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通道——事件触发概念下的建筑地域性建构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寿焘 程啸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讨论了当下地域主义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场域"状态对地区问题进行新思考,提出一项"事件触发"式的地域性建构策略,并以东南大学研究生课题组获奖成果为依托,通过对三个典型场地的三项设计诠释,探索这种由事件触发,... 讨论了当下地域主义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场域"状态对地区问题进行新思考,提出一项"事件触发"式的地域性建构策略,并以东南大学研究生课题组获奖成果为依托,通过对三个典型场地的三项设计诠释,探索这种由事件触发,从而解决场地中社会问题的建筑创作新类型,寻找建筑生成与在地生活之间的逻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事件触发 地域性建构 地形 边界 社会性
下载PDF
大地“渊薮”--地形要素在乡土建筑中的建构学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寿焘 张彤 弗兰卡·特鲁比亚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3期37-44,共8页
从"建构"理论中所涉及的"地形"因素的回溯及纵深辨析开始,围绕森佩尔建筑四要素中"基台"与其他三要素的关系展开探讨,通过对中外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乡土建筑案例的类型学归纳与理论探析,阐释了在自然地形... 从"建构"理论中所涉及的"地形"因素的回溯及纵深辨析开始,围绕森佩尔建筑四要素中"基台"与其他三要素的关系展开探讨,通过对中外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乡土建筑案例的类型学归纳与理论探析,阐释了在自然地形、基台塑造以及其影响下的建筑内部空间这三个递进层级中,地形要素在实践和精神层面的现象学转移及其在建构视角下的多重解读可能性,试图建立面向地形的乡土建构体系研究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乡土建筑 建构学 乡土建构体系 基台 建造 生活模式
下载PDF
徽州乡土建筑热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寿焘 张彤 刘巧 《建筑师》 2019年第6期35-44,共10页
本文基于建筑环境调控理论的"类型"视角,抽取"徽州乡土建筑"为研究样本,建立由环境气候选择、形体空间类型、空间气候梯度、气候调控界面、材料构造方式五个层面架构的"建筑热力学模型",探索环境调控视... 本文基于建筑环境调控理论的"类型"视角,抽取"徽州乡土建筑"为研究样本,建立由环境气候选择、形体空间类型、空间气候梯度、气候调控界面、材料构造方式五个层面架构的"建筑热力学模型",探索环境调控视野下建筑形式的建构逻辑及其背后的热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乡土建筑 建筑热力学模型 环境调控 类型
下载PDF
层级与秩序——徽州乡土建筑装饰中的建构理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寿焘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1期68-77,共10页
文章以“建构”为线索揭开民居装饰话语中所涉及的结构性、空间性等建筑学基本问题,抽取徽州乡土建筑典型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方法,对各类装饰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从材料、构件和空间三个核心维度,探寻装饰在建造部位、空间... 文章以“建构”为线索揭开民居装饰话语中所涉及的结构性、空间性等建筑学基本问题,抽取徽州乡土建筑典型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方法,对各类装饰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从材料、构件和空间三个核心维度,探寻装饰在建造部位、空间塑造及意境表达中的层级性与秩序性,探讨其中蕴含的建构理性思维,以揭示徽州乡土建筑装饰表象背后的物质构形规律、材料建造逻辑和空间营造智慧,进而拓展建筑学视野中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认知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乡土建筑 装饰 类型 层级 秩序 建构理性
下载PDF
环境调控与类型建构--合院民居建筑热力学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寿焘 刘巧 张彤 《新建筑》 2021年第5期123-129,共7页
以“类型”为线索梳理建筑环境调控理论,阐释“建筑热力学模型”的概念及其要点,进而对中国四个典型气候区合院民居空间类型衍变进行归纳,遴选四个代表性样本,建立由形体空间类型、空间气候梯度、气候调控界面三个核心要素架构的建筑热... 以“类型”为线索梳理建筑环境调控理论,阐释“建筑热力学模型”的概念及其要点,进而对中国四个典型气候区合院民居空间类型衍变进行归纳,遴选四个代表性样本,建立由形体空间类型、空间气候梯度、气候调控界面三个核心要素架构的建筑热力学模型;在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不同地域合院民居空间组织规律及其能量构形特征,以期探索乡土建筑在衍变发展中的环境调控机制和类型建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调控 类型建构 合院民居 能量构形 建筑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地区架构——徽州建筑地域建构机制的当代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寿焘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地区建筑创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呈现巨大的时代变迁,逐步形成传统地区特有的地域建构机制。