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4 位作者 程晓敢 王亮 张微 孟立丰 姚琪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8-544,共7页
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揭示了位于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喀拉伯克托尔-温古尔、托帕-康西维尔、阿图什和喀什等多排背斜,其中阿图什及其北侧的背斜带由源... 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揭示了位于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喀拉伯克托尔-温古尔、托帕-康西维尔、阿图什和喀什等多排背斜,其中阿图什及其北侧的背斜带由源于沿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内部滑脱的7中断层系由北向南的活动所控制;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2个不同层次的推覆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滑脱面从寒武系逐渐抬升到新近系;深层为隐伏的双重冲断构造系统,底板和顶板断层分别位于寒武系和古近系底部喀什群的石膏层中.利用构造变形分析方法和平衡剖面技术,确定了各背斜带空间展布及深浅层2个不同冲断系统的构造样式,得出研究区在上新世以来南北缩短量为32.64~49.1km,缩短率为40.5%~50.51%,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9.11~13.7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冲断带 构造变形 平衡剖面 构造建模
下载PDF
杭州湾地区长兴-奉化断裂的展布及中新生代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琪 张微 +3 位作者 廖林 马志江 孟立丰 高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
长兴-奉化断裂是斜跨杭州湾地区的一条新生代北西向断裂,改造了该地区印支运动以来北东向为主的构造格局,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该断裂在航磁异常图上表现不明显,地表行迹不连续,且极易与早期断裂的次级断裂混... 长兴-奉化断裂是斜跨杭州湾地区的一条新生代北西向断裂,改造了该地区印支运动以来北东向为主的构造格局,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该断裂在航磁异常图上表现不明显,地表行迹不连续,且极易与早期断裂的次级断裂混淆,因此该断裂的存在及其几何展布一直有所争议。本文结合杭州湾地区的TM遥感图像解译、布格重力异常场、以及人工地震勘探资料,分析长兴-奉化断裂的几何展布及中新生代活动特征,提出长兴-奉化断裂西起长兴煤山,经桐乡、海宁、余姚、宁波,向东南延伸入海,而非前人据航磁异常提出的自长兴向奉化地区延伸。TM遥感影像解译表明该断裂是由一系列新生的北西向小断裂呈右阶斜列、平行或断续出现所构成,断错了先存的北东向、东西向构造。人工地震资料显示自白垩纪至古近纪,长兴-奉化断裂均有活动,参与控制了杭州湾地区白垩纪-古近纪陆相盆地的沉积。该断裂在地表和剖面上表现为右旋张扭,是中国东部地区北西向断裂系统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奉化断裂 北西向断裂 杭州湾 白垩纪
下载PDF
土壤性质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硒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骏 刘兆云 +1 位作者 孟立丰 朱晨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4-741,共8页
采集浙江省北部水稻种植区成熟期水稻和对应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硒(Se)总量和7种形态Se的含量以及水稻根、茎、叶、谷各部位的Se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平均含量0.344 mg/kg,达到中Se土壤水平,并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采集浙江省北部水稻种植区成熟期水稻和对应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硒(Se)总量和7种形态Se的含量以及水稻根、茎、叶、谷各部位的Se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平均含量0.344 mg/kg,达到中Se土壤水平,并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7种Se形态中,强有机结合态和腐植酸结合态是主要的两种形态,占Se全量的75.92%;离子交换态、水溶态的含量在1.7%左右;碳酸盐结合态为3.2%。水稻根部富集了大部分的Se(73%),其各部位中Se含量随根、叶、茎、谷的顺序依次减少。将土壤按有机质和p H的大小进行分区分析后发现,当有机质含量小于25 g/kg时,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e与水稻根部Se呈显著正相关;当有机质含量大于35 g/kg时,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e与谷Se呈显著正相关;当p H>7时,碳酸盐态Se与谷Se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态Se和离子交换态Se与水稻各部位Se含量之间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水稻各器官Se含量受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各形态Se含量等土壤性质的交互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与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深层岩石圈对接 被引量:6
4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3 位作者 杨树锋 贾东 孟立丰 李一泉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9,166,共8页
通过对天然地震剖面的解释,探索了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和塔里木(塔吉克)地块的岩石圈大地构造关系,认为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塔里木(塔吉克)地块为南北直接俯冲于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之下的双向俯冲模式;在... 通过对天然地震剖面的解释,探索了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和塔里木(塔吉克)地块的岩石圈大地构造关系,认为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塔里木(塔吉克)地块为南北直接俯冲于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之下的双向俯冲模式;在中部帕米尔地区,西昆仑造山带在帕米尔地区形成构造结并仰冲于南天山造山带的前陆冲断带之上。由此形成了两大新生代复活的巨型造山带,而造山带与塔里木(塔吉克)地块之间的俯冲和对接关系,展现了独特的"盆-山"耦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造山带 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 深俯冲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平衡剖面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3 位作者 张微 孟立丰 王亮 楼谦谦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基于几何守恒原理的应用于造山带和盆地结构恢复的方法。