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功能用地空间格局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1 位作者 卢晓旭 周晓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基于ArcGIS9.3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技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发现,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可达性水平变化不大,城市边缘的可达性变化较大;城市功能用地的空间分... 基于ArcGIS9.3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技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发现,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可达性水平变化不大,城市边缘的可达性变化较大;城市功能用地的空间分布与可达性水平关系密切,集中分布在可达性时间成本小的范围内;主要功能用地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工业用地逐步由可达性成本小的城市核心区迁移到可达性成本相对较大的城市外围,居住用地相对均衡地分布在不同可达性时间范围内,小型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可达性时间成本小的城市核心区,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则逐步迁移到可达性时间成本相对较大的城市外围;影响城市功能用地可达性格局及其演变的因素归纳为5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交通引导、人口增长和政府调控。研究表明城市道路网可达性水平的提高,能够引导城市功能用地的空间布局,带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用地 空间格局演变 可达性 淮安市
下载PDF
丘陵山地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粤闽湘赣边界区域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1 位作者 张小林 钟业喜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2-559,共8页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联系、区域差异、城市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从区域空间协调优化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两个角度,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设想与...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联系、区域差异、城市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从区域空间协调优化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两个角度,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设想与建议。在区域空间优化重组方面提出要加强区际空间引导与规划协调,促进城镇群体空间集聚发展,形成"韶关-赣州-郴州"成长三角,培育具有点轴结构的枢纽区域。在区域产业整合发展方面提出要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合理分工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空间重组 产业整合 省际边界区域 粤闽湘赣
下载PDF
洪泽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及其生态开发 被引量:7
3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叶正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
分析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估了湖区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条件,提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设想,设计了4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4类旅游产品.讨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认为要整合洪泽湖湿地和淮安... 分析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估了湖区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条件,提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设想,设计了4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4类旅游产品.讨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认为要整合洪泽湖湿地和淮安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以名人文化、大湖文化、运河文化和淮扬菜美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湿地 旅游资源 生态开发 旅游产品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7-1002,共6页
分形研究是现代理论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形维数是刻画城市体系结构的有效参数。为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豪斯道夫维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从... 分形研究是现代理论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形维数是刻画城市体系结构的有效参数。为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豪斯道夫维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从城市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城市随机集聚的向心性两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1)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类型,但首位城市的垄断性还很强,处于由首位型分布向序列型分布转变的过程之中,中间位序的城市数量偏少,城市之间呈竞争发展态势;(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城市的空间关联性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特征 城市体系 规模结构 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
下载PDF
甘肃农业地域分异及其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3,201,共5页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甘肃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甘肃农业地域分异是设计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主要依据,根据甘肃农业地域分异特征,设计了6种不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体现了农业因地制宜的基本发展原则...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甘肃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甘肃农业地域分异是设计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主要依据,根据甘肃农业地域分异特征,设计了6种不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体现了农业因地制宜的基本发展原则,对指导甘肃各地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产业化 地域分异 甘肃 定性与定量 模式设计 农业生产条件 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 自然环境
下载PDF
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划分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24,共5页
通过将空间距离修正为通勤距离、再将通勤距离修正为经济距离的方法,界定了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运用引力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赣州市区与入圈各县(市)城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认为章贡区与赣县、南康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一... 通过将空间距离修正为通勤距离、再将通勤距离修正为经济距离的方法,界定了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运用引力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赣州市区与入圈各县(市)城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认为章贡区与赣县、南康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一起构成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层,其它入圈各县(市)构成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小时城市经济圈 空间距离 通勤距离 经济距离 赣州市
下载PDF
丘陵山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特征──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运用分形理论,对赣州市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认为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均衡;(2)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性... 运用分形理论,对赣州市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认为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均衡;(2)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性特征,城镇的空间关联程度不够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不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赣州市城镇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空间结构 分形特征 赣州市
下载PDF
丘陵山区城市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白永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8-624,共7页
珠江三角洲北向拓展最有可能惠及的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相邻的9个地级市之间竞争发展比较激烈。科学评价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在突出城市集聚与扩散功能比较的理念下,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比较... 珠江三角洲北向拓展最有可能惠及的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相邻的9个地级市之间竞争发展比较激烈。科学评价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在突出城市集聚与扩散功能比较的理念下,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比较的指标体系,在总量、质量、流量3个一级指标下选取了12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对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9城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各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定量评价 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
下载PDF
安徽省城镇人口规模结构及其演变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李闻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了定量分析安徽省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形方法,以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的安徽省城镇人口统计数据为样本,分别计算了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安... 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了定量分析安徽省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形方法,以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的安徽省城镇人口统计数据为样本,分别计算了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安徽省城镇人口规模结构发生积极的变化,城镇人口规模结构已由低水平均衡分布向首位型分布转变,中间位序的城镇数量还比较多,并据此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分形 安徽省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81-85,共5页
