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变化趋势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蒲博轩 赫广达 +6 位作者 季润青 于炎武 李艳 苏小茗 雷璐碧 李京阔 张丽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6-662,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变化趋势及差异。方法:基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性队列连续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18岁、因急性心衰入院的2222例患者,均... 目的:分析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变化趋势及差异。方法:基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性队列连续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18岁、因急性心衰入院的2222例患者,均完成入院48 h内及出院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2(KCCQ-12)调查。纳入患者按LVE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40%≤LVEF<5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采用KCCQ-12评分定量评估三类心衰患者的HRQoL。结果:2222例心衰住院患者的中位年龄65(55,74)岁,36.3%为女性,HFrEF患者942例(42.4%),HFmrEF患者470例(21.2%),HFpEF患者810例(36.5%)。与HFrEF患者相比,HFmrEF、HFpEF患者的年龄较大,女性比例较高(P均<0.017);HFmrEF、HFpEF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贫血的患者比例均高于HFrEF患者(P均<0.017)。与基线相比,三类心衰患者出院1个月、6个月、1年时的KCCQ-12评分均增加(P均<0.01),且KCCQ-12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均在1个月时大幅度增加,在6个月时小幅度增加,此后6个月趋于稳定;HFpEF患者出院1个月、6个月、1年时的KCCQ-12评分均低于HFrEF、HFmrEF患者,HFmrEF患者的KCCQ-12评分低于HFrEF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慢性肾脏病、HFpEF、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出院后1年HRQoL差的可能性更大(P均<0.05)。结论:HFpEF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在出院后1年存活的患者中,HFrEF、HFmrEF、HFpEF患者的HRQoL均在1个月随访时较基线明显改善,6个月小幅度改善,然后趋于稳定;出院后,HFrEF患者的HRQoL相对较好,HFpEF患者较差,HFmrEF患者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2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出院后2年内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丽华 蒲博轩 +6 位作者 陈腾 赫广达 季润青 田傲溪 雷璐碧 苏小茗 李京阔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458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458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n=1999)、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40%≤LVEF<50%,n=88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n=1698)三类。于患者出院后1、6、12、24个月随访,收集死亡与死因信息,分析心衰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7(57,75)岁,37.2%为女性。出院后2年内,1233例(26.9%)患者死亡,其中心血管死亡744例(16.2%),非心血管死亡170例(3.7%),死因不明319例(7.0%)。多因素Cox分析显示,HFmrEF、HFpEF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分别为:HR=0.69,95%CI:0.59~0.81;HR=0.58,95%CI:0.51~0.67)和心血管死亡(分别为:HR=0.72,95%CI:0.59~0.88;HR=0.48,95%CI:0.40~0.58)风险均低于HFrEF患者(P均<0.01)。在三类心衰患者中,心血管死亡均为最主要的死因,HFrEF患者中心血管死亡比例高于HFmrEF患者和HFpEF患者(19.9%vs.16.5%vs.11.8%,P<0.01)。除年龄、合并症等常见临床因素外,生活质量较差、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状态相关因素也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结论:约四分之一的急性心衰患者在出院后2年内死亡,心血管原因为主要死因,HFrEF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高于HFmrEF患者和HFpEF患者。常见临床因素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状态相关因素均与患者出院后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死亡 死因 左心室射血分数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短期变化及其与2年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蒲博轩 季润青 +3 位作者 赫广达 霍西茜 彭越 张丽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出院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较入院时的短期变化情况及其与2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1479...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出院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较入院时的短期变化情况及其与2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1479例HFpEF患者。根据入院48 h内与出院后1个月时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2(KCCQ-12)评分变化值(ΔKCCQ)评估患者HRQoL,并依此将患者分为好转组(ΔKCCQ>5分)、稳定组(ΔKCCQ在-5~5分)、恶化组(ΔKCCQ<-5分),同时分析HRQoL短期变化情况与2年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1479例急性HFpEF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63,79)岁,51.8%为女性;好转组1071例(72.4%),稳定组190例(12.8%),恶化组218例(14.7%)。出院后2年内,294(19.9%)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145(9.8%)例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恶化组与稳定组2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是好转组的2.26倍(HR=2.26,95%CI:1.61~3.17,P<0.01)和1.78倍(HR=1.78,95%CI:1.25~2.55,P<0.01),2年内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是好转组的2.99倍(HR=2.99,95%CI:1.86~4.81,P<0.01)和2.58倍(HR=2.58,95%CI:1.61~4.13,P<0.01)。此外,1个月随访时ΔKCCQ每增加5分,2年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7%(HR=0.93,95%CI:0.91~0.96,P<0.0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9%(HR=0.91,95%CI:0.87~0.94,P<0.01)。结论:在急性HFpEF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出院后1个月HRQoL改善,仍有14.7%患者HRQoL变差,12.8%患者HRQoL未改善。HRQoL短期变化与长期死亡密切相关,HRQoL恶化和稳定的患者长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好转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死亡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2
