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死蜱与噻嗪酮、吡虫啉混用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田间试验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王皖伟 邢春生 徐太杰 盛承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1-544,共4页
20 0 2年在安徽省庐江县 4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 3代和 4代稻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Nilaparvatalugens(St l) ) ,667m2 用 48%毒死蜱乳油 41 67mL +1 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g的处理 7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 93 0 3 %... 20 0 2年在安徽省庐江县 4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 3代和 4代稻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Nilaparvatalugens(St l) ) ,667m2 用 48%毒死蜱乳油 41 67mL +1 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g的处理 7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 93 0 3 %和 92 67% ,毒死蜱 5 2 0 8mL +2 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5 0g分别为92 79%和 95 2 2 %。防治 2代和 3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 ,667m2 用毒死蜱 41 67mL +吡虫啉2 0g的处理 1 6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 73 2 2 %和 80 43 % ,毒死蜱 5 2 0 8mL +噻嗪酮 5 0g分别为 76 81 %和84 80 %。建议交替轮换使用以上混剂及剂量 ,并掌握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和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 ,可有效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二化螟 毒死蜱 田间试验 噻嗪酮 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 处理 剂量 防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性诱剂三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俊铭 王红托 +3 位作者 韦刚 张向前 盛世蒙 盛承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2-975,共4页
2006年7~9月在安徽省庐江县进行3种性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并与常用的黑光灯进行比较。3种诱芯处理各4次重复。经连续64天诱蛾,2号、1号和0号诱芯平均每盆分别诱蛾169.5,65.5,1.5头,3种型号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2006年7~9月在安徽省庐江县进行3种性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并与常用的黑光灯进行比较。3种诱芯处理各4次重复。经连续64天诱蛾,2号、1号和0号诱芯平均每盆分别诱蛾169.5,65.5,1.5头,3种型号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2号诱芯诱蛾量显著高于20W黑光灯,与棉田斜纹夜蛾卵量峰期的吻合程度也高于20W黑光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斜纹夜蛾 黑光灯 诱蛾效果
下载PDF
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特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俊铭 王红托 +2 位作者 韦刚 盛世蒙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130,共4页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归纳了安徽省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分析了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大发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964年以来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其间相对于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分别为...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归纳了安徽省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分析了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大发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964年以来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其间相对于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分别为高、低、平、高水平,总态势近于"U"字形。当前褐飞虱发生特点主要有迁入虫源早、迁入量大,种群增量大,危害时间长,危害世代多,危害面积广。回升和暴发可能的原因包括水稻品种、作物布局和栽培措施改变,秋季气温升高,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害虫天敌下降,以及农民防治组织缺乏。防治对策强调改进虫情测报、适时早治、适当多治、选用正确药剂、改进施药方法,并建立健全基层防治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群落演变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三化螟效果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2 位作者 周先文 张昌青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20 0 0~ 2 0 0 1年在三化螟重发区安徽省庐江县进行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 2代三化螟药剂和剂量为 4 0 %氟虫腈·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135 0 g/hm2 、5 %锐劲特悬浮剂 6 0 0mL/hm2 、4 5 %杀虫双可溶性粉剂喷雾和毒土撒施各 16... 