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正反馈训练改善中风病人上肢痉挛状态的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洪范 张旭 +2 位作者 王子云 巩望松 屈承端 《中国康复》 1991年第3期110-112,共3页
本文根据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存在交互抑制的原理,提出了肌电正反馈训练改善中风病人上肢痉挛状态的方法,即在肌电信息的引导下,通过有意识的主动收缩上肢伸肌,而达到抑制屈肌痉挛的目的。对11例中风病人的初步训练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 本文根据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存在交互抑制的原理,提出了肌电正反馈训练改善中风病人上肢痉挛状态的方法,即在肌电信息的引导下,通过有意识的主动收缩上肢伸肌,而达到抑制屈肌痉挛的目的。对11例中风病人的初步训练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见效快,可大大提高病人康复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正反馈 中风 痉挛
下载PDF
聚己内酯微孔膜囊管化胰组织及其胰岛素释放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洪范 宋存先 +2 位作者 史瑞文 胡刚 张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9-291,共3页
本文观察了不同孔隙度聚己内酯微孔囊管的通透性,并选择适当孔隙度的微孔囊管包裹大鼠和小鼠胰组织进行体内、外培养。结果表明,聚己内酯微孔囊管能够对胰岛素分子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而对免疫球蛋白大分子具有较好的阻挡效果。体外培... 本文观察了不同孔隙度聚己内酯微孔囊管的通透性,并选择适当孔隙度的微孔囊管包裹大鼠和小鼠胰组织进行体内、外培养。结果表明,聚己内酯微孔囊管能够对胰岛素分子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而对免疫球蛋白大分子具有较好的阻挡效果。体外培养显示,囊管化胰组织可对葡萄糖刺激作出较快应答,持续培养三个月,始终有胰岛素释放。体内培养23天后仍能对葡萄糖刺激作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胶囊 生物人工胰 胰岛素 释放
下载PDF
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F体内药物释放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洪范 宋存先 +4 位作者 冷希岗 崔秀敏 施化莲 武莉 王彭延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避孕 抗生育埋植剂 CaproF 体内释放
下载PDF
PLGA微囊促进树突细胞抗原提呈作用的体外观察
4
作者 孙洪范 KevinG.J.Pollock JamesM.Brewer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研究在体外将含卵清蛋白 (OVA)的PLGA微囊与小鼠骨髓诱导的树突细胞 (BM DC)相互作用 ,然后用卵清蛋白特异性杂交瘤T细胞检测OVA抗原在BM DC表面的表达 ,结果显示 :PLGA微囊可以在体外显著促进BM DC对OVA抗原的呈递。
关键词 PLGA 树突细胞 抗原提呈作用 体外观察 微囊 卵清蛋白 相互作用 小鼠骨髓 细胞检测 A抗原 杂交瘤 特异性
下载PDF
聚己内酯在体内的降解、吸收和排泄 被引量:32
5
作者 宋存先 王彭延 +4 位作者 孙洪范 施化莲 杨菁 崔秀敏 史瑞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8,共4页
研究了聚己内酯 (PCL )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结果表明起始分子量 6 .6万的聚己内酯胶囊在体内可完整存在两年 ,两年中分子量逐渐下降 ,两年后降解为低分子量。用氚标记低分子量聚己内酯植入大鼠皮下 ,测定其吸收和排泄 ,结果表明植入 15 ... 研究了聚己内酯 (PCL )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结果表明起始分子量 6 .6万的聚己内酯胶囊在体内可完整存在两年 ,两年中分子量逐渐下降 ,两年后降解为低分子量。用氚标记低分子量聚己内酯植入大鼠皮下 ,测定其吸收和排泄 ,结果表明植入 15 d后在血中开始测出放射性 ,同时在粪尿中开始出现放射性排出物。16 5 d后血中放射性基本消失 ,从粪尿中累积排出给入量的 92 % ,植入后 6 0 d及 16 5 d各脏器中放射性分布全部接近本底水平。证明该材料不在体内积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生物降解 长效避孕 皮下埋植剂
下载PDF
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局部给药抑制血管再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梅林 宋存先 +3 位作者 金旭 车永哲 金喆 孙洪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6,共6页
制备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并观察其抑制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建立兔... 制备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并观察其抑制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的修饰纳米粒。28天后,取出局部给药的颈动脉血管,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制备的载紫杉醇纳米粒粒径300nm左右、包封率80%以上且表面带正电荷。体外药物释放呈两相释放。28天后,血管内局部灌注紫杉醇纳米粒悬液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并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达到30mg.mL-1时,可完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局部灌注正电荷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悬液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抑制效果随纳米粒悬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粒 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 介入治疗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长效缓释埋植剂 Ⅰ.结构特征的研究和体内外药物释放的长期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宋存先 杨菁 +4 位作者 孙洪范 王彭延 史瑞文 施化莲 崔秀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9,共8页
用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为载体制备女性抗生育药物左炔诺孕酮(LNG)的长效皮下埋植胶囊。除可降解外,该胶囊具有微孔结构,重要技术特征是在PCL中加入固体水溶性大分子PluronicF68(F68)作为致孔剂,... 用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为载体制备女性抗生育药物左炔诺孕酮(LNG)的长效皮下埋植胶囊。除可降解外,该胶囊具有微孔结构,重要技术特征是在PCL中加入固体水溶性大分子PluronicF68(F68)作为致孔剂,研究了加入致孔剂的工艺和微孔形成的原理,用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证明在亲水介质中F68很快溶出,形成多微孔结构。体外和动物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证明该埋植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可在体内长期维持稳定的药物释放量,每根3cm长的埋植剂在体内每天释放约21微克L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己内酯 皮下埋植 左炔诺孕酮 胶囊
下载PDF
