阳性。Y640F为高频突变位点(42.9%)。STAT3突变患者接受环孢素(CsA)治疗的完全反应率(CRR)和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1.3%和56.3%,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CP)方案在STAT3突变组中的CRR及ORR均高于CsA(53.8%比31.3%,P=0.274;84.6%比56.3%,P=0.130);且复发率更低(77.8%比18.2%,P=0.022)。结论STAT3基因高频突变位于exon 21,最常见位点为Y640F,CP方案疗效较CsA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基因突变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环孢素 环磷酰胺 疗效
原文传递
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
9
作者 张婷 徐丹 +8 位作者 陈小玉 宫跃敏 张雅文 龙启强 孙京男 贾晋松 何广胜 师锦宁 李建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评估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治疗在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分析从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CsA联合阿伐... 目的评估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治疗在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分析从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CsA联合阿伐曲泊帕治疗的21例TD-NSAA患者。结果中位治疗时间7.5(1.0~27.0)个月,9例(42.86%)患者脱离输血,18例(85.71%)获得三系血液学反应(HR)[完全治疗反应(CR)3例(14.29%)、良好治疗反应(GPR)4例(19.05%)、部分治疗反应(PR)11例(52.38%)],无治疗反应(NR)3例(14.29%),中位起效时间1.6(0.1~7.4)个月,在第6、12个月分别17例(80.90%)、18例(85.71%)获得疗效。白细胞计数(2.21×10^(9)/L比3.82×10^(9)/L,P=0.029)、中性粒细胞计数(0.92×10^(9)/L比1.96×10^(9)/L,P=0.001)、血小板计数(13×10^(9)/L比57×10^(9)/L,P=0.002)、网织红计数(1.84%比2.63%,P=0.01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未发生与阿伐曲泊帕相关的2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结论阿伐曲泊帕联合CsA治疗TD-NSAA起效快,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输血依赖 阿伐曲泊帕
原文传递
浆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晓 谭业辉 +1 位作者 高素君 孙京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45,共4页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s leukemia,PCL)最初诊断标准是由Kyle于1974年建立的,要求外周血中循环浆细胞≥20%且浆细胞绝对值≥2×10^(9)/L。当PCL在无既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史的患者中“新发”时(占PCL病例中的6...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s leukemia,PCL)最初诊断标准是由Kyle于1974年建立的,要求外周血中循环浆细胞≥20%且浆细胞绝对值≥2×10^(9)/L。当PCL在无既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史的患者中“新发”时(占PCL病例中的60%~70%)称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当在既往确诊的MM患者中发生白血病转化时(占PCL病例中的30%~40%)为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PCL),二者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有明显不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 白血病 进展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存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京男 谭业辉 +7 位作者 李昱瑛 杜忠华 胡瑞萍 付玉 郭强 王银萍 高素君 李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7-777,共1页
患者,女,57岁,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股沟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考虑良性病变"。此后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2018年1... 患者,女,57岁,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股沟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考虑良性病变"。此后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2018年10月肿物逐渐增大至4 cm×3 cm,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考虑淋巴瘤"。同时患者出现胃部肿胀,偶有疼痛,于当地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胃黏膜活检病理亦不除外淋巴瘤,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左侧腹股沟 淋巴组织增生 弥漫性增厚 穿刺活检病理 胃镜检查 胃黏膜活检 腹股沟肿物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精准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京男 杨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4-539,共6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其特征为持续性难以解释的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及高风险向骨髓衰竭性疾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推动了MDS分子遗传学基础的阐明,并促进了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其特征为持续性难以解释的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及高风险向骨髓衰竭性疾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推动了MDS分子遗传学基础的阐明,并促进了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共识分类(ICC)关于MDS分型及治疗的进展。文章将对MDS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及治疗进展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罗特西普 维奈克拉 CPX-351
原文传递
以血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溴敌隆中毒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杉珊 孙京男 +3 位作者 焦本蒸 杨艳萍 顾莲芝 李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6-877,共2页
