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氢气技术及前景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佳秀 任南琪 邢德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2,共6页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为H2的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包括纤维素的生物糖化技术及微生物发酵法制取氢气技术,并介绍了相关的微生物和相关成果,对纤维素生物转化H2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 厌氧发酵 生物制氢
下载PDF
醌呼吸影响厌氧消化产CO2/CH4及转化有毒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宋佳秀 任南琪 +2 位作者 钱东旭 陆一凡 徐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6-1241,共6页
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模式物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富集醌呼吸微生物,考察了富集产物厌氧消化同步醌呼吸的产气特性和对有毒物质的转化.结果发现,富集产物具有较强的腐殖质还原能力,CO2:CH4为1.7,高于未富集污泥;不同来源的腐殖... 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模式物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富集醌呼吸微生物,考察了富集产物厌氧消化同步醌呼吸的产气特性和对有毒物质的转化.结果发现,富集产物具有较强的腐殖质还原能力,CO2:CH4为1.7,高于未富集污泥;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因其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醌功能基团数量,对污泥的醌呼吸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别,而可从还原性腐殖质接受电子的 Fe(III)可显著加强醌呼吸速率;醌呼吸微生物在pH4.5~6条件下获得较高活性,说明此时醌呼吸对厌氧消化贡献较大;富集产物以乙酸为电子供体时可快速转化苯和三氯乙烯,27h的转化率分为85.9%和82.2%,并可以苯为电子供体以三氯乙烯为电子受体同时降解苯和还原三氯乙烯,30h 内的转化率分别为81.7%和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还原 蒽醌-2 6-双磺酸 醌呼吸
下载PDF
产酸相发酵类型的制氢转化规律及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宋佳秀 任南琪 +1 位作者 安东 段志杰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通过调节进水基质碱度提高反应器内部pH值,使生物制氢反应器内的发酵类型发生连续转化,重点考察了发酵菌群从乙醇型发酵演替为丁酸型发酵的转化规律,并对液相末端产物、产氢速率、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生物量的变...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通过调节进水基质碱度提高反应器内部pH值,使生物制氢反应器内的发酵类型发生连续转化,重点考察了发酵菌群从乙醇型发酵演替为丁酸型发酵的转化规律,并对液相末端产物、产氢速率、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进水有机负荷恒定的情况下,乙醇型发酵经15d转化为丁酸型发酵,转化顺序为乙醇型-丙酸型-混合酸型-丁酸型。乙醇型发酵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比产氢速率平均为22mol·kg^(-1)·d^(-1),明显高于丁酸型的12mol·kg^(-1)·d^(-1),丙酸型和混合酸型比产氢速率较低,但酸化率高于乙醇型和丁酸型,酸化率在混合酸发酵时达到最高,为85.6%。从投碱量上看,丁酸型发酵对碱的需求量(NaOH)为乙醇型的7.5倍。反应体系pH和ORP呈现负相关性,由最初的4.2、-476mV转为6.8、-562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发酵类型 液相末端产物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优势产氢-产酸发酵类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佳秀 任南琪 段志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9-83,共5页
利用两套连续流搅拌槽式生物制氢反应器(CSTR),采用优化的启动参数,实现了优势产氢-产酸发酵类型(乙醇型和丁酸型)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计算两者的投碱量,发现维持丁酸型发酵所消耗的碱是维持乙醇型发酵的7倍;在稳定运行阶段,在相同进水CO... 利用两套连续流搅拌槽式生物制氢反应器(CSTR),采用优化的启动参数,实现了优势产氢-产酸发酵类型(乙醇型和丁酸型)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计算两者的投碱量,发现维持丁酸型发酵所消耗的碱是维持乙醇型发酵的7倍;在稳定运行阶段,在相同进水COD负荷情况下,两个反应器的产气及产氢能力基本相当,日产氢量在11.3-14.5 L范围内,而丁酸型发酵的生物持有量为乙醇型的1.8倍,而乙醇型发酵菌群的比产氢速率要高于丁酸型,分别为平均21.2 mol/(kgVSS·d)和11.1 mol/(kgVSS·d)。试验证明,乙醇型发酵茵群具有更宽的pH耐受幅,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氢经济 比产氢速率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紫外辐射下多孔陶瓷内苯酚降解菌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佳秀 刘虹 张永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采用多孔陶瓷作为苯酚降解菌的载体,在紫外辐射下对苯酚进行生物降解。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没有影响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相比单一的生物降解,在紫外辐射下苯酚生物降解时,苯酚矿化程度可以提高2.1倍。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证明,在多孔陶瓷内... 采用多孔陶瓷作为苯酚降解菌的载体,在紫外辐射下对苯酚进行生物降解。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没有影响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相比单一的生物降解,在紫外辐射下苯酚生物降解时,苯酚矿化程度可以提高2.1倍。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证明,在多孔陶瓷内部的生物膜群落与没有经过紫外辐射的微生物群落几乎一致。这表明多孔陶瓷可以保护微生物群落不受紫外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载体 苯酚降解菌 紫外辐射
下载PDF
不同16SrDNA靶序列对DGGE分析活性污泥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6
6
作者 邢德峰 任南琪 +2 位作者 宋佳秀 曲敏 徐香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24-1428,共5页
