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变化及城市扩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尹振南 周廷刚 +2 位作者 李洪忠 谢舒蕾 任彦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HJ-1A、B数据,结合地表特征指数变化,分析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时空扩展变化,并利用象限方位分...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HJ-1A、B数据,结合地表特征指数变化,分析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时空扩展变化,并利用象限方位分析方法探索城市扩展模式,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扩展主要集中在1990-2010年,后10年扩展速度最快,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林地和湿地;2)近3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扩展主要呈东—西向,重心沿东南—西南—西北方向迁移,区内城市不透水面扩展模式主要为跳跃式组团扩展和沿交通轴线带状扩展,对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未来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翼的协同发展,增加城市的绿化设施建设,避免城市扩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土地利用 城市扩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地表温度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彦霓 周廷刚 +1 位作者 谢舒蕾 尹振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641,共5页
为解决传统的遥感数据融合模型在高异质性地表区域的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地表温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首先,为消除反演得到的可见光与红外信息出现不对等的影响,将地表测温空间尺度为综合多... 为解决传统的遥感数据融合模型在高异质性地表区域的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地表温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首先,为消除反演得到的可见光与红外信息出现不对等的影响,将地表测温空间尺度为综合多地表参数的数据尺度模型。然后利用低尺度低空间分辨率的转换残差模拟地表温度。由于地表温度特征复杂,构建BP神经网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网络结构与初始参数值。然后融合光学遥感数据与SAR数据,根据高、低空间的分辨率影像计算、反演遥感地表参数,最后将尺度转换模型应用于预测时间相位的参数融合过程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的模型的融合精度要比传统模型略高,证明该模型实现了设计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多源遥感 时空融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Intensity Analysis方法的四川省农村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变化特征分析
3
作者 谢舒蕾 周廷刚 +1 位作者 任彦霓 尹振南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9期180-182,共3页
利用2000—2019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采用边际储蓄倾向和Intensity Analysis等方法,从边际储蓄倾向等级变化的强度和等级转换的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省农村居民边际储蓄倾向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 利用2000—2019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采用边际储蓄倾向和Intensity Analysis等方法,从边际储蓄倾向等级变化的强度和等级转换的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省农村居民边际储蓄倾向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四川省农村居民边际储蓄倾向的等级变化强度表现出“快—快—快—慢”的特点;2010—2014年边际储蓄倾向变化最快,2015年后变化逐渐趋于平稳,即四川省农村居民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化在2015年前变化不均衡,2015年后变化逐渐趋向平稳,以中等速率增长;2000—2019年,四川省农村居民边际储蓄倾向等级转换较活跃,各等级转换速率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3、4等级,但在2015年后变化有进入休眠状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边际储蓄倾向 Intensity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POI数据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格局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任彦霓 周廷刚 +2 位作者 李洪忠 谢舒蕾 尹振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6-778,共13页
城市的急剧扩张加速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热岛效应等各种生态问题.摸清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将Landsat遥感... 城市的急剧扩张加速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热岛效应等各种生态问题.摸清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将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城市功能设施POI等多源数据融合,首先基于RSEI模型实现重庆市主城区2000—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评价,并分析二者间联系;其次基于核密度估计法探索研究区功能设施分布现状,并在地理探测器支持下,精细化探索城市功能设施聚集情况对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年来,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优良等级面积占比分别减少6.05%、3.20%,而中、较差、差等级占比分别增加6.08%、2.99%、0.17%,变差区域与城市扩张区域相符,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效应明显.②城市功能分布现状呈“多中心、多组团”模式:渝中、观音桥等中心组团为商务、行政、居住区;北碚、沙坪坝组团为科教文化区;观音桥—人和、两路、西永、界石等组团为交通、仓储物流区;大渡口、唐家沱、西彭、茶园、鱼嘴组团为主要工业区;自然、人文景点及城市公园为主要绿地区.③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对各类功能设施聚集情况响应不一,NDVI和LST较敏感,NDBSI和Wet不敏感;工企、交通设施聚集区NDVI低,LST高,不利影响显著;绿地设施聚集区NDVI高、LST低,有利影响明显;商务、行政、居住设施聚集区NDVI、LST处于中间,影响相对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城市功能结构 兴趣点(POI)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