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钩突的单层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巫北海 刘国庆 +4 位作者 黄学全 薛跃辉 王健 牟玮 周代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 回顾性研究正常胰腺钩突的单层螺旋CT增强表现 ,以提高胰腺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抽取我院无胆胰疾病病例 182例 ,男 14 3例 ,女 3 9例 ,年龄 17~ 81岁 ,均行上腹部单层螺旋CT增强扫描。按年龄分为 7组 ,分别记录胰腺钩... 目的 回顾性研究正常胰腺钩突的单层螺旋CT增强表现 ,以提高胰腺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抽取我院无胆胰疾病病例 182例 ,男 14 3例 ,女 3 9例 ,年龄 17~ 81岁 ,均行上腹部单层螺旋CT增强扫描。按年龄分为 7组 ,分别记录胰腺钩突的形状、大小 ,钩突与下腔静脉的关系 ,肝内外下腔静脉的面积比值等情况。结果 胰腺钩突左右径大于前后径 ,可与下腔静脉紧密相贴 ,而且可以部分包绕下腔静脉 ,肝内下腔静脉的面积比肝外下腔静脉的面积大。结论 活体的胰腺钩突是柔软的 ,其形状、大小因人而异 ,还可包绕下腔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形态学 胰腺钩突 螺旋CT
下载PDF
单层螺旋CT观察腹膜后淋巴结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巫北海 刘世珍 +4 位作者 黄学全 薛跃辉 王健 牟玮 周代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892-1893,共2页
目的 探讨上腹部螺旋CT扫描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螺旋CT观察 2 40例腹膜后淋巴结显示及上腹部疾病情况。结果  2 40例上腹部检查未发现疾病的有 5 2例 ,皆未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 ;发现有疾病的 188例 ,其中发现腹膜... 目的 探讨上腹部螺旋CT扫描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螺旋CT观察 2 40例腹膜后淋巴结显示及上腹部疾病情况。结果  2 40例上腹部检查未发现疾病的有 5 2例 ,皆未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 ;发现有疾病的 188例 ,其中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2 3例。结论 在一般情况下 ,螺旋CT常规扫描难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 ,如果显示腹膜后淋巴结影短径大于 3mm ,则多为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淋巴结 螺旋CT
下载PDF
胆囊管低位汇入的X线诊断(附84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巫北海 刘启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入的x线表现,着重讨论胆囊管的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及其临床病理学诸问题。材料和方法:报道84例直接法胆系造影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就胆囊管的长度、宽度和瓣膜的病理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84例... 目的: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入的x线表现,着重讨论胆囊管的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及其临床病理学诸问题。材料和方法:报道84例直接法胆系造影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就胆囊管的长度、宽度和瓣膜的病理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84例低位汇入者中胆囊管过长52例,胆囊管明显扩张57例,胆囊管瓣膜减少40例。84例中慢性胆囊炎79例,胆囊结石33例,其他疾病45例。结论:胆囊管低位汇入为一种先天异常,术前行直接法胆系造影了解本症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低位汇入 胆囊造影 X线 诊断
下载PDF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 被引量:22
4
作者 巫北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28-239,共12页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 简称为连接区) ,顾名思义,即是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区域,包括胆管下端,胰管下端与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 一般指以乳头开口为中心,直径2cm 的区域) 。在连接区疾病,常用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包...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 简称为连接区) ,顾名思义,即是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区域,包括胆管下端,胰管下端与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 一般指以乳头开口为中心,直径2cm 的区域) 。在连接区疾病,常用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包括无创性CT 扫描,有创性的ERCP、PTC,以及以往曾用过的生理性胆系造影( 即静脉法胆系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常规( 单对比或气钡双对比) 钡餐检查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等,临床还常用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等。本文将有关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影像诊断的下述诸问题:一、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的解剖与生理;二、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正常影像学表现;三、胆胰管异常连接;四、胆胰管括约肌段狭窄;五、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肿瘤;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结石;七、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以及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的比较影像学等,就手边的文献资料结合我们近年工作中的经验体会详细进行讨论,力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我国影像诊断界同仁重视研究该连接区疾病的早期征象,争取作到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十二指肠 连接区疾病 影像学诊断 CT
下载PDF
CT与MRI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巫北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7-630,共4页
关键词 螺旋CT设备 临床应用 磁共振波谱 图像融合 CT MRI
下载PDF
