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金平 司鲁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图像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识别。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图像识别、军事、公安刑侦、疾病检测等领域,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良好前景。本文对图像识别技术的概念和当前技术难点进行了概括说明,详细介绍了... 图像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识别。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图像识别、军事、公安刑侦、疾病检测等领域,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良好前景。本文对图像识别技术的概念和当前技术难点进行了概括说明,详细介绍了图像识别技术的步骤和技术要点,对图像识别过程中的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进行详述,说明了算法的关键点和作用效果。同时,本文着重介绍了图像识别阶段的三种准确率较高且应用广泛的算法原理,并对当前图像识别技术的使用领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图像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支持向量机 KNN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桩基系梁对桥墩抗震影响的分析
2
作者 宋金平 《交通世界》 2024年第30期108-110,共3页
以沿海某城市桥梁的桩柱式桥墩计算模拟为背景,计算分析桩基系梁对桥墩墩身及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影响.通过对地震工况的模拟,得到墩、桩在横桥向以及顺桥向的内力情况,为桥墩、桩基构造尺寸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同类震区的... 以沿海某城市桥梁的桩柱式桥墩计算模拟为背景,计算分析桩基系梁对桥墩墩身及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影响.通过对地震工况的模拟,得到墩、桩在横桥向以及顺桥向的内力情况,为桥墩、桩基构造尺寸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同类震区的桥梁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抗震 桩基系梁 内力分析
下载PDF
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基因特征——以隆子县为例
3
作者 杨定 宋金平 +1 位作者 杨振山 陈东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1800,共10页
以西藏隆子县为例识别和解析了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探讨了聚落景观及生态、生活、生产景观基因的内涵。研究表明:①隆子镇和日当乡形成了密度超过0.46个/km2的集聚中心,其他地区呈零散分布;自然村斑块形状扁长而复杂。②聚落... 以西藏隆子县为例识别和解析了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探讨了聚落景观及生态、生活、生产景观基因的内涵。研究表明:①隆子镇和日当乡形成了密度超过0.46个/km2的集聚中心,其他地区呈零散分布;自然村斑块形状扁长而复杂。②聚落区位选择多依赖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和自然环境因素,形成了河畔谷底、山腰缓坡、河流交汇口3种聚落选址模式。③散列型聚落围绕农田和山丘不规则布局,形成聚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团块型聚落在河畔谷底或河流交汇口布局,是追求背山向阳的隈曲墁坡为风水吉地等生态观的结果。④聚落与周边植被形成作物与聚落、山林与聚落组合模式。⑤聚落围绕寺庙建造方便藏族人民日常宗教活动,聚落围绕行政机构或交通线建造方便居民服务和出行。⑥聚落生产景观基因包括林地和耕地独特的用地印迹。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的聚落格局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景观 三生空间 生态景观基因 生活景观基因 生产景观基因 隆子县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富集裂壶藻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
4
作者 孙兆敏 龚菲菲 +5 位作者 刘萌 李颖 宋金平 黄海华 倪辉 余蕾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将冬化裂壶藻油转化为乙酯型藻油,以此为原料研究了尿包合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冷却结晶温度、时间、乙醇浓度、脲酯比,以及醇脲比对尿素包合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较优的工艺条件.结... 将冬化裂壶藻油转化为乙酯型藻油,以此为原料研究了尿包合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冷却结晶温度、时间、乙醇浓度、脲酯比,以及醇脲比对尿素包合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较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后处理方式可提高参与包合作用的尿素比例,从而使非尿素包合组分中含有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乙酯型藻油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含量可由47.17%、13.93%分别提高到73.20%、1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包合 裂壶藻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二十二碳五烯酸(DPA)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 被引量:179
5
作者 宋金平 王恩儒 +1 位作者 张文新 彭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北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郊区化,其住宅郊区化特点尤为突出。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的驱动力与西方城市的郊区化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相似之处是:都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和城... 北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郊区化,其住宅郊区化特点尤为突出。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的驱动力与西方城市的郊区化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相似之处是:都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和城市规划的引导;不同之处在于北京的住宅郊区化是一种被动的郊区化,居民本身并不想离开市区,但是旧城改造与市区内高昂的房价迫使居民不得不到郊区购房。随着住宅郊区化的大规模发展,北京也出现了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问题,这种空间错位虽然与美国郊区化过程中空间错位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出现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分离,造成低收入阶层通勤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增加,导致交通拥挤、社会隔离等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郊区化 就业 空间错位 北京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区演化的型式及动力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金平 谭勇剑 李利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5,共5页
本文归纳了中国农村社区演化的几种型式: 社区空心化, 社区兼并, 社区工业化、城镇化, 工业化社区经济扩张, 区域联合等; 认为其演化的动力机制是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外部的吸引力、社区发展的拉力与阻力以及非农化的推动作用, ... 本文归纳了中国农村社区演化的几种型式: 社区空心化, 社区兼并, 社区工业化、城镇化, 工业化社区经济扩张, 区域联合等; 认为其演化的动力机制是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外部的吸引力、社区发展的拉力与阻力以及非农化的推动作用, 最后提出社区演化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演化 型式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宋金平 赵西君 王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近十年来,北京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异常明显。丰台区作为北京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具有典型性,在分析丰台区12年间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区域... 近十年来,北京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异常明显。丰台区作为北京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具有典型性,在分析丰台区12年间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区域变化特征基础上,对形成这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土地利用程度增加;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净减,而建设用地和林地净增,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并且这些因素的驱动力指数是逐年增加的,政策的干预作用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丰台区
下载PDF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宋金平 李香芹 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具有协调性、可持续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高效性和公平性。通过对北京市山区深入调查研究,归纳出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六种典型模式:观光农业+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协调发展模式;小... 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具有协调性、可持续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高效性和公平性。通过对北京市山区深入调查研究,归纳出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六种典型模式:观光农业+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经济沟建设相结合模式;休闲度假、会议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城镇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对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模式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市城乡过渡地带产业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宋金平 李丽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6,共7页
城乡过渡地带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发展问题 ,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北京市为例 ,探讨了北京市城乡过渡地带的产业结构现状 ,分析了其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 ,揭示出影响城乡过渡地带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内在... 城乡过渡地带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发展问题 ,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北京市为例 ,探讨了北京市城乡过渡地带的产业结构现状 ,分析了其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 ,揭示出影响城乡过渡地带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内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地带 产业结构 演化过程 北京
下载PDF
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乡村类型划分研究
10