20 0 0~ 2 0 0 1年在三化螟重发区安徽省庐江县进行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 2代三化螟药剂和剂量为 4 0 %氟虫腈·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135 0 g/hm2 、5 %锐劲特悬浮剂 6 0 0mL/hm2 、4 5 %杀虫双可溶性粉剂喷雾和毒土撒施各 16 5 0 g/hm2 、90 %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75 0 g/hm2 ,各施药 2次 ,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10 0 0 %、10 0 0 %、95 0 %、78 2 %和 92 9%。防治 3代三化螟喷雾 1次 ,设 30 %杀·锐可湿性粉剂 75 0、10 5 0、135 0 g/hm2 ,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1 3%、85 4 %和 89 4 % ,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 90 %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90 0 g/hm2 。各处理保苗效果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三化螟 有害生物 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三化螟种群动态、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周先文 2.夏骞 林善长 盛承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报道了江淮南部水稻螟虫演变规律 ,总结了近年来三化螟的发生新特点 ,即发生期提早、主害代提前、发生盛期拉长、主害代数增加、峰次明显增多以及田间虫量超历史水平。分析其回升及暴发原因 ,主要有耕作制度变更、品种与茬口布局变化、... 报道了江淮南部水稻螟虫演变规律 ,总结了近年来三化螟的发生新特点 ,即发生期提早、主害代提前、发生盛期拉长、主害代数增加、峰次明显增多以及田间虫量超历史水平。分析其回升及暴发原因 ,主要有耕作制度变更、品种与茬口布局变化、栽培方式多样化、暖冬以及天敌寄生率下降。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栽培防治、灌水灭蛹和药剂治螟 ,其中药剂治螟的关键是适期施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合理选用农药和改进施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优势种 大发生原因 对策 药剂防治
下载PDF
17%二甲戊灵·苄嘧磺隆WP防除直播水稻田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2 位作者 徐太杰 王皖伟 邢春生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3,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17%二甲戊灵·苄嘧磺隆WP可有效地防除直播水稻田稗草、节节菜、鸭舌草、陌上菜、异型莎草、牛毛毡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每 6 6 7m2 用药量 5 0 g ,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 86 .35 %、91.91% ,... 试验结果表明 ,17%二甲戊灵·苄嘧磺隆WP可有效地防除直播水稻田稗草、节节菜、鸭舌草、陌上菜、异型莎草、牛毛毡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每 6 6 7m2 用药量 5 0 g ,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 86 .35 %、91.91% ,持效期 5 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苄嘧磺隆WP 杂草防除 直播水稻田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江淮南部稻区稻飞虱发生规律、影响因素与药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俊铭 李千和 +1 位作者 陈军 花日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29-331,335,共4页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 ,总结了江淮南部稻区 (庐江 )稻飞虱发生规律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生新特点 :白背飞虱初见期提早 ,主害代次增加 ,为害时期拉长 ;褐飞虱主害代前移 ,主害代次增加。分析了稻飞虱的主要影响因...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 ,总结了江淮南部稻区 (庐江 )稻飞虱发生规律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生新特点 :白背飞虱初见期提早 ,主害代次增加 ,为害时期拉长 ;褐飞虱主害代前移 ,主害代次增加。分析了稻飞虱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发生特点及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南部稻区 稻飞虱 发生规律 成因分析 药控技术
下载PDF
SAHA处理对猪手工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俊铭 崔奎青 +5 位作者 李志鹏 陆杏蓉 许钟峯 刘庆友 黄奔 石德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08,264,265,共7页
为了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德保猪手工克隆胚胎(HMC)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摸索SAHA的适宜处理浓度[0(对照),1.0,2.5,5.0,7.5,10.0μmol/L]和时间(0,6,12,24 h);之后分为4组,SAHA组、体外受精(IV... 为了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德保猪手工克隆胚胎(HMC)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摸索SAHA的适宜处理浓度[0(对照),1.0,2.5,5.0,7.5,10.0μmol/L]和时间(0,6,12,24 h);之后分为4组,SAHA组、体外受精(IVF)组、孤雌激活(PA)组、对照(HMCC)组,分别在体外发育的1细胞期、2细胞期、4细胞期、囊胚期收集胚胎,在相同时期下比较各组胚胎组蛋白H4K8乙酰化(Ac H4K8)水平差异和相关基因(HDAC1、HAT1、ASF1A、OCT-4)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7.5μmol/L SAHA处理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12 h囊胚率显著高于0 h(P〈0.05);所以适宜处理浓度为7.5μmol/L,适宜处理时间为12 h。在1细胞期、2细胞期、囊胚期,SAHA组Ac H4K8水平接近IVF组水平(P〉0.05)。在囊胚期,SAHA组HDAC1基因相对表达量接近IVF组(P〉0.05);在囊胚期,SAHA组OCT-4基因相对表达量接近IVF组(P〉0.05)。说明SAHA可以使HMC胚胎Ac H4K8水平接近IVF水平,并纠正克隆胚胎乙酰化的异常,从而提高克隆胚胎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克隆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
下载PDF