为探讨不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靶序列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影响,更合理的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活性污泥样品.从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中获取活性污泥,以3对通用引物341f/534r、968f/1 401r和341f/926r扩增16... 为探讨不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靶序列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影响,更合理的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活性污泥样品.从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中获取活性污泥,以3对通用引物341f/534r、968f/1 401r和341f/926r扩增16S rDNA序列,用DGGE分离PCR扩增产物.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引物对进行DGGE分析时,群落多样性和动态存在显著的差异.341f/534r和968f/1 401r的靶序列分离效果较好,341f/926r的靶序列分离效果较差.引物341f/534r和341f/926r DGGE图谱显示S2和S3相似性高,引物968f/1 401r DGGE图谱显示S1和S2相似性高.由此可见采用不同引物对进行DGGE分析时,群落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动态是不一致的.341f/534r的DGGE图谱中条带丰富,多样性最好,968f/1 401r的DGGE图谱次之,341f/926r DGGE图谱条带最少,多样性也较差.因此,在利用DGGE分析活性污泥样品时采用引物341f/534r和968f/1 401r是比较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GE 16S RDNA 活性污泥 群落动态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强化饮用水深度处理 被引量:20
7
作者 安东 李伟光 +2 位作者 崔福义 赫鑫 宋佳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为比较固定化生物炭工艺与普通活性炭工艺的净水效果,以南方某水厂的滤后水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炭工艺对TOC的去除率稳定在40%~50%,可以提高氨氮去除率30%;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炭工艺提高了11%... 为比较固定化生物炭工艺与普通活性炭工艺的净水效果,以南方某水厂的滤后水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炭工艺对TOC的去除率稳定在40%~50%,可以提高氨氮去除率30%;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炭工艺提高了11%~39%;对臭氧氧化副产物(甲醛)具有长期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固定化生物炭 三卤甲烷生成势 甲醛
下载PDF
溴酸盐的生成及控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安东 李伟光 +2 位作者 崔福义 宋佳秀 赫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78,共3页
通过试验考察了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在溴酸盐初始浓度为137μg/L时,新投入使用的活性炭可以去除100%的溴酸盐,初始浓度为283μg/L时,活性炭空床接触时间(EBCT)大于15min时去除率为100%;使用一年的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降低... 通过试验考察了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在溴酸盐初始浓度为137μg/L时,新投入使用的活性炭可以去除100%的溴酸盐,初始浓度为283μg/L时,活性炭空床接触时间(EBCT)大于15min时去除率为100%;使用一年的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降低。新炭和旧炭出水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溴离子,旧炭对溴离子的去除效果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臭氧 空床接触时间(BBCT) 溴酸盐
下载PDF
末端产物对乙醇型发酵菌群产氢能力及代谢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南琪 宋佳秀 +1 位作者 安东 张汝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08-1612,共5页
利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在一定条件下驯化成功的乙醇型产氢发酵菌群,通过静态培养实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缓冲液控制反应体系pH值,通过不同的pH值环境使产氢发酵菌群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发生改变,考察了不同的末端产物生成比例... 利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在一定条件下驯化成功的乙醇型产氢发酵菌群,通过静态培养实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缓冲液控制反应体系pH值,通过不同的pH值环境使产氢发酵菌群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发生改变,考察了不同的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对菌群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相当的情况下,乙醇生成比例高时氢气产量也较高.通过外加乙醇和乙酸进行静态产氢实验发现,乙醇对发酵产氢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外加40 mmol/L时氢气产量仅下降了34%,而乙酸的存在对菌群的发酵产氢有较强的抑制,外加乙酸浓度为10 mmol/L时即对产氢发酵产生明显抑制,浓度为40 mmol/L时产氢量较对照组降低了84.3%,液相末端产物也大幅降低,混合菌群最终形成乙醇型发酵应是菌群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乙醇型发酵菌群 液相末端产物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三卤甲烷生成势去除效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东 李伟光 +1 位作者 宋佳秀 崔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9-1491,共3页
