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P分子标记结合表型性状鉴别小豆种质资源
1
作者 张明媛 冷淼 +3 位作者 孙伟娜 柯希望 徐晓丹 左豫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5-983,共9页
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小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对102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同时结合质量性状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102份小豆种质资源中26个SNP分子标记表现出多态... 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小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对102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同时结合质量性状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102份小豆种质资源中26个SNP分子标记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8。61份小豆种质资源的SNP指纹图谱具有唯一性,可以被准确鉴别,剩余41份小豆种质资源的SNP指纹图谱不唯一。进一步对102份小豆种质资源的6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24 5,6个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结合以上6个性状,可对SNP指纹图谱相同的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区分。本研究开发的SNP分子标记结合表型性状的鉴别方法,可为小豆种质资源遗传鉴定和科学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指纹图谱 质量性状 种质资源鉴定
下载PDF
芸豆茎杆折断症状诊断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左豫虎 柯希望 +1 位作者 台莲梅 于立河 《植物医学》 2023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安达科技示范园区芸豆真叶痕处折断症状进行诊断,通过田间植株发生特点结合症状观察,初步诊断真叶节折断为细菌性疫病病菌侵染导致.本研究是首次发现和报道该病害.
关键词 芸豆 茎杆折断 病害诊断
下载PDF
服务现代大农业的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化设计——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3
作者 贾永全 杨树果 +5 位作者 左豫虎 丁国超 晏磊 王伟利 王宪青 黄平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251-254,共4页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通过分析明确了服务现代大农业的应用型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化原则和依据,并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了学科和专业的优化调整方案,以期为现代大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科技和智慧服务。
关键词 现代大农业 应用型 农业大学 学科 专业 优化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小豆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晓丹 冷淼 +3 位作者 张明媛 柯希望 殷丽华 左豫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了开发小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2019—2020年,利用微卫星识别工具MISA和软件Primer 3搜索小豆资源QH1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获得3045个SSR分子标记,通过对标记的重复基序特点分析,发现标记的重复基序以单核苷酸... 为了开发小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2019—2020年,利用微卫星识别工具MISA和软件Primer 3搜索小豆资源QH1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获得3045个SSR分子标记,通过对标记的重复基序特点分析,发现标记的重复基序以单核苷酸重复、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分别占标记总数的41.2%、26.4%和25.6%。利用可以锚定到小豆基因组并能成功设计引物的标记,构建了包括1505个SSR分子标记的物理图谱。从以上1505个标记中,随机选取分布于小豆11条染色体上的132个SSR标记进行有效性验证,发现有效扩增的标记为118个,有效率为89.4%。通过多态性标记筛选,获得6个多态性标记,利用这6个标记对36份小豆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小豆材料可以分为4个类群。说明开发的SSR分子标记能够分析小豆的遗传背景差异,为小豆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优良性状基因定位研究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转录组 SS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左豫虎 康振生 +1 位作者 黄丽丽 韩青梅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41,共7页
接种后1.5~24 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 接种后1.5~24 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保湿培养,1.5 h后游动孢子即形成休止孢并萌发产生附着孢,3 h后侵入表皮细胞,6 h后进入皮层组织,24 h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表皮细胞间隙是主要侵入部位.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胞间菌丝侵入皮层细胞并形成吸器.在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部位的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常有胞壁沉积物的形成.在抗病品种上病菌的侵染事件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吸器,胞壁沉积物明显多于感病品种,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明显受到抑制.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金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表明,胞壁沉积物内含有大量的β-1,3-葡聚糖,在大豆疫霉菌菌丝壁中也存在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可诱导抗病寄主细胞内β-1,3-葡聚糖迅速的合成与积累、并形成胞壁沉积物,以抵御病菌的侵染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大豆 侵染过程 超微结构 β-1 3-葡聚糖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抗甲霜灵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左豫虎 侯巨梅 +2 位作者 康振生 陈长卿 黄丽丽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从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可诱变筛选到对甲霜灵有抗性的菌株Mtr。Mtr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单游动孢子菌株的870倍以上。Mtr性状在无性后代稳定遗传,在游动孢子后代连续三代未发生抗...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从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可诱变筛选到对甲霜灵有抗性的菌株Mtr。Mtr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单游动孢子菌株的870倍以上。Mtr性状在无性后代稳定遗传,在游动孢子后代连续三代未发生抗药性分离。大豆疫霉Mtr性状的保持对甲霜灵没有表现依赖性。Mtr单游动孢子菌株在不含甲霜灵的胡萝卜培养基(CA)平板上培养30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没有下降,其单游动孢子后代也未出现抗药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霜灵菌株 抗药性 遗传
下载PDF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 phthora sojae)卵孢子萌发的条件 被引量:11
7