西部大开发给甘肃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分析了甘肃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得出了甘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结论.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并根据甘肃地理环境的地... 西部大开发给甘肃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分析了甘肃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得出了甘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结论.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并根据甘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发展的传统,设计了6种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并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包括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产业化 模式 甘肃省
下载PDF
建设生态兰州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0期178-180,共3页
建设生态城市是未来兰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兰州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环境污染严重、绿地系统脆弱、城市空间狭小、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生态兰州的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战略选择,指出在生态兰州建设中要全面提高兰州的... 建设生态城市是未来兰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兰州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环境污染严重、绿地系统脆弱、城市空间狭小、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生态兰州的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战略选择,指出在生态兰州建设中要全面提高兰州的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城市的绿地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兰州 目标选择 途径选择
下载PDF
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被引量:5
12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4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在分析了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和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后 ,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延伸、圈域发展”的理论 ,提出了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认为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 ,选择中心城市淮安增长极、宁连路沿线产业... 在分析了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和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后 ,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延伸、圈域发展”的理论 ,提出了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认为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 ,选择中心城市淮安增长极、宁连路沿线产业带为重点发展轴线 ,并组织由中心、市区和发展区组成的淮安市域经济发展圈构造 ,在协调好发展圈内部发展的同时 ,加强与周边经济带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市 经济空间结构 经济增长极 产业带 经济发展圈
下载PDF
河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尚正永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河西地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在分析了河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 ,提出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以... 河西地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在分析了河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 ,提出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以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为指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认为河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草畜产业和沙产业 ,并以农业品生产为龙头 ,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形成产业链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赢得主动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河西地区 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尚正永 毛广雄 《世界地理研究》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以研究角度变化为线索,对国内外城市区域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发现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国内外对影响城市区域演化的因素的研究已经从原来仅注重交通等传统因素变为重视对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综合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城市区... 以研究角度变化为线索,对国内外城市区域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发现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国内外对影响城市区域演化的因素的研究已经从原来仅注重交通等传统因素变为重视对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综合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城市区域作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现代因素 传统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尚正永 孙大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97-99,共3页
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城镇空间向... 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城镇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的特征并不显著,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城镇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城市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作用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分形特征 徐州都市圈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尚正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9-173,共5页
选取反映农业生产条件与水平的18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甘肃省内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河西走廊和沿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要高于甘肃的东南部地区,说明甘肃... 选取反映农业生产条件与水平的18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甘肃省内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河西走廊和沿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要高于甘肃的东南部地区,说明甘肃农业发展主要受到农业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灌溉条件的影响。农业发展条件与水平的空间差异是今后农业分工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全省农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因子分析 甘肃
下载PDF
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尚正永 蒋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城市定位研究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徐州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目前的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及影响力,遵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共性,结合徐州自身的特点,对徐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定位、产... 城市定位研究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徐州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目前的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及影响力,遵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共性,结合徐州自身的特点,对徐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特色定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中心城市 空间定位 产业定位 特色定位 徐州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尚正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5-227,229,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分析了甘肃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甘肃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分析了甘肃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甘肃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类型特征 驱动力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区域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尚正永 《兰州学刊》 2004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区域反贫困的过程。甘肃农村贫困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贫困特征 ,使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贫困的特点、区域贫困的原因后 ,提出了解决... 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区域反贫困的过程。甘肃农村贫困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贫困特征 ,使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贫困的特点、区域贫困的原因后 ,提出了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对策 ,主张通过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发展旅游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区域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区域经济 农村 贫困人口 贫困程度 收入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旅游 小城镇建设
下载PDF
地理案例教学的利弊分析与灵活运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尚正永 陈炳飞 《地理教学》 2011年第24期16-17,55,共3页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目前案例教学受到广泛的重视,但运用中的问题又随之而生。本文在分析地理案例...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目前案例教学受到广泛的重视,但运用中的问题又随之而生。本文在分析地理案例教学优势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案例教学灵活运用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化案为例、多法并举、以案统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案例教学 化案为例 多法并举 以案统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