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对中国服装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周莺 丁疆辉 +1 位作者 刘卫东 刘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444,共10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对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企业组织模式。信息技术导致的市场透明化和竞争激烈化正在促使企业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发展,比如生产链的变革及其在不同环节上的体现。这些变化对...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对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企业组织模式。信息技术导致的市场透明化和竞争激烈化正在促使企业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发展,比如生产链的变革及其在不同环节上的体现。这些变化对企业空间组织产生着重要影响。信息技术的角色和作用、企业的变革方向以及可能产生的空间组织变化,都需要深入的研究。结合统计数据、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回顾了中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概况和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以上虞市服装企业集群和PPG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在地方层面上探讨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案例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以及企业销售活动的空间扩散,时间成本正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企业空间组织 服装产业 时间成本
下载PDF
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61
2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5,共9页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等单指标层面,关于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还很少。通过建立IDI指标体系...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等单指标层面,关于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还很少。通过建立IDI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测算变差系数等方法,从宏观和中观区域视角比较系统的剖析了中国信息化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2000-2010年,中国四大板块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较快,区域之间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从中观省级层面上,2000-2010年,省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但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另外,信息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IDI值 区域差异 数字鸿沟 时空分析
下载PDF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刘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5-290,共6页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分析Porter产业集群概念大范围流行的原因;进而从产业集群特征要素的角度出发,从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分析Porter产业集群概念大范围流行的原因;进而从产业集群特征要素的角度出发,从空间集聚、社会文化环境、创新网络、相关机构等四个侧面分析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最后根据西方产业集群的研究进展提出对我国研究的启示。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可以为提高我国各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并为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空间集聚 社会文化环境 创新网络 相关机构
下载PDF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被引量:59
4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37,共7页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结构更是直接关系到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大方向性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很少...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结构更是直接关系到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大方向性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很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测算区位熵、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测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结果;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但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仍然偏重,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2)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可以划分为经济发展路径及绿色发展路径。绿色发展路径的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要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轻纺工业,并优化提升现有的能源化工、矿产开发及加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以达到《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3)在未来的发展中,西部地区要优化提升现有主导产业,建立低碳发展机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绿色西部;积极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西部;加强污染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循环经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优化模型 绿色
下载PDF
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演化及其经济带动作用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宋周莺 车姝韵 王姣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8-1396,共9页
通过建立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从不同空间层级剖析了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发展格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从创新能力分析,吉林、辽宁... 通过建立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从不同空间层级剖析了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发展格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从创新能力分析,吉林、辽宁的创新能力增长较快而黑龙江相对较慢,省际差异呈扩大态势;地级市之间的创新能力相差悬殊,呈现明显的省会城市及门户城市集聚效应,但市级差异呈缩小态势。2从创新贡献率分析,辽宁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相对较强,而吉林、黑龙江相对较弱;地级市差异较大,沈阳、大连、长春、大庆的创新贡献率比较突出,而锦州、吉林、盘锦、铁岭上升较快。3大部分地级市的创新发展对经济带动模式为"低创新能力-弱经济带动"和"高创新能力-强经济带动",说明各地级市的创新发展及其对经济带动的两极分化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贡献率 时空格局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小企业集群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温岭市鞋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9,共9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所形成的网络联系逐渐成为产业集群关系网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深刻理解产业集群演化和升级机制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可以使产业集群内...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所形成的网络联系逐渐成为产业集群关系网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深刻理解产业集群演化和升级机制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可以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空间联系的范围扩大、时间成本下降,为其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便利的条件。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过程与具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影响中小企业集群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最后以浙江省温岭市鞋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小企业集群 温岭市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57-64,共8页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集群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以37个实地调研的产业集群为案例,...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集群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以37个实地调研的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演变及延伸。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媒介,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变革过程中既有集聚又有扩散。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即网络式集群"、信息港"式集群、虚拟集群、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产业集群 网络式集群 信息港 虚拟集群
下载PDF