下载PDF
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结局差异 被引量:29
4
作者 季润青 张丽华 +5 位作者 黄星荷 王斌 白雪珂 高敏 周柯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9-77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征、院内诊疗及6个月结局差异。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全国50家医院连续纳入的18岁以上心衰住院患者,根据LVEF分... 目的:分析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征、院内诊疗及6个月结局差异。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全国50家医院连续纳入的18岁以上心衰住院患者,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EF,LVEF<40%)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40%≤LVEF<50%)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院内治疗情况和6个月全因死亡风险。结果:共入选2781例心衰住院患者,中位年龄67(57,75)岁,37.9%为女性;HFrEF组1031例(37.1%),HFmrEF组643例(23.1%),HFpEF组1107例(39.8%)。HFmrEF组患者中位年龄(67岁)高于HFrEF组(62岁),但低于HFpEF组(71岁),HFpEF组的女性比例(51.4%)高于HFrEF组(23.9%)和HFmrEF组(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全部心衰患者中合并比例最高的疾病为高血压(56.4%)、心房颤动(29.5%)和糖尿病(28.3%)。HFmrEF组和HFpEF组高血压(HFmrEF组vs.HFpEF组vs.HFrEF组:60.5%vs.63.0%vs.46.8%)和心房颤动(HFmrEF组vs.HFpEF组vs.HFrEF组:32.2%vs.35.6%vs.21.3%)的合并比例均明显高于HFrEF组(P均<0.017)。HFmrEF组住院期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66.4%、85.1%、74.5%,HFpEF组分别为55.2%、76.4%、64.1%,两组均低于HFrEF组(75.8%、90.1%、81.2%,P均<0.017)。HFmrEF组(HR=0.696,95%CI:0.510~0.951,P=0.02)和HFpEF组(HR=0.493,95%CI:0.366~0.665,P<0.01)患者6个月死亡风险均低于HFrEF组患者。结论:本研究中,HFpEF患者和HFmrEF患者在全部心衰住院患者中分别占四成和近四分之一。HFpEF患者和HFmrEF患者的临床特征与HFrEF患者不同,治疗模式相似,出院6个月死亡风险均低于HFrEF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临床特征 院内管理 结局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在我国应用现状 被引量:61
5
作者 季润青 余苑 李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50-252,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2001~2011十年间,中国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人数翻了两番,从3.50/10万人增长到15.40/10万人[1]。且AMI死亡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2~2015年,农村地区AMI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2001~2011十年间,中国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人数翻了两番,从3.50/10万人增长到15.40/10万人[1]。且AMI死亡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2~2015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从12.00/10万人升至70.09/10万人,城市地区从16.46/10万人升至56.38/10万人[2]。目前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MI诊疗指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总体把握指南实施现状对医疗质量的提升十分必要。本文以中国AMI相关指南为依据,对指南ⅠA类(最高等级)推荐治疗在国内的实施情况进行综述(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证据 预后情况 医疗质量 预后差 实施现状 发病率高 民众健康 AMI
下载PDF
高血压与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季润青 王友信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1期14-16,共3页
诸多研究表明,焦虑抑郁障碍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而高血压的存在又使得焦虑抑郁症状更加突出。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焦虑抑郁与高血压之间的研究较多,但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没有统一定论,还存在... 诸多研究表明,焦虑抑郁障碍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而高血压的存在又使得焦虑抑郁症状更加突出。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焦虑抑郁与高血压之间的研究较多,但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没有统一定论,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就有关焦虑抑郁与高血压共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2016~202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研究论著比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润思 季润青 +6 位作者 苗逢雨 李威 李佳颖 黄星荷 邢福威 李静 李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8-873,共6页
目的:描述并比较全球及我国近五年(2016~2020年)发表心血管领域研究论著的数量、质量和影响,评价我国整体和主要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科研产出及影响力。方法:在PubMed检索全球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 目的:描述并比较全球及我国近五年(2016~2020年)发表心血管领域研究论著的数量、质量和影响,评价我国整体和主要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科研产出及影响力。方法:在PubMed检索全球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研究论著,比较不同国家和机构的研究论著的数量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高引用量论著等质量指标,并描述其研究主题分布。结果:2016~2020年,我国共发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研究论著26711篇,仅次于美国(48840篇),其中高引用量论著与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的论著占比均在全球排名第8。我国研究者牵头的被欧美权威临床指南引用的论著有66篇,排名第7。全球发表研究论著数量最多的20家医院有5家来自我国,其中最高的排名第5。我国高引用量论著、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论著数量最高的医院分别排第12、16名,牵头被欧美指南引用的研究论著数量最多的医院排第14名。结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研究论著数量已经稳居全球第2名,而论著的质量和影响距离领先国家仍有差距,国内领先医院的引领作用尚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论文层面计量 临床指南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大气PM2.5短期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博 阎磊 +8 位作者 解淑艳 宋佳丽 季润青 胡爽 李希 严小芳 郑昕 邵凤民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5-581,共7页