然而此段历史在徽州建筑相关领域却鲜少论及。文章立足于19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所进行的建筑地域性实践,试图从地... 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地区建筑创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呈现巨大的时代变迁,逐步形成传统地区特有的地域建构机制。然而此段历史在徽州建筑相关领域却鲜少论及。文章立足于19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所进行的建筑地域性实践,试图从地域渊源、类型演变、自然场所、乡土营造以及城乡共生等诸多方面阐释应对时代变迁中的地区新生价值,探讨当代徽州建筑地域性建构的意义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建筑 地域性 地域建构机制 类型 地形 乡土
下载PDF
环境构形——徽州天井院“空间景观模型”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寿焘 成玉宁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融合建筑与景观交叉理念,以徽州天井院为对象,运用类型图解方法,通过层层剖析,构建并解析由“自然要素、形体结构、空间层序、景观界面、环境构造”5个维度架构的民居“空间景观模型”,揭示环境引导下徽州天井院的空间生成规律、气候调... 融合建筑与景观交叉理念,以徽州天井院为对象,运用类型图解方法,通过层层剖析,构建并解析由“自然要素、形体结构、空间层序、景观界面、环境构造”5个维度架构的民居“空间景观模型”,揭示环境引导下徽州天井院的空间生成规律、气候调节机制、景观营造秩序和材料建造机理,探寻传统民居中生态与形态相耦合的环境构形逻辑,为当下乡土建筑保护再生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构形 徽州天井院 空间景观模型 建造 类型
下载PDF
抵抗与交融——当代徽州地区建筑创作体系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寿焘 《城市建筑》 2018年第7期116-121,共6页
本文立足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的新建筑探索,试图从历史关联、山水风土、场所环境、建筑类型、建构体系、抽象创作机制等诸多倾向探讨应对地区变化中徽州当代建筑营造的多种立场,以"起""承""转"&... 本文立足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的新建筑探索,试图从历史关联、山水风土、场所环境、建筑类型、建构体系、抽象创作机制等诸多倾向探讨应对地区变化中徽州当代建筑营造的多种立场,以"起""承""转""合"四个创作趋势与发展节点,阐释地域创作本体和再现意义上的抵抗性与融合性,试图发现徽州地区地域性变迁背后的建筑创作动机与设计策略,探索面向未来的徽州地区地域创作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地区 地域性 抵抗 建筑创作体系 类型 乡土建构体系
下载PDF
在地诠释:乡土建构体系中地形维度的开启与转向
9
作者 寿焘 薛丹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7期112-114,共3页
"建构"理论通常着重探讨结构与建造的逻辑关联和美学呈现,却忽略了建筑以何种方式接触大地,大地又是以何种姿态进入建筑。而在乡土建筑中,由自然开始,在不同类型的基台塑造下,大地得以进入建筑内部空间中,完成了建构视野下的... "建构"理论通常着重探讨结构与建造的逻辑关联和美学呈现,却忽略了建筑以何种方式接触大地,大地又是以何种姿态进入建筑。而在乡土建筑中,由自然开始,在不同类型的基台塑造下,大地得以进入建筑内部空间中,完成了建构视野下的地形转向,形成乡土建构体系中在地性建构文化的诠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地形 建构 乡土建构体系 基台 空间感知
下载PDF
表征、表达与表意:徽州民居装饰建构逻辑探析
10
作者 寿焘 刘芳 程啸 《建筑师》 2022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既往建筑学中对装饰的讨论多侧重其表层文化意义与符号象征等视角,有将其与建筑本体割裂的倾向。本文将建构视野融入装饰议题,以徽州民居这一中国乡土建筑经典样本为载体,通过类型学图解方法,从形式表征、建造表达和空间表意三个核心维... 既往建筑学中对装饰的讨论多侧重其表层文化意义与符号象征等视角,有将其与建筑本体割裂的倾向。本文将建构视野融入装饰议题,以徽州民居这一中国乡土建筑经典样本为载体,通过类型学图解方法,从形式表征、建造表达和空间表意三个核心维度剖析民居装饰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建构规律与秩序,以匡正建筑学本体语境中对装饰的理解偏差,揭示其内在建构逻辑,为当下乡村建设和民居保护再生提供理论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居 装饰 形式表征 建造表达 空间表意 建构逻辑
下载PDF
"编织"的诠释——泰顺地区木拱廊桥地域性建构研究
11
作者 寿焘 薛丹 仲文洲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期250-250,286,共2页
本文基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对泰顺地区现存木拱廊桥现场调研,对其建造模式、结构系统、材料系统以及空间要素等所展现的整个完备的建构体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编织 泰顺地区 木拱廊桥 地域性 建构
