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白蛾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邹萍 曹亮明 +3 位作者 孙守慧 杨忠岐 张彦龙 王小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4-1206,共13页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原产于北美。由于美国白蛾强大的扩散能力、较长的为害期以及快速繁殖等特性,目前已有35个国家报道了其入侵记录。自1979年美国白蛾在辽宁丹东发现以来,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扩散。因此,根除全部种群已不...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原产于北美。由于美国白蛾强大的扩散能力、较长的为害期以及快速繁殖等特性,目前已有35个国家报道了其入侵记录。自1979年美国白蛾在辽宁丹东发现以来,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扩散。因此,根除全部种群已不可能,采取持续有效的生物防控策略是可行的途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发生期美国白蛾天敌的多样性,并对利用本地天敌和引进原产地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原产地天敌对美国白蛾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攻击性,通过引进原产地天敌可望实现更加持续有效的控制作用。最后展望了天敌昆虫控制美国白蛾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入侵害虫 天敌应用
下载PDF
白蛾黑棒啮小蜂的繁育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刘绪丹 张艺馨 +2 位作者 史俊瑞 杨丽元 孙守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2,共9页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以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为替代寄主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研究其寄生行为及生物学特性,可为白蛾黑棒啮小蜂大规模繁...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以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为替代寄主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研究其寄生行为及生物学特性,可为白蛾黑棒啮小蜂大规模繁育应用于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白蛾黑棒啮小蜂的交配行为可分为交配前期、交配中期和交配后期3个阶段,寄生行为分为搜寻、刺探、产卵和产卵后梳理4个阶段;胚胎发育期可分为胚胎发育早期、胚胎伸长及器官形成期和胚胎成熟期;胚后发育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刚羽化的雌蜂卵巢内不含有成熟卵粒,成熟卵出现于羽化24 h后。在18℃、21℃、24℃、27℃和30℃五个温度梯度条件下测定白蛾黑棒啮小蜂全世代发育历期达59.35 d、31.20 d、22.85 d、18.45 d和13.90 d,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15℃和225.0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黑棒啮小蜂 美国白蛾 个体发育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以OBE理念为指导的“森林保护学Ⅰ”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3
作者 杨丽元 祁金玉 +2 位作者 于孝宁 张娣 孙守慧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特征的教育理念。沈阳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Ⅰ”课程组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指导,从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课程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特征的教育理念。沈阳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Ⅰ”课程组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指导,从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课程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依据,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采用互动、开放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达成学习目标。课前利用“知到”APP发布课程安排和课程资料;课上教学以线下为主,线上以MOOC和智慧树平台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互补;课后基于师生综合评价,持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未来将根据教学成果实时反馈,不断深化“森林保护学I”课程教学改革,继续探索适应林学类课程特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森林保护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沈阳市油松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观察
4
作者 祁金玉 秦世杰 +3 位作者 尹大川 杨丽元 李硕 孙守慧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明确自然状态下油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发病规律,采用直接观察法、流脂观察法、松材线虫分离鉴定等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公园内约70 a生油松大树发病过程及症状特征进行了持续性观察。结果表明:感病油松表现为当年、越1年和越2年枯死,以越... 为了明确自然状态下油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发病规律,采用直接观察法、流脂观察法、松材线虫分离鉴定等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公园内约70 a生油松大树发病过程及症状特征进行了持续性观察。结果表明:感病油松表现为当年、越1年和越2年枯死,以越1年枯死类型为主。油松受害初期,不同小枝的同一时间受害症状不同,枯死针叶在树冠上无规则星状分布,受害后期,树冠下小枝发病过程整齐统一。油松枯死5~6个月后针叶开始脱落。枯死油松胸径以下树皮上多有天牛危害痕迹,无流脂现象。该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油松 发病规律 症状
下载PDF