民间信仰载体的地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兰州市榆中县祠庙文化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周莺 虞洋 +1 位作者 梁龙武 马振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3-375,共13页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载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讨陇中地区人地关系,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已有研究将榆中县民间信仰归纳为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天地信仰、女性信仰、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祠庙数量占有重要地位。(2)榆中县祠庙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南岸、中部陇海铁路沿线及南部风景名胜集聚区,村级层面空间差异不显著、乡镇空间差异相对较大。通过核密度分析,不同类别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热点各有不同。(3)榆中县民间信仰空间分布受到区位条件限制,民间信仰的祠庙多位于海拔高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坡度和到水源的距离成为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祠庙空间分布显著的影响因子,榆中县祠庙呈现出山神信仰类祠庙"依山",水神信仰类祠庙"傍水"的空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中县 祠庙 民间信仰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核密度分析 Logisitc回归
下载PDF
世界信息化发展空间格局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周莺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18-26,63,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全球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空间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尤其值得地理学家关注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即所谓的"数字鸿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全球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空间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尤其值得地理学家关注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即所谓的"数字鸿沟"),这将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信息时代,良好的区位意味着可接近、快速沟通与高收益的网络,即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并计算洲际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变差系数CV,系统研究世界信息化发展进程、空间格局及存在的数字鸿沟。另外,还分析并揭示了我国信息化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期对中国信息化发展提出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发展指数 空间格局 数字鸿沟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低碳目标的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格局研究
10
作者 宋周莺 唐志鹏 刘卫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产业发展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已经... 产业发展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已经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转变为产业结构层次的差距及由此引起的增长质量上的差距。可见,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下,西部地区需要重视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筑低碳型产业体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测算西部地区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趋势,进而探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提出构建低碳型产业体系的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污染物排放 源基地 低碳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刘卫东 张国钦 宋周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全球化已经成为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制定发展策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预测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 全球化已经成为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制定发展策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预测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可能情景。中国的比较生产成本和市场规模优势仍将对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外资和外贸的发展将促进和强化中国的"T"型空间格局的形成。在这个"T"型空间骨架上将形成若干个以主要门户城市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空间格局 情景分析 大都市经济区
下载PDF
出口增加值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方一 刘思佳 +1 位作者 程莹 宋周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5,共9页
利用2010年中国非竞争型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区市30个产业的出口增加值,揭示分产业出口增加值的区域分布格局;并通过构建和计算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对比出口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差异,结合阐述出口增加值带动区域... 利用2010年中国非竞争型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区市30个产业的出口增加值,揭示分产业出口增加值的区域分布格局;并通过构建和计算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对比出口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差异,结合阐述出口增加值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显示:出口增加值的规模与结构高度化程度在空间上都存在东中西梯度差异;出口增加值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越高,即区域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分工越高级,对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带动作用就越显著。因此,区域间出口增加值的结构差异,是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的因素之一,导致了区域产业结构的"马太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区域通过创新驱动、产业技术溢出、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增加值结构,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产业结构高度化 出口增加值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框架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康蕾 宋周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68-1877,共10页
基于投入-产出研究框架,分别采用传统SBM模型、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分析200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及两阶段系统下的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以期全面刻画中国各省的投入产出效率,并提出相关政策... 基于投入-产出研究框架,分别采用传统SBM模型、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分析200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及两阶段系统下的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以期全面刻画中国各省的投入产出效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①中国资源生产率总体呈东-中-东北-西逐渐下降的格局。②考虑环境约束后,不同省市生态效率排名变动情况不同,反映出环境污染对区域投入产出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③大部分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环境效率非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除京津外普遍呈资源生产率较高而环境效率较低,东北地区资源生产率中等偏高、环境效率中等偏低,中部资源生产率中等偏低、环境效率显著偏低,西部资源生产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环境效率水平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效率 生态效率 资源生产率 环境效率 DEA模型
下载PDF
黄骅市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玲 闫慧慧 +2 位作者 贾启建 张利 宋周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4-615,共12页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其开发模式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地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适宜性...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其开发模式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地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确定开发分区,也是推动国土科技创新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将未利用地做宜耕、宜建和生态风险三重评价,并结合权衡模型和遗传算法对上述三重评价进行耦合分析,确定开发分区,进而解决多开发方向之间的权衡问题,为全国未利用地开发提供示范。研究表明:1)黄骅市未利用地宜耕开发可分为4个等级,主要为不适宜级宜耕未利用地,集中在市东部沿海;2)宜建开发可分3个等级,主要为低适宜级宜建未利用地,集中分布在市中部和西部;3)生态风险区可分为5级,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主要为中低和中高生态风险未利用地;4)黄骅市未利用地资源可分为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3种重点开发区,其中,耕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建设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黄骅镇周围,生态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研究结果可为破解土地供需两难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开发分区 黄骅市
