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骨干亲本南瑞苕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屈会娟 李明 +5 位作者 谭文芳 冯俊彦 沈学善 蒲志刚 朱玲 杨松涛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南瑞苕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也是我国甘薯育种上的骨干种质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收集、整理有关南瑞苕的研究报道和数据,综述南瑞苕的种质研究与引种表现、其后代及衍生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转化等育... 南瑞苕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也是我国甘薯育种上的骨干种质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收集、整理有关南瑞苕的研究报道和数据,综述南瑞苕的种质研究与引种表现、其后代及衍生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转化等育种利用,组织培养与脱毒技术、块根的发育、代谢及产量、抗氧化特性等栽培生理,茎蔓顶部越冬做种技术、压蔓平栽、施肥与栽插等栽培技术,线虫、黑斑病、病毒病、干旱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南瑞苕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南瑞苕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理和调控因素等方面展望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骨干亲本 南瑞苕 引种 育种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KNOX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块根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郎涛 彭梅芳 +5 位作者 李明 蒲志刚 张聪 屈会娟 杨飞洋 冯俊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4-2065,共12页
为探究甘薯近缘种三浅裂野牵牛KNOX(ItrKNOX)基因家族在块根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对ItrKNOX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ItrKNOX基因在三浅裂野牵牛Y22块根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到... 为探究甘薯近缘种三浅裂野牵牛KNOX(ItrKNOX)基因家族在块根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对ItrKNOX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ItrKNOX基因在三浅裂野牵牛Y22块根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到分布于10条染色体的12个ItrKNOX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这些ItrKNOX基因可分为ClassⅠ、ClassⅡ和Class M三类,KNOX家族基因的类型和数目在三浅裂野牵牛、三裂叶薯、牵牛和圆叶牵牛这4个甘薯属二倍体物种基因组中都较为稳定,其中三浅裂野牵牛和三裂叶薯的亲缘关系较近。对ItrKNOX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发现多个与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光和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分析显示,在Y22块根发育过程中,不同ItrKNOX基因表达模式不同。其中,Class M基因ItrKNOX12几乎不表达,而ItrKNOX02、ItrKNOX03、ItrKNOX09和ItrKNOX10在整个根部发育过程中持续高表达。从不定根时期到块根发育期,ItrKNOX01~ItrKNOX03、ItrKNOX05、ItrKNOX09和ItrKNOX11的表达量明显上调,ItrKNOX08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值得注意的是,ItrKNOX06在块根膨大到直径大于2 mm后表达量才明显上调,ItrKNOX07在不定根和成熟块根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发育中的块根。本研究为探索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KNOX家族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浅裂野牵牛 KNOX基因家族 进化 基因表达 块根发育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甘薯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郎涛 杨飞洋 +8 位作者 蒲志刚 张聪 李明 余马 屈会娟 伍竞宇 张璐 刁杜 冯俊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94-102,共9页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作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甘薯研究之中。为了今后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更好地开展甘薯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调控机制解析等研究,本综述分析了各国研究机构...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作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甘薯研究之中。为了今后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更好地开展甘薯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调控机制解析等研究,本综述分析了各国研究机构共享的甘薯转录组数据,并总结了近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甘薯逆境胁迫响应、块根发育和淀粉合成等方面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认为目前甘薯转录组研究在试验设计、数据挖掘以及研究结果实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提出在未来研究中,可将转录组学技术与其他组学技术及遗传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推动甘薯研究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转录组 生长发育 逆境响应 品质形成 高通量测序 块根发育 淀粉合成
下载PDF
根系功能分离技术在甘薯源库关系研究中的演进及其应用
4
作者 李明 梁永书 +5 位作者 张聪 屈会娟 刘敏悦 黄丹 杨舒雅 彭梅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3期34-41,共8页
甘薯根系功能分离技术(RFSD)是通过特殊栽培模式使甘薯养分吸收根和贮藏根在空间和功能上发生分离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通过此技术不仅可实现在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情况下观测块根发育,还可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开展光合运输效率研究,是开展甘... 甘薯根系功能分离技术(RFSD)是通过特殊栽培模式使甘薯养分吸收根和贮藏根在空间和功能上发生分离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通过此技术不仅可实现在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情况下观测块根发育,还可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开展光合运输效率研究,是开展甘薯源库关系研究和培育空中甘薯的关键技术。本文归纳了“源”“流”“库”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回顾了甘薯RFSD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发展的几种RFSD的原理、演进过程、特点及优长,分析了RFSD在甘薯源库关系和空中甘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RFSD可作为研究甘薯“源”“流”“库”互作关系的重要手段,今后可利用其优势,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开展源库关系和理想株型研究;改进和完善RFSD系统,为设施条件下实现空气中稳定结薯创造可能。RFSD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可为甘薯新品种特别是高光效短蔓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为设施栽培及品质精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根系功能分离 吸收根 贮藏根 源库关系 空中甘薯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41
5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魏凤珍 王成雨 郅胜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以重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播期(10月10至12日)和适度晚播(10月24至26日)条件下,高(30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低(150万株hm^-2)密度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以重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播期(10月10至12日)和适度晚播(10月24至26日)条件下,高(30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低(150万株hm^-2)密度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密度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播种密度降低而增加,适当晚播和中、低密度有利于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尤其是穗部积累量的提高。正常播期和低密度以及晚播和中等密度处理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重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正常播期和中、低密度处理以及晚播和中、高密度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与产量以及籽粒产量,使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兰考矮早八兼顾高产和优质的正常播期和晚播的适宜播种密度分别为150~225万株hm^-2和225~30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播期 重穗型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氮素积累与转运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68
