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蚜虫危害与玉米果穗镰孢菌组成及毒素污染关系分析
1
作者 柴海燕 潘艺元 +7 位作者 白雪 孟玲敏 张伟 吴宏斌 王义生 高月波 贾娇 苏前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71-3181,共11页
【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 【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105份蚜虫危害的玉米果穗上的蚜虫、苞叶和籽粒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统计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获得镰孢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别计算不同镰孢菌在每种样品上的分离频率,以及不同样品组合分离相同镰孢菌数量在蚜虫危害样品中的占比,分析病原菌在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及蚜虫、苞叶和籽粒携带镰孢菌种类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无蚜虫危害籽粒和蚜虫危害籽粒中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统计伏马毒素(fumonisin,F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超标样品的检出率,分析蚜虫危害对病原菌在籽粒中分泌毒素的影响。【结果】对105个蚜虫危害果穗进行镰孢菌检测,发现蚜虫带菌率为57.14%,苞叶和籽粒带菌率分别为81.90%和82.86%。经过单孢分离纯化共获得1 394株镰孢菌,共16个致病镰孢种,其中在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镰孢种数量分别为8、13和12个。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均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新知镰孢(F.andiyazi)、变红镰孢(F.incarnatum)和温带镰孢(F.temperatum)在吉林省玉米籽粒上首次检出。蚜虫危害玉米果穗的毒素检出率均高于无蚜虫危害玉米果穗,出现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样品均为有蚜虫聚集危害的果穗。在检出毒素的果穗上绝大多数能检测到产生相应毒素的菌株。【结论】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菌均为拟轮枝镰孢和层出镰孢;同一果穗上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到的主要镰孢菌种类一致;蚜虫危害显著增加了玉米籽粒毒素的积累,且毒素类型与检出镰孢菌种类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镰孢菌 玉米蚜虫 真菌毒素
下载PDF
微黄青霉ZF1及其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前富 贾娇 +4 位作者 孟玲敏 李红 张伟 晋齐鸣 丛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056-4063,共8页
【目的】对前期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1株具有生防效果的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ZF1,进一步分析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培养滤液与化学药剂混配的抑菌能力和对玉米叶片、籽粒的侵染能力,明确该生... 【目的】对前期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1株具有生防效果的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ZF1,进一步分析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培养滤液与化学药剂混配的抑菌能力和对玉米叶片、籽粒的侵染能力,明确该生防菌的开发利用价值,为防治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微黄青霉ZF1对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微黄青霉ZF1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的抑菌作用;通过玻璃纸法测定微黄青霉ZF1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菌落生长的影响;比较咯菌腈、微黄青霉ZF1菌株培养滤液及咯菌腈和培养滤液混配3个处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在5叶期和乳熟期检测微黄青霉ZF1对玉米叶片和籽粒的侵染能力。【结果】微黄青霉ZF1能够明显抑制禾谷镰孢生长,抑制作用达到81.33%,抑菌面积为16.21 cm2;去玻璃纸PDA培养基上,ZF1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55.46%;菌株培养滤液稀释10、20、50和100倍后对禾谷镰孢菌抑制作用分别为81.04%、64.46%、22.67%和1.12%,但微黄青霉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菌丝形态影响不明显;咯菌腈和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复配后对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比二者单独使用有所增强,咯菌腈抑制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5值分别为0.0162和0.5287μg·m L-1;10%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和0.5μg·m L-1咯菌腈对禾谷镰孢的抑制率分别为86.45%和95.13%,二者复配后降低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5值,延长了作用时间,EC50和EC95值分别为0.0023和0.4011μg·m L-1,培养4 d后咯菌腈抑菌作用丧失,而0.5μg·m L-1咯菌腈与10%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复配后较0.5μg·m L-1咯菌腈单独作用时间延长了10 d。接种微黄青霉至玉米叶片和受伤的玉米籽粒,仅在叶片表面和伤口处产生微寄生霉层。【结论】微黄青霉ZF1菌株及其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咯菌腈和培养滤液复配对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咯菌腈的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微黄青霉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为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咯菌腈 抑菌活性 禾谷镰孢
下载PDF
抗咯菌腈禾谷镰刀菌的紫外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贾娇 苏前富 +4 位作者 孟玲敏 张伟 李红 刘婉丽 晋齐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63,共6页