沈阳地区美国白蛾的食性偏好及其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守慧 郑晔 +3 位作者 徐晓蕊 吕海燕 辛蓓 周昕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为研究美国白蛾(Hypantria cunea Drury)的食性与低温驯化和抗寒性的关系,选取沈阳地区的美国白蛾种群,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偏好、饥饿天数、低温驯化与其过冷却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不同的寄主树木中,幼虫取食率... 为研究美国白蛾(Hypantria cunea Drury)的食性与低温驯化和抗寒性的关系,选取沈阳地区的美国白蛾种群,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偏好、饥饿天数、低温驯化与其过冷却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不同的寄主树木中,幼虫取食率差异极显著,幼虫对龙爪槐的取食率最大(42.12%),对山杏的取食率最低(4.01%);不同饥饿天数处理对5龄幼虫的取食率和过冷却点都会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取食不同寄主树木的幼虫过冷却点不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白蛾越冬蛹在5.0,-15.0,-18.0℃温度条件下,进行24h和0.5h的低温驯化,在-18.0℃,24h组合条件下其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17.50℃和-8.15℃);在5.0℃,0.5h组合条件下其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13.00℃和-3.24℃),但各温度和时间组合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美国白蛾越冬蛹在供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低温驯化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取食偏好 饥饿 低温驯化 过冷却点
下载PDF
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及滞育后发育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守慧 赵利伟 祁金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本研究针对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过程中出现的小蜂滞育现象,对其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属长日照型昆虫,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 本研究针对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过程中出现的小蜂滞育现象,对其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属长日照型昆虫,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不同,在18℃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处于13L∶11D和14L∶10D之间;在21℃和24℃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变短,处于12L∶12D和13L∶11D之间。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的敏感光照虫态为幼虫期,且以幼虫的后期最为敏感,但整个幼虫期接受短光照对滞育的形成更为有利。通过观察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后在18℃,21℃,24℃和30℃的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60±0.31℃和209.38±8.72日.度。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长期保存技术和指导商品蜂生产,正确把握放蜂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滞育 临界光周期 敏感虫态 滞育后发育
下载PDF
不同杨树品系对青杨天牛抗性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守慧 高长启 +6 位作者 任晓光 张忠辉 宋福强 张怡 王凤林 李殿锋 王立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79,共3页
对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 (Saperdapopulnea)近 5年发生的初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结果显示 :杨树品系白林 2号在白城地区 ,白城 41和辽杂 2号在双辽地区以及白林 3号和引进的新品系 392 0在松原地区是... 对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 (Saperdapopulnea)近 5年发生的初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结果显示 :杨树品系白林 2号在白城地区 ,白城 41和辽杂 2号在双辽地区以及白林 3号和引进的新品系 392 0在松原地区是抗青杨天牛的优良杨树品系 ;同时确定了 3年生、6年生和 1 2年生的小×黑青杨天牛的发生量差异极显著 ,6年生的青杨天牛发生最重 ,其次为 3年生 ,1 2年生危害较轻 ;青杨天牛在树冠的垂直分布上差异显著 ;树冠的上层受害最重 ,中层略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品系 青杨天牛 抗性 树冠分布
下载PDF
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补充营养及低温贮藏虫期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守慧 赵利伟 +3 位作者 祁金玉 许哲 李亮亮 徐晓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柞蚕蛹为替代寄主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技术在该天敌的大量繁殖和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过程中的补充...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柞蚕蛹为替代寄主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技术在该天敌的大量繁殖和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过程中的补充营养和低温贮藏进行了研究。发现补充营养和水分都可明显延长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蜂的寿命,以取食10%浓度蜂蜜水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7.60 d,雄虫为7.82 d,与不饲喂对照相比最多能延长小蜂寿命到4倍左右;对正常发育的老熟幼虫期、蛹期及滞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分别进行0~70 d的冷藏试验,发现滞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期最适合用于长期储藏,在3℃下冷藏70 d后出蜂率仍高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寿命 补充营养 滞育 低温贮藏
下载PDF
不同信息化学物质对4种松树小蠹虫的野外诱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守慧 原忠林 +5 位作者 王中钰 刘筱彧 高长启 宋丽文 葛芳 李从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0-743,共4页