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随着氯化消毒的广泛使用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问题.由于THMFP主要由天然有机物(NOM)成分组成,因而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于将其有效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不仅具有臭氧氧化、提高溶解氧的优点,而且协同了活性炭的... 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随着氯化消毒的广泛使用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问题.由于THMFP主要由天然有机物(NOM)成分组成,因而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于将其有效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不仅具有臭氧氧化、提高溶解氧的优点,而且协同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强化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了经该工艺处理后水质参数THMFP与溶解性有机炭(DOC)之间的关系,以及pH.对它们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工艺可以长期稳定去除50.2~59.3%的THM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卤甲烷生成势 天然有机物 生物降解 水处理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解析发酵产氢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瑛 任南琪 宋佳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方面有重要作用.以梭菌为优势种群的乙醇型发酵比以肠杆菌为优势种群的丁酸型发酵具有更佳的产氢能力.实验结果能够与生物发酵系统常规监测指标形成很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发酵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细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溴离子和溴酸盐活性炭竞争吸附及溴酸盐生成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安东 宋佳秀 +1 位作者 乐林生 王伟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8-953,共6页
采用3种活性炭对水体中溴离子和溴酸盐的吸附去除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单吸附条件下溴离子和溴酸盐的吸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69%和88%以上,双吸附质条件时溴离子去除率减少到10%,溴酸盐去除率为60%以上;有机物与溴酸盐之间存在竞争吸... 采用3种活性炭对水体中溴离子和溴酸盐的吸附去除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单吸附条件下溴离子和溴酸盐的吸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69%和88%以上,双吸附质条件时溴离子去除率减少到10%,溴酸盐去除率为60%以上;有机物与溴酸盐之间存在竞争吸附关系,AC-400的孔径分布条件更适合于有机物的吸附过程,而不利于溴酸盐的吸附,在低浓度平衡溶液条件下(ce<72 mg.L-1),AC-100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高,在溶液平衡浓度72 mg.L-1<ce<211 mg.L-1条件时,AC-150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强,影响程度取决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等因素;溴酸盐的去除效率同时受到水体中氨含量和pH的影响,氨含量超过200μg/L以上溴酸盐减少量变化不显著,较低pH值溴酸盐生成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离子 溴酸盐 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水体中卤乙酸(HAA s)的产生、测定方法与控制途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东 乐林生 +2 位作者 宋佳秀 李伟光 崔福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1,共4页
对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形式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HAAs生成的主要因素投氯量、溴的影响以及卤乙酸副产物(HAAFP)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HAAs含量和减少HAAFP含... 对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形式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HAAs生成的主要因素投氯量、溴的影响以及卤乙酸副产物(HAAFP)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HAAs含量和减少HAAFP含量的方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乙酸 卤乙酸生成势 生物活性炭 副产物
下载PDF
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14
作者 王辉 熊帮琴 +3 位作者 文新华 龚金平 宋佳秀 褚华秀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9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 护理
下载PDF
Improving AOC degradation rate by intensified biological process in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东 李伟光 +1 位作者 宋佳秀 崔福义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The object of is to evaluate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degradation rate by intensified biological technique in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By artificially acclimating and cultivating strains attached onto carbon... The object of is to evaluate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degradation rate by intensified biological technique in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By artificially acclimating and cultivating strains attached onto carbon surface, the selected strains can be intensified for their degradation to organic matter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ozonation process increases AOC concentration considerably, however, it is beneficial to microdegradation. Temperature and empty bed contact time ( TEBC )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microbiology. From 14 to 27 ℃, intensified biological carbon can remove AOC better compared with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Under identical TERC, intensified technique increases more than 10% AOC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empty bed contact time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驯化污泥厌氧还原脱氯促进2,4,6-三氯酚矿化及胞外呼吸脱氯途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佳秀 李玲 +4 位作者 盛凡凡 郭翠香 张永明 李祖元 王天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64-3770,共7页