为评估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咯菌腈的室内抗药性风险,本研究通过室内紫外照射获得抗咯菌腈突变体,分析抗性突变体对咯菌腈的抗药性、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 为评估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咯菌腈的室内抗药性风险,本研究通过室内紫外照射获得抗咯菌腈突变体,分析抗性突变体对咯菌腈的抗药性、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经紫外照射5min,获得17株抗咯菌腈突变体,其对咯菌腈的EC50为72.78~290.09μg/mL,是亲本菌株的4 000~17 000倍;抗性突变频率为1.7×10-6,可稳定遗传;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最适pH均为8,与亲本菌株相同;菌落生长速度低于亲本菌株;在含有0.9mmol/L NaCl的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落形态与不含NaCl的PDA培养基中的相比,亲本菌株和4号抗性菌株色素沉积减少,而1号和16号抗性菌株色素沉积增加。推测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存在中等或高等的室内抗药性风险。室内抗药性测定表明抗性突变体对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均产生了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菌腈 禾谷镰刀菌 交互抗性
下载PDF
防治大豆主要害虫药剂与方法筛选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伟 宋淑云 +4 位作者 刘影 苏前富 李红 孟玲敏 晋齐鸣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1年第4期45-47,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几种杀虫剂及两种防治方法对大豆蚜虫及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效较好的3种杀虫剂:绝蚜、利镖和甲维盐,为大豆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蚜 大豆食心虫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14种除草剂对野稷的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义生 贾娇 +3 位作者 张伟 孟玲敏 常雪 苏前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参照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准则,在温室中测定了14种除草剂对野稷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评价。生测结果表明,土壤处理药剂中,异噁唑草酮、氟噻草胺、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噁草松对野稷的活性较高,其ED90... 参照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准则,在温室中测定了14种除草剂对野稷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评价。生测结果表明,土壤处理药剂中,异噁唑草酮、氟噻草胺、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噁草松对野稷的活性较高,其ED90分别为43.08、47.14、137.09、209.93、583.74 g/hm^(2)(有效成分用量);茎叶处理药剂中,苯唑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烟嘧磺隆和苯唑氟草酮对野稷的活性较高,其ED90分别为22.21、35.95、95.64、111.43 g/hm^(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野稷出苗前,土壤喷雾40%氟噻草胺SC (810 g/hm^(2))、900 g/L乙草胺EC (1 620 g/h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2 160 g/hm^(2))对野稷防效较高,药后40 d对野稷的株防效均在86.0%以上,鲜重防效在88.4%以上,其次是75%异噁唑草酮WG (90 g/hm^(2)),防效为82.5%~84.8%,480 g/L异噁草松EC (1 008 g/hm^(2))防效76.3%~81.6%,而38%莠去津SC (1 710 g/hm^(2))对野稷基本无效;茎叶处理剂中,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72.9 g/hm^(2))对野稷的防效最高,施药后30 d对野稷的防效为94.8%~96.5%,其次是9%苯唑氟草酮OD (120 g/hm^(2))、30%苯唑草酮SC (27 g/hm^(2))和40 g/L烟嘧磺隆OD (60 g/hm^(2)),三者施药后30 d对野稷的防效为72.2%~84.5%,复配制剂28%硝磺·烟·莠去津OD(630 g/hm^(2))对野稷的防效较高。野稷发生危害重的田块,苗前土壤喷雾可选择氟噻草胺、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苗后茎叶喷雾可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硝磺·烟·莠去津;野稷发生危害轻的田块,土壤喷雾还可以选择异噁唑草酮、异噁草松,苗后可选择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烟嘧磺隆,在防控其他杂草的同时,对野稷进行防控。不同作物田需根据药剂的登记范围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稷 除草剂 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鉴定与部分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柴海燕 贾娇 +5 位作者 白雪 孟玲敏 张伟 金嵘 吴宏斌 苏前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8,共15页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利用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其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对部分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33株镰孢菌,隶属4个镰孢复合种,含9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洲镰孢(F.asiatic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和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分离频率依次为33.05%、26.18%、25.32%、12.45%、0.86%、0.86%、0.43%、0.43%和0.43%,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分离频率最高,为52.36%,是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菌。布氏镰孢、禾谷镰孢和亚洲镰孢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的占比分别为50.00%、48.36%和1.46%。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2.73%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为中致病型菌株,东部玉米主产区分离的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毒素化学型检测表明,亚洲镰孢为雪腐镰刀烯醇(NIV)化学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为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烯醇(15-AcDON)化学型。