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局部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祁玉萍 孟令媛 +5 位作者 龙锋 宿君 孔令喆 肖本夫 路茜 冉喜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数和局部应力场变化等方面讨论了水库加卸载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库区地震活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不同加卸载阶段震源机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库区蓄水前期震源机制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后期与区域背景场趋于一致;(2)库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NW-SSE向为主,分时段结果显示,蓄水后期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NW向逐渐发生偏转至NW向;(3)库区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条件有利于库水的渗透,蓄水后重力载荷和流体渗透的共同作用导致岩体断层面库仑应力的变化,从而呈现出库区蓄水前后中小地震活跃程度的显著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触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局部应力场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川滇地区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特征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小艳 蒋海昆 +2 位作者 孟令媛 苏有锦 贺素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基于1966—2021年川滇地区225次5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经验,构建了10个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定义,设置多震型、主... 基于1966—2021年川滇地区225次5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经验,构建了10个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定义,设置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三类样本“标签”。对样本进行不均衡处理、对特征参数进行缺失处理后,采用决策树模型对特征参数的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特征参数重要性类别有一定差异,随着序列数据资料的增加,序列类型判断更倚重动态的序列数据资料;主震震源机制相关参数和主震参数对序列分类有较高的贡献率,序列参数对序列分类贡献率不高。整体而言,模型给出的结果与实际经验性预报方法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类型 机器学习 特征参数 决策树
下载PDF
2023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颜颜 臧阳 +9 位作者 马亚伟 王月 杨文 张小涛 宋金 姜祥华 史海霞 李飞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78,共8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4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2月6日土耳其2次7.8级地震(图1)。
关键词 2023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糯玉米品种通粘1号制种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4
作者 王振萍 郝鑫 +6 位作者 曲海霞 吴金凤 李晓光 张艳辉 孙盼盼 孟令媛 董本春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98-100,共3页
通粘1号是特色花粒糯玉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结实性好、商品率高、口感好等优点,目前已在吉林省各区域大面积推广。该文主要阐述了玉米通粘1号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以及制种栽培技术要求,同时介绍了通粘1号制种过程中的深耕、整地、... 通粘1号是特色花粒糯玉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结实性好、商品率高、口感好等优点,目前已在吉林省各区域大面积推广。该文主要阐述了玉米通粘1号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以及制种栽培技术要求,同时介绍了通粘1号制种过程中的深耕、整地、起垄,种子精选、晾晒,适时播种、施肥、亲本去杂、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通粘1号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统计分析
5
作者 郭蕾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固体潮触发 Schuster检验
下载PDF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通单206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6
作者 高玮 夏海丰 +7 位作者 朴洙满 倪玉春 王葳 韩军 赵长春 谢鹏飞 高艳 孟令媛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9期122-124,共3页
通单206是以通16为母本、通92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文介绍了品种选育过程,介绍了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高、优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通单206 选育 产量表现 品种特性
下载PDF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通单26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谢鹏飞 夏海丰 +4 位作者 高玮 赵长春 王葳 高艳 孟令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172-174,178,共4页
为选育适合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玉米新品种,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所以PH6WC/国外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选育出的通50为母本,以外引系M49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玉米新品种通单26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 为选育适合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玉米新品种,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所以PH6WC/国外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选育出的通50为母本,以外引系M49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玉米新品种通单26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等特点,于2022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通育268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ASI)性状的遗传研究
8
作者 陈香香 王越人 +5 位作者 武子茜 曲海涛 李志博 王洪野 孟令媛 吴金凤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89-92,97,共5页
为研究玉米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ASI)性状的遗传配合力,选育优良杂交组合,对6份母本系和18份父本系组配的108个杂交组合进行增广NCⅡ设计,调查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ASI遗传为加性模型,狭义遗传力为29.24%,... 为研究玉米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ASI)性状的遗传配合力,选育优良杂交组合,对6份母本系和18份父本系组配的108个杂交组合进行增广NCⅡ设计,调查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ASI遗传为加性模型,狭义遗传力为29.24%,应加强整个分离世代选择;F1呈负向杂种优势;亲本ASI一般配合力与表型平均值的线性方程为:y=-163.2337+59.3577x。因此,母本自交系ASI<3d、父本自交系ASI≤4d可作为吉林省区域内育种选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ASI 遗传模型 配合力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贾漯昭 孟令媛 闫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9,共14页
