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1
作者 常伟 宋福强 李昆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33-35,共3页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两大基石。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理念,基于生态学和生物学形成了学科专业一体化运行长效机制,并加强师资队伍和高水平课程建设,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助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培养...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两大基石。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理念,基于生态学和生物学形成了学科专业一体化运行长效机制,并加强师资队伍和高水平课程建设,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助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培养品德优、能力强、专业精、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策略,不断深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改革实践,持续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一体化 生物技术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 科研先导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外生菌根的形成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福强 田兴军 +4 位作者 杨昌林 何兴兵 陈彬 朱静 郝杰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71-4178,共8页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 albo-sinemb)、山杨(e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 albo-sinemb)、山杨(e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Larix japonica)和冷杉(Abies faxoniana)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外生菌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均被外生菌根真菌所侵染,不同森林类型的宿主植物外生菌根的侵染强度不同。同种森林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度、坡度、林龄等条件的影响,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以及细根生物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山栎林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菌根侵染率增高、下层(20-40cm)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增大,土壤上下层有效磷浓度都明显减少;坡度小的云杉林型内上下两层细根生物量、菌根侵染率都高于坡度大的云杉林,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却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云杉林型在种群建立(幼林龄)和衰退(成过熟林)时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指数都显著高于种群相对稳定(中林龄)时期,在养分较为肥沃的土壤环境中,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与营养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山杨、落叶松、冷杉和红桦林型土壤上层菌根侵染率都超过了65%;华山松林型由于坡度最大(50°),其土壤上层菌根侵染强度指数也最大(55.78%);铁杉林型菌根形成状况最差,但细根生物量最大。亚高山带森林类型中的上层植物细根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下层,表明植物的营养主要由上层根系所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外生菌根 菌根侵染率 菌根侵染强度指数 细根生物量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3 位作者 孟繁荣 田兴军 董爱荣 吴庆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9,共5页
应用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进行人工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弯丝球囊霉(G.sinuosa)、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菌根复合体。菌根化苗木的主根长、地径、侧根数、... 应用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进行人工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弯丝球囊霉(G.sinuosa)、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菌根复合体。菌根化苗木的主根长、地径、侧根数、根生物量均与对照苗木差异显著。苗木生物量的累积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证明大青杨为菌根依赖性树种。G.mosseae和G.intraradices侵染率分别是64.4%和67.4%,侵染效果最好。菌根真菌使苗木根系体积增大、总吸收面积增加,特别是使苗木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接种G.mosseae的苗木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是对照处理的1.64倍。根系中活跃吸收面积比与磷、钾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苗木生长的盛期和末期,菌根化苗木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生长后期却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于受菌根真菌的影响,苗木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苗木生长盛期酶活性最强,不同菌种接种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真菌 大青杨 根吸收面积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黑土农田施加AM菌剂对大豆根际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福强 程蛟 +3 位作者 常伟 孟剑侠 赵天琦 王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0-398,共9页
为揭示在黑土农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两种AM菌剂,以单施化肥处理(F)和不施加AM菌剂... 为揭示在黑土农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两种AM菌剂,以单施化肥处理(F)和不施加AM菌剂及化肥处理(CK)作为对照,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大豆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及根系内AM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GI、GM处理的大豆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78.3%和86.6%;GI、GM、F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菌群的数量与C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p<0.05)。分离大豆结荚期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共获得Acaulospora属真菌3种,Glomus属真菌7种,孢子密度均较低,G.intraradices和G.mosseae均为各自处理的优势种群。对大豆结荚期根系和根际土壤PCR-DGGE图谱条带的丰度及优势条带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菌群数明显高于根系中AM真菌的菌群数量,GI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中AM真菌丰度值最大,GM处理大豆根系里的AM真菌丰度值最大,F处理的根际土壤中总AM真菌的数量最少;施加AM菌剂处理的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分别为外源施加的两种AM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微生物群落 菌根侵染率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丰度
下载PDF
栓皮栎林下主要丝状真菌的分解能力 被引量:13
5
作者 宋福强 田兴军 +1 位作者 郝杰杰 陈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5,共7页