目的:研究大气PM2.5短期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方法:利用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6日全部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以及郑州市日均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采用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分别利用... 目的:研究大气PM2.5短期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方法:利用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6日全部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以及郑州市日均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采用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分别利用单污染物、复合污染物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大气PM2.5短期暴露(0~15天)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共纳入5 194例患者,平均年龄(48.5±22.8)岁,男性占57.4%。郑州市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PM2.5日均浓度80.8μg/m3。单污染物模型中,PM2.5短期暴露在滞后2~5天及8~13天时,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显著升高,滞后12天时风险最高,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风险增加3.8%(OR=1.038,95%CI:1.022~1.053)。滞后8~13天时,PM2.5短期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升高的累积效应达到最大,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风险增加19.4%(OR=1.194,95CI%:1.176~1.212)。多污染物模型中,PM2.5短期暴露无显著滞后效应。结论:PM2.5短期暴露在滞后2~5天及8~13天时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风险,累积效应在8~13天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心脑血管疾病 住院风险 短期暴露 病例交叉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及其与一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高敏 胡丹丽 +5 位作者 邢福威 黄星荷 季润青 张丽华 胡爽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11,共6页
目的:描述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抑郁状况,探索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1年结局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重大慢性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对41家医院的582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以问卷和住院病历信息提取的方式获... 目的:描述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抑郁状况,探索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1年结局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重大慢性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对41家医院的582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以问卷和住院病历信息提取的方式获取基线信息,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8评估患者抑郁情况,PHQ-8评分≥10分被定义为抑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抑郁与1年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43.0%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合并抑郁。女性较男性抑郁风险增加82%(OR=1.82,95%CI:1.22~2.72,P<0.01);合并心肌梗死病史者较未合并者抑郁风险增加63%(OR=1.63,95%CI:1.06~2.52,P=0.03);与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相比,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抑郁风险增加32%(OR=1.32,95%CI:1.01~1.72,P=0.0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内合并抑郁的心力衰竭患者较不合并者1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2%(HR=1.92,95%CI:1.29~2.87,P<0.01)。结论: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超出四成合并抑郁,这些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风险较不合并者增加近一倍。建议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抑郁筛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或有助于降低长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抑郁 死亡
下载PDF
典型腐败高官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路 李朝旭 +3 位作者 季润青 谭镇 孟洁 绍宣毓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第3期45-52,共8页
腐败(corruption)已经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逐渐走向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甚至是国际化,十八大以来,社会对官员尤其是省部级高官的腐败问题日趋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心理... 腐败(corruption)已经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逐渐走向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甚至是国际化,十八大以来,社会对官员尤其是省部级高官的腐败问题日趋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心理传记学研究方法来剖析当今廉政建设进程中典型腐败高官的人格特征及其由成功到腐败内部心理机制。通过对典型腐败高官家境、仕途、忏悔录等进行质性分析得知,腐败高官大多出身贫寒,致使其走向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其本身特有的人格特质、人生经历以及自我价值过于坚定、过度补偿心理、贪婪心理、从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贫寒 心理传记学
下载PDF
典型腐败高官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11
作者 王新路 李朝旭 +3 位作者 季润青 谭镇 孟洁 绍宣毓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第4期54-61,共8页
