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NF基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尚修超 顾加祥 +3 位作者 张乃臣 刘宏君 田恒 潘俊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5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周围神经再生。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为未经诱导BMSCs组,实验组为GDNF基因诱导后BMSCs组。每组20只SD大鼠。①术后4周和8周观察坐骨...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周围神经再生。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为未经诱导BMSCs组,实验组为GDNF基因诱导后BMSCs组。每组20只SD大鼠。①术后4周和8周观察坐骨神经指数和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②术后8周测量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③术后4周腓肠肌肌细胞行DAPI染色。④术后8周坐骨神经扫面电镜观察神经丝再生交联情况。结果经GDNF基因诱导BMSCs组各方面检测指标均较对照组为好,其中诱导后实验组扫描电镜下观察周围神经再生更加明显。结论 GDNF基因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有着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周围神经 再生 诱导
下载PDF
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2
作者 尚修超 孟祥圣 +4 位作者 朱海泉 王岩 井晟 孙晓 潘俊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93,共4页
目的介绍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5年6月-2021年6月,对13例手背复合神经肌腱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重建患手伸指、感觉功能。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8.0 cm×5.5... 目的介绍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5年6月-2021年6月,对13例手背复合神经肌腱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重建患手伸指、感觉功能。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8.0 cm×5.5 cm,肌腱移植长度4.0~7.5 cm,肌腱移植数目1~4根,供区全厚皮片植皮加压包扎。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臃肿,质地佳,两点辨别觉为9~13 mm,患手重建伸指功能恢复良好,根据手指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价法,优良率达75%,患者较满意。供区植皮处稍有色素沉着,行走无影响,1例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1例供区一期VSD覆盖,二期植皮。结论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能很好地覆盖创面的同时通过携带肌腱神经重建伸指以及感觉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足背 复合组织 重建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一种改良Winograd术式治疗嵌甲并甲沟炎
3
作者 尚修超 孟祥圣 +3 位作者 尚明程 顾善虎 孙晓 朱海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45-348,358,共5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改良Winograd术式治疗足趾嵌甲并甲沟炎的方法。方法 2017年7月-2020年6月,共诊治足趾嵌甲并甲沟炎45例(67趾)。对传统Winograd术式进行改良,结合常规的甲沟炎根治术联合应用皮瓣技术,在彻底切除嵌入的侧甲襞以及炎性...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改良Winograd术式治疗足趾嵌甲并甲沟炎的方法。方法 2017年7月-2020年6月,共诊治足趾嵌甲并甲沟炎45例(67趾)。对传统Winograd术式进行改良,结合常规的甲沟炎根治术联合应用皮瓣技术,在彻底切除嵌入的侧甲襞以及炎性增生组织的同时充分显露甲根部甲基质实现对侧方甲根部生发基质的根治性切除,并通过皮瓣的转移,调节患趾外观。结果 45例67趾术中嵌入的侧甲襞以及侧方甲根部生发基质均显露清晰并完整切除,术后愈合时间为7~18 d(平均11.4d)。经过9~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术后外观满意,患趾均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这种新型的甲沟炎根治术显露彻底,根治术后无残甲无复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外观满意,临床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沟炎 根治术 改良 Winograd术式 皮瓣
下载PDF
GDNF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顾加祥 尚修超 +4 位作者 刘宏君 张乃臣 田恒 潘俊博 杨建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的经GDNF基因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应用GDNF基因诱导BMSCs分化两周,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方法验证及鉴定神经元特...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的经GDNF基因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应用GDNF基因诱导BMSCs分化两周,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方法验证及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磷脂酸性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以及特异性荧光可见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明显。结论 GDNF基因转染的BMSCs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并表达特定神经细胞标志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诱导
下载PDF
虚拟手术设计结合3D打印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海泉 尚修超 +3 位作者 孟祥圣 刘子敏 井晟 孙晓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设计结合3D打印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7~62岁,平均44.0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组(36...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设计结合3D打印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7~62岁,平均44.0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组(36例)和常规组(44例),常规组行传统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D组为3D打印结合术前虚拟手术设计,钢板预成型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骨折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少于常规组(618.7±113.6)mL vs.(839.4±195.7)mL、(3.3±0.5)h vs.(4.1±0.7)h、(7.0±1.3)次vs.(10.5±2.7)次、(13.6±2.1)d vs.(15.7±3.4)d,P<0.05,3D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309.9±37.6)mL vs.(321.4±44.1)mL,P>0.05;3D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优于常规组(92%vs.73%),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常规组(94%vs.77%),P<0.05;3D组并发症发生率14%(异位骨化2例、骨神经牵拉1例、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18%(异位骨化3例、骨神经牵拉2例、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中,虚拟手术设计结合3D打印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中多次透视,有利于骨折复位,促进恢复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髋臼骨折 虚拟手术设计 3D打印 髋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下载PDF
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井晟 尚修超 +1 位作者 孟祥圣 孙晓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128例,按照患者疾病情况对其施加有限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干预,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就诊满意度以及治... 目的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128例,按照患者疾病情况对其施加有限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干预,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就诊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所有的换患者的术后结果,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等不良症状,患者经过对应的治疗干预后,经过治疗,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提升,患者十分满意35例(20.83%)、基本满意128例(76.19%)、不满意5例(2.98%)、综合满意率为163例(97.02%);患者治疗综合有效率为166例(98.81%),手术并发症为25例(14.88&)。结论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表示通过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有效,建议临床推广该治疗方式。开放性骨折应当结合对应的复位以及预后治疗,根据创面损伤以及骨折严重程度制定计划,并提升医护人员的操作质量,以此来提升整个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治疗 开放性踝关节 骨折