0.1%阿维·苏WP防治茶毛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徐太杰 邢春生 王皖伟 黄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3-34,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0 .1%阿维·苏WP是防治茶毛虫的优良药剂 ,见效快、持效时间长、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 75~ 10 0 g/6 6 7m2 ,药后 1d防效即达 88%以上 ,药后 7d防效仍达 97%以上 ,且对茶树生长安全 ,适合无公害茶叶生产。大面积应...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0 .1%阿维·苏WP是防治茶毛虫的优良药剂 ,见效快、持效时间长、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 75~ 10 0 g/6 6 7m2 ,药后 1d防效即达 88%以上 ,药后 7d防效仍达 97%以上 ,且对茶树生长安全 ,适合无公害茶叶生产。大面积应用 ,建议用药量为 75 g/6 6 7m2 ,掌握在茶毛虫 3龄幼虫前施药 ,喷雾时力求叶背、叶面均匀着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苏WP 防治 茶毛虫 药效试验
下载PDF
三化螟、二化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夏骞 林善长 陈永广 计玉龙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9-31,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一代螟虫宜推广 90 %杀虫单SP5 0~ 70 g/ 667m2 、5 5 %特杀螟WP5 0 g/ 667m2 ,保苗效果可达 93 95 %~ 97 18% ,对三化螟、二化螟防效分别达 84 3 0 %~ 90 70 %、99 0 5 %~ 10 0 % ;防治二代三化螟应推广 ...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一代螟虫宜推广 90 %杀虫单SP5 0~ 70 g/ 667m2 、5 5 %特杀螟WP5 0 g/ 667m2 ,保苗效果可达 93 95 %~ 97 18% ,对三化螟、二化螟防效分别达 84 3 0 %~ 90 70 %、99 0 5 %~ 10 0 % ;防治二代三化螟应推广 4 0 %氟虫腈·杀虫单WP70~ 90 g/ 667m2 、5 %锐劲特SC4 0ml/ 667m2 、90 %杀虫单SP5 0~ 70 g/ 667m2 ,保苗效果、防治效果均达 92 %以上 ,且对稻田天敌杀伤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二化螟 防治药剂 筛选 杀虫剂
下载PDF
水稻单季晚粳播期与灰飞虱虫口密度及条纹叶枯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张启高 张向前 江彤 檀根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2-685,共4页
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 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从5月中、下旬推迟到6月上、中旬,田间灰飞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始病期、发病高峰期明显推迟,发病高峰次数减少,发病率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合考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和水稻安全齐穗期,建议在江淮南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单季晚粳播种期推迟到6月9~14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单季晚粳 播种期 灰飞虱 条纹叶枯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利用气候因素预测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俊铭 邢春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选取与双晚白叶枯病流行程度关系密切的4个气候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应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了双晚白叶枯病中期预报数学模型,回报历史符合率达100%,对1992~1997年6年预测完全准确。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气候因素 预测 加权列联表分析法
下载PDF
安徽庐江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不同杀虫剂对其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帅 叶文男 +3 位作者 刘兆宇 吴向辉 孙俊铭 高聪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06,360,共5页
近年来,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为筛选可防控褐飞虱的高效药剂,2020年-2022年采用稻茎浸渍法连续测定了安徽省庐江县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在庐江县开展... 近年来,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为筛选可防控褐飞虱的高效药剂,2020年-2022年采用稻茎浸渍法连续测定了安徽省庐江县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在庐江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2022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始终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4.6~154.4倍),对呋虫胺的抗性从中等水平上升至高水平(抗性倍数77.7~157.2倍),对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21.3~64.5倍、烯啶虫胺抗性倍数14.6~22.6倍),对三氟苯嘧啶处于敏感状态。庐江单季稻试验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高剂量下,20%三氟苯嘧啶WG、10%异唑虫嘧啶SC等介离子杀虫剂对褐飞虱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较好,除了药后1 d 20%三氟苯嘧啶WG防效为74.72%外,2种药剂3~14 d的防效都在80%以上;50%烯啶虫胺SG、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次之,药后1 d防效在67.63%~71.61%,药后3 d至7 d防效有所提高,为77.16%~84.13%,而药后14 d防效降为71.52%~75.77%;50%吡蚜酮WG药后1~7 d防效均在约70%,而药后14 d下降为62.12%;20%氟啶虫酰胺SC、20%呋虫胺WG、10%醚菊酯SC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表现较差,药后1~14 d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下。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三氟苯嘧啶等介离子类杀虫药剂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与新烟碱类、吡蚜酮及其混剂交替轮换使用,用于抗药性褐飞虱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抗性监测 褐飞虱 田间药效