腐败(corruption)已经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逐渐走向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甚至是国际化,十八大以来,社会对官员尤其是省部级高官的腐败问题日趋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心理... 腐败(corruption)已经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逐渐走向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甚至是国际化,十八大以来,社会对官员尤其是省部级高官的腐败问题日趋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心理传记学研究方法来剖析当今廉政建设进程中典型腐败高官的人格特征及其由成功到腐败内部心理机制。通过对典型腐败高官家境、仕途、忏悔录等进行质性分析得知,腐败高官大多出身贫寒,致使其走向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其本身特有的人格特质、人生经历以及自我价值过于坚定、过度补偿心理、贪婪心理、从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贫寒 心理传记学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及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薇 雷璐碧 +4 位作者 赵倩 赫广达 季润青 李京阔 张丽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5-2011,共7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是评价心力衰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开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预后风险预测研究,对...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是评价心力衰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开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预后风险预测研究,对量化疾病风险、落实分层管理、优化临床决策、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全面提升我国急性心力衰竭医疗质量至关重要。近20年来,国外学者已开发出数十个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及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我国学者也开发出了近十个基于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但目前国内指南中尚无推荐使用的急性心力衰竭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重点概述现有模型局限性及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整合多源数据、挖掘新兴生物标志物、构建多基因风险评分、优化机器学习方法、推进模型适用性调整及拓宽应用渠道等,以期为国内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再入院 死亡 疾病预后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中西部地区老年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佳颖 杨婷瑄 +4 位作者 季润青 李威 白雪珂 李静 刘佳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调查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从我国中西部地区72家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年龄≥60岁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 目的调查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从我国中西部地区72家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年龄≥60岁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并依据是否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分为规律家庭血压监测组和非规律家庭血压监测组。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记录患者使用不同类型血压计及规律测量血压(至少每周测量1次)的情况。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857例,年龄67(64,71)岁,男性2163例(56.1%)。入选患者中3044例(78.9%)拥有家庭血压计,2168例(56.2%)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在拥有家庭血压计的患者中,2370例(77.9%)拥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年龄大、家庭收入高、高血压病史长、服用降压药数量多、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及有并发症的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可能性更大(P均<0.05)。结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家庭血压计较为普及,近六成的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年龄、家庭收入、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数量、知晓高血压相关知识是此类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家庭血压监测 中国中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思铭 张丽华 +4 位作者 白雪珂 王斌 季润青 胡丹丽 李静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527-3530,共4页
目的评价2001-2015年间心肌标志物在我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住院患者中的检测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2011和20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样本,集中进行病历资料信息提取... 目的评价2001-2015年间心肌标志物在我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住院患者中的检测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2011和20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样本,集中进行病历资料信息提取,选取其中的NSTEMI患者,分析各家医院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开展情况和NSTEMI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NSTEMI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在每家医院的分布情况。结果共计156家医院的5289份NSTEMI住院病历被纳入本研究。2001、2006、2011和2015年开展心肌标志物检测(肌钙蛋白或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医院比例分别为77.4%、92.2%、97.8%和100%(趋势P值<0.001),其中开展肌钙蛋白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35.5%、70.9%、85.3%、97.2%(趋势P值<0.001)。研究期间NSTEMI住院患者中肌钙蛋白的检测率显著增加,2001、2006、2011、2015年分别为20.5%、54.1%、67.7%、86.4%(趋势P值<0.001)。2015年,NSTEMI患者中仍有9.4%未检测心肌标志物;在具备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的医院中,17%的医院NSTEMI患者检测率不足80%。结论2001~2015年,心肌标志物在我国NSTEMI住院患者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肌钙蛋白检测的开展和应用仍存在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