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再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24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入ICU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是...目的:探讨再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24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入ICU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再入ICU分为未再入组(A组)和再入组(B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均按照重症医学科的诊疗常规及相关临床指南,在专职ICU主治医师的参与下进行。再入ICU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入ICU时,如为急诊收入,则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4.929,95%CI:1.936~12.549,P〈0.01);首次入ICU后,患者如果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则其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3.395,95%CI:1.622~7.107,P〈0.01)。结论:急诊收入ICU与气管切开均是首次入ICU患者转出后再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39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39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入ICU组(治疗组)和术后入普通病房组(对照组)。按有否发生术后非计划性入ICU,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未非计划性入住ICU)和对照组B(非计划性入住ICU)。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术后并发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当天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A(P〈0.05),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后者并未增加;对照组A 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B(P〈0.05),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当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越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风险比(HR)=0.631,95%可信区间(95%CI):0.405~0.983,P〈0.05)。术后直接入ICU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其独立相关因素(HR=1.588,95%CI:1.147~2.199,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及时入ICU进行综合治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再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24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入ICU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再入ICU分为未再入组(A组)和再入组(B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均按照重症医学科的诊疗常规及相关临床指南,在专职ICU主治医师的参与下进行。再入ICU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入ICU时,如为急诊收入,则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4.929,95%CI:1.936~12.549,P〈0.01);首次入ICU后,患者如果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则其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3.395,95%CI:1.622~7.107,P〈0.01)。结论:急诊收入ICU与气管切开均是首次入ICU患者转出后再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39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入ICU组(治疗组)和术后入普通病房组(对照组)。按有否发生术后非计划性入ICU,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未非计划性入住ICU)和对照组B(非计划性入住ICU)。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术后并发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当天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A(P〈0.05),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后者并未增加;对照组A 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B(P〈0.05),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当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越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风险比(HR)=0.631,95%可信区间(95%CI):0.405~0.983,P〈0.05)。术后直接入ICU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其独立相关因素(HR=1.588,95%CI:1.147~2.199,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及时入ICU进行综合治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文摘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97例,分别检测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n=9)和非DVT组(n=88),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内不同时间段及各组间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较手术当天更准确,最佳临界值为4.23 mg/L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6%,曲线下面积为0.9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明显升高、Wells评分>1分、基础疾病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是否腔镜手术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