作者 左豫虎 臧忠婧 +1 位作者 韩文革 刘惕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培养 1个月的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水琼脂或土壤薄膜上均可萌发 ,在水琼脂上萌发只形成芽管 ,在土壤薄膜上萌发形成芽管和孢子囊。卵孢子在两种基质上萌发最适温度为 18- 2 4℃。光照刺激卵孢子萌发 ,抑制孢子囊的形成。卵孢子萌发不需外... 培养 1个月的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水琼脂或土壤薄膜上均可萌发 ,在水琼脂上萌发只形成芽管 ,在土壤薄膜上萌发形成芽管和孢子囊。卵孢子在两种基质上萌发最适温度为 18- 2 4℃。光照刺激卵孢子萌发 ,抑制孢子囊的形成。卵孢子萌发不需外源养分。不同菌株卵孢子萌发率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菌 卵孢子 萌发条件 疫病
下载PDF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游动孢子产生的条件 被引量:43
8
作者 左豫虎 臧忠婧 刘惕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间歇性地给菌丝块换水可以诱导菌丝产生孢子囊 ,进而释放游动孢子。挑取 5~ 8块直径为 8mm于利马豆或 V8汁平板上培养 4~ 8d的菌块 ,置于直径 7cm的培养皿内 ,加入蒸馏水正好没过菌块表面 ,每 30 min换水一次 ,换水 4次后加入 15 ml P... 间歇性地给菌丝块换水可以诱导菌丝产生孢子囊 ,进而释放游动孢子。挑取 5~ 8块直径为 8mm于利马豆或 V8汁平板上培养 4~ 8d的菌块 ,置于直径 7cm的培养皿内 ,加入蒸馏水正好没过菌块表面 ,每 30 min换水一次 ,换水 4次后加入 15 ml Petri培养液 ,2 5℃、黑暗条件下培养 18~ 2 0 h,可诱发菌块大量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游动孢子 产生条件
下载PDF
几丁质酶活性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左豫虎 芮海英 +1 位作者 杨传平 刘惕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3,共5页
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 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感病品种快,酶的高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抗病品种在接种后24h酶活性达到峰值,中感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48h达到峰值。说明大豆疫霉菌可诱导几丁质酶产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5。该酶在45℃以下,pH在4~6时酶活性稳定,超过60℃,pH超过7时酶活性丧失较快。Mn2+、Zn2+、Ba2+、Fe3+、Ca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Al3+、Ag+、Fe2+、K+、Mg2+、Cu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抗病性 几丁质酶 酶学特性
下载PDF
茄链格孢菌侵染马铃薯叶片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左豫虎 史洁 +3 位作者 韩青梅 康振生 台莲梅 刘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5-40,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茄链格孢菌对马铃薯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2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分生孢子各个位置都可萌发产生芽管;接种6h后,菌丝顶端出现附着孢;接种8h后,菌丝从细胞间凹陷处直接侵入感...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茄链格孢菌对马铃薯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2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分生孢子各个位置都可萌发产生芽管;接种6h后,菌丝顶端出现附着孢;接种8h后,菌丝从细胞间凹陷处直接侵入感病品种东农303叶片表皮细胞内;接种24h后,受侵染寄主细胞中的菌丝向相邻细胞扩展蔓延,感病品种细胞内含物及各类细胞器基本完全消解。在抗病品种克新1号上,茄链格孢菌的侵染情况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发生时间明显较感病品种推迟,寄主细胞内的菌丝数量明显少于感病品种;并且在接种24h后出现细胞壁加厚的防卫反应,在感病品种上没有观察到防卫反应现象。说明抗病品种对茄链格孢菌具有一定的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茄链格孢菌 侵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左豫虎 薛春生 刘惕若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几种供试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游动孢子形成没有影响,其中以甲霜灵(meta1axy1)对P.sojae的抑制作用最强。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杀菌剂 抑菌试验 菌丝生长 孢子囊形成 大豆疫病 化学防治 甲霜灵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左豫虎 侯巨梅 +2 位作者 康振生 崔素萍 黄丽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5,共7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菌落形态 产孢能力 同宗配合性状 甲霜灵敏感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大豆幼苗疫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左豫虎 薛春生 刘惕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5,共3页
环境条件下与大豆疫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土壤绝对湿度最为重要,土壤绝对湿度在14 35%~57 12%时,发病率从25%增至100%;空气温度次之,低于10℃时P sojae不能侵染寄主,10~25℃时幼苗疫病发病率从最低升至最高,25℃发病率最高,温度... 环境条件下与大豆疫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土壤绝对湿度最为重要,土壤绝对湿度在14 35%~57 12%时,发病率从25%增至100%;空气温度次之,低于10℃时P sojae不能侵染寄主,10~25℃时幼苗疫病发病率从最低升至最高,25℃发病率最高,温度再升,高发病率开始下降;光照强度对该病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不同大豆品种存在抗病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幼苗 疫病 发生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诱导的β-1,3-葡聚糖酶与寄主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豫虎 杨传平 +1 位作者 郑耀 娄树宝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3-888,共6页
为明确-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大豆品种的真叶和第1片复叶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侵染大豆真叶和第1片复叶后各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 为明确-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大豆品种的真叶和第1片复叶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侵染大豆真叶和第1片复叶后各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接种大豆真叶后抗病品种48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105.9%;中感品种和感病品种72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量分别为66.3%和65.7%。接种大豆复叶后酶活性的变化与真叶反应一致。说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早,酶活性增加量高。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5.0,在55℃以下,pH 4.5-7.5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Ca^2+、Mn^2+、K^+、A l^3+对酶均有激活作用,Mg^2+、Cu^2+、Zn^2+、Fe^3+、Fe^2+、Hg^2+、Ba^2+对酶有抑制作用。抑菌试验表明,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Β-1 3-葡聚糖酶 抗病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雪腐格氏霉粗毒素导致小麦叶组织膜渗透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豫虎 康振生 +1 位作者 吴学宏 李振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73,共2页