本文以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为例,对其典型二维地震剖面进行变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多排近似平行...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基于几何守恒原理的应用于造山带和盆地结构恢复的方法。本文以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为例,对其典型二维地震剖面进行变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多排近似平行、东西走向的背斜带,由南往北依次为喀什、阿图什、托帕-康西维尔和喀拉伯克托尔-温古尔背斜带;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推覆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深层为原地隐伏双重冲断构造系统。对重点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得出自上新世以来研究区南北构造缩短量为49.1km,缩短率为50.51%,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13.7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冲断带 平衡剖面技术 构造变形 背斜带
下载PDF
浙江漓渚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物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饶灿 陈汉林 +2 位作者 历子龙 孟立丰 胡艳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8-336,共9页
浙江漓渚铁矿床系钦杭成矿带东段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不规则状等,产于广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层间的矽卡岩中。矿区发育透辉石、石榴子石、铁浅闪石、金云母、绿泥石、榍石等... 浙江漓渚铁矿床系钦杭成矿带东段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不规则状等,产于广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层间的矽卡岩中。矿区发育透辉石、石榴子石、铁浅闪石、金云母、绿泥石、榍石等矽卡岩矿物,金属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等。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漓渚铁矿床中的矽卡岩矿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漓渚铁矿床矽卡岩演化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热液蚀变期,其中,矽卡岩期包括辉石-石榴子石阶段、磁铁矿阶段和角闪石-金云母阶段;热液蚀变期包括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辉石以透辉石为主,有向钙铁辉石演化的趋势,即Mg+2→Fe+2演化;石榴子石由钙铝榴石向钙铁榴石转变,显示Al+3→Fe+3演化,这些矿物学特征反映了矽卡岩早期的成矿流体中Fe逐渐增加,且氧逸度f(O2)逐渐升高。铁浅闪石具有富Na、K的特征,且铁浅闪石、金云母和榍石等富F以及矽卡岩萤石化现象,反映成矿流体呈碱性、具有富F的特征,有利于Fe的迁移、富集、成矿。漓渚铁矿床的形成与区内广山-柵溪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关,Fe可能来源于多期岩浆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成矿阶段 成矿流体 漓渚铁矿
下载PDF
南天山冲断带与帕米尔冲断带构造接触关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5 位作者 杨树锋 李平 邱玉双 孟立丰 吴磊 王亮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3-530,共8页
南天山冲断带与帕米尔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乌恰以北地区两大冲断系统在地表交接。本文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通过对研究区三条区域地质剖面的结构分析,取得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帕米尔冲断系统的前锋成为一... 南天山冲断带与帕米尔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乌恰以北地区两大冲断系统在地表交接。本文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通过对研究区三条区域地质剖面的结构分析,取得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帕米尔冲断系统的前锋成为一个弧形构造带,与南天山冲断系统形成了交错叠置的关系;南天山冲断带大多形成深层次的冲断褶皱作用;2.从地理上划分了南天山和帕米尔冲断系统的构造分界线;3.从东往西,帕米尔冲断系统往北逆冲推覆作用逐渐加强,到达西部弧形构造带顶端,其与南天山冲断系统直接在地表相互交汇,塔里木盆地在此处到达西北端尽头。4.划分出两大冲断系统的次级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冲断带 帕米尔冲断带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转换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小军 王旭 +2 位作者 陈伟 余养里 孟立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9-351,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传递过程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最新宽线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变形方法分析了准噶尔南缘中段霍玛吐背斜带中-深部隐伏构造变形特征;通过构造样式、变形强度对比与分析,阐述了霍玛吐背斜横向转换关系;在构造建模与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和构造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并阐述了纵向构造传递过程。分析认为,霍玛吐背斜带深部主要发育低幅度断层转折褶皱,中部发育复合型构造三角楔,并伴生有次级褶皱调节断层及小型反冲断层;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横向上主要表现为构造样式相近、构造变形强度发生此消彼长的构造转换关系;纵向上表现为侏罗纪—中新世的低幅度构造变形,并以前展式向盆地方向发生构造挤压传递,上新世经强烈逆冲挤压,形成复合构造三角楔及派生的突发构造,后经强烈挤压逆冲,在浅部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并使山前带被强烈推举地表,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平衡剖面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正演模拟 构造演化 构造三角楔
下载PDF
四川西南峨眉地区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民 陈汉林 +4 位作者 孟立丰 周静 张勇 杨树锋 孔凡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13,共19页