作者 汪泳杞 刘庆芳 宋金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2期47-62,共1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从各类功能特征来看,粮食生产功能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发展功能整体呈现“局部领先,点状发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呈现“等级均衡,片状聚集”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功能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异特征;(2)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地域功能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性;(3)都市圈乡村地域主导功能划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生态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在研究区空间地域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异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类型 城镇化 经济圈 济南都市圈
下载PDF
苏州市环太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金平 郝春燕 李香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1,88,共5页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从休闲度假旅游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劣势与存在的问题,并...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从休闲度假旅游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劣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定位、发展原则、目标、发展思路和模式以及若干发展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休闲度假 苏州环太湖地区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碳排放核算与评价
12
作者 吴鸿飞 宋金平 +3 位作者 李辰 周瑞霞 张泽夏 宫官雨 《中国公路》 2024年第16期95-97,共3页
通过分析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源,确定碳排放测算的边界和阶段,提出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沥青面层建设全过程碳排放的计算模型与评价方法,构建沥青面层建设碳排放评价体系。以河北省某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铺装项目为例,计算沥青面层... 通过分析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源,确定碳排放测算的边界和阶段,提出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沥青面层建设全过程碳排放的计算模型与评价方法,构建沥青面层建设碳排放评价体系。以河北省某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铺装项目为例,计算沥青面层建设全过程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沥青面层建设过程中碳排放最大的环节为原材料生产阶段和沥青混凝土拌和阶段,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59.65%和3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碳排放 测算模型
下载PDF
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宋金平 杜红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0,96,共5页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区域协作 大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中游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与途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金平 张同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本文在对洞庭湖退田还湖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发现 ,该地区总体劳动力转移的比重很低 ,以青壮年为主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不能满足城市劳务市场的需要 ,另外 ,农民外出... 本文在对洞庭湖退田还湖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发现 ,该地区总体劳动力转移的比重很低 ,以青壮年为主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不能满足城市劳务市场的需要 ,另外 ,农民外出打工就业信息不畅、成本较高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 ,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有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与布局 ,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对乡镇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采取积极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转移特征 退田还湖 农业劳动力 移民 湿地旅游 产业化 乡镇企业
下载PDF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金平 陈成忠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7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新的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 农业 劳力 剩余劳动力 劳力转移 城镇化 中国
下载PDF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3
16
作者 宋金平 盖文兴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34,共4页
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游交叉产业,对促进我国农业与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以及观光农业的类型和特征,并针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游交叉产业,对促进我国农业与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以及观光农业的类型和特征,并针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观光农业 类型 特征 观光农业规划 客源市场开发
下载PDF
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27
17
作者 宋金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讨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特征与发展情况 ,从北京市的生态建设、居民生活需要以及市场条件、郊区的自然环境出发 ,分析了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及其优劣条件 ,指出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北京 都市农业 生态农业 产业化 农业发展
下载PDF
京九铁路沿线集镇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金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0-86,共7页
集镇发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京九铁路沿线集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并阐述了京九铁路的建设与开通对沿线集镇的带动作用。在此分析的... 集镇发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京九铁路沿线集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并阐述了京九铁路的建设与开通对沿线集镇的带动作用。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线集镇发展的战略构想及有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九铁路 集镇 乡镇工业区 城镇发展 城镇规划
下载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特点、机制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金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6-101,共6页
1 背景与建议中国农村有4.4亿劳动力,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3.3亿人,占75%,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12.4%和12.6%,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而从事种植业劳力过多,造成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般认为,我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 背景与建议中国农村有4.4亿劳动力,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3.3亿人,占75%,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12.4%和12.6%,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而从事种植业劳力过多,造成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般认为,我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2亿人,这些劳动力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纷纷外出寻找工作,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了由中西部地区涌向沿海地区和城市的“民工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中国 农业经济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及其成因——基于青海村镇居民点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侃 张健 +1 位作者 宋金平 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10-4023,共14页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治理及农牧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揭示其配置均衡状态及失效原因,对提升青藏高原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降低生态屏障区内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胁迫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治理及农牧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揭示其配置均衡状态及失效原因,对提升青藏高原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降低生态屏障区内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胁迫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4315个村镇居民点为对象,选取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卫生户厕改造3项特征指标,定量测度村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配置非均衡性,运用有序多分类及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解析非均衡性的生成原因。结果显示:青海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处于低和极低等级的村镇居民点占37.13%和37.84%;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受配置成本、人口社会、经济收入和基层管理因素的多重影响,自然地理的高寒性和交通区位的偏远性是生成非均衡性的重要因素;人口社会因素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使非均衡性加剧,大分散、小聚居的农牧民定居点通常是服务配置的弱势区域,经济收入和基层管理因素分别是非均衡性加剧的内因和外因。建议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实施递进式均衡配置模式及适应性管理,建立就地消纳与跨区处理结合的弹性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推广耐低温分散化污水处置模式和生态化处置技术体系,适应高寒环境的户厕改造技术研发和农牧民环境伦理教育并重提升卫生户厕配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 非均衡性 生成原因 适应性管理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