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叙述的力量--林那北小说集《燕式平衡》探论 |
孙景鹏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4 |
0 |
|
2
|
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思想的演变与回归 |
孙景鹏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4
|
|
3
|
散文文类的理论审视与教学应对 |
孙景鹏
汲安庆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4
|
论文学翻译与文学接受者的相互影响 |
孙景鹏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5
|
中国古今小说以“红”命名的文化心理透视 |
孙景鹏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
6
|
从《我的文学情缘》反观当下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
孙景鹏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7 |
2
|
|
7
|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
孙景鹏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4
|
|
8
|
论叙事学中非叙事性话语的重要作用——以长篇小说《无关声色》为例 |
孙景鹏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4 |
4
|
|
9
|
文体之辨·文本解读·教学思考--冰心《荷叶·母亲》片论 |
孙景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0
|
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的多维表现 |
孙景鹏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1
|
不能承受的少数民族文学历史书写之轻 |
孙景鹏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2
|
巴金《小狗包弟》叙事上的成就与不足 |
孙景鹏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3
|
没有“茴香豆”,就没有《孔乙己》——试析《孔乙己》的细节描写 |
孙景鹏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4
|
质疑与批判:格非小说的反乌托邦叙事 |
孙景鹏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5
|
论《血染的芳草》的成长主题 |
孙景鹏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6
|
论选本与文学批评——以唐诗为例 |
孙景鹏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7
|
想象与探索:格非小说的乌托邦叙事 |
孙景鹏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8
|
人性的掘进与守望——论刘庆邦《红煤》中的终极关怀意识 |
孙景鹏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9
|
从《隐身衣》看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的回归 |
孙景鹏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20
|
文化研究之用的学理性探赜 |
孙景鹏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