基于砂岩碎屑组成、古流向恢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已报道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川西南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的物源体系、沉积记录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砂岩碎屑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川主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分成... 基于砂岩碎屑组成、古流向恢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已报道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川西南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的物源体系、沉积记录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砂岩碎屑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川主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组分与已报道的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相似,物质以再旋回造山带来源为主;古流向测试数据统计显示须家河组主要接受来自东至东北部和东南部的物源,少量接受来自西南部和西北部的物源;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及风化指数显示峨眉川主须家河组形成于构造活动背景下以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的沉积环境,物源成分成熟度较低;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提示须家河组来源于长英质碎屑且含有较多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模式与上地壳配分形式具有高度相似性,且物源主要与再旋回的扬子西南攀西—滇黔地区太古代—二叠纪变质岩、秦岭造山带前中生界变质岩和沉积岩、江南雪峰造山带西段的新元古代沉积有关,少量来自康滇古陆新元古代—元古代变质岩和龙门山周缘三叠纪沉积岩.结合须家河组已报道的岩相古地理数据,表明川西南峨眉地区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的江南雪峰构造带和北部的秦岭造山带,少量来源于西南部的康滇古陆和西北部的龙门山构造带,川西南峨眉地区形成了主要受江南雪峰构造带、秦岭造山带为主控制的须家河组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须家河组 物源分析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印支晚期构造活动的厘定-来自构造几何分析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宇杰 孟立丰 +2 位作者 陈伟 余养里 应家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2-90,共9页
印支运动在龙门山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为明确龙门山南段晚印支以来构造活动特点,本研究选取山前带某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和正演模拟,并采用碎屑锆石U-Pb年代进行定量约束。结果表明龙门山南段上三叠统物源与松潘-甘... 印支运动在龙门山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为明确龙门山南段晚印支以来构造活动特点,本研究选取山前带某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和正演模拟,并采用碎屑锆石U-Pb年代进行定量约束。结果表明龙门山南段上三叠统物源与松潘-甘孜地块具有亲缘性,应来自北部的秦岭造山带以及松潘-甘孜褶皱带内中下三叠统的再旋回。研究区晚印支以来经历多次逆冲推覆,位移量约为1.7km,与中北段相比,其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龙门山印支期的构造活动整体呈由北向南传递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南段 地震反射剖面 构造正演模拟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川西双鱼石构造反转的有限元模拟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强 陈伟 +1 位作者 孟立丰 余养里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川西双鱼石研究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北段,近年双鱼石区块进行的油气勘探证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查明该区构造发育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区内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和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双鱼石研究区... 川西双鱼石研究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北段,近年双鱼石区块进行的油气勘探证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查明该区构造发育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区内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和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双鱼石研究区具有构造正反转特征;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印证了双鱼石研究区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三叠世之前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高角度正断层,而后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受到龙门山造山运动影响构造反转,早期高角度正断层上下相邻软弱层诱发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 有限元 构造反转 川西地区
下载PDF
长宁页岩气田建武向斜构造解析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经国 陈伟 孟立丰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位于川东-湘鄂西构造带、南部大娄山褶皱带、西部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的结合带,构造位置处于四川盆地南缘盆山过渡带,受到不同模式的构造变形以及多方向应力场的影响,造成其具有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影响了页岩气的...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位于川东-湘鄂西构造带、南部大娄山褶皱带、西部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的结合带,构造位置处于四川盆地南缘盆山过渡带,受到不同模式的构造变形以及多方向应力场的影响,造成其具有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影响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的推进。针对近年来建武向斜区部分构造部位的页岩气井普遍出现低阻、低排气以及井漏现象,开展该地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的精细解释和构造解析,分析其构造成因机制,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目标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断层相关褶皱 长宁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早-晚三叠世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桐 孟立丰 牛思雨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12期251-252,共2页