7种杀菌剂抑制禾谷镰孢复合种菌丝生长的EC50介于0.02-19.45μg·mL^(-1),其中咯菌腈(FS)、抑霉唑(FS)、氟硅唑(EC)、戊唑醇(TC)和腈菌唑(EW)对禾谷镰孢复合种抑制效果较好且差异不大,EC50小于1.20μg·mL^(-1),EC90小于100μg·mL^(-1);30%吡唑醚菌酯抑制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生长的EC50差异明显,抑制禾谷镰孢的EC50是布氏镰孢的10.24倍。【结论】吉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不同,东部和西部为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中部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咯菌腈、抑霉唑、氟硅唑、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菌效果较好且在禾谷镰孢复合种间的药剂敏感性差别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镰孢菌 禾谷镰孢复合种 杀菌剂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系统GMM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勇智 孟玲敏 张琼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12期88-92,共5页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基于索洛模型引入老龄人口因素推导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整理中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5—2019年的数据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基于索洛模型引入老龄人口因素推导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整理中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5—2019年的数据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储蓄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储蓄率跨过门槛值后,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得到显著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储蓄 经济增长 系统GMM 门槛模型
下载PDF
50例剖腹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体会
8
作者 孟玲敏 张少敏 《工企医刊》 1993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剖腹产 手术前 心理护理
下载PDF
施药对不同抗性水平玉米品种的病虫害防效及保产作用
9
作者 吴宏斌 张伟 +7 位作者 苏前富 孟玲敏 贾娇 白雪 王义生 张振铎 孙嵬 高月波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69,共4页
结合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害抗性水平的差异,选用合适药剂处理种子以利齐苗壮苗和防治矮化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药防治玉米螟、大斑病和穗腐病,研究各施药处理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效及保产作用。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可提高供试品种的... 结合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害抗性水平的差异,选用合适药剂处理种子以利齐苗壮苗和防治矮化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药防治玉米螟、大斑病和穗腐病,研究各施药处理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效及保产作用。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可提高供试品种的出苗率,对矮化病的防治效果为76.26%~100%;喷施药剂对大斑病的防效为50.92%~80.69%,对穗部玉米螟防效为37.52%~89.76%,对穗腐病防效为31.87%~82.20%。施药防治对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挽回损失率为7.44%~3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 防效 品种抗性 保产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玲敏 梁晓斐 +5 位作者 贾娇 吴宏斌 张伟 白雪 苏前富 刘明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183,共5页
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丝孢堆黑粉菌,验证在设定药种质量比包衣下,采用0.1%~1.1%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种衣剂进行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分析玉米播种至8叶期的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 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丝孢堆黑粉菌,验证在设定药种质量比包衣下,采用0.1%~1.1%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种衣剂进行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分析玉米播种至8叶期的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是丝黑穗病菌侵染的关键因子。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差异较大,播期早,出齐苗时间长,玉米丝黑穗发病重;播期晚,出齐苗时间短,丝黑穗病发生相对轻。0.1%~1.1%浓度戊唑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53.07%~90.87%,0.9%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戊唑醇 浓度梯度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孟玲敏 贾娇 +5 位作者 张伟 李红 苏前富 晋齐鸣 潘立丽 李文成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试验选择6种杀菌剂单剂,配制成种衣剂包衣,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灭菌唑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种比1∶50包衣浓度下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0.92%,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活性... 本试验选择6种杀菌剂单剂,配制成种衣剂包衣,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灭菌唑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种比1∶50包衣浓度下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0.92%,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孢堆黑粉菌 种衣剂 筛选
原文传递
玉米北方炭疽病病原鉴定及不同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玲敏 苏前富 +3 位作者 贾娇 张伟 李红 晋齐鸣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0-165,共6页