下载PDF
基于货客运综合指数的中国口岸发展格局及其演变
15
作者 宋周莺 管靖 刘卫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8,共21页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口岸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中国口岸发展格局,本文构建了基于进出口货运量、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的综合指数,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视角分析刻画2011—2020年中国口岸体系的...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口岸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中国口岸发展格局,本文构建了基于进出口货运量、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的综合指数,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视角分析刻画2011—2020年中国口岸体系的发展格局及其演变。结果表明:(1)全国口岸数量逐渐丰富、体系日益完善,进出口货运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规模则于2020年发生较大降幅。(2)从存量视角看,货客运综合指数以2017年为节点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口岸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西部口岸具有强劲后发优势,而东北和中部口岸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发展模式上,东北口岸整体呈新兴特征,东部地区口岸发展较成熟,中部面临双重困境,西部则具有叠加优势。(3)从增量视角看,海运口岸的整体实际增量最大,内河口岸拥有整体最强的增速竞争力,空运口岸的增长主要依靠基期规模优势,而铁路和公路口岸在实际增量和增速上均不占优势。基于动态SSA模型发现,依靠基期规模驱动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在近年遇到较大阻碍;海运口岸的动态增速劣势逐渐缩小并向好发展,但其余类型口岸尚未形成以增速驱动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口岸体系 口岸综合指数 格局演变 CRITIC赋权法 偏离份额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 被引量:58
16
作者 宋周莺 车姝韵 +1 位作者 王姣娥 郑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7,共9页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边口岸 时空格局 RCI指数 口岸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尺度困境”——以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宋周莺 姚秋蕙 +1 位作者 胡志丁 刘卫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05-2717,共13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组织模式开始不断发展并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边境地区越来越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而跨境经济合作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组织模式开始不断发展并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边境地区越来越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而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由于涉及国家主权让渡及各种要素跨越国界流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建设进展相对较慢。通过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难题、形成机制及突破路径。研究认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面临典型的"尺度困境",其困境大小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国内多尺度治理协调程度及边境双边治理结构匹配程度等3个维度。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多尺度汇聚的边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降低跨境合作边界屏蔽效应的关键,而其治理需要从国家到地方多尺度的紧密合作以及边境双边的制度对接。打破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尺度困境"需要边境双边协同治理,国家尺度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或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限,同时要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经济合作区 尺度困境 边境 治理结构 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格局 被引量:19
18
作者 宋周莺 康蕾 刘毅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要素投入和经济、环境总产出的综合视角,构建区域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CCR模型、Super-CCR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要素投入和经济、环境总产出的综合视角,构建区域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CCR模型、Super-CCR模型,测算1995-2015年间不同时期中国各省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并对其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投入产出效率在波动中呈上升态势,特别是2010年之后投入产出效率提升较明显;2015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呈较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分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相对最高,其中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的上升态势明显;东北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整体偏低,特别是黑龙江的投入产出效率表现为持续下降;中部各省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不高,但河南相对较高且2010年较之前提升明显;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明显,其中西南各省投入产出效率下降态势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效率 DEA模型 时空格局 省际 中国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格局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宋周莺 车姝韵 刘卫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91-2304,共14页
中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对滞后区。但随着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其贸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的贸易地位逐渐提升,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重要的外贸增长点。基于大量数据分析,采用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 中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对滞后区。但随着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其贸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的贸易地位逐渐提升,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重要的外贸增长点。基于大量数据分析,采用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优势、出口相似度、模块度等方法,从空间格局和商品结构两个维度,深入刻画中部地区贸易发展格局并分析其成因。结果发现:(1)中部地区贸易发展中心逐渐向北转移,形成以河南为核心的外贸格局;地级市层面呈现以省会城市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外贸格局;(2)中部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为美国、日本等传统贸易大国和澳大利亚等资源型出口国,而相互依存度较高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非洲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二者存在明显空间错位;(3)中部地区外贸商品结构相对较优但各省相似程度较高,出口以电机设备、机械器具类商品为主,进口以矿砂及矿渣、电机设备类商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空间格局 进出口结构 商品结构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信息时代的企业区位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9-489,共11页
信息化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化对传统区位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企业区位因子的影响,然后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企业区位产生影响的机... 信息化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化对传统区位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企业区位因子的影响,然后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企业区位产生影响的机制,最后通过美特斯邦威案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区位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同时,信息化也对其他区位因子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传统物质区位因子的弱化以及带来新区位因子作用的不断突显。在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区位再选择的过程中,"时间成本"是决定新区位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区位因子 时间成本 美特斯邦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