雪腐格氏霉粗毒素导致小麦叶组织膜渗透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报*左豫虎**康振生吴学宏***李振岐(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杨陵712100)APRELIMINARYREPORTONSOMECHANGESOFTHECRUDE... 雪腐格氏霉粗毒素导致小麦叶组织膜渗透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报*左豫虎**康振生吴学宏***李振岐(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杨陵712100)APRELIMINARYREPORTONSOMECHANGESOFTHECRUDETOXINFROMGERLAC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腐格氏霉 小麦 霉雪叶枯病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雪腐格氏霉产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豫虎 康振生 +1 位作者 李振岐 魏国荣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6-9,共4页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于液体培养基。适宜茵株生长的条件是20℃,pH6~7,黑暗和静止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10℃,pH7~8,光暗交替和静止培养;培养滤液和从固体培养物中浸提的粗毒素对小麦种子均有毒性,浸提的粗毒素的毒性远高于培养滤液。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生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677(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腐格氏霉 毒素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紫外线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导变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豫虎 于红梅 宋玉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0-495,共6页
为明确紫外线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导突变作用,研究了紫外线诱变的突变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形态、卵孢子形态、产孢能力、同宗配合能力、致病力和抗药性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突变菌株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菌... 为明确紫外线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导突变作用,研究了紫外线诱变的突变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形态、卵孢子形态、产孢能力、同宗配合能力、致病力和抗药性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突变菌株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和卵孢子形态以及同宗配合能力都发生显著变异,游动孢子产孢量和致病性明显降低。虽未发现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突变菌株,但出现了对甲霜灵敏感性增强的突变菌株。说明紫外线辐射可导致大豆疫霉菌控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的基因发生变异,紫外线可能是引致大豆疫霉菌变异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突变 紫外线诱导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的土壤诱集分离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豫虎 臧忠婧 +1 位作者 韩文革 刘惕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7-13,共7页
利用大豆叶片可以诱集到土壤中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诱集前土壤在-7 ℃低温下处理10 h,诱集过程中适当加大水面与土面的距离,强日光照射1.5~4 h,可以得到被P.s侵染的大豆叶碟,杂菌污染少,该方法适于P.s的诱集分离... 利用大豆叶片可以诱集到土壤中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诱集前土壤在-7 ℃低温下处理10 h,诱集过程中适当加大水面与土面的距离,强日光照射1.5~4 h,可以得到被P.s侵染的大豆叶碟,杂菌污染少,该方法适于P.s的诱集分离。在预培养前对土壤进行36 ℃处理4 h,加水使土壤含水量至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后加入感病叶片,在4000 lx光照下培养10~12 h,可以最大限度地检测出土壤内的P.s菌量。用含有对土壤中P.s有抗性基因(Rps)的大豆叶片则诱集不到P.s,或者仅能诱集到少量P.s,且P.s在叶碟上只形成不成熟的孢子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菌 分离 土壤诱集 检测技术 疫病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诱导处理对小麦穗内与抗病相关的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豫虎 刘惕若 +1 位作者 王根林 王彦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1-15,共5页
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经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诱导后穗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木质素含量也有所提高,感病品种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诱导抗性效果在感病品种上的表达明显好于抗病... 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经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诱导后穗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木质素含量也有所提高,感病品种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诱导抗性效果在感病品种上的表达明显好于抗病品种。诱导后激发接种三种酶活性增高幅度明显高于不诱导接种处理,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毒素 诱导抗病性POD PPOD PAL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幼苗致病性的遗传变异研究
20
作者 左豫虎 崔素萍 +3 位作者 黄丽丽 侯巨梅 韩青梅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0-176,182,共8页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遗传变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和黑龙江省部分主栽大豆品种测定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以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遗传变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和黑龙江省部分主栽大豆品种测定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以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分离物为亲本,建立连续2代单游动孢子无性后代和1代单卵孢后代,测定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遗传变异特性。【结果】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但对国际标准鉴别寄主不致病。控制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某些致病基因在连续2代单游动孢子后代和1代单卵孢后代中发生变异,而其他致病基因遗传稳定。【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和大豆品种具有美国大豆疫霉菌株和大豆品种所不具有的更为复杂的遗传多样性,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鉴别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控制大豆疫霉菌的致病基因分布在不同位点,有的遗传稳定,由纯合的核基因控制;有的遗传不稳定,由杂合核基因或细胞质基因控制,其有性和无性后代均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大豆幼苗 单游动孢子 单卵孢后代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