6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李如意 魏凤珍 张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密度 穗型 小穗位 粒位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魏凤珍 吴进东 马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76-2183,共8页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小麦穗部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3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的影响效应。【结果】小麦玉米秸秆...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小麦穗部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3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的影响效应。【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各处理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小穗平均单粒重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粒位的粒重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结实小穗越多、各小穗结实粒数或单粒重差异越小,空间分布模拟曲线的弧度越平缓。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主茎穗和分蘖穗的结实小穗数与小穗结实粒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且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增加幅度较大;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小麦不同粒位的单粒重,以第3、4粒位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不同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结实粒数 粒重 小穗位 粒位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周麦18碳氮转运、籽粒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魏凤珍 王成雨 郅胜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周麦18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各密度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播种密度降低而增加(150×10^4株/hm2〉22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周麦18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各密度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播种密度降低而增加(150×10^4株/hm2〉225×10^4株/hm2〉300×10^4株/hm2),晚播相应降低了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及穗部积累量。正常播期低密度(150×10^4株/hm2)和晚播中等密度(225×10^4株/hm2)提高了成熟期营养器官总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加了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总转运量及其对籽粒重的贡献率。正常播期中低密度(150×10^4株/hm2和225×10^4株/hm2)和晚播中高密度(225×10^4株/hm2和300×10^4株/hm2)处理相应提高了籽粒淀粉、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及籽粒产量,保证了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因此,晚播小麦通过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可以改善植株的碳氮代谢状况,提高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偏多穗型晚播小麦兼顾高产和优质的正常播期和晚播小麦适宜播种密度分别为:150~25×10^4株/hm2、225~300×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播期 碳氮转运 淀粉 蛋白质
下载PDF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王永华 尹钧 王成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141-143,共3页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密度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5 位作者 黄钢 阎文昭 王大一 谭文芳 李明 吴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95-1999,共5页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川薯217 优化栽培技术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魏凤珍 沈学善 王成雨 郅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61-4162,共2页
于2004~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植株C-N的积累、运转规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10月22日播种)可以提高冬小麦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 于2004~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植株C-N的积累、运转规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10月22日播种)可以提高冬小麦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适当晚播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高产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碳氮运转
下载PDF
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3 位作者 黄钢 李明 张聪 阎文昭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2期127-132,共6页
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以鲜食型紫色甘薯品种‘南紫薯008’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结... 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以鲜食型紫色甘薯品种‘南紫薯008’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套作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南紫薯008’群体叶面积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商品薯率、干物质率、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鲜重则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T/R则随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密度间表现有所差异。公顷种植密度在3.5×10^4-4.0×10^4株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较高。套作条件下‘南紫薯008’最高鲜薯产量为11816.9 kg/hm^2,约为其净作产量的42.6%-53.1%。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10^4-4.0×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种植密度 紫色甘薯 干物质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屈会娟 刘莉莎 +3 位作者 沈学善 黄涛 王平 周全卢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0期46-51,共6页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多熟高效 种植模式 效益
下载PDF
四川甘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现状与未来研究重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会娟 王平 +4 位作者 沈学善 潘海平 王晓黎 黄静玮 蒲志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为推动四川甘薯绿色薯业进一步发展,对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近5年(2014—2018年)甘薯产业上的主要科技创新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未来5年(2019—2023年)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2014—2018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优质专用型绵薯系列品种的选... 为推动四川甘薯绿色薯业进一步发展,对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近5年(2014—2018年)甘薯产业上的主要科技创新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未来5年(2019—2023年)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2014—2018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优质专用型绵薯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甘薯高β-胡萝卜素生物强化育种与应用、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方面取得较多的成果;2019—2023年将重点在优异种质利用与特色专用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脱毒种薯技术研究与良繁体系、周年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体系、轻简化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调控块根萌芽特性的关键基因及主食化加工产品与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现代绿色薯业 技术创新 四川