利用纯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栓皮栎林下凋落物中可培养的 10种主要丝状真菌对群落建群种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和林下主要伴生树种山胡椒 (L indera glauca)叶片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 :在 10种真菌的作用下 ,9周时间内 ,栓皮栎叶... 利用纯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栓皮栎林下凋落物中可培养的 10种主要丝状真菌对群落建群种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和林下主要伴生树种山胡椒 (L indera glauca)叶片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 :在 10种真菌的作用下 ,9周时间内 ,栓皮栎叶片的平均失重率是山胡椒叶片的 2倍 ;两种叶片前期 (前 5周 )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后期 (后 4周 )。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失重率与叶片初始木质素 /氮素、碳素 /氮素的比值成反比。根据每个菌株对每种叶片在前期和后期的重量失重率 (W)、木质素失重率 / W和木质素失重率 /全碳化合物失重率的值的相互关系 ,分解菌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Trichoderma sp.1和 Cladosporium berbarum是对全碳化合物有一定利用能力的分解菌 ;Trichoderma sp.2、 Aspergillus fumigatus、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2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分解能力但偏向全碳化合物的分解 ,是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真菌 ;Chaetomium bostrychodes、Pestalotia sp.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分解能力并偏向木质素的分解 ,但分解能力较弱 ;Aspergillus niger、Penicillium sp.1只在试验分解前期内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一定的分解能力。不同真菌对叶片的分解能力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落叶 分解能力 木质素 全碳化合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福强 丁明玲 +2 位作者 董爱荣 范晓旭 赵晓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根系形成菌根,而且GM比GI侵染效果好,最高侵染率可达到90.5%,显著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残留浓度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并且接种GM比GI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显著。接种GM处理的土壤中阿特拉津最高降解率达到了91.6%,其中菌根效应占22.6%。接种AM真菌的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于不接种处理,且GM优于GI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繁殖。此外,接种AM真菌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认为GM是一株比较理想的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AM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菌根修复 阿特拉津 降解
下载PDF
田间施加AM菌剂对大豆生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福强 程蛟 +3 位作者 常伟 王倡宪 孔祥仕 王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6期69-74,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在大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2种AM菌剂,以施加化肥处理(F)和既不施加菌剂也不施加化肥(CK... 为进一步揭示在大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2种AM菌剂,以施加化肥处理(F)和既不施加菌剂也不施加化肥(CK)做为对照,研究AM菌剂对大豆生物量、根瘤数和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AM真菌在田间条件下都能侵染大豆根系形成菌根,GM处理的大豆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86.6%,GI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78.3%。施加2种AM菌剂可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生物量,GM、GI处理的大豆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7.38%和3.88%。施加AM菌剂的大豆根瘤数显著高于CK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大豆根瘤的形成,从而提高大豆的固氮能力。施加AM菌剂可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且在大豆分枝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另外,施加化肥能抑制脲酶的活性,使土壤中脲酶活性降低,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AM菌剂在田间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AM菌剂 大豆 生物量 酶活
下载PDF
丛枝菌根化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2 位作者 孟繁荣 田兴军 董爱荣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对接种AM菌根真菌的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AM菌根真菌对宿主根际微域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中选用的Glomus mosseae、G. intraradices、G. sinuosa、G. versiforme等4种AM菌根真菌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了菌根复合体... 对接种AM菌根真菌的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AM菌根真菌对宿主根际微域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中选用的Glomus mosseae、G. intraradices、G. sinuosa、G. versiforme等4种AM菌根真菌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了菌根复合体。其中G. mosseae、G. intraradices侵染效果最好,侵染率分别是64.4%、67.4%。受两种菌侵染的苗木的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59、2.13倍。AM菌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没有产生影响,但使根面、根系上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AM菌根增加了根际土壤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增加量与苗木菌根侵染率呈显著相关。AM菌根使根际pH值降低,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接种苗木的根际土壤中,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大青杨 根际土壤 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酸碱度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大青杨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1 位作者 孟繁荣 田兴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0-776,共7页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K2HPO4),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3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时对苗木的促生效果达到最佳,但随着可溶性P浓度增加,丛枝菌根对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却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同样促进苗木对硝态N和铵态N的吸收、利用,G ver -)含量0 08g·kg-1土水平下和G mosseae、siforme、G intraradices与施硝酸钾(KNO3)在有效成分(NO3+)含量0 08g·kg-1土水平下,对苗木都有良G intraradices与施硫酸铵((NH4)2SO4)在有效成分(NH4好的促生效果,总干生物量是对照处理的2 91、2 56和2 70、2 40倍;试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根际营养状况是决定菌根侵染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大青杨 苗木生长 菌根侵染率 根际营养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与桃树根癌病关系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福强 王焱 +1 位作者 田兴军 马风林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92-195,共4页
