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傅依达 胡树花 宣铿 《科技广场》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2019—2022年鄱阳湖自创区营业收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等指标,对比分析鄱阳湖自创区与江西省内高新区,以及中部地区自创区的... 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2019—2022年鄱阳湖自创区营业收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等指标,对比分析鄱阳湖自创区与江西省内高新区,以及中部地区自创区的研发投入指标,剖析了鄱阳湖自创区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自创区 高新区 研发投入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地下水中铀吸附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娟 郭亚丹 +4 位作者 曾华 宣铿 高柏 王俊伟 张雨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5,共9页
铀矿山尾矿库周边地下水在铀矿的风化、淋滤、渗漏等作用下,给地下水和人类带来长期的健康隐患。可渗透反应墙(PRB)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无动力运行、环境影响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得到了应用。羟基磷灰石(HAP... 铀矿山尾矿库周边地下水在铀矿的风化、淋滤、渗漏等作用下,给地下水和人类带来长期的健康隐患。可渗透反应墙(PRB)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无动力运行、环境影响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得到了应用。羟基磷灰石(HAP)因具有成本低、原料广泛、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成为去除地下水中铀废水的最具潜力介质材料。综述了羟基磷灰石在处理含铀废水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制备方法、改性方法,对含铀废水去除影响研究。并对羟基磷灰石除铀进行机理分析,包括羟基磷灰石形貌、铀溶液pH、共存阴离子等对铀的去除影响。羟基磷灰石(HAP)因具有成本低、原料广泛、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成为去除地下水铀的最具潜力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吸附 机理 PRB
下载PDF
MOFs衍生碳的制备及其铀吸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 郭亚丹 +3 位作者 宣铿 曾华 张雨昕 王俊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9-193,198,共6页
在不同环境下(氩气环境与空气环境)碳化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ZIF-67晶体,制备了磁性Co/C和CoO/C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U(Ⅵ)的吸附。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碳化前后的材料微观变化进行了讨论,并考察了焙... 在不同环境下(氩气环境与空气环境)碳化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ZIF-67晶体,制备了磁性Co/C和CoO/C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U(Ⅵ)的吸附。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碳化前后的材料微观变化进行了讨论,并考察了焙烧温度、吸附时间、吸附pH等因素对U(Ⅵ)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空气焙烧条件下,CoO/C-400对铀的吸附性能较好;工艺条件为U(Ⅵ)浓度为10mg/g、温度为25℃、CoO/C-400投加量为0.005g、溶液pH=6时,CoO/C-400的平衡吸附量达到63.1mg/g;CoO/C-400对铀溶液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六价铀 吸附 碳化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于“环境工程原理”课堂中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郭耀萍 宣铿 +1 位作者 徐玲玲 郭亚丹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9期238-239,242,共3页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工程实践性等课程特点。但这门课程课时少、知识点多,学生学习难度高、主动性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于课程教学中,通过线上预习、课堂多手段教学、...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工程实践性等课程特点。但这门课程课时少、知识点多,学生学习难度高、主动性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于课程教学中,通过线上预习、课堂多手段教学、课后线上线下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以期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原理 线上线下 教学 实践
下载PDF
介孔掺硫活性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曙红Y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伊帆 郭耀萍 +2 位作者 郭亚丹 宣铿 黄亚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在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了介孔掺硫活性炭(ACS-X),通过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EA)、N_(2)-等温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建立掺硫活性炭活化过二硫酸盐(PS)降解曙红Y(EY)体系,探究了孔结构性质对活性炭吸... 在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了介孔掺硫活性炭(ACS-X),通过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EA)、N_(2)-等温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建立掺硫活性炭活化过二硫酸盐(PS)降解曙红Y(EY)体系,探究了孔结构性质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CS-X的孔结构是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而活性炭的催化性能由孔结构性质和含硫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原子分数共同影响。还考察了ACS-X投加量、PS浓度、EY浓度、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EY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究了PS活化机理。结果表明,当PS浓度为3 mmol/L,ACS-800投加量为0.05 g/L,EY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在60 min内降解率达到100%;酸性条件下ACS-800/PS体系降解EY的效果优于碱性条件;捕获实验表明体系中存在·OH、SO_(4)^(·-)与~1O_(2,)但^(1)O_(2)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硫活性炭 孔结构 过硫酸盐 曙红Y
下载PD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808-X as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direct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from CO_2 and methanol 被引量:14
6
作者 Keng Xuan Yanfeng Pu +3 位作者 Feng Li Jing Luo Ning Zhao Fukui Xi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3-566,M0004,共15页
A seri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808-X(6-connected)were synthesized by regulating the ZrOCl2·8H2O/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BTC)molar ratio(X)and tested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 A seri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808-X(6-connected)were synthesized by regulating the ZrOCl2·8H2O/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BTC)molar ratio(X)and tested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DMC)from CO2 and CH3OH with 1,1,1-trimethoxymethane(TMM)as a dehydrating agent.The effect of the ZrOCl2·8H2O/BTC molar ratio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F-808-X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ed that a proper ZrOCl2·8H2O/BTC molar ratio during MOF-808-X synthesis was fairl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redundant BTC or zirconium clusters trapped in the micropores of MOF-808-X.MOF-808-4,with almost no redundant BTC or zirconium clusters trapped in the micropores,exhibited the largest surface area,micropore size,and the number of acidic-basic sites,and consequently showed the best activity among all MOF-808-X,with the highest DMC yield of 21.5% under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Moreover,benefiting from the larger micropore size,MOF-808-4 outperformed our previously reported UiO-66-24(12-connected),which had even more acidic-basic sites and larger surface area than MOF-808-4,mainly because the larger micropore size of MOF-808-4 provided higher accessibility for the reactant to the active sites located in the micropores.Furthermore,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over MOF-808-4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n situ FT-IR result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ction parameters on DMC formation and the reusability of MOF-808-X we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808 Micropore size Carbon dioxide utilization Dimethyl carbon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