针对近年来黑龙江、吉林等地玉米田普遍发生的一种叶斑病,利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为玉蜀黍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zeae(Narita&Y.Hi... 针对近年来黑龙江、吉林等地玉米田普遍发生的一种叶斑病,利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为玉蜀黍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zeae(Narita&Y.Hirats)Dingley]引起的北方炭疽病。该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其次是燕麦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值为6,最适氮源为牛肉粉,最适碳源为α-乳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北方炭疽病 玉蜀黍短梗霉菌 病原鉴定
原文传递
玉米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表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苏前富 贾娇 +5 位作者 李红 陈立军 张伟 孟玲敏 马莹莹 晋齐鸣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147,共3页
2012年8月中旬~9月中旬,对吉林省大斑病危害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发生严重的梨树、双辽、长岭、农安4个县市5个乡镇的玉米田进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大斑病发生级别较往年同期提高了3~5级,大斑病暴发流... 2012年8月中旬~9月中旬,对吉林省大斑病危害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发生严重的梨树、双辽、长岭、农安4个县市5个乡镇的玉米田进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大斑病发生级别较往年同期提高了3~5级,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害玉米子粒不饱满,果穗短而细,秃尖程度严重。调查田块大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块产量损失率24.19%~46.15%,因此,建立品种、机械化、药剂和宣传为一体的防治体系是做好大斑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暴发流行 产量损失
原文传递
种衣剂添加芸苔素内酯预防玉米冷害药害试验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苏前富 张伟 +5 位作者 王巍巍 孟玲敏 李红 晋齐鸣 赵振伟 董宝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在11%福.戊种衣剂中添加不同浓度的0.1%芸苔素内酯(BR),对九单48和东单213进行包衣处理,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和田间错期播种,检验不同包衣处理对低温冷害的防御能力。结果表明,人工控制温度条件下,九单48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2%,未添... 在11%福.戊种衣剂中添加不同浓度的0.1%芸苔素内酯(BR),对九单48和东单213进行包衣处理,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和田间错期播种,检验不同包衣处理对低温冷害的防御能力。结果表明,人工控制温度条件下,九单48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2%,未添加BR处理出苗率仅为20%,未包衣(对照)出苗率为48%。东单213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0%,未添加BR处理出苗率为80%,未包衣(对照)出苗率为52%。田间错期第一批播种处理中,九单48添加BR比未添加出苗率高3.83个百分点;东单213添加BR比未添加出苗率高4.94个百分点。种衣剂中添加适量BR能够有效抵御冷害药害,提高出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芸苔素内酯 种衣剂 冷害药害
原文传递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栽培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水平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苏前富 闫守荣 +5 位作者 王巍巍 李红 孟玲敏 张伟 刘影 晋齐鸣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138,共4页
通过人工接种,利用分离纯化的玉米大斑病强毒力菌株和混合菌株对2008~2009年从东北地区收集的269份玉米品种进行温室和大田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温室鉴定条件下这些栽培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较低,田间人工接种和自然... 通过人工接种,利用分离纯化的玉米大斑病强毒力菌株和混合菌株对2008~2009年从东北地区收集的269份玉米品种进行温室和大田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温室鉴定条件下这些栽培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较低,田间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处理整体表现抗玉米大斑病水平较高。田间人工接种处理高感病品种(HS)占0.37%,感病(S)品种占4.83%,中抗(MR)品种占31.60%,抗病(R)品种占55.02%,高抗(HR)品种占7.80%;温室人工接种处理高感品种占64.31%,感病品种占21.56%,中抗品种占10.40%,抗病品种仅占3.72%;田间自然发病处理高感病品种为0,感病品种占1.11%,中抗品种占10.40%,抗病品种占22.68%,高抗品种占6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大斑病菌 抗性水平
原文传递
吉林省玉米根腐镰孢菌种类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娇 张伟 +3 位作者 孟玲敏 李红 晋齐鸣 苏前富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6-180,共5页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共分离获得84株镰孢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孢、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三线镰孢等11种镰孢菌...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共分离获得84株镰孢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孢、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三线镰孢等11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平均分离频率最高,为45.2%;其次是禾谷镰孢,平均分离频率为20.2%。从分布区域看,尖孢镰孢是白城、吉林、辽源和通化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75%、54.5%、85.7%和45.5%;禾谷镰孢是松原和四平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1.7%和41.7%。