为了对小蠹虫进行野外监测和防治,采用人工合成的缓释性信息化合物诱芯和国产漏斗式诱捕器,研究了α-蒎烯(Alpha-pinene,AP)、壬醛(nonanal,NL)、反式马鞭草烯醇(Trans-verbernol,TV)和桃金娘烯醇(myrtenol,MT)信息化学物质对黄色梢小... 为了对小蠹虫进行野外监测和防治,采用人工合成的缓释性信息化合物诱芯和国产漏斗式诱捕器,研究了α-蒎烯(Alpha-pinene,AP)、壬醛(nonanal,NL)、反式马鞭草烯醇(Trans-verbernol,TV)和桃金娘烯醇(myrtenol,MT)信息化学物质对黄色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4种松树小蠹虫的林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信息化学物质处理对4种小蠹虫的诱集效果显著,2AP诱芯对黄色梢小蠹的诱集量(17.5头)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诱集效果最好,是CK的25倍;信息化学物质处理对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的诱集量显著高于CK,不同信息化学物质处理间诱集量差异不显著;2AP+NL+TV诱芯对纵坑切梢小蠹的诱集量最高,诱集效果是CK的612倍;2AP+NL+TV诱芯对横坑切梢小蠹的诱集量最高,诱集效果是CK的1085倍;2AP+NL+MT+TV诱芯对红松根小蠹引诱效果最好,是对照的136倍。2005~2006年,千山风景区黄色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虫口密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学物质 黄色梢小蠹 横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 红松根小蠹 诱捕
下载PDF
杨树单宁对青杨天牛的抗虫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守慧 李威 +2 位作者 金鑫 杜亚英 吕长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为了研究杨树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Linnaeus))产卵时寄主选择和幼虫发育的关系,测定了中黑防、3930杨、107杨、美×青、新疆杨、银中杨6个杨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单宁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杨树品系在生长季节... 为了研究杨树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Linnaeus))产卵时寄主选择和幼虫发育的关系,测定了中黑防、3930杨、107杨、美×青、新疆杨、银中杨6个杨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单宁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杨树品系在生长季节韧皮部单宁含量略高于木质部,但差异不显著。木质部和韧皮部单宁含量最低时期均在5月(美×青木质部和107杨韧皮部除外),最高时期普遍在7、8月份。各月份之间韧皮部单宁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美×青单宁含量无论在韧皮部还是在木质部中都明显高于其他品系,中黑防韧皮部和新疆杨木质部中的单宁含量都明显低于其它品系。采用实验林田间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青杨天牛对6个供试杨树品系的寄主选择及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品系间幼虫发育率排列顺序为:中黑防>3930杨>107杨>美×青>新疆杨>银中杨,青杨天牛幼虫发育率与木质部单宁总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产卵痕密度的排列顺序为:美×青>107杨>中黑防>3930杨>银中杨>新疆杨。5月份韧皮部单宁含量与品系间产卵痕密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供试杨树枝条韧皮部中的单宁含量不是影响其选择寄主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杨树 单宁 抗性
下载PDF
美国白蛾天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守慧 南俊科 +4 位作者 杨丽元 宋丽文 左彤彤 王悦 李硕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1347,共17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重点防控对象,也是我国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现阶段美国白蛾在我国的种群密度持续增加和扩散,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重点防控对象,也是我国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现阶段美国白蛾在我国的种群密度持续增加和扩散,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捕食性天敌主要包括昆虫、蜘蛛、两栖类和鸟类,整理出国外报道的捕食性天敌名录119种,国内捕食性天敌名录2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整理出国外报道的寄生性天敌名录47种,国内寄生性天敌名录53种。本文回顾了我国在美国白蛾天敌利用方面取得的阶段成果,并针对将来天敌复合体的应用和原产地天敌的引进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天敌 防治 天敌复合体
下载PDF
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对白蛾周氏啮小蜂过冷却点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守慧 许哲 +4 位作者 王亚斌 杨宏光 祁金玉 郑雅楠 刘振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为研究其耐寒性,采用不同的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的方法对其老熟幼虫的耐寒性生理指标过冷却点(SCP)和冰点(FP)进行了测定,并以其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érin...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为研究其耐寒性,采用不同的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的方法对其老熟幼虫的耐寒性生理指标过冷却点(SCP)和冰点(FP)进行了测定,并以其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érin-Méneville)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做为参照。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及黄粉甲虫老熟幼虫在0.1~15.0℃·min-1降温范围内均可有效地测定出SCP与FP,其SCP分别为(-18.44±0.93)℃和(-8.16±3.15)℃,FP分别为(-14.27±1.25)℃和(-2.19±2.03)℃;试验还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黄粉甲老熟幼虫和柞蚕蛹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均能进行反复冻融测定,且冻融的前3个循环的数值差异不显著(α=0.05),3种昆虫在反复冻融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抗寒生理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耐寒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过冷却点(SCP) 冰点(FP) 降温速率 反复冻融
下载PDF