下载PDF
炎症血栓状态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屈会娟 李东泽 杨毅宁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13-616,共4页
最近研究发现许多疾病是以炎症血栓状态为特点的,血液中的血细胞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是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的途径。针对这些途径的措施可能有利于炎症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本文从分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了炎症和血栓与心血管... 最近研究发现许多疾病是以炎症血栓状态为特点的,血液中的血细胞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是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的途径。针对这些途径的措施可能有利于炎症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本文从分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了炎症和血栓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炎症 血栓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Appropriate Dose of ^(60)Co-γ Irradiation for Tuber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16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3 位作者 黄钢 阎文昭 吴洁 李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048-2050,共3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dose of 60^Co-γ irradiation for tubers of purple sweet potato.[Methods] The tubers of two purp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Xuzi L-7 and Yuenanzi were used as e...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dose of 60^Co-γ irradiation for tubers of purple sweet potato.[Methods] The tubers of two purp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Xuzi L-7 and Yuenanzi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and treated with 60^Co-γ irradiation at different doses(0,25,50,75,100,125 and 150 Gy) to determine the emergence rate,number of emerged seedlings per tuber and fresh weight per seedling.[Results] After the 60^Co-γ irradiation at different doses,the emergence period of tubers was postponed while the emergence rate,number of emerged seedlings per tuber and fresh weight per plant were de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different irradiation doses reached significance level.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emergence period of tubers at irradiation doses above 25 Gy were postponed by 2,3,5,6 and 12 d,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half lethal dose(LD50) of Xuzi L-7 was 66.73 Gy,and that of Yuenanzi was 74.96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 irradiation Purple sweet potato TUBER Half lethal dose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屈会娟 杨毅宁 +3 位作者 朱嘉俊 马依彤 李晓梅 谢翔 《西南军医》 2015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长期预后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2014年2月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入...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长期预后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2014年2月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入院时血浆IL-6水平。以随访1年死亡作为随访终点。采用ROC曲线和Cox生存回归分析IL-6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IL-6高于存活组患者(18.13±4.2 vs 13.24±2.8,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提示,IL-6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22,95%置信区间=0.80~0.92,P〈0.005),最佳临床分界点为19.09pg/m L,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73.7%。根据IL-6判断夹层患者死亡的最佳临床分界点(19.09pg/m L),将患者分为IL-6较低组和IL-6较高组。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IL-6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密切相关[IL-6分组:HR(95%CI)=4.45(2.17~7.46),P〈0.001;IL-6连续变量:HR(95%CI)=1.42(1.29~1.68),P=0.032]。IL-6较高组和IL-6较低组的死亡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78.5%vs 23.6%,P〈0.001)。结论 IL-6的表达水平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IL-6〉19.09 pg/m L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远期死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A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食用型甘薯‘川M1422’综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18
作者 屈会娟 李明 +4 位作者 沈学善 朱玲 蒲志刚 冯俊彦 张聪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食用型 ‘川M1422’ 品质 综合优化栽培技术
下载PDF
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甘薯的影响及灾后田间减灾管理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会娟 周全卢 +2 位作者 丁凡 沈学善 潘海平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年第5期50-51,58,共3页
针对四川省出现的持续高温灾害天气,调研了四川省甘薯主产区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甘薯的影响情况,并提出针对不同受灾程度的灾后田间减灾管理措施,以确保后期甘薯生长、降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甘薯的影响。甘薯高温干旱灾后田间管理主要... 针对四川省出现的持续高温灾害天气,调研了四川省甘薯主产区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甘薯的影响情况,并提出针对不同受灾程度的灾后田间减灾管理措施,以确保后期甘薯生长、降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甘薯的影响。甘薯高温干旱灾后田间管理主要措施如下:高温干旱影响较小的田块,及时灌水,做好减灾生产;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田块,浇保命水,提高抗灾能力;叶面追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合理用药,及时防治虫害;早栽甘薯适时收获;高温干旱影响严重地块,改种秋甘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温干旱 甘薯 田间减灾管理
下载PDF
鲜食型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0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2 位作者 黄钢 潘海平 丁凡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已选育出川紫薯、南紫薯、绵紫薯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针对四川紫色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了以“优质脱毒种薯、双膜壮苗、垄作保墒、早栽平插、净作密植、增施钾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鲜食...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已选育出川紫薯、南紫薯、绵紫薯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针对四川紫色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了以“优质脱毒种薯、双膜壮苗、垄作保墒、早栽平插、净作密植、增施钾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鲜食型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促进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型 紫色甘薯 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