载药纳米微球在血管组织中的吸收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存先 朱振峰 +6 位作者 杨菁 孙洪范 冷希岗 武莉 唐丽娜 王彭延 Robert Lev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 研究载药纳米微球在血管组织中的吸收情况,为局部用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超声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含抗细胞增生药 2-氨基色酮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纳米微球,建立纳米微球体内、体外动脉... 目的 研究载药纳米微球在血管组织中的吸收情况,为局部用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超声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含抗细胞增生药 2-氨基色酮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纳米微球,建立纳米微球体内、体外动脉吸收实验模型,评价纳米微球的血管吸收性;分别用环氧化物、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纤维蛋白原、粘连蛋白、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 (DMAB)、磷脂及 Lipofectin对纳米微球进行表面修饰以增加其血管吸收率。结果 纳米微球的粒径小于 200 nm,含药量为 15%左右,电镜下观察为光滑的球形;用正电性表面活性剂 DMAB表面修饰纳米微球,可极大地提高其血管吸收率;纳米微球在血管中驻留后,可维持局部较高药物浓度达 2 d。 结论 纳米微球有可能作为心血管疾病局部药物治疗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示 血管再狭窄 心血管疾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庞丽云 王海 +3 位作者 陈永霞 刘帅 杨菁 孙洪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2-418,共7页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观察25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形态变化,并观察0,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在3.12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与紫杉醇均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其抑制率显著增加,72h时抑制效果最好,但紫杉醇此现象不明显。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且随着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增加这一现象更加典型;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 凋亡 抑制 肝癌 缓释药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超 胡亚楠 +6 位作者 唐丽娜 梅林 相莉 刘鉴峰 褚丽萍 牛惠生 孙洪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927-930,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14C]-葡萄糖灌胃,同时腹腔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每隔一定时间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和放射性,2h后处死小鼠,取心、肝、肾组织测放射性。结...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14C]-葡萄糖灌胃,同时腹腔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每隔一定时间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和放射性,2h后处死小鼠,取心、肝、肾组织测放射性。结果:糖尿病小鼠口服[14C]-葡萄糖后血糖迅速上升,但其血液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和胰岛素给药小鼠无差异。糖尿病小鼠皮下注射胰岛素50%出现低血糖。口服[14C]-葡萄糖后2h,糖尿病小鼠肝、肾放射性水平分别是正常小鼠的4倍和1.5倍,心脏放射性水平降低为正常小鼠的30%。腹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小鼠肝、肾和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皮下注射胰岛素使50%小鼠血糖降至正常,但其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对于因皮下注射胰岛素而处于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小鼠,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皮下胰岛素给药可以纠正血糖,但不能纠正糖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代谢 胰岛素 腹腔给药 四氧嘧啶
下载PDF
紫杉醇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梅林 孙洪范 宋存先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综述了近五年来紫杉醇的新剂型如乳剂、胶束、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凝胶、植入剂和药物释放支架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由于紫杉醇脂溶性强,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注射剂采用Cremophor... 目的综述了近五年来紫杉醇的新剂型如乳剂、胶束、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凝胶、植入剂和药物释放支架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由于紫杉醇脂溶性强,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注射剂采用Cremophor EL作为溶媒,但其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为此,研究高效低毒性药物新剂型是近年来紫杉醇新药研究的热点。紫杉醇药物释放支架(TAXUSTM)和白蛋白纳米粒注射液(AbraxaneTM)相继被FDA批准上市,即是紫杉醇制剂研究的成功例证。结论紫杉醇未来制剂的研究发重点将集中在紫杉醇局部或靶向缓控释制剂,紫杉醇口服给药也将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制剂 溶解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包载治疗基因的聚合物纳米粒子:I.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菁 宋存先 +7 位作者 孙洪范 武莉 唐丽娜 冷希岗 王彭延 徐意瑶 李拥军 管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42,共5页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位,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血管造影等技术来验证基因治疗的效果,评价VEGF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在动物模型基因治疗中的效率。制备的VEGF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00nm,包埋效率在96%以上,纳米粒子中VEGF含量约4%。可在体外维持恒定释放约两周。两周基因注射结果表明VEGF-NP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纳米粒子组(81.22permm2),对照组(29.54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VEGF纳米粒子组表达(31.79au*mm)明显高于VEGF裸质粒组(9.15au*mm)。在动物模型中VEGF纳米粒子是比裸质粒DNA更好的基因载体系统,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可望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载基因 聚合物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 制备工艺 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 肢体动脉梗塞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体内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丽娜 宋存先 +2 位作者 孙洪范 冷希岗 梅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63-267,F0003,共6页