对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构造、源汇体系进行研究是厘清盆山关系的关键,也是进行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工作。经研究分析可得,川西北地区早三叠世早期物源主要来自于康滇古陆,之后物源逐渐转移为龙门山岛链以及秦岭造山带,到中叠世时期,川西北... 对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构造、源汇体系进行研究是厘清盆山关系的关键,也是进行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工作。经研究分析可得,川西北地区早三叠世早期物源主要来自于康滇古陆,之后物源逐渐转移为龙门山岛链以及秦岭造山带,到中叠世时期,川西北地区无碎屑岩,周缘物源区活动暂停,直到晚三叠世,由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周缘活动重新开始,形成多物源体系,主要物源来自于秦岭造山带,龙门山褶皱带以及松潘-甘孜褶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纪 碎屑岩骨架颗粒统计 Dickinson三角图解 古流向
下载PDF
断层转折褶皱塑性应变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的有限元模拟
14
作者 杨晓强 陈伟 +1 位作者 余养里 孟立丰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0年第1期232-233,共2页
断层转折褶皱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构造样式,但是当前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断层转折褶皱的应力应变发育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不能很好地指导复杂构造区的构造解释。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利用不同强度参数的层状均匀介质模拟地下不同性质岩层,研究... 断层转折褶皱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构造样式,但是当前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断层转折褶皱的应力应变发育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不能很好地指导复杂构造区的构造解释。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利用不同强度参数的层状均匀介质模拟地下不同性质岩层,研究典型断层转折褶皱的塑性应变发育和演化特征。典型断层转折褶皱动力学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转折褶皱 有限元 塑性应变 发育 分布
下载PDF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 被引量:53
15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4 位作者 厉子龙 励音骐 余星 李东旭 孟立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9,共13页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确认的又一个大火成岩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论文系统总结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近20年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领域.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火山岩的残余分布...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确认的又一个大火成岩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论文系统总结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近20年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领域.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火山岩的残余分布面积大于25万平方公里,最大残余厚度达780 m,大规模玄武岩的喷出发生在290~288 Ma期间,属于快速喷发的大火成岩省岩浆事件.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最为发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岩墙的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的特征相似,且以高钛型为主体;但在同位素特征上明显的可以分为两类,柯坪地区玄武岩具有负的εNd值,重稀土值相对较高,来自富集型地幔;塔北玄武岩和辉绿岩具有正的εNd值和相对低的重稀土值,来自亏损型地幔.早二叠世大规模地壳抬升、苦橄岩与大规模岩墙群发育和瓦基里塔格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都支持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中亚地区广泛发育的二叠纪基性和超基性岩浆作用存在着时空联系,它们是代表了一次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的构造岩浆事件.论文指出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深部地质过程、成矿作用、与地幔柱关系、与盆地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关系及其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等方面研究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早二叠世 大火成岩省 时空特征 岩浆演化 地幔柱
原文传递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2 位作者 龚根辉 张耀 孟立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4-1510,共17页