近年来灭鼠剂中毒事故屡有发生。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1]。溴敌隆可以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阻止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F)Ⅱ、Ⅶ、Ⅸ、Ⅹ,进而导致机体凝血障碍。灭鼠剂中毒者一般表现... 近年来灭鼠剂中毒事故屡有发生。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1]。溴敌隆可以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阻止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F)Ⅱ、Ⅶ、Ⅸ、Ⅹ,进而导致机体凝血障碍。灭鼠剂中毒者一般表现为广泛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出现脏器出血[2]。而灭鼠剂引起以出血合并血栓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十分罕见,国内外仅有零散报道。本文我们报道以血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溴敌隆中毒一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敌隆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文献复习 首发症状 血栓 抗凝血灭鼠剂 皮肤黏膜出血 维生素K1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细胞的重建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晓亮 高素君 +10 位作者 赵杨祉 韩薇 戎月 谭业辉 刘宇 宋飞 喻萍 陈耐飞 刘蒙蒙 孙京男 李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0-77,共8页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的重建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65例,于移植后14、28、42 d及移植后2、3、6、9、12、15、18、24个月检测免疫细胞...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的重建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65例,于移植后14、28、42 d及移植后2、3、6、9、12、15、18、24个月检测免疫细胞亚群,包括CD3^+总T淋巴细胞、CD3^+ 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CD8^+效应T淋巴细胞、CD3^+ HLA-DR+活化T淋巴细胞、CD3^+ HLA-DR-静止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3^-CD56^+ NK细胞及CD3^+ CD56^+ NK样T淋巴细胞(NKT细胞).结果 造血重建后,CD3^+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5个月恢复正常;CD3^+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24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24个月仍未恢复正常;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42 d开始高于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3个月开始高于正常;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CD4/CD8比值)移植后长期处于倒置状态;CD3^+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于移植后3个月后恢复正常,其绝对值迅速升高并超过正常,于移植后24个月恢复正常;CD3^+ 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2个月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5个月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12个月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5个月基本恢复正常;NKT淋巴细胞百分比基本均在正常范围内,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2个月恢复正常;B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9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8个月恢复正常;NK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24个月内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其绝对值于移植后3个月基本接近正常.预处理方案是否含ATG、干细胞来源、回输CD34^+细胞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血症等因素与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有关.结论 Allo-HSCT后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呈现不同的重建规律,而同一免疫细胞百分比重建要快于绝对值重建.研究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及其影响因素,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GVHD及白血病复发的发生风险,改善受者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龙 刘晓亮 +10 位作者 谭业辉 赵杨祉 刘宇 刘秋菊 喻萍 陈耐飞 韩薇 刘蒙蒙 孙京男 高素君 李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目的分析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89例因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体移植受者57例,... 目的分析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89例因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体移植受者57例,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32例。结果单倍体移植的粒系植入比同胞全相合移植快2d,而巨核系植入比同胞全相合移植晚3d。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移植后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8.77%和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576);两组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45.6%和37.5%,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458)。单倍体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CMV)再激活率为77.19%,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的21.88%(χ^2=25.633,P〈0.001)。单倍体移植受者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移植(26.32%和3.85%;χ^2=5.340,P=0.021)。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移植后1、2、3年的无白血病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9%、55.4%、44.3%与71.2%、58.3%、51.8%(P=0.514)。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移植后1、2、3年的总体存活率分别为75.3%、65.3%、52.3%与76.9%、62.9%、62.9%(P=0.777)。结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后重度GVHD发生率及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无同胞全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移植效果也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长期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动员中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采集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业辉 刘晓亮 +7 位作者 王畅 孙京男 石秀敏 韩薇 杜中华 苏龙 高素君 李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采集时机和采集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27例,其中自体13例,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0μg· kg-... 目的 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采集时机和采集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27例,其中自体13例,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0μg· kg-1·d-1动员方案;健康供者14例,单独应用G-SCF 7.5μg· kg-1·d-1动员方案.监测外周血CD34+细胞数,并与采集产物中获得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供者中获得MNC(5.84±1.48)×108/kg,CD34+细胞(3.93±2.16)×106/kg.自体动员共获得MNC(6.58±3.72)×108/kg,CD34+细胞(3.98±3.06)×106/kg,仅1例自体动员、采集失败.自体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在第4天达峰值,健康供者第5天仍处于上升阶段.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与采集产物CD34+细胞呈明显正相关.采集当天CD34+细胞绝对值≥20/μ1时,单次采集获得CD34+细胞≥2×106/kg者的比例达76.2%(16/21).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是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重要监测指标,对于把握采集时机和预测采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CD34+细胞绝对值≥20/μ1可作为采集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动员 CD34+细胞 干细胞采集