目的对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合成及体内降解进行研究,了解埋植剂材料的性能。方法Pluronic F68经乙酰封端处理后与己内酯单体(CL)混合,加入催化剂于N2保护的聚合釜中,在140℃~170℃条件下聚合48h,用挤出机制成管材。研究致孔剂的工... 目的对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合成及体内降解进行研究,了解埋植剂材料的性能。方法Pluronic F68经乙酰封端处理后与己内酯单体(CL)混合,加入催化剂于N2保护的聚合釜中,在140℃~170℃条件下聚合48h,用挤出机制成管材。研究致孔剂的工艺、微孔的形成。用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的结构。用氚标记的低相对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胶囊植入大鼠皮下,测定其体内降解、吸收和排泄。结果含有F68的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PCL/F68)在亲水介质中F68很快溶出,可形成多微孔结构。该材料起始相对分子量为66000时,在体内可完整存在2年,2年后降解为低相对分子量碎片,可被机体吸收、排泄,不在体内积蓄。结论聚己内酯/F68埋植剂材料在体内可降解并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在体内积蓄,脏器中放射性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生物降解 缓释体系 埋植剂
下载PDF
影响微球药物释放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武莉 朱振峰 +4 位作者 杨菁 孙洪范 冷希岗 宋存先 王彭延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观察影响微球药物释放的因素 ,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聚L乳酸 (PLLA)为载体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细胞松弛素B (cytoB)微球 ,以HPLC测定cy toB含量。结果 制备了不同球... 目的 观察影响微球药物释放的因素 ,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聚L乳酸 (PLLA)为载体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细胞松弛素B (cytoB)微球 ,以HPLC测定cy toB含量。结果 制备了不同球径的微球 ,其球径分别为 15 0nm、5 0 0nm、1μm、5 μm、10 μm和 2 0 μm。体外释放实验证明 ,球径越小 ,药物释放速度越快 ;球径相同时 ,以PLLA为基材的微球比PLGA的释放慢。结论 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球大小和基质材料达到所期望的药物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药物 释放 生物降解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L-乳酸 载体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控制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珊珊 张超 +2 位作者 唐丽娜 相莉 孙洪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皮下(s.c.)、腹腔(i.p.)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空腹血糖高于20.0 mmol/L的雄性Kk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s.c.组(n=6)和i.p.组(n=6),分别s.c.和i.p.不同剂量的胰岛素,一次给药后尾静... 目的:观察胰岛素皮下(s.c.)、腹腔(i.p.)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空腹血糖高于20.0 mmol/L的雄性Kk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s.c.组(n=6)和i.p.组(n=6),分别s.c.和i.p.不同剂量的胰岛素,一次给药后尾静脉测血糖,连续监测2 h。结果:非禁食状态下,s.c.和i.p.组注射胰岛素前血糖分别为(32.0±1.5)、(31.0±1.5)mmol/L,注射胰岛素后血糖逐渐下降。胰岛素剂量不足时,血糖30 min时达最低点,随后逐渐上升;胰岛素适量时,血糖30 min时达正常水平,维持一定时间后逐渐上升;胰岛素剂量过高时,血糖30 min时低于正常水平,并且持续缓慢降低。以30 min时的血糖值为药效指标,做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胰岛素剂量在1.1~1.7 U/kg范围时,i.p.组血糖可稳定地控制在正常水平(5.1±0.2)mmol/L,曲线形成显著的平台;s.c.组的血糖则在2.1~9.2 mmol/L之间,与剂量-效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对于本组实验,腹腔胰岛素给药的有效剂量范围为皮下给药最适剂量的±21%。结论:胰岛素腹腔给药较皮下给药控制血糖更为平稳,血糖波动小,不易造成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药效动力学
下载PDF
胰岛素注射方式对2型糖尿病KK小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超 邓珊珊 +4 位作者 徐蓉 王欣然 唐丽娜 相莉 孙洪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腹腔和皮下给药对2型糖尿病模型(KK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高于20 mmol/mL的KK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腹腔给药组(腹腔给药组,n=9)和皮下给药组(皮下给药组,n=9)。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正常... 目的:观察胰岛素腹腔和皮下给药对2型糖尿病模型(KK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高于20 mmol/mL的KK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腹腔给药组(腹腔给药组,n=9)和皮下给药组(皮下给药组,n=9)。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n=10)。2型糖尿病KK小鼠连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周,同时IP组每日一次注射胰岛素0.3 mL,皮下给药组每日一次注射胰岛素0.4 mL(速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2?1),以维持空腹血糖正常(6.0±1.5)mmol/L。结果:胰岛素治疗2~4周,腹腔胰岛素给药可使2型糖尿病KK小鼠血清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达到正常水平。皮下胰岛素给药只能使TC达到正常水平。结论:与胰岛素皮下给药相比,腹腔胰岛素给药能够更有效地纠正2型糖尿病KK小鼠脂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脂代谢
下载PDF
