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38
1
作者
章志超
熊键
+3 位作者
王小云
李洁
宋翼龙
马艳
《中国康复》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王小云
马艳
+1 位作者
周芳
宋翼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0d后分别对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0d后分别对2组患者肺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FVC[分别为(3.38±0.25)L和(2.92±0.31)L]、FEV,[分别为(2.93±0.15)L和(2.48±0.11)L]、PEF[分别为(6.37±0.18)L/s和(5.75±0.13)L/s]及FMA评分[分别为(43.8±1.8)分和(36.3±2.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功能
呼吸训练
针刺
原文传递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27
3
作者
肖府庭
宋翼龙
+3 位作者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题名
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38
1
作者
章志超
熊键
王小云
李洁
宋翼龙
马艳
机构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关键词
电针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pelvic floor muscles biofeedback treatment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bladder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94.5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王小云
马艳
周芳
宋翼龙
机构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基金研究项目(2012ffb05801)
文摘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0d后分别对2组患者肺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FVC[分别为(3.38±0.25)L和(2.92±0.31)L]、FEV,[分别为(2.93±0.15)L和(2.48±0.11)L]、PEF[分别为(6.37±0.18)L/s和(5.75±0.13)L/s]及FMA评分[分别为(43.8±1.8)分和(36.3±2.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
肺功能
呼吸训练
针刺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27
3
作者
肖府庭
宋翼龙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机构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章志超
熊键
王小云
李洁
宋翼龙
马艳
《中国康复》
2017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王小云
马艳
周芳
宋翼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3
原文传递
3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肖府庭
宋翼龙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