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低分子肝素注射与按压时间对其皮下出血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志奇 石欢 +2 位作者 马蕊 张玉珍 孙滕伟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皮下注射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0例AC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每例患者接受四...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皮下注射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0例AC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每例患者接受四种不同方法的皮下注射。方法 A: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方法 B: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拔针后按压5 min;方法 C:注射30 s后拔针,不按压;方法 D:注射30 s后拔针,拔针后按压5 min。注射完毕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方法 A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40.5%)最低,与其他方法(67.0%、58.5%、5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方法的皮肤变色直径依次为(2.58±2.23)mm、(7.87±11.26)mm、(3.81±3.69)mm和(6.15±9.97)mm,A、C方法皮肤变色直径明显低于B、D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方法 A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44.5%)最低,与方法 B(5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方法的疼痛评分依次为(0.70±0.93)、(1.13±1.29)、(0.94±1.27)和(1.18±1.46),A方法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D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CS患者进行LMWH皮下注射治疗时,采用注射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能明显降低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及疼痛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注射时间 按压时间 皮下出血 疼痛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于云 沈志奇 +1 位作者 孙滕伟 张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入住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监护病房(CCU)的ACS患者8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每例患者接受两种...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入住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监护病房(CCU)的ACS患者8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每例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方法的皮下注射。方法 A: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拔针后轻按注射点10 s;方法 B: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拔针后按压注射点5 min。根据患者皮下注射48 h后有无皮下出血,将注射分为出血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胰岛素应用、体质量指数、腹部皮褶厚度、血小板、INR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每例接受2次注射,160次注射中出血组94次(出血组)、未出血组66次(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是否应用胰岛素、血小板计数、INR指数、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后按压注射点程度、体质量指数、腹部皮褶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后按压注射点程度是皮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体质量指数ACS患者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更易出现皮下出血,而拔针后的按压程度(大力度,长时间)则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维持吸烟行为的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云 沈志奇 +2 位作者 孙滕伟 郭磊 张利岩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5期36-38,共3页
深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前后对吸烟行为的情感体验并探讨其维持吸烟行为的原因。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多数患者对吸烟行为与疾病的相关性认知模糊,患病后... 深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前后对吸烟行为的情感体验并探讨其维持吸烟行为的原因。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多数患者对吸烟行为与疾病的相关性认知模糊,患病后有戒烟动机,但正负性情感交错;维持吸烟行为的原因大致包括:尼古丁上瘾引发的戒断症状、认知局限和心理、社会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对吸烟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认知、心理、环境和社会多维度干预,提供全方位的戒烟指导,帮助患者加强戒烟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吸烟行为
下载PDF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云 沈志奇 +2 位作者 郭磊 张小宇 孙滕伟 《全科护理》 2016年第9期922-924,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收治6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工作,探讨巨大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例患儿的特点,对其生命体征、并发... [目的]总结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收治6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工作,探讨巨大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例患儿的特点,对其生命体征、并发症及出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儿在给予血小板(PLT)、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临床症状好转后痊愈出院;2例患儿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取伞、结扎后,痊愈出院。[结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重症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皮肤黏膜、鼻黏膜出血情况,严密监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 介入封堵 重症护理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志奇 韩晶茹 +4 位作者 于云 孙滕伟 李红连 石欢 张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59,共2页
总结1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消化道、鼻黏膜、股静脉置管穿刺点、皮肤黏膜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补充血小板;做好心理护理,以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 总结1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消化道、鼻黏膜、股静脉置管穿刺点、皮肤黏膜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补充血小板;做好心理护理,以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本例经外科手术取出封堵伞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小板减少 儿童 护理
原文传递
护生在 CCU 实习期间负性情绪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于云 沈志奇 +2 位作者 孙滕伟 郭磊 张利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6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了解护生在 CCU 实习期间负性情绪的来源及应对方式,为改善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选取2015年2—6月期间在 CCU 实习的12名护生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出主题。... 目的:了解护生在 CCU 实习期间负性情绪的来源及应对方式,为改善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选取2015年2—6月期间在 CCU 实习的12名护生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出主题。结果护生多有烦躁、抵触、压抑、恐惧及紧张的负性情绪体验,这些负性情绪来源又可归纳为几个主题:心理调适能力不足、患者缺乏信任、基础护理工作量太大,工作环境高度紧张、专科知识缺乏,面对这些负性情绪,实习护生多采用各种方式积极应对,同时渴望心理状态得到关注。结论在关注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还需关注护生情绪体验,了解护生心理状态及压力来源,学校、科室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情绪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一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珍 石欢 +2 位作者 马蕊 孙滕伟 沈志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3期2837-2838,共2页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IABP)是一种以左心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它是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进行与心脏周期相应的充盈与排空,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变化,从而起到机械辅助作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IABP)是一种以左心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它是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进行与心脏周期相应的充盈与排空,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变化,从而起到机械辅助作用的一种心导管介入手术。 IABP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起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等[1],在辅助治疗心脏外科围术期及心血管危重患者心脏泵衰竭的抢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短期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2]。但是这种机械装置也会引起相关并发症,近年来,血小板减少作为IABP的并发症也有一些报道[2-4]。武警总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2月收治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患者,该患者于IABP术后6h内出现了重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经过排除肝素诱导等因素,及时纠正心衰后停用IABP,术后第5天,患者血小板由术后最低值1&#215;109/L恢复至98&#215;109/L,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血小板减少 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