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世者”的反思与“体验者”的启悟——冰心与琦君“童心书写”之比较研究
1
作者 孙良好 胡新婧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冰心与琦君都拥有童心,但两位作家的成长环境和独特个性使得她们对自我的角色认知和对童心的切身体验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使她们的“童心书写”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时代赋予了“醒世者”冰心一种特殊的使命,她在“童心书写”中不断... 冰心与琦君都拥有童心,但两位作家的成长环境和独特个性使得她们对自我的角色认知和对童心的切身体验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使她们的“童心书写”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时代赋予了“醒世者”冰心一种特殊的使命,她在“童心书写”中不断反思自身,反思社会,反思制度,渴望培养出一批有见识有担当的新一代;琦君在“童心书写”中则喜欢作为小朋友们的“老”朋友来体验人生,用自己的毕生经验为小读者设置了一个合式的园地,希望他们在这个合式的园地里蓬勃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琦君 醒世者 体验者
下载PDF
抑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孙良好 《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136-141,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抑烟沥青及其性能评价已成为道路基建行业的研究热点。文中选取2种抑烟剂并设计其不同掺量的试验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前期试验对其抑烟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抑烟剂对沥青物理性能、流变性能、老化性能和存储...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抑烟沥青及其性能评价已成为道路基建行业的研究热点。文中选取2种抑烟剂并设计其不同掺量的试验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前期试验对其抑烟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抑烟剂对沥青物理性能、流变性能、老化性能和存储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抑烟效果、沥青性能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抑烟剂A最佳掺量为0.3%,抑烟剂B的最佳掺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烟沥青 抑烟效果 沥青性能 沥青混合料性能
下载PDF
海峡两岸琦君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良好 白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5-51,共7页
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格局和学术路向使琦君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起步较早的台湾从作 家的即时点评走向学者的规范研究,起步较晚的大陆则从乡愁的集中研讨走向视角的别样探求。展望 未来,琦君研究需要两岸学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包括琦... 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格局和学术路向使琦君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起步较早的台湾从作 家的即时点评走向学者的规范研究,起步较晚的大陆则从乡愁的集中研讨走向视角的别样探求。展望 未来,琦君研究需要两岸学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包括琦君作品及相关资料的进一步搜罗整理、研究 视野的拓宽、研究角度的多元和研究的立体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琦君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日本形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良好 鹏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7,共10页
扶桑正是秋光好, 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 心随东棹忆华年。 这是1931年12月2日鲁迅创作的《送增田涉君归国》,诗中以“扶桑”称谓日本。“扶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在我国汉代以前的古籍中指一种神木。从东方朔... 扶桑正是秋光好, 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 心随东棹忆华年。 这是1931年12月2日鲁迅创作的《送增田涉君归国》,诗中以“扶桑”称谓日本。“扶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在我国汉代以前的古籍中指一种神木。从东方朔的《十洲记》起,“扶桑”开始演变为出产这种神木的东方仙境,即“日出之所”,这与日本国名本意恰恰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形象 鲁迅创作 1931年 《十洲记》 《楚辞》 汉代以前 东方朔 扶桑
下载PDF
能“歌”的诗与“诗”性的歌——中国现代歌诗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良好 鲍良兵 《美育学刊》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在中国悠久的诗学传统中,诗与歌长期并称。但自近代文学革命中胡适"尝试"白话诗以来,中国新诗因有意摆脱格律束缚而与歌渐行渐远,诗与歌的剥离也似乎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将现代歌诗置于中国新诗视域中,从历史的角度... 在中国悠久的诗学传统中,诗与歌长期并称。但自近代文学革命中胡适"尝试"白话诗以来,中国新诗因有意摆脱格律束缚而与歌渐行渐远,诗与歌的剥离也似乎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将现代歌诗置于中国新诗视域中,从历史的角度深入考察现代歌诗在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脉络,能更好地展现其丰富多彩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现代歌诗 审美空间
下载PDF
林语堂笔下的美国形象 以《唐人街》和《奇岛》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良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230,共19页
本文以林语堂的《唐人街》和《奇岛》两部英文小说为中心,探讨其中如何强化“文化中国”的形象,来“解构”现实美国背后的精神危机,并表现出身处异国的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念与珍视。
关键词 《唐人街》 《奇岛》 林语堂 形象 美国 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 英文小说 文化中国 精神危机 “解构” 出身
下载PDF
探寻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评马大康的《诗性语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良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诗性语言 语言研究 精神家园 诗意栖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类 技术统治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林语堂笔下的庄子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良好 洪晖妃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7-76,共10页