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桃树果园调查发现,桃树丛枝菌根(AM)的形成与根癌病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相互抑制作用。根据不同时间、顺序对桃树苗木人工接种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tumefaciens)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结果表明桃树苗木形... 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桃树果园调查发现,桃树丛枝菌根(AM)的形成与根癌病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相互抑制作用。根据不同时间、顺序对桃树苗木人工接种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tumefaciens)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结果表明桃树苗木形成AM后可以抑制根癌病的发生,反之苗木感染根癌病后也降低了AM真菌对根的侵染和在根内的扩展,对苗木同时接种Agrobactium tumefaciens和Glomus mossea时,病原菌要优先于AM真菌侵染寄主并形成病害。AM提高了苗木根系内与抗病性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根癌病 AM真菌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Diversity of filamentous fungi in organic layers of two forests in Zijin Mountain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福强 田兴军 +4 位作者 李重琦 杨昌林 陈斌 郝杰杰 朱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ultivable filamentous fungal diversity in organic layers (L, F, and H layers) and A1 layer of two main forest types, Pinus massoniana and Liguidambar formasana mixed forest and Q...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ultivable filamentous fungal diversity in organic layers (L, F, and H layers) and A1 layer of two main forest types, Pinus massoniana and Liguidambar formasana mixed forest and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 in Zijin Mountain(325?N, 11848?E), Nanjing, China. A total of 67 taxa comprising 56 Deuteromycetes, 3 Zygomycetes, 5 Asco-mycetes and 3 unidentified fungi were recognized from samples from the forest floor of the two forest types. The most abundant group was Deuteromycetes. The dominant genera in both forests were Alternaria sp., Aspergillus sp., Cladosporium sp., Mucor sp., Penicillium sp., Rhizopus sp., Gliocladium sp. and Trichoderma spp. The fungal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the mixed forest than that in Q. variabilis forest. For both forest types, the maximum fungal diversity was found in layer F and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ungal diversity between layer F and layer L. In the mixed forest, richness of fungi isolated from needle litter (P. massoniana)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leaf litter (L. formasana). The richness of fungi from needle litt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floor depth, but for leaf litter, the fungal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forest floor. The co-species of fungi from the two forest types, as well as from two kinds of litters in mixed forest,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the forest floor. The succession of fungi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decomposition was discussed here.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litter quality was a critical factor affecting fungal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jin Mountain Forest type Filamentous fungi DIVERSITY LITTER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 Pinus massoniana and Liguidambar formasana mixed fores
下载PDF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福强 王占斌 +2 位作者 王倡宪 杜春梅 常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66-170,共5页
为了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等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 为了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等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f.sp vasinfectum(Atk.)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 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F.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 h时,F.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ectriaochroleuca 植物病原真菌 拮抗效应 SOD CAT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真菌-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识别信号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福强 贾永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796,共9页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其中高等植物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共生形成的菌根、以及豆科植物和根瘤菌(rhizobia)形成的根瘤与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豆科植物形...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其中高等植物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共生形成的菌根、以及豆科植物和根瘤菌(rhizobia)形成的根瘤与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的同时还能与AM真菌形成菌根,最终建立三位一体互惠共生体系(弓明钦等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丛枝菌根 共生体系 AM真菌 根瘤菌 信号 识别 生物学现象
下载PDF
苜蓿菌根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及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福强 范晓旭 +4 位作者 常伟 李季泽 吴奇 周子鑫 贾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0期182-187,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建立了新型T型培养体系,并以阿特拉津敏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的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及其... 为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建立了新型T型培养体系,并以阿特拉津敏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的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当阿特拉津胁迫浓度为20 mg/kg时,苜蓿菌根侵染率在25天时高达85.70%,阿特拉津降解率为70.22%,其中菌根贡献度为77.28%,表明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与此同时,添加阿特拉津能够提高菌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在接种G.mosseae和添加阿特拉津的双重作用下,4种土壤酶活性进一步增强。总之,本研究结果为应用AM真菌修复农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AM真菌 蔗糖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基于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AM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相关基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福强 孔祥仕 +1 位作者 李季泽 常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4-74,共11页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AM真菌在侵染紫穗槐的过程中紫穗槐差异表达的基因,共获得47个unigenes,其中35个显著匹配。根据GO分类信息、Blast注释信息和相关文献信息,显著匹配的35个unigenes基因按功能分为防御胁迫(24%)、物质代谢(17%)...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AM真菌在侵染紫穗槐的过程中紫穗槐差异表达的基因,共获得47个unigenes,其中35个显著匹配。根据GO分类信息、Blast注释信息和相关文献信息,显著匹配的35个unigenes基因按功能分为防御胁迫(24%)、物质代谢(17%)、能量代谢(14%)、蛋白合成(11%)、信号转导(11%)、细胞结构构建(11%)、转录(6%)、蛋白折叠和降解(6%)8类。其中,胁迫防御相关基因和代谢相关基因所占比例最大,表明二者在AM真菌和紫穗槐共生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基因广泛参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因此AM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涉及各种生物过程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丛枝菌根真菌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共生相关基因