杨树中酚及酚酸与青杨天牛寄主选择和幼虫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守慧 李从心 +5 位作者 吕长利 原忠林 王忠钰 祁金玉 葛芳 钟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以在东北地区适生的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杂交品系杨树为材料,对其酚酸及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青杨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杨树所含酚酸及酚类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年生的银... 以在东北地区适生的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杂交品系杨树为材料,对其酚酸及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青杨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杨树所含酚酸及酚类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年生的银中杨、欧洲黑杨和小青杨的韧皮部中能够检测到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未检测到香豆酸和阿魏酸,酚酸的总含量顺序为小青杨(0.410mg·g-1)>欧洲黑杨(0.24mg·g-1)>银中杨(0.053mg·g-1);韧皮部中均含有苯酚和邻苯二酚,银中杨的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小青杨次之,欧洲黑杨的含量最低;在3年生的银中杨、新疆杨、荷兰3930杨、107杨、中黑防和美×青杨的木质部中检测到阿魏酸、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苯酚和邻苯二酚,新疆杨的酚酸总含量最高(0.473mg·g-1),银中杨和新疆杨两种酚类物质的总含量(1.021mg·g-1和1.460mg·g-1)低于其他品系。杨树韧皮部酚酸总含量与青杨天牛的产卵痕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酚类与产卵痕密度相关关系不明显;木质部中酚酸和酚类的总含量与青杨天牛幼虫发育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杨树 产卵痕 次生代谢产物 酚酸和酚类
下载PDF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守慧 郑雅楠 +3 位作者 吕长利 赵伟浩 李威 李从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选取黑林1号杨树内10种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半人工饲料对青杨天牛幼虫进行饲喂,调查幼虫死亡率,同时测定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α-乙酸萘酯酶)和2种保护酶(SOD,CAT)的活力指标。结果表明:饲喂2.00,20.00mg·... 选取黑林1号杨树内10种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半人工饲料对青杨天牛幼虫进行饲喂,调查幼虫死亡率,同时测定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α-乙酸萘酯酶)和2种保护酶(SOD,CAT)的活力指标。结果表明:饲喂2.00,20.00mg·g-1的丁香酸,16.00mg·g-1的苯酚,8.00mg·g-1的肉桂酸,50.00mg·g-1的对羟基苯甲酸和4.00mg·g-1的绿原酸对青杨天牛幼虫的死亡有显著影响。经次生代谢物质饲喂后,幼虫体内保护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不同次生代谢物质对虫体CAT活性无显著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不显著,单宁饲喂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天牛 次生代谢物质 杨树 饲喂 酶活性
下载PDF
美国白蛾两种色型的研究及其对我国美国白蛾防控的启示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守慧 孙丽丽 +2 位作者 邓煜 林枫 南俊科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8,共6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发源地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并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之分。通过调查美国中东部13个州的美国白蛾发现:美国中东部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区,黑头型分布占优势,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红头型分布占优...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发源地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并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之分。通过调查美国中东部13个州的美国白蛾发现:美国中东部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区,黑头型分布占优势,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红头型分布占优势,黑头型分布比率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红头型则正好相反;在调查所涉及的5个生态省中,大陆性气候阔叶林较适合黑头型生存,东南部混交林更适合红头型生存。基于美国白蛾黑头型和红头型在幼虫形态、网幕结构、地理分布和寄主偏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我国美国白蛾防控提出假设:如果美国白蛾黑头型进一步传播到我国南方省区,其危害程度可能要弱于其在我国北方的危害,如果红头型传入我国,尤其在南方地区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应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美国白蛾红头型传入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黑头型 红头型 幼虫形态 美国 分布 寄主树木
下载PDF
信息化学物质对黄色梢小蠹野外诱集效果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守慧 原忠林 +3 位作者 王中钰 刘筱彧 高长启 王洪魁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7,39,共3页
采用从加拿大引进的人工合成的缓释性信息化合物诱芯和国产8漏斗式诱捕器,于2005年5月初至7月中旬在辽宁的千山进行了黄色梢小蠹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信息化合物所配置的3种诱芯组合2AP(2个α-蒎烯诱芯)、2AP+NL(壬醛诱芯)+TV(... 采用从加拿大引进的人工合成的缓释性信息化合物诱芯和国产8漏斗式诱捕器,于2005年5月初至7月中旬在辽宁的千山进行了黄色梢小蠹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信息化合物所配置的3种诱芯组合2AP(2个α-蒎烯诱芯)、2AP+NL(壬醛诱芯)+TV(反式马鞭草烯醇诱芯)、2AP+NL+MT(桃金娘烯醇)+TV平均每天每个诱捕器都能诱到100头左右的黄色梢小蠹,各诱芯组合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其中2AP组合,即2个α-蒎烯诱芯的组合价格成本最低,应该是生产实用的最佳信息化合物诱芯候选;这一结果同时揭示出在引诱黄色梢小蠹的过程中壬醛、反式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醇这3种成分对α-蒎烯没有增效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梢小蠹 信息化学物质 活性
