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况 被引量:12
1
作者 尚德秋 李兰玉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2-276,共5页
关键词 布氏菌 分子生物学 免疫制剂 病理损伤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布鲁氏菌组分苗免疫小鼠的免疫反应和保护力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尚德秋 李兰玉 +3 位作者 武素怀 郭宝岚 何利华 王惠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本文报告了在小鼠中用B.melitensis 16M株的OMP和E组分进行了免疫学反应及保护力的研究。在6.5月免疫期内,OMP和E免疫组动物血清学反应低于104M组,而且持续时间短。组分苗免疫小鼠抗腹腔攻击强毒布氏菌的保护力高于104M活苗组。
关键词 布氏菌组分苗 免疫反应 保护力
下载PDF
布氏菌病新诊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尚德秋 唐浏英 +16 位作者 邱海燕 李兰玉 李元凯 张伟 王晓英 胡德育 张福利 刘冬立 李巧林 王进 王书义 杜兰芳 王顺杰 王显军 冯开军 孙桐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我们在1995~1998年间对PCR诊断布病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诊断中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100fg)。对陕西、河北和山东省区的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PCR检测,不同省区患者阳性率差别较大,各省区的对照人群也... 我们在1995~1998年间对PCR诊断布病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诊断中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100fg)。对陕西、河北和山东省区的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PCR检测,不同省区患者阳性率差别较大,各省区的对照人群也有一定的阳性。建议,进一步改进PCR诊断布病技术,并扩大试用范围,以便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对DNA分子探针等技术也作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诊断 PCR DNA分子探针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9-348,共10页
几年来,我曾在有关杂志先后发表了“布病诊断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布病的监测与技术”、“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布病的地理流行病学”以及“布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鉴于近年来布病流行病学出现了... 几年来,我曾在有关杂志先后发表了“布病诊断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布病的监测与技术”、“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布病的地理流行病学”以及“布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鉴于近年来布病流行病学出现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布氏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故对这两个方面的某些问题再作一次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菌株 DNA
下载PDF
布氏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2
5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4年第4期204-212,共9页
关键词 布氏菌病 疫情 流行病 抗原 免疫性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再度肆虐及其原因 被引量:169
6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病情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监测与特异性实验监察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尚德秋 张士义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3,38,共4页
60年代,英国在消灭人及牛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年连续监测资料。70年代,澳大利亚和美国在执行根除布病计划时也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了大量信息资料,然后采取各种防制措施。于1981年美国在“消灭布鲁氏菌病统一方... 60年代,英国在消灭人及牛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年连续监测资料。70年代,澳大利亚和美国在执行根除布病计划时也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了大量信息资料,然后采取各种防制措施。于1981年美国在“消灭布鲁氏菌病统一方法和条件”中,以立法的形式,将鉴定市场牛(MCI)的监测方法固定下来。在此亦应指出,国际上正式将布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区别大约是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监测 特异性 实验监察
下载PDF
国内外关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尚德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2-65,67,共5页
早在1930年Duck等在患锥虫病人和动物中看到,抗体和补体包被的锥虫可以被红细胞结合。Nelson(1963年)称此现象为免疫粘附,并认为此现象主要是从血中排除补体包被的颗粒,将其送到网织内皮系统中去处理。在60年代中利用此现象建立了免疫... 早在1930年Duck等在患锥虫病人和动物中看到,抗体和补体包被的锥虫可以被红细胞结合。Nelson(1963年)称此现象为免疫粘附,并认为此现象主要是从血中排除补体包被的颗粒,将其送到网织内皮系统中去处理。在60年代中利用此现象建立了免疫粘附血凝试验。虽然如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体内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值得注意的布氏菌病疫情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9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8-229,共2页
值得注意的布氏菌病疫情发展趋势尚德秋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之一,它既影响畜牧业发展,又影响人群的健康。世界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亿美元。我国据新疆、青海两省区概算,每年因布病造成直接损失约1亿元... 值得注意的布氏菌病疫情发展趋势尚德秋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之一,它既影响畜牧业发展,又影响人群的健康。世界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亿美元。我国据新疆、青海两省区概算,每年因布病造成直接损失约1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31个省市区几乎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 疫情
下载PDF
人用布鲁氏菌组分苗的研究——Ⅲ.用不同方法处理E抗原对免疫效果影响及对少数人反应性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德秋 李兰玉 +1 位作者 武素怀 何莉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9-130,共2页
本文报告了用不同方法处理E组分抗原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80℃1h不影响其免疫效果,当从E抗原中去掉小分子多糖时,免疫效果明显下降。用透析法很难完全去掉残余的SDS。用E抗原免疫少数人后,产生凝集抗体低,致敏作用弱,但有较... 本文报告了用不同方法处理E组分抗原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80℃1h不影响其免疫效果,当从E抗原中去掉小分子多糖时,免疫效果明显下降。用透析法很难完全去掉残余的SDS。用E抗原免疫少数人后,产生凝集抗体低,致敏作用弱,但有较强的全身和局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苗 布鲁氏菌 E组分
下载PDF
人用布鲁氏菌组分苗的实验研究——ⅡE和DMP组分安全性及其亚单位的免疫原性的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德秋 李兰玉 +1 位作者 武素怀 何莉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5-66,共2页
本文报告了在小鼠和豚鼠中用B.melitensis 16M的E、OMP及其组分的安全性、免疫反应性和保护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E、OMP及其亚组分免疫小鼠后对ip和s.c攻击强毒布氏菌均具有保护力;E、OMP免疫豚鼠后血清学反应低,致敏原性弱,细胞免疫... 本文报告了在小鼠和豚鼠中用B.melitensis 16M的E、OMP及其组分的安全性、免疫反应性和保护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E、OMP及其亚组分免疫小鼠后对ip和s.c攻击强毒布氏菌均具有保护力;E、OMP免疫豚鼠后血清学反应低,致敏原性弱,细胞免疫反应良好。E、OMP免疫小鼠后的病理组织学反应低于104M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 组分苗 E组分 OMP