田间试验表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为16.35%~81.26%,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玉米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1.26%。吉林省玉米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玉米根腐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根腐病 镰孢菌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玉米抵御玉蜀黍尾孢菌侵入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莹莹 贾娇 +3 位作者 苏前富 孟玲敏 高洁 晋齐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6,共7页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灰斑病的机制,以抗/感玉米灰斑病自交系78599-1、OH43Ht N和掖478、K12为材料,采用比色皿法和RT-PCR法相结合研究了接种玉蜀黍尾孢菌毒素后玉米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酶合成相关基因SOD、CAT、APX和G...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灰斑病的机制,以抗/感玉米灰斑病自交系78599-1、OH43Ht N和掖478、K12为材料,采用比色皿法和RT-PCR法相结合研究了接种玉蜀黍尾孢菌毒素后玉米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酶合成相关基因SOD、CAT、APX和GR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接种该病菌毒素后,抗、感材料叶片中防御酶活性均升高,多数在接种7 d时达到峰值,且抗病材料防御酶活性峰值高于感病材料;供试材料叶片中MDA含量均降低,且抗病材料低于感病材料;供试材料叶片中SOD、CAT和GR的表达量均上升,其中CAT的表达量在78599-1、掖478和K12接种5d时达到峰值,灰度值分别为228.67、161.33和178.00,与其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SOD和GR的变化规律与其酶活性变化不一致;APX的表达量仅在OH43Ht N中上升,接种7 d后达到峰值。表明抗病材料调控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强,防御酶基因的表达与其酶活性变化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尾孢菌 毒素 防御酶活性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玉米粘虫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表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晋齐鸣 高月波 +6 位作者 苏前富 陈立军 张伟 李红 贾娇 孟玲敏 马莹莹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134,共4页
2012年6月下旬和9月中旬,对吉林省二代和三代粘虫发生严重的辽源、公主岭、梨树、双辽、长岭、农安6个县(市)玉米田粘虫危害情况和产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二代和三代粘虫对玉米叶片危害较大,但二代粘虫危害对后期产量影响相对... 2012年6月下旬和9月中旬,对吉林省二代和三代粘虫发生严重的辽源、公主岭、梨树、双辽、长岭、农安6个县(市)玉米田粘虫危害情况和产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二代和三代粘虫对玉米叶片危害较大,但二代粘虫危害对后期产量影响相对较轻,三代粘虫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造成损失较大,受害玉米子粒不饱满,果穗短而细,秃尖程度严重,三代粘虫危害产量损失率为25.79%~73.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粘虫 暴发流行 产量损失
原文传递
氟噻草胺与扑草净配比筛选及其复配制剂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义生 张伟 +3 位作者 贾娇 孟玲敏 苏前富 常雪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索氟噻草胺和扑草净2者复配的合理性及2者复配后对杂草的防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测试。[结果]氟噻草胺与扑草净之间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 [目的]探索氟噻草胺和扑草净2者复配的合理性及2者复配后对杂草的防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测试。[结果]氟噻草胺与扑草净之间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2者混配比例为1∶(0.5~2.7)时联合作用为增效,显著增效范围为1∶(0.8~1.4),最佳比例为1∶1.2。此比例下的氟噻草胺、扑草净复配制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40 d对杂草综合防效达到90%以上,与对照药剂40%乙草胺·莠去津SC比较,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剂施用量减少36.7%,对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4种作物的安全性较高。[结论]氟噻草胺与扑草净2者联合具有增效和扩大杀草谱的作用,可用于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作物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噻草胺 扑草净 增效作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吉林省玉米审定品种抗性分析及抗逆育种方向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前富 晋齐鸣 +2 位作者 孟玲敏 李红 赵振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1,共3页
2006~2009年间吉林省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有203个,对审定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吉林省审定品种的抗性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通过审定的品种在抗性方面大多属于综合中抗水平,在审定品种对所有病虫害的抗性鉴定结果中,对玉... 2006~2009年间吉林省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有203个,对审定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吉林省审定品种的抗性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通过审定的品种在抗性方面大多属于综合中抗水平,在审定品种对所有病虫害的抗性鉴定结果中,对玉米大斑病、玉米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审定严格控制,对吉林省区域性发生且危害小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能够通过种衣剂防控的玉米丝黑穗病要求相对降低。抗源筛选和分子辅助育种是现代抗逆育种的基础条件,耐密抗倒伏成为现代育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审定品种 抗性分析 抗逆育种 吉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