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丰 陈素霞 +1 位作者 刘天军 孙洪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制备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基本特征及对动物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油/水)/油复合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微泡超声造影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泡的大小、形态及粒径分布,通过股动脉注射0.5ml... 目的制备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基本特征及对动物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油/水)/油复合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微泡超声造影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泡的大小、形态及粒径分布,通过股动脉注射0.5ml该超声造影剂到动物体内,观察动物肝脏超声显髟效果。结果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为空心球形结构,分散均匀,形状规则,粒径在2—3μm,壁厚为250~300nm。该造影剂对动物肝脏超声显影效果明显增强。结论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可作为一种性能较好的超声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微泡 N-羧甲基壳聚糖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形态结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祖茹 章明放 +1 位作者 孙洪范 朱楣光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发情周期规律,80~90日龄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实验组: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灌胃(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发情周期规律,80~90日龄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实验组: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灌胃(10、25、50 mg·kg-1·d-1);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只给自来水灌胃.分别于4及8周处死动物取垂体进行FSH、LH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平均密度(D)随用药时间延长减低(P<0.05),阳性细胞平均直径(Φ)随药物剂量加大、用药时间延长而变小(P<0.05);去势组阳性细胞平均D及平均Φ增加,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 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分泌功能,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导致异位子宫内膜萎缩,可能为该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垂体促性腺细胞 大鼠
下载PDF
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菁 鲍彬 +3 位作者 陈永霞 阳紫莹 孙洪范 宋存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869-2874,共6页
背景:紫杉醇临床用剂型紫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研制新的紫杉醇新剂型就显得十分有意义。目的:研制紫杉醇新剂型,观察其在动物模型上治疗肿瘤的效果。方法:合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医用聚己内酯。采用溶剂替代法制备载紫... 背景:紫杉醇临床用剂型紫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研制新的紫杉醇新剂型就显得十分有意义。目的:研制紫杉醇新剂型,观察其在动物模型上治疗肿瘤的效果。方法:合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医用聚己内酯。采用溶剂替代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子,对其粒径、形态、紫杉醇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测定。选用TA2系实验小鼠,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紫素、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紫杉醇纳米粒子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实验制备的紫杉醇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153.54nm,包埋率为87.25%,紫杉醇含量19.06%。体外可恒定释放30d以上。2周药物治疗显示,各治疗组均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其中紫杉醇纳米粒子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紫素治疗组(P<0.01)。提示紫杉醇纳米粒子可缓释药物,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率高于紫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医用聚己内酯 纳米粒子 乳腺癌 缓释药物
下载PDF
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逆转多药耐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海 许立峰 +3 位作者 张超 朱敦皖 梅林 孙洪范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载紫杉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F68纳米粒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载紫杉醇PLGA和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10%),并对载紫杉醇纳米粒进行表征。... 目的载紫杉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F68纳米粒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载紫杉醇PLGA和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10%),并对载紫杉醇纳米粒进行表征。载紫杉醇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载紫杉醇纳米粒在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PLGA/F68组、PLGA组和泰素组)。结果纳米粒呈球形,表面粗糙多孔,平均粒径250 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被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摄取。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比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P<0.05)和泰素(TaxolR)(P<0.05)有更高的细胞毒性。结论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多药耐药,药用辅料Pluronic F68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多药耐药 乳腺癌 PLURONIC F6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