对深度学习的方法原理及主流的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网络、自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以及深度强化学习网络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不同网络的适用领域。从震相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与事件检测,地震信... 对深度学习的方法原理及主流的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网络、自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以及深度强化学习网络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不同网络的适用领域。从震相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与事件检测,地震信号和地震事件的分类,地震预测预报等方面对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提炼总结,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当前常见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方式、优势特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现阶段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领域中存在的应用局限性以及后续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监测预报 地震检测 地震定位 地震预测
下载PDF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颗粒物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孟令媛 朱法华 +2 位作者 易玉萍 王东歌 张曦丹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现有的颗粒物测试标准已经不能满足超低排放条件下颗粒物的监测要求,因此针对中国目前超低浓度条件下颗粒物的排放,制订新的测试标准很有必要。总结了当前国内和国外常用的几种颗... 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现有的颗粒物测试标准已经不能满足超低排放条件下颗粒物的监测要求,因此针对中国目前超低浓度条件下颗粒物的排放,制订新的测试标准很有必要。总结了当前国内和国外常用的几种颗粒物测试方法,经过对比研究和现场实测,发现国内测试方法存在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国内颗粒物在超低浓度排放条件下的测试方法建议,为准确测量超低排放条件下颗粒物浓度,制订燃煤电厂低浓度颗粒物标准测试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锅炉 炯尘 颗粒物 超低排放 测试方法
下载PDF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通单208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11
作者 王葳 夏海丰 +7 位作者 朴洙满 高玮 倪玉春 赵长春 韩军 谢鹏飞 高艳 孟令媛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2期123-124,共2页
通单208是以自选系通3832为母本、以自选系通3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文介绍了品种选育过程,介绍了此品种在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高、优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通单208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下载PDF
玉米DH系群穗位高/株高的遗传力与育种效果研究
12
作者 王洪野 成宜浓 +6 位作者 陈香香 孟令媛 王越人 李忠南 曲海涛 邬生辉 李光发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40-44,共5页
本研究以D1279×29396、D1279×D752、D1279×D956构建经产量性状选择后的3个DH系群,针对株高、穗位高、穗上高和穗位高/株高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DH世代群体共20种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针对4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分析。结... 本研究以D1279×29396、D1279×D752、D1279×D956构建经产量性状选择后的3个DH系群,针对株高、穗位高、穗上高和穗位高/株高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DH世代群体共20种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针对4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上高和穗位高/株高平均遗传力分别为99.50%、98.86%、99.15%、99.26%,表现为株高>穗位高/株高>穗上高>穗位高。本研究结果说明除株高外,穗位高/株高指标具有重要育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穗上高 穗位高/株高 遗传力 育种效果
下载PDF
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孟令媛 周龙泉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48,共8页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宝兴等地区.根据地震发生的快速反演结果,及发震断层面上滑动位移的分布情况,构建有限断层模型,...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宝兴等地区.根据地震发生的快速反演结果,及发震断层面上滑动位移的分布情况,构建有限断层模型,对近断层区域的强地面运动进行初步计算,并基于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结果给出震区烈度分布的初步估计.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的烈度在IX级左右,VI级烈度影响范围大致为16000km2,该结果与中国地震局于4月27日给出的震区实测烈度图一致程度较高.强烈地震发生后,基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给出相对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情况估计,对震区震情判定及救灾工作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断层滑动分布 有限断层模型 强地面运动 模拟烈度分布图
下载PDF
应用动态复合震源模型模拟汶川M_w 7.9地震强地面运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0-1027,共18页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区发生M_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N.主要发震断层空间展布长达300多公里,由南西方向到北东方向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安县—北川段为逆冲-右旋走滑的...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区发生M_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N.主要发震断层空间展布长达300多公里,由南西方向到北东方向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安县—北川段为逆冲-右旋走滑的断层错动;青川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逆冲分量.采用改进后的复合震源强地面运动预测模型,建立了长为320km,宽为20km的断层破裂运动学模型,实现了断层分段、空间倾角、滑动方向连续变化的动态设定.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近断层两侧(上、下盘)的地面加速度的分布特征,并同卧龙、郫县走石由及绵竹清平强震观测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无论在波形、持续时间、频率分量、峰值大小同观测记录都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利用现有83个已知经纬度台站的强震实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同Boore等的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比较,对比模拟与实际观测水平峰值加速度的一致程度.近断层峰值加速度分布特征则进一步显示了在汶川、北川和青川附近明显的高值分布区域,同野外地质调查相一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的断层上盘的运动量远大于断层下盘,在距离断层地表出露位置5km处,峰值加速度N-S、E-W及UP方向分量的比值分别为1.72:1、2.5:1及1.77:1.本文中给出的动态复合震源模型和近断层区域强震模拟的计算方法,对大震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及实现近实时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的圈定(Shaking Map)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断层分段 复合震源模型 强地面运动 NGA 峰值加速度 SHAKING MAP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参数特征及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初步估计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令媛 周龙泉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2-641,共10页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Ⅷ—Ⅸ度.该文针对芦山MS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芦山MS7.0地震为断层...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Ⅷ—Ⅸ度.该文针对芦山MS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芦山MS7.0地震为断层动态摩擦过程中的应力下调模式.进一步应用Brune圆盘模型对芦山MS7.0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理论值进行估算,并基于加速度和速度的估算结果计算极震区的最大烈度,约为Ⅷ—X度,与实测的极震区最大烈度Ⅸ度较为接近.选取宝兴和芦山为特征计算点,构建动态复合震源模型,对近断层区域内宝兴和芦山两个特征点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近断层区域强地面运动呈现持续时间短、高频成分多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视应力 有效应力降 强地面运动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