下载PDF
2种杀虫剂对美国白蛾的联合毒力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守慧 高道雄 +3 位作者 闫秀英 朱佳 李硕 张馨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722,共6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我国农、林业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明确氟啶脲和高效氯氟氰菊酯2种杀虫剂混配后对该虫的联合毒力作用,采用饲料混药法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了2种单剂和混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我国农、林业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明确氟啶脲和高效氯氟氰菊酯2种杀虫剂混配后对该虫的联合毒力作用,采用饲料混药法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了2种单剂和混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比氟啶脲使美国白蛾产生的应激反应时间要短。取食高效氯氟氰菊酯后可产生虫体扭曲,口器吐出液体的症状,取食氟啶脲也会产生虫体扭曲的现象。2种药剂致死的美国白蛾幼虫都呈现出虫体皱缩发黑的状态,但高效氯氟氰菊酯皱缩程度更为明显;单剂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脲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96h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34.9767mg·L^(-1)和2.4975mg·L^(-1)。设置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标准药剂,相对毒力指数为100,则96h高效氯氟氰菊酯毒力约为氟啶脲的54倍;混剂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药后96h,7个配比的LC_(50)值为2.0701~26.7597mg·L^(-1),氟啶脲与高效氯氟氰菊酯配比是21∶3,21∶7,21∶10,21∶21时的LC_(50)值分别为26.7597,12.041,7.8888,3.765mg·L^(-1),药效活性介于2个单剂之间,3∶21,7∶21,10∶21时的LC_(50)值分别为2.0701,2.3111,2.4386mg·L^(-1),药效活性高于2个单剂。此外,氟啶脲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体积比0.14∶1~1∶1混配时均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10∶21,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处理后96h的共毒系数为149.86。可见,氟啶脲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一定比例混配对美国白蛾的毒力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使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优势互补,提高了杀虫效力,延长了药效发挥作用的时间,为研制美国白蛾杀虫剂的新剂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氟啶脲 高效氯氟氰菊酯 毒力测定 共毒系数
下载PDF
杨树韧皮部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析
18
作者 孙守慧 李威 +3 位作者 吕长利 高国平 祁金玉 许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通过不同化学方法提取并分析了不同品系杨树韧皮部10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含量差别,研究了不同制样方法对单宁、酚类及酚酸产物含量提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样品中苯酚及邻苯二酚的含量最高,欧洲黑杨最低;制样温度影响单... 通过不同化学方法提取并分析了不同品系杨树韧皮部10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含量差别,研究了不同制样方法对单宁、酚类及酚酸产物含量提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样品中苯酚及邻苯二酚的含量最高,欧洲黑杨最低;制样温度影响单宁的提取率,75℃下处理的样品最有利于单宁、酚类及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此外,分析实验结果还表明杨树韧皮部样品中没有生物碱存在或含量极低,超出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韧皮部 提取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
19
作者 孙守慧 楼兵干 +1 位作者 杨彤彤 高其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分离和免疫活性测定。RP-HPLC的分离条件是:C8反相色谱柱,在柱温30℃、流量1mL/min的条件下,用0~2min,100%A(5%乙腈+0.05%三氟乙酸);2~6min,1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分离和免疫活性测定。RP-HPLC的分离条件是:C8反相色谱柱,在柱温30℃、流量1mL/min的条件下,用0~2min,100%A(5%乙腈+0.05%三氟乙酸);2~6min,100%A→100%B(95%乙腈+0.05%三氟乙酸)线性洗脱;6—8min,100%B进行洗脱,DAD检测波长为280nm。通过比较家蚕和野桑蚕色谱图发现,无论是粗提物还是上清液两者的峰形极其相似,有5个主要的馏分。通过粗提物和低温物理快速分离上清液的色谱图比较,确定了2号峰为低温物理快速法沉淀部分的馏分。收集家蚕的5种主要馏分,分别用利它素抗血清进行ELISA检测,证实2号峰是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其免疫活性分别是上清液中其它馏分的100倍至10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黑卵蜂 寄主识别利它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酶联免疫分析
下载PDF
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
20
作者 孙守慧 高其康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1-1335,共5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定位和ELISA检测技术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在野桑蚕和家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在...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定位和ELISA检测技术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在野桑蚕和家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在Golgi体上修饰后,经过分泌颗粒的浓缩与传递,被贮液囊周围的微绒毛吸收,通过分泌细胞腺腔分枝到分泌部腺腔中,再由分泌部腺腔逐渐汇聚到管状的贮存部腺腔中,在雌蛾产卵时,分泌到中输卵管,涂布于卵的表面,随之产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它素 野蚕黑卵蜂 胶体金标记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