下载PDF
MSCT扫描、MRI及X线三种诊断方式对髋臼骨折诊断准确率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海泉 孟祥圣 +3 位作者 刘子敏 尚修超 井晟 孙晓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磁共振(MRI)以及X线三种方式诊断髋臼骨折的准确率。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28例髋臼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以术中所见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及X线检查在诊断髋臼骨折中的准确...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磁共振(MRI)以及X线三种方式诊断髋臼骨折的准确率。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28例髋臼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以术中所见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及X线检查在诊断髋臼骨折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结果28例患者术中共见39处骨折,其中前壁骨折3例、前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8例、顶壁骨折6例、中间壁骨折10例;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MSCT、X线与MRI诊断髋臼骨折分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76.92%与94.87%,MSCT与MRI诊断效果相当,且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MSCT与MRI在髋臼骨折分型中的准确率相似,均高于X线平片,MRI在提示隐匿骨折、无移位骨折中的效果更好,但其检查费用高,建议作为MSCT的补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MRI X线 髋臼骨折 诊断效果
下载PDF
经皮微创桥式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孟祥圣 朱海泉 +2 位作者 尚修超 井晟 孙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208-5211,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桥式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6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经皮微创桥式内固定干预进行治疗。观...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桥式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6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经皮微创桥式内固定干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9、1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且伴随时间的延长评分也越来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6、12、24 h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疼痛值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jee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痊愈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各项骨骼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桥式内固定 骨盆骨折 髋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D-二聚体及抗心磷脂抗体与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井晟 孙晓 +2 位作者 张成安 李乐春 尚修超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本课题采用彩超结合实验室指标的方法,预测和早期诊断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找到一种对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的简便并且有较高准确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在... 目的本课题采用彩超结合实验室指标的方法,预测和早期诊断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找到一种对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的简便并且有较高准确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需手术治疗的病例122例,其中包括股骨颈骨折55例和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患者年龄均≥60岁。采取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后次晨,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D-D),空腹血糖(FBG),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PⅠ);术后第3 d晨,抽取静脉血,检测D-D,FBG,对DVT组和非DVT组中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以彩超的结果为检验标准,评价实验室指标的测定对DVT的预测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结果 122例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后28例发生下肢DVT。术前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测试仪检查,结果为下肢深静脉管腔内没有异常的回声,静脉血流呈现正常的周期性变化,血流信号充盈良好;术后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测试仪检查,DVT组患者的股静脉或腘静脉出现不同程度闭塞,非DVT组无异常。DVT组与非DVT组相比,术前的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与非DVT组相比,术前的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与非DVT组相比,术后的D-D及FBG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DVT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D-D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DVT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D-D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与非DVT组相比,术前AC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ti-β2GPⅠ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测试仪联合检测血浆D-D及抗心磷脂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预测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尚修超 顾加祥 《解剖与临床》 201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总结下尺桡关节(DRUJ)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及医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DRUJ脱位治疗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纯DRUJ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DRUJ脱位... 目的:总结下尺桡关节(DRUJ)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及医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DRUJ脱位治疗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纯DRUJ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DRUJ脱位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DRUJ脱位采用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及改良Milch手术;而软组织修复重建手术可稳定DRUJ,术后恢复快。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利于DRUJ脱位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DRUJ脱位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尺桡关节 脱位 内固定 外固定 软组织修复重建术
原文传递
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治疗高压注射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俊博 刘宏君 +5 位作者 顾加祥 张乃臣 田恒 张文忠 许涛 尚修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3-894,共2页