厌氧条件下,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2,4,6-三氯酚为电子受体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考察了驯化污泥厌氧脱氯的代谢特性.结果发现,污泥可对2,4,6-三氯酚进行高效脱氯,乳酸钠、2,4,6-三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mol·L-1、40~80μmol·L-1时,9... 厌氧条件下,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2,4,6-三氯酚为电子受体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考察了驯化污泥厌氧脱氯的代谢特性.结果发现,污泥可对2,4,6-三氯酚进行高效脱氯,乳酸钠、2,4,6-三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mol·L-1、40~80μmol·L-1时,9~24 h内可实现2,4,6-三氯酚100%初始性降解.中间产物有2,4-二氯酚,但检出浓度较低(<4.22μmol·L-1),4-氯酚和苯酚为主要产物.驯化污泥以脱邻位氯(2,4,6-三氯酚,2,4-二氯酚)降解菌为优势种群,对4-氯酚和苯酚的进一步转化有限.厌氧代谢残留物经好氧污泥处理后,4-氯酚(初始浓度33μmol·L-1)2 h实现100%去除.驯化污泥可快速将Fe(Ⅲ)还原为Fe(Ⅱ),并具有较强的腐殖质(AQDS)还原能力,说明驯化污泥中富集了异化铁还原菌.电子介体[Fe(Ⅲ)和AQDS]明显地加速了脱氯速率,在电子介体的介导作用下,污泥可同步进行胞外呼吸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脱氯 2 4 6-三氯酚 电子介体
原文传递
CSTR系统发酵产氢细菌群落动态与产氢能力关系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佳秀 任南琪 +1 位作者 陈瑛 安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4-2129,共6页
将CSTR系统内pH由4.2一次性提高至6.0左右,启动发酵类型的转化,研究了转化过程系统内的产氢动态和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维持在(33±1)kg/(m3.d)的情况下,发酵类型10d内未发生改变,产氢量8d内未降低,15d后系统内种群由乙醇... 将CSTR系统内pH由4.2一次性提高至6.0左右,启动发酵类型的转化,研究了转化过程系统内的产氢动态和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维持在(33±1)kg/(m3.d)的情况下,发酵类型10d内未发生改变,产氢量8d内未降低,15d后系统内种群由乙醇型转化为丁酸型,进水碱度由250mg/L增至2450mg/L.研究中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反应系统内3类微生物群进行监测发现,在转化过程中Clostridium cluster XI数量增加,Clostridium clusterⅠ和Ⅱ数量减少,而Enterobacteriaceae始终存在,变化不明显.种群的消长同反应系统产氢能力的高低存在密切关联,以Clostridium clusterⅠ和Ⅱ占优势的乙醇型发酵具有更佳的产氢能力,平均比产氢速率为23.6mol/(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产氢 细菌 液相末端产物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原文传递
产氢反应器内两种发酵类型细菌的种群结构与发酵特征
18
作者 宋佳秀 任南琪 +1 位作者 张永明 陈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1-326,共6页
通过改变CSTR系统内pH值,启动发酵类型由乙醇型向丁酸型转化,研究了转化前后系统内产氢动态和细菌群落变迁.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发酵类型转化15d后,系统内种群由乙醇型转化为丁酸型,消耗碱度量由350mg.L-1增至1720mg.L... 通过改变CSTR系统内pH值,启动发酵类型由乙醇型向丁酸型转化,研究了转化前后系统内产氢动态和细菌群落变迁.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发酵类型转化15d后,系统内种群由乙醇型转化为丁酸型,消耗碱度量由350mg.L-1增至1720mg.L-1,平均比产氢速率由21.2mol.kg-.1d-1降低至11.1mol.kg-.1d-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反应系统内3类微生物群的监测结果表明,未启动转化时,肠杆菌、梭菌Ⅰ、Ⅱ和梭菌Ⅺ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2%、48%和30%,转化结束后,3类细菌的相对丰度为19%、24%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产氢 细菌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典型建筑物二次供水水质状况
19
作者 宋佳秀 黄潇逸 +3 位作者 安东 姚黎光 舒诗湖 张东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内的4栋建筑物进行二次供水指标浊度、COD、余氯和细菌总数的长期监测.研究了二次供水指标浑浊度、COD、余氯和细菌总数与二次供水方式和管道材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改善校区内建筑物二次供水水质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
关键词 浑浊度 余氯 采样 二次供水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华萍 唐玲 +1 位作者 宋佳秀 文新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5期8590-8591,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干预因素,术后第7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中DVT阳性例数分别为3例、7例和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干预因素,术后第7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中DVT阳性例数分别为3例、7例和12例。近端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12%、2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腿/血液供给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