下载PDF
2010年新西兰M_W7.0主震与2011年M_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68,共18页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震源深度约10.0km.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震源深度约10.0km.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冲的隐伏断层,该地震造成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本文分析了2010年新西兰地震事件MW7.0主震与MW6.1余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新西兰M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整体高于MW7.0主震.将主震和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分别与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对比,发现余震强震观测数据整体高于其震级对应的NGA.分别选取距离主震和余震震中最近且强震观测记录最高的两个台站(GDLC台站和HVSC台站)作为参照台站,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及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SFFM)进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计算,分析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势及局限,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通过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特征,实现区域化特征快速、实时分析及局部重点、细致分析相结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Mw7.0主震 新西兰Mw6.1余震 强震面运动 NGA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 随机振动模型(SFFM)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令媛 周龙泉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2-371,共10页
分析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震源参数特征;结合已有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选取断层面上滑动位移分布构建有限断层模型,模拟计算了近断层区域的宽频带强地面运动参数,并基于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估算了该地震的模拟烈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于... 分析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震源参数特征;结合已有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选取断层面上滑动位移分布构建有限断层模型,模拟计算了近断层区域的宽频带强地面运动参数,并基于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估算了该地震的模拟烈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于田MS7.3地震极震区的模拟烈度达到Ⅸ度,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烈度图趋于一致,相对于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震动图中极震区烈度(Ⅶ—Ⅷ)偏大.此外文中给出的烈度Ⅶ度及以上影响范围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动图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 3地震 滑动位移分布 有限断层模型 模拟烈度图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和震源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令媛 周龙泉 +3 位作者 张小涛 杨文 姚琪 宋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置36.1°N、82.5°E,震源深度约17km,于田地震发生在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区内,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此次地震破裂比较集中,滑动主要分布在深部,破裂未出...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置36.1°N、82.5°E,震源深度约17km,于田地震发生在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区内,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此次地震破裂比较集中,滑动主要分布在深部,破裂未出露地表。截至2014年2月23日12时00分,于田MS7.3地震序列中2、3级地震较为丰富,衰减较为正常,b值约为0.7,h值为1.29,等待时间法显示4.5级以上余震遵从线性关系,符合以往主-余型地震的特征。基于由断层面上滑动位移反演结果和震源参数计算得到的经验关系认为,于田地震的动态破裂过程为应力下调模式,即地震能量的释放可能并不十分完全,这与该地震b值小于2008年于田MS7.3、2012年于田MS6.2地震b值的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下载PDF
祁连—海原断裂带强震库仑应力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令媛 张竹琪 +1 位作者 周龙泉 臧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研究祁连—海原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自1920年海原M_S8.5地震后至今发生的6次M_S≥7.0强震间的相互触发关系,基于Burgers体构建粘弹性介质模型,模拟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的演化过程;进一步针对祁连山北缘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及六盘山... 研究祁连—海原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自1920年海原M_S8.5地震后至今发生的6次M_S≥7.0强震间的相互触发关系,基于Burgers体构建粘弹性介质模型,模拟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的演化过程;进一步针对祁连山北缘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及六盘山断裂带3条主要断裂带,分别计算自1920年至今6次强震在这3条断裂带上近百年尺度的应力累积。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M_S8.0地震受到1920年海原M_S8.5地震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的共同加载,1954年民勤M_S7.0地震和1990年共和M_S7.0地震均受到之前发生强震的库仑应力的累积加载影响;西秦岭北缘断裂位于6次强震震后的综合累积应力卸载区,六盘山断裂带则位于累积应力加载区。研究强震间库仑应力演化特征及其对周围断裂带的较长时间尺度的累积影响,需要合理考虑粘弹性松弛效应下的震后库仑应力的累积作用,也可结合地震活动性进一步为明确危险断层段提供合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海原断裂带 粘弹性松弛 Burgers体 库仑应力演化
下载PDF
2011年新西兰M_w6.1地震震源过程及强地面运动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1-1612,共12页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发生Mw6.1地震,震中位置43.58°S,172.70°E,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未知隐伏断层,为逆冲断层机制.地震已经造成163人遇难,Chri...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发生Mw6.1地震,震中位置43.58°S,172.70°E,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未知隐伏断层,为逆冲断层机制.地震已经造成163人遇难,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距震中约1km的Heathcote Valley PrimarySchool(HVSC)台站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高达2.0g.针对新西兰Mw6.1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偏高这一现象,利用HVSC台站的强震观测记录,计算地震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估算其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理论值,并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新西兰Mw6.1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偏高的主要原因为复杂震源破裂过程中有效应力降(动态应力降,Δσd)过高造成的.未来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距离城市较近的中小型地震的重视,防止地震对城市的加强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Mw6.1地震 强震观测记录 有效应力降 强地面运动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