下扬子地区从晚奥陶世开始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浅海相转变为三角洲相沉积.这一沉积特征转变与早古生代晚期经历的强烈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沉积序列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沉积盆地的性质... 下扬子地区从晚奥陶世开始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浅海相转变为三角洲相沉积.这一沉积特征转变与早古生代晚期经历的强烈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沉积序列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时空演化过程,探讨沉积盆地发育与造山带隆升剥蚀之间的关系.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沉积学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岩性由岩屑砂岩变为石英砂岩,粒度由粗粒变为细粒;沉积厚度等值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东南等值线密,且沉积厚度大;往西北等值线稀疏,且沉积厚度小;沉积中心呈狭长带状分布,并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具有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上奥陶统到中志留统的碎屑锆石以900~720Ma的年龄为主,指示物源以下伏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层序为主;从早志留世高家边组开始,450~420Ma碎屑锆石年龄出现并逐渐增多,表明同造山岩浆岩被剥露地表并开始提供物源;碎屑锆石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代表华夏地块基底1.9~1.7Ga的特征年龄峰值,表明华夏地块不是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下扬子地区前陆盆地从晚奥陶世开始沉降,晚奥陶世的构造沉降速率超过了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前渊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相泥岩夹粉砂岩和砂岩;晚奥陶世末造山带持续隆升并向西北方向扩展,沉积速率加快,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沉积相也由浅海相转变成三角洲前缘相;早志留世开始埋深较大的同造山岩浆岩开始遭受剥蚀,导致前陆盆地中450~420 Ma的碎屑锆石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前陆盆地 早古生代晚期 沉积学 碎屑锆石 盆山过程
原文传递
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2 位作者 周乐尧 杨树锋 孟立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1-885,共5页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剖面解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结果表明:在浅层阿图什与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之间是来自于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构造结合带,南天山冲...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剖面解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结果表明:在浅层阿图什与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之间是来自于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构造结合带,南天山冲断带可分为浅层叠瓦式冲断系统和深层的隐伏双重冲断系统,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以乌泊尔基底断裂为界分成北部的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和南侧的乌泊尔背驮盆地;在深层塔里木地块受到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乌泊尔右行走滑断裂的控制作用,产生南北两侧的双向大陆深俯冲作用,致使南天山与西昆仑仰冲于塔里木地块而抬升,形成南北两大新生代复活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冲断带 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 构造变形 空间对接
原文传递
江山—绍兴构造带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变质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林燊 陈汉林 +4 位作者 龚俊峰 章凤奇 孟立丰 林秀斌 杨树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6-1236,共21页
目前前人对于陈蔡岩群的变质时限和形成环境的认识观点不一.斜长角闪岩作为陈蔡岩群的重要岩石单元,是认识整个陈蔡岩群原岩性质和构造演化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对陈蔡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SHRIMP U-P... 目前前人对于陈蔡岩群的变质时限和形成环境的认识观点不一.斜长角闪岩作为陈蔡岩群的重要岩石单元,是认识整个陈蔡岩群原岩性质和构造演化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对陈蔡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24.0±3.6 Ma,代表了峰期变质事件时间,并保留了新元古代晚期到早古生代早期的变质年龄记录;地球化学特征和判别图解表明,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洋岛碱性玄武岩,结合野外观察到的斜长角闪岩与大理岩密切共生现象,认为其原岩可能为一套来自洋岛-海山体系的洋岛玄武岩-碳酸盐岩组合.陈蔡岩群的原岩可能是在古南华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楔岩石组合,在早古生代晚期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蔡岩群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岩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龙门山中北段印支晚期构造活动:来自构造解析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桐 孟立丰 +2 位作者 陈伟 余养里 周小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8-1736,共9页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盆地西部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的演变.为进一步厘定龙门山中北段印支晚期构造的具体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本研究选择龙门山前中北段某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几何分析,结果显示龙门山...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盆地西部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的演变.为进一步厘定龙门山中北段印支晚期构造的具体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本研究选择龙门山前中北段某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几何分析,结果显示龙门山前中北段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很可能在须家河组四段沉积初期就已经出现,其恢复的推覆位移量至少达到11 km;另外针对研究区晚三叠世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以及沉积学分析,结果显示~800 Ma主峰及沉积学响应表明须家河组三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域地层中具有大量来自龙门山中段彭灌杂岩的碎屑物质,反映龙门山中北段基底在须家河组三段沉积时期已经局部隆升并为研究区提供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褶皱带 晚三叠世 逆冲推覆构造 平衡剖面恢复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沉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