下载PDF
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403-3403,3480,共2页
对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药1次的情况下,盛花期施药效果最好;在施药2次的情况下,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防治适期 施药次数
下载PDF
乐斯本防治花生田小地老虎、蛴螬效果及使用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陈永广 夏骞 林善长 计玉龙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9-30,共2页
48 %乐斯本EC对小地老虎、蛴螬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和保苗、保果效果 ,且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防治小地老虎用药量 6 0~ 80ml/6 6 7m2 、防治蛴螬用药量 2 0 0~ 2 5 0ml/6 6 7m2 ,防效均达95 %以上。使用 4 8%乐斯本EC防治春花生田地... 48 %乐斯本EC对小地老虎、蛴螬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和保苗、保果效果 ,且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防治小地老虎用药量 6 0~ 80ml/6 6 7m2 、防治蛴螬用药量 2 0 0~ 2 5 0ml/6 6 7m2 ,防效均达95 %以上。使用 4 8%乐斯本EC防治春花生田地下害虫 ,应采取两次防治法 ,第一次是在花生幼苗期 ,掌握在小地老虎 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 ,用药量 6 0ml/6 6 7m2 ,细水喷湿地表 ;第二次是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防治蛴螬 ,用药量 2 0 0ml/6 6 7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斯本 防治 花生田 小地老虎 蛴螬 使用 地下害虫 药效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51-4352,4407,共3页
安徽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呈逐年上升态势,对水稻丰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对以双季稻为主的“四稻”混栽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堂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对策 “四稻”混栽区
下载PDF
应用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预测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俊铭 魏俊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3,共2页
选取7月中、下旬的4个气候因子作为相似因子,应用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预测1991、1992年双季晚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预测结果和实况完全相符,为双晚白叶枯病中期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离差均方比 流行
下载PDF
中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分段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俊铭 马方中 邢春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选取与中稻白叶枯病 ( 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 Dowson)流行程度关系密切的气候因子(平均相对湿度、中雨日数、雨日数 )作为预测因子 ,进行中稻白叶枯病分段预报方法研究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 ,建立中稻白叶枯病中... 选取与中稻白叶枯病 ( 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 Dowson)流行程度关系密切的气候因子(平均相对湿度、中雨日数、雨日数 )作为预测因子 ,进行中稻白叶枯病分段预报方法研究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 ,建立中稻白叶枯病中、短期预报数学模型 ,回报历史符合率 :中期预报模型为 93 .8%、短期预报模型达 1 0 0 %,对 1 996~ 1 9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白叶枯病 分段预报 气候因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甜菜夜蛾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俊铭 韦刚 +3 位作者 周先文 夏骞 张向前 林善长 《武夷科学》 2002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生物源杀虫剂 2 .5 %菜喜悬浮剂 5 0 ml/ 6 6 7m2 ,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且见效快 ,施药后 1d、7d防效分别达 80 .9%、96 .8% ;4 8%乐斯本乳油与 1%奥绿 1号悬浮剂或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复配使用 ,... 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生物源杀虫剂 2 .5 %菜喜悬浮剂 5 0 ml/ 6 6 7m2 ,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且见效快 ,施药后 1d、7d防效分别达 80 .9%、96 .8% ;4 8%乐斯本乳油与 1%奥绿 1号悬浮剂或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复配使用 ,5 2 .2 5 %农地乐乳油与 90 %万灵可溶性粉剂复配使用 ,4 0 %锐丹乳油或 90 %万灵可溶性粉剂与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复配使用 ,对甜菜夜蛾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为延缓甜菜夜蛾对菜喜产生抗药性 ,建议这几种药剂复配与菜喜交替、轮换使用。甜菜夜蛾药剂防治应掌握在 1、2龄幼虫盛期施药 ,施药时间应为早晨或傍晚 ,药液要均匀喷雾在植物叶片正、反面及植株下的土表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药剂筛选 防效 施药技术
下载PDF
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密度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俊铭 魏俊章 昂永刚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水稻害虫 预测 幼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