林语堂深受道家学说影响,其多种著述都对庄子形象有过塑造和阐释。通过探究林语堂作品中有关庄子的论述,可以分析其笔下庄子形象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特征,进而把握其建构庄子形象的审美趋向及存在的局限。
关键词 林语堂 庄子形象 传统性 现代性 审美趋向
下载PDF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沉沦”——《红楼梦》与《家》中的女性形象透视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良好 陈建微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9-35,共7页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家》 悲剧女性 自我意识 生存价值
下载PDF
在命运的思索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良好 张佳佳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史铁生对命运进行持久的思索,在命运的思索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人生笔记《病隙碎笔》代表着他不同时期不同文体以及把握命运上的层层推进。
关键词 命运观 存在的意义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潜流与漩涡——评王手的长篇小说《一段心灵史》
11
作者 孙良好 金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长篇小说《一段心灵史》是王手在其创作深入过程中堪称"短暂性回归"的一部作品,其在人物形象刻画、言语叙事方式以及小说框架的整体构建方面都显示出特有的并渐趋稳定的艺术风格,而自我主导下的男性叙事、底层生活的常态书写... 长篇小说《一段心灵史》是王手在其创作深入过程中堪称"短暂性回归"的一部作品,其在人物形象刻画、言语叙事方式以及小说框架的整体构建方面都显示出特有的并渐趋稳定的艺术风格,而自我主导下的男性叙事、底层生活的常态书写则是这部小说最为突出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手 《一段心灵史》 自我叙事 底层写作
下载PDF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良好 张璐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82-90,共9页
林语堂在他的英文著作《苏东坡传》中为西方现代读者呈现了一个将快乐演绎到极致的中国古代名人苏东坡。"快乐"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种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苏东坡传》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与此不无关联。基于《苏东坡传》... 林语堂在他的英文著作《苏东坡传》中为西方现代读者呈现了一个将快乐演绎到极致的中国古代名人苏东坡。"快乐"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种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苏东坡传》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与此不无关联。基于《苏东坡传》的文本,从享受的人生态度、宽厚的人间情怀和旷达的快乐哲学三个层面来诠释林语堂笔下"快乐天才"苏东坡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快乐
下载PDF
作为评论家的唐湜
13
作者 孙良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关键词 唐湜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诗歌 冯至 辛笛
下载PDF
温州学人与学术
14
作者 孙良好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0-20,共1页
温州乃东瓯古国,永嘉旧郡。瓯越文化先经中原文化之浸润,后历西洋文明之交会,渐成自家风貌。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七世禅宗的祖庭、永嘉学派的集聚地和南戏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一宿悟道的玄觉大师、事功思想集... 温州乃东瓯古国,永嘉旧郡。瓯越文化先经中原文化之浸润,后历西洋文明之交会,渐成自家风貌。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七世禅宗的祖庭、永嘉学派的集聚地和南戏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一宿悟道的玄觉大师、事功思想集大成者叶适、田园诗派“永嘉四灵”、《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明初诗文大家刘伯温等铸就永嘉文脉。近代以来,朴学大师孙诒让、新文化运动巨擘郑振铎、现代词学开拓者夏承焘、考古学泰斗夏鼐、音乐学名宿缪天瑞、戏曲学宗匠王季思和董每戡等,再续新篇;而以莫洛、唐湜、林斤澜、琦君为首的新文学家群体,在20世纪中国文坛各领风骚。新世纪以来,文学的“温州现象”亦备受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学 文学家群体 学术 永嘉学派 中国文坛 《琵琶记》 新文化运动 中原文化
下载PDF
从“缘缘堂”到“沙坪小屋”——谈丰子恺的《竹影》和《白鹅》
15
作者 孙良好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丰子恺 《竹影》 《白鹅》 散文教学 初中 语文教学 艺术手法
下载PDF
《雷雨》的表里结构和爱恨情仇
16
作者 孙良好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雷雨》 结构 个人 情感 性情 成一
下载PDF
别开生面写“生死”——从余华的《活着》到张翎的《死着》
17
作者 孙良好 郭佳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以余华的《活着》和张翎的《死着》文本细读为基础,从“生死”命题、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两个作品分别蕴含的生命哲学,进而将两个核心人物福贵与路思铨相互参照,最后从叙述结构、叙述者、叙述视角三个方面... 以余华的《活着》和张翎的《死着》文本细读为基础,从“生死”命题、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两个作品分别蕴含的生命哲学,进而将两个核心人物福贵与路思铨相互参照,最后从叙述结构、叙述者、叙述视角三个方面探究饶有意味的叙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死着》 生命 形象 叙事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写真”:可能性和局限性
18
作者 孙良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2期24-26,29,共4页
论文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史入手,结合自己参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强调可能性在于极力呈现多元共生、丰富复杂的当代文学景观,局限性在于开放性教材和个性化教材在教学中的... 论文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史入手,结合自己参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强调可能性在于极力呈现多元共生、丰富复杂的当代文学景观,局限性在于开放性教材和个性化教材在教学中的实际困境,在于当代文学史写作中主观性的不可避免、政治禁忌的无法回避和当下文学的纷繁杂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写真 可能性 局限性
下载PDF
不老的生命之歌——有关郑敏生存境况和研究现状的描述和梳理
19
作者 孙良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总结九叶诗人郑敏一生成就的十四行诗作为献词,以描述她的生存境况的"闷葫芦的曲折之旅"作为上篇,以梳理她的研究现状的"花开花落知多少"作为下篇,为综述文章提供一种新范式。
关键词 郑敏 生存境况 研究现状
下载PDF
莫洛年表简编
20
作者 孙良好 吴红涛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21,共8页
勾勒著名诗人莫洛90年的人生足迹,突出其1940年代和1980年代的诗歌和散文诗创作实绩,为目前尚未充分展开的莫洛研究提供第一手扎实的资料。
关键词 莫洛 诗歌 散文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