目的总结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治疗高压注射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1月,收治高压注射伤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2~45岁,平均40岁。损伤部位:手指8例,手掌5例,腕背侧2例。损伤部位均存在1个小注入口,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受伤... 目的总结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治疗高压注射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1月,收治高压注射伤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2~45岁,平均40岁。损伤部位:手指8例,手掌5例,腕背侧2例。损伤部位均存在1个小注入口,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受伤至入院时间1 h~1周,平均4 h。入院后均一期清创后直接缝合,采用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持续负压引流、每日冲洗,持续1周。结果术后腕背侧创面均Ⅰ期愈合;手指创面5例Ⅰ期愈合,3例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手掌创面均愈合不良,其中3例经换药后愈合,2例发生皮肤坏死,行二期皮瓣移植修复后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手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法评定手部功能,获优10例,良5例。结论对于高压注射伤,彻底清创后应用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可及时将坏死渗出物引出,一期闭合创面,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伤 负压引流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固定架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尚修超 孟祥圣 +3 位作者 井晟 王岩 张成安 孙晓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比较骨盆内置固定架技术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2.7岁。Tile分型:B型36... 目的比较骨盆内置固定架技术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2.7岁。Tile分型:B型36例,C型30例。应用微创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固定架技术治疗33例(内固定组),同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外固定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24个月,平均14.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33.7±3.6)min,外固定架组为(24.5±3.5)min(P<0.05)。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为(25.8±3.3)ml,外固定架组为(21.8±4.3)ml(P<0.05)。骨折均满意愈合,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1.6)周,外固定架组为(21.7±1.9)周(P<0.05)。Matta标准评价结果:内固定组优17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外固定架组:优14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9%(P>0.05)。Majeed功能评分:内固定组优18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外固定架组优14例,良12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79%(P>0.05)。内固定组术后尿频1例,单侧股神经部分麻痹1例,钉帽刺激不适异物感2例,术后切口红肿渗出1例;外固定架组钉杆渗出5例。结论相对于外固定支架,内置固定架技术微创、固定可靠,骨折愈合较快,术后不妨碍患者日常生活,且能作为最终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游离足附外侧复合组织瓣在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尚修超 孙晓 +2 位作者 井晟 张成安 潘俊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足蹌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对12例手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趾长伸肌腱桥接指深屈肌腱、足背外侧皮神经内侧支桥接神经以及附外侧穿支皮瓣覆盖软组织缺... 目的探讨游离足蹌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对12例手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趾长伸肌腱桥接指深屈肌腱、足背外侧皮神经内侧支桥接神经以及附外侧穿支皮瓣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1.5cm×2.0cm-2.5cm×4.0cm。结果术后皮瓣及手指远端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皮下脂肪少不臃肿,色泽与指体皮肤相似,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6-11mm,手指屈伸功能满意。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3例,可1例。术后皮瓣供区恢复满意。结论足盼外侧皮瓣质地薄,血管神经解剖恒定.血管管径与近端指动脉口径相差无几,是手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足附外侧复合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再造指腹 被引量:9
14
作者 尚修超 潘俊博 +3 位作者 张乃臣 刘宏君 张文忠 顾加祥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再造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4例25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复合组织瓣修复.皮瓣以第二足趾胫侧趾底动脉为供血动脉,切取面积为1.8cm... 目的 介绍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再造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4例25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复合组织瓣修复.皮瓣以第二足趾胫侧趾底动脉为供血动脉,切取面积为1.8cm×2.8 cm~2.8 cm×4.5 cm.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加压包扎.结果 术后24例25指再造指腹全部存活,经8个月至3年的随访(平均12个月),再造指腹外观良好,无臃肿,质地佳,两点分辨觉为5~11 mm.供区足趾植皮处稍有色素沉着,行走无影响.结论 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再造指腹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指腹 再造
原文传递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6
15
作者 尚修超 张乃臣 +3 位作者 刘宏君 张文忠 许涛 顾加祥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77,共1页
手外伤所致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往往需要皮瓣移植修复,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效果不一.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皮瓣的厚薄、质地要求较高[1],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们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手外伤所致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往往需要皮瓣移植修复,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效果不一.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皮瓣的厚薄、质地要求较高[1],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们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9例,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软组织缺损 桡动脉掌浅支 皮瓣修复 游离 皮瓣移植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术后效果 手外伤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尚修超 刘宏君 +3 位作者 张乃臣 张文忠 许涛 顾加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4-545,共2页
交通事故、碾压伤等导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较大,治疗困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各种游离皮瓣渐趋成熟,为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及技术保障。2008年6—2012年12月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足部软组织缺... 交通事故、碾压伤等导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较大,治疗困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各种游离皮瓣渐趋成熟,为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及技术保障。2008年6—2012年12月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皮瓣修复 股前外侧 显微外科技术 交通事故 碾压伤 治疗
原文传递
背侧截骨手术矫正Kirner畸形
17
作者 尚修超 井晟 +3 位作者 孟祥圣 王岩 张成安 孙晓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6-477,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背侧截骨矫正Kirner畸形的手术方式,初步探讨并评价矫正Kirner畸形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我们采用背侧劈开甲床截骨矫正治疗3例Kirner畸形患者,术后根据畸形矫正程度、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 目的介绍一种背侧截骨矫正Kirner畸形的手术方式,初步探讨并评价矫正Kirner畸形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我们采用背侧劈开甲床截骨矫正治疗3例Kirner畸形患者,术后根据畸形矫正程度、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例Kirner畸形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1个月、16个月,均良好矫正了手指畸形,明显改善了外观,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背侧纵向劈开甲床截骨矫正Kirner畸形的手术方式比较可靠,临床效果满意,但由于此病较罕见,病例数极少,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Kirner畸形 截骨矫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