原文传递
基于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对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再分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龙 谭业辉 +6 位作者 林海 韩薇 杨艳萍 刘晓亮 孙京男 刘秋菊 高素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研究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在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66例具有完整二代基因测序结果且进行了系列MRD监测的AML患者,研究... 目的研究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在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66例具有完整二代基因测序结果且进行了系列MRD监测的AML患者,研究治疗前CSF3R突变和治疗后MRD水平与患者治疗疗效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SF3R突变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2%和18.2%,明显低于无CSF3R突变患者的38.7%和60.6%(P值分别为0.006和0.038)。2个疗程化疗后MRD转阴患者的中位RFS与OS时间分别为64个月与未达到,明显长于MRD阳性患者的15个月和48个月(P值分别为0.004和0.050)。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CSF3R突变(HR=0.317,95%CI 0.129~0.779,P=0.012)、WT1突变(HR=0.304,95%CI 0.115~0.804,P=0.016)、NRAS突变(HR=0.153,95%CI 0.061~0.385,P<0.001)为影响患者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SF3R突变与MRD阳性趋向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71与0.088)。基于CSF3R突变与治疗后MRD将患者分为野生型CSF3R且MRD转阴组、突变型CSF3R或MRD阳性组、突变型CSF3R且MRD阳性组,三组患者RFS(P<0.001)与OS(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F3R突变与2个疗程化疗后MRD状态均可预测CEBPA双突变AML患者的长期预后,据此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不良预后因素 预后意义 长期预后 血液科 分层研究 WT1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细胞重建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龙 高素君 +8 位作者 刘晓亮 宋飞 谭业辉 刘宇 赵杨祉 孙京男 韩薇 戎月 李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1-357,共7页
目的采用数学函数模型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行allo-HSCT的65例恶性血液病受者,于移植后14 d、28 d、42 d、2个月、3个月、6个月、... 目的采用数学函数模型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行allo-HSCT的65例恶性血液病受者,于移植后14 d、28 d、42 d、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监测免疫细胞亚群数量与百分比,包括CD3+T淋巴细胞、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效应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3-CD56+NK细胞及CD3+CD56+NK样T淋巴细胞。通过曲线模型估算,建立曲线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方程并验证。结果移植后免疫细胞百分比变化规律全部符合立方曲线模型。免疫细胞绝对值中除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与NK细胞外,余均符合立方曲线模型。CD8+T淋巴细胞与NK细胞移植后重建动力学模型与疾病复发有关。结论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均符合一定的数学函数模型,这可能为深入研究allo-HSCT后免疫重建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免疫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5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杨祉 李薇 +4 位作者 崔久嵬 宋艳秋 康丽花 孙京男 王冠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12期739-741,745,共4页
目的 研究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和MPT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化疗(硼替佐米组),中位治疗3个(1~5个)疗程,30例患者接受MPT方案化疗(MPT组).采用欧洲血液... 目的 研究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和MPT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化疗(硼替佐米组),中位治疗3个(1~5个)疗程,30例患者接受MPT方案化疗(MPT组).采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工作组(EBMT)及WHO标准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硼替佐米组:1个疗程后有效21例(77.8%);治疗结束后有效24例(88.8%),初治组及复发/难治组有效分别为15、9例,总有效率(ORR)分别为94.0%、82.0%.MPT组:治疗结束后有效15例(50.0%),初治组有效12例(44.0%),复发/难治组有效3例.治疗结束后硼替佐米组对初治及复发/难治患者的ORR优于MPT组(P<0.05).硼替佐米组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及Ⅲ~Ⅳ度血小板减少10例(37.0%)、7例(26.0%)、10例(37.0%),高于MPT组,但MPT组Ⅲ~Ⅳ度贫血21例(70.0%),高于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对于肾功能异常及肾功能正常患者疗效相近,各种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MPT组4例肾功能异常患者,3例在5个周期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以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相对MPT方案治疗MM更为有效,初治、复发/难治及肾功能异常患者均可受益,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硼替佐米 肾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20
作者 刘春水 姜振宇 +3 位作者 孙京男 李薇 易永林 王冠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9-719,共1页
患者,女,因腹胀、乏力、面色苍白2周于2003年6月来我院就诊,无发热、盗汗等自觉症状。既往有20余年的苯、甲醇及乙醚等化学试剂的接触史。查体: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颈部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表面光... 患者,女,因腹胀、乏力、面色苍白2周于2003年6月来我院就诊,无发热、盗汗等自觉症状。既往有20余年的苯、甲醇及乙醚等化学试剂的接触史。查体: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颈部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脾脏甲乙线9cm,甲丙线11cm,丁戊线-3cm,质硬,无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转化 T细胞 慢性 面色苍白 自觉症状 化学试剂 表面光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