下载PDF
盐碱地引种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福强 牛丽纯 +3 位作者 常伟 范晓旭 刘璇 高扬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7期6-13,共8页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盐碱地引种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多样性,采用根瘤切片法和湿筛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盐碱地引种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多样性,采用根瘤切片法和湿筛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沙枣根瘤内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了27个纯菌株,其中放线菌4株、细菌14株、真菌9株,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最为丰富,与根瘤形成有关的内生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最低,但放线菌类群中Frankia sp.(代号H01)菌株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从沙枣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和鉴定出5属8株AM真菌,Glomus属有3株,Funneliformis属有2株,Septoglomus属有1株,Rhizophagus属有1株,Acaulospora属有1株。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在样品中的分离频度达到了100%,孢子密度高达48.5个/50 g土,是典型的优势菌株。在沙枣苗木菌根化及根瘤化培育过程中,Frankia sp.(H01)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可作为重要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根瘤内生菌 丛枝菌根真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紫穗槐菌根蛋白双向电泳分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福强 王健 +2 位作者 孔祥仕 常伟 王倡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宿主植物紫穗槐形成菌根过程中,双方都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是一个多方面参与并精细调控的信号事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运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AM真菌侵染紫穗槐过程中产生...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宿主植物紫穗槐形成菌根过程中,双方都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是一个多方面参与并精细调控的信号事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运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AM真菌侵染紫穗槐过程中产生的共生相关蛋白,采用改良酚提取法提取紫穗槐菌根蛋白,并对蛋白上样量、染色方法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酚提取法,选用24 cm pH值4~7的胶条、1 000μg上样量、考马斯亮蓝R-350染色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应用凝胶分析软件Image Master TM 2D Platinum(Version 7.0)分析紫穗槐AM真菌侵染率达到90%时的菌根蛋白,接种AM真菌处理的GM组共获得434个蛋白点,而作为对照的CK组共获得419个蛋白点。其中GM组蛋白点与CK组相比较,上调表达蛋白点14个,下调表达蛋白点3个,特异表达蛋白点1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丛枝菌根真菌 双向电泳 酚提取法
下载PDF
丝状真菌对不同底物的分解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福强 田兴军 +2 位作者 李重奇 杨昌林 郝杰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通过把芽枝霉 (Cladosporiumberbarum)、木霉 (Trichodermasp2 )、黄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链格孢(Alternariasp)、青霉 (Penicilliumsp2 )、曲卷毛壳菌 (Chaetomiumbostrychodes) 6个菌株混合后 ,接种在 3种底物枫香(Lf)、马尾... 通过把芽枝霉 (Cladosporiumberbarum)、木霉 (Trichodermasp2 )、黄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链格孢(Alternariasp)、青霉 (Penicilliumsp2 )、曲卷毛壳菌 (Chaetomiumbostrychodes) 6个菌株混合后 ,接种在 3种底物枫香(Lf)、马尾松 (Pm)和两者组合 (mLf+mPm)上 ,研究了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真菌在底物上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快于单独菌株对底物的分解 ,混合底物快于相应的单一底物的分解 ,并且底物分解过程符合Olson指数降解模型 ,根据分解系数推导出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依次为mLf>Lf>mPm >Pm。 6种真菌中Cladosporiumberbarum、Chaetomiumbostrychodes在分解前期对底物的分解起作用 ,Trichodermasp2、Aspergillusfu migatus、Alternariasp、Penicillium在不同的底物上始终能以一定的种群数量存活下来 ,对底物的分解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菌的总体数量与质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底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真菌的定殖、繁殖 ,同时也有利于加速底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落叶 分解速率
下载PDF
菌根生物技术与林业生产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福强 高长启 +1 位作者 徐程扬 林玉梅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5期10-14,共5页
根据国内外有关菌根的文献资料,对菌根的特点和类型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茵根在林业生产中引种、育苗、逆境造林及抗病性等方面的应用,体现出菌根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
关键词 菌根 菌根真菌 生物技术 林业生产 引种 育苗
下载PDF
关于建设项目生态补偿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福强 李卓卿 +1 位作者 肖俞 周盈涛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57-62,共6页
作为一种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经济手段,生态补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理论和实践研究均相对较少。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文章初次提出了建设项目生态补偿... 作为一种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经济手段,生态补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理论和实践研究均相对较少。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文章初次提出了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概念、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建议加强两方面研究,建设项目生态补偿内涵和范畴确定;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方式及标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建设项目 环境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