下载PDF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分析与保护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恺 黄玲玲 +1 位作者 张嘉琦 寿焘 《北京规划建设》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 目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 再利用 南京 历史价值 世界范围 利用问题 社会意义
下载PDF
弹性围域:图解徽州乡土建筑空间建构逻辑
13
作者 寿焘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将“建构”思维融入“空间”议题,立体构建类型图解方法,剖析徽州乡土建筑空间,发现其基本类型中的复合性建造特征,分辨其多元要素中的联动性组构秩序,进而探寻其环境变化中的适应性生长规律,系统揭示这一典型“围域”形态极富弹性潜能... 将“建构”思维融入“空间”议题,立体构建类型图解方法,剖析徽州乡土建筑空间,发现其基本类型中的复合性建造特征,分辨其多元要素中的联动性组构秩序,进而探寻其环境变化中的适应性生长规律,系统揭示这一典型“围域”形态极富弹性潜能的空间建构逻辑,为当下乡土建筑存量保护和乡村人居空间可持续更新拓展理性设计视野与在地建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围域 徽州乡土建筑 空间建构逻辑 图解研究 类型
原文传递
际村的“基底”——乡村自组织营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寿焘 仲文洲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73,共8页
以徽州地区际村为研究对象,从其自身问题出发,对单元类型和村落组织结构并行研究,从而拓展至对建筑功能、单体识别性、邻里微空间、生态性能、材料建造乃至地域文化等整个乡土建构体系的改进与创新,进而提出适应于当下"新乡建"... 以徽州地区际村为研究对象,从其自身问题出发,对单元类型和村落组织结构并行研究,从而拓展至对建筑功能、单体识别性、邻里微空间、生态性能、材料建造乃至地域文化等整个乡土建构体系的改进与创新,进而提出适应于当下"新乡建"时期及未来乡村发展平衡的自组织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际村 基底 徽州乡土建筑 自组织 营造策略 乡土建构
原文传递
韧性容器--徽州民居水环境调控建构逻辑剖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寿焘 薛丹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4-91,共8页
以“水”这一江南特色环境要素为研究线索,剖析徽州民居中“防阻、排导和保蓄”3类水环境调控方式及其对应形成的“复合建造、立体塑造和综合营造”3种建构模式,探索建筑地域特征背后的材料建造原理、环境构形机制和空间组织规律,揭示... 以“水”这一江南特色环境要素为研究线索,剖析徽州民居中“防阻、排导和保蓄”3类水环境调控方式及其对应形成的“复合建造、立体塑造和综合营造”3种建构模式,探索建筑地域特征背后的材料建造原理、环境构形机制和空间组织规律,揭示其中生态与形态韧性协同的建构逻辑,为当代乡土建筑保护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居 水环境调控 建构逻辑 韧性 类型
原文传递
“场所透明”——东南大学研究生教学组的在地性设计策略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寿焘 厉鸿凯 《中国建筑教育》 2016年第4期5-12,共8页
本文自位于美国费城Walnut街区两栋玻璃新建筑不同的街区性策略探讨开始,提出'场所透明'的概念,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教学组近年来三项国内建筑竞赛课题获奖成果为研究依托,针对城市遗产、乡村社区以及自然遗迹这三类典型&#... 本文自位于美国费城Walnut街区两栋玻璃新建筑不同的街区性策略探讨开始,提出'场所透明'的概念,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教学组近年来三项国内建筑竞赛课题获奖成果为研究依托,针对城市遗产、乡村社区以及自然遗迹这三类典型'后城市化'时期公共文化场地所出现的问题,以'遗产触媒'、'乡土建构'以及'地形拓展'三种机制,将传统'透明性'理论延伸至整个'建筑在地系统',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后城市化'及'新乡建'时期寻求在地性设计操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透明 建筑在地性 城市遗产 乡土建构 地形 织补逻辑
原文传递
超越力学:基于“强结构”理念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艺南 曹婷 +1 位作者 寿焘 王帅中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1,共7页
京西稻文化展亭三校联合教学基于“强结构”理念,在传统以空间体验为主的设计教学中纳入结构线索,通过概念激发、结构转译、多维融合和建构表述,探索形成双链牵引、四级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揭示了结构是如何在与建筑意图的多维互动中引... 京西稻文化展亭三校联合教学基于“强结构”理念,在传统以空间体验为主的设计教学中纳入结构线索,通过概念激发、结构转译、多维融合和建构表述,探索形成双链牵引、四级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揭示了结构是如何在与建筑意图的多维互动中引发力学属性和空间属性的建构关系,拓展了当前建筑学视野中的结构认知边界,为融合技术理性和艺术感性的设计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结构 结构设计 超越力学 建筑设计教学 建构 空间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