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副产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礼雪 关丽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的综合利用一直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采摘、生产、饮用茶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茶叶副产物,例如茶汁、茶渣和茶粉等。茶叶副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类(儿茶素、黄酮类、原花青素)、色素、生物碱类... 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的综合利用一直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采摘、生产、饮用茶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茶叶副产物,例如茶汁、茶渣和茶粉等。茶叶副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类(儿茶素、黄酮类、原花青素)、色素、生物碱类(咖啡因、茶碱、可可碱)、氨基酸以及茶多糖等;具有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及改善肠道健康等生物学功能。茶叶副产物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畜产品品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畜牧养殖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综述了茶叶副产物的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茶叶副产物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副产物 活性成分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下载PDF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茶饼病菌的抑菌活性
2
作者 孙礼雪 关丽杰 +3 位作者 马晓彤 高洁 张洪雨 商今雨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探讨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种子提取物对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采用孢子萌发抑制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5省5地进行茶饼... 探讨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种子提取物对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采用孢子萌发抑制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5省5地进行茶饼病田间试验。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茶饼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EC50分别为12.925 mg/L和6.07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有效成分用量为2.00~2.67 mg/kg时,其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为68.08%~83.78%,其防治效果相当或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抑菌活性 田间防治效果 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种子提取物
下载PDF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抑菌活性测定
3
作者 孙礼雪 马晓彤 关丽杰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6-641,共6页
[目的]进行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的配方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方法]以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为母药,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以微胶囊粒径、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微胶囊的外貌... [目的]进行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的配方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方法]以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为母药,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以微胶囊粒径、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微胶囊的外貌形态、粒径分布进行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的抑菌活性。[结果]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囊悬浮剂各组分质量分数为母药3%、N,N-二甲基癸酰胺9%、EL-407.5%、HMDI 5%、D-4253.5%、三乙醇胺1.5%,用水补足至100%。微胶囊外观为规则球形,外表光滑,平均粒径在1~3μm之间,包封率为92.01%。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含量、微胶囊悬浮率、pH值、热储稳定性及冷储稳定性均符合农药微囊悬浮剂相关要求。室内抑菌活性试验测得微囊悬浮剂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对茶饼病菌的抑制率为96.59%,优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和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结论]通过配方筛选得到微囊悬浮剂最优配方,微胶囊囊形规则,外表光滑,粒径适中,符合农药微胶囊粒径要求,该微囊悬浮剂对茶饼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悬浮剂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 界面聚合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苯丙烯菌酮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及对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澄瑾 张洪雨 +1 位作者 孙礼雪 关丽杰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考察苯丙烯菌酮(IBC)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效果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苯丙烯菌酮的诱抗效果,通过生理生化方法测定苯丙烯菌酮对8叶期烟草体内防御酶系的影响。[结果]苯丙烯菌酮在200、40、8、1.6、0... [目的]考察苯丙烯菌酮(IBC)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效果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苯丙烯菌酮的诱抗效果,通过生理生化方法测定苯丙烯菌酮对8叶期烟草体内防御酶系的影响。[结果]苯丙烯菌酮在200、40、8、1.6、0.32 mg/L质量浓度下,对普通烟草的TMV防治效果分别为42.85%、75%、60.71%、53.58%、46.42%。用质量浓度为40 mg/L药剂处理8叶期烟草,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5 d。第3次施药后24 h接种TMV,叶片内SOD、PPO、PAL活性均在7 d达到峰值,分别比接种对照提高50.81%、175.14%、23.44%;POD活性在1 d达到峰值,比接种对照提高29.95%。[结论]当苯丙烯菌酮质量浓度为40 mg/L时,诱导烟草抗TMV的效果最好,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为75%。同时,使植物体内SOD、POD、PPO、PAL 4种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烯菌酮 烟草花叶病毒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