下载PDF
关于布鲁氏菌与耶尔森氏菌0:9型感染的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尚德秋 李兰玉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5期279-281,共3页
当前用血清学反应诊断人畜布病,由于存在相当程度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其特异性越来越令人耽忧。在这些非特异性反应中构成对布氏菌感染诊断有影响是Y.enterocolitica 0:9型菌感染。布氏菌感染血清与Y.entero 0:9菌的反应滴度几乎与布氏... 当前用血清学反应诊断人畜布病,由于存在相当程度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其特异性越来越令人耽忧。在这些非特异性反应中构成对布氏菌感染诊断有影响是Y.enterocolitica 0:9型菌感染。布氏菌感染血清与Y.entero 0:9菌的反应滴度几乎与布氏菌反应滴度相似,反之亦然。故对鉴别二者感染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 鉴别两菌感染的血清学研究,除了恩庶等采用Y.entero 0:3菌的Omp作血清学检查有一定鉴别外,其余报告收效甚微。基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 耶尔森氏菌 鉴别诊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再度肆虐及其原因 被引量:16
13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01年第1期29-34,共6页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疫情控制
下载PDF
布氏菌病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采用各种特异性血清学方法在确定人畜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口家畜检疫、执行控制布病计划以及疫情监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看到了人畜血清对布病呈阳性反应并非均是布氏菌感染引起。这些现象对于布病诊断是属... 采用各种特异性血清学方法在确定人畜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口家畜检疫、执行控制布病计划以及疫情监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看到了人畜血清对布病呈阳性反应并非均是布氏菌感染引起。这些现象对于布病诊断是属于非特异性血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反应 诊断
下载PDF
布氏菌病的地理流行病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54-356,共3页
(一) 一般概况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氏菌属中有六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羊种布氏菌(B.melitensis)有3个生物型。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布氏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2-94,97,共4页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危害人群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较为严重疾病之一。因此,在近几年我国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布病会议:1989年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布病防制(治)工作会,1990年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布病学术交流会,1992年在广东开平召开了全国首届...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危害人群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较为严重疾病之一。因此,在近几年我国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布病会议:1989年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布病防制(治)工作会,1990年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布病学术交流会,1992年在广东开平召开了全国首届中青年布病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每次会议都有百余名人兽医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研究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1期22-28,共7页
3 布病诊断与分子生物学 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布病诊断除采用血清学、细菌学、变态反应等技术外,现已开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3.1 PCR 技术的采用 自1985年Saiki等首创该项技术以来,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在... 3 布病诊断与分子生物学 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布病诊断除采用血清学、细菌学、变态反应等技术外,现已开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3.1 PCR 技术的采用 自1985年Saiki等首创该项技术以来,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在布病诊断中已在国内外进行探索。 1995年唐浏英等按B.abortus的Omp36KD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并对不同种布氏菌的遗传物质进行扩增试验,结果见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诊断 菌苗
下载PDF
布氏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1-164,168,共5页
本文就布病传染源、布氏菌分类以及布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国外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鹿、犬作为传染源在传播人间布病的作用上,做了较详尽的介绍,旨在为我国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提供依根,进而推动我国布病研究工作的不... 本文就布病传染源、布氏菌分类以及布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国外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鹿、犬作为传染源在传播人间布病的作用上,做了较详尽的介绍,旨在为我国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提供依根,进而推动我国布病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用微量血样品检查布病的血清学方法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1-172,146,共3页
诊断人畜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特异性血清学检查。常用的血清学技术有10余种。晚近发展起来的ELISA和DOt-ELISA也被用于布病诊断。在采用上述方法对人群进行检疫或流行病学监测时,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从静脉取血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 诊断人畜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特异性血清学检查。常用的血清学技术有10余种。晚近发展起来的ELISA和DOt-ELISA也被用于布病诊断。在采用上述方法对人群进行检疫或流行病学监测时,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从静脉取血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布病诊断、考核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检查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0年第1期53-55,共3页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约有50万例病人,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2000人。国外报告该病病死率在1.1~9.0%之间。牲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不孕、繁殖成活率低,牲畜增长数明...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约有50万例病人,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2000人。国外报告该病病死率在1.1~9.0%之间。牲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不孕、繁殖成活率低,牲畜增长数明显下降、每年因此病导致乳肉量减少15~20%。就世界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预防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