学习和研究活体形态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巫北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关键词 活体 形态学 研究 动态学差别
下载PDF
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胰腺段活体形态学观察
7
作者 巫北海 邹军辉 +5 位作者 黄学全 蔡萍 薛跃辉 王健 牟玮 周代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 利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外胆管胰腺段进行活体形态学观察。方法 顺贯抽取 2 41例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的病例 ,男性 172例 ,女性 69例 ,年龄 16~ 81岁 ,对住院病例 (3 3例 )追踪术后病理结果。按病种分为 4组 ,分别观... 目的 利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外胆管胰腺段进行活体形态学观察。方法 顺贯抽取 2 41例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的病例 ,男性 172例 ,女性 69例 ,年龄 16~ 81岁 ,对住院病例 (3 3例 )追踪术后病理结果。按病种分为 4组 ,分别观察肝外胆管的形态、大小、肝外胆管胰上段、胰头段及钩突段位置、长度。结果 正常及无胆胰疾病的人肝外胆管普通CT显示率较低 ,增强扫描后显示率明显提高。随年龄增加 ,显示率亦增加。肝外胆管胰腺段的形态多呈圆形 ,钩突段变扁 ,大多位于门静脉的右前方 ,长度 8~ 3 2mm(平均 11 9mm) ,管径 1~ 4mm(平均 1 6mm)。胆胰疾病组病人管径 5mm以上者占 5 0 %以上。结论 活体肝外胆管胰腺段正常值的上限应定为 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形态学 胆管段胰腺 螺旋CT
下载PDF
胰腺的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
8
作者 巫北海 刘国庆 +4 位作者 黄学全 薛跃辉 王健 牟玮 周代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 回顾性研究正常胰腺的单排螺旋CT增强表现,以提高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顺贯抽取无胆胰疾病病例182例,男14 3例,女3 9例,年龄范围17~81岁,均行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按年龄分为7组,分别记录胰腺走行形态、密度... 目的 回顾性研究正常胰腺的单排螺旋CT增强表现,以提高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顺贯抽取无胆胰疾病病例182例,男14 3例,女3 9例,年龄范围17~81岁,均行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按年龄分为7组,分别记录胰腺走行形态、密度,第一层面显示胰腺的何部,胰腺全长及胰头、体、尾的前后径,门静脉横径与胰头实质的关系,钩突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胰腺分斜形和马蹄形两种,胰腺实质随年龄增大而萎缩,第一层面显示胰尾的例数仅占47 3 %。门静脉占胰头面积1 3以上的例数为91 4%。肠系膜上动脉位于静脉后方者居多。结论 胰腺在平扫与增强扫描中差异甚大,平扫所见胰腺远不如增强扫描所见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形态学 胰腺 螺旋CT
下载PDF
肝胆放射学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巫北海 秦伟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一、肝癌发生过程的研究 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肝细胞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分为再生结节、硬化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和早期肝细胞癌四个阶段。但是,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下情况:①再生结节和硬化结节并称为再生结节。②不典型增生结节属... 一、肝癌发生过程的研究 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肝细胞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分为再生结节、硬化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和早期肝细胞癌四个阶段。但是,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下情况:①再生结节和硬化结节并称为再生结节。②不典型增生结节属癌前病变,又称之为巨再生结节或腺瘤样增生结节等。对上述阶段的影像学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已引起广泛关注。 (一)血流与双期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发生过程 CT MRI 胆胰疾病 放射学
下载PDF
胆系疾病的影像诊断
10
作者 巫北海 黄学全 +5 位作者 秦伟 周代全 张晓宏 丁仕义 游箭 闫存荣 《传染病信息》 2001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本研究在于认识胆系正常和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胆系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应用IVC、ERCP、PTC、T管造影以及CT为手段从事本课题的研究,历时20余年,对胆系的影像解剖,正常值的测量和病理状况的影像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①胆系... 目的本研究在于认识胆系正常和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胆系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应用IVC、ERCP、PTC、T管造影以及CT为手段从事本课题的研究,历时20余年,对胆系的影像解剖,正常值的测量和病理状况的影像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①胆系造影研究:提高静脉胆系造影的显示率和分析了易引起误诊的原因,促进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确立了国人胆系正常径线标准。并研究了CT胆系造影原理及其影像学表现。②胆系结石影像表现的研究:发现胆系结石在静脉胆系造影中的延迟显影、持续显影、铸型充盈缺损和泥砂样结石的堆砌等新的征象。对国人的胆管结石的分型提出了建议,即:肝外型、肝内外型和肝内型,并将肝内外型和肝内型再分为若干亚型。认为 CT值<40Hu是诊断胆固醇结石的标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利用计算机判别胆固醇结石和非胆固醇结石的判别函数式,其正确率为92.7%。③肝外胆管的解剖的影像研究:通过对肝外胆管内径的认真研究,确立了国人胆系各段的X线测量的正常值标准。还发现肝外胆管内径只是一个相对指标。研究了胆总管括约肌段和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的动态解剖。此外,还对异常胰胆管连接、胆囊管的异常连接等进行了描述。④胆囊管疾病影像学研究:提出它是胆胰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学因素,理应属先天异常的范畴。还提出了“胆囊管低位异位汇合综合征”的概念。⑤梗阻性黄疸的影像研究:在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研究中发现了两个较为特异性的征象,即:ERCP表现为不扩张的胆总管和癌栓充盈膨大的胆管相连的“网球拍征”;扩张的肝外胆管充以癌栓时,直接法造影表现犹如一管盛满含固态乳酪凝絮的液体,称之为“凝絮征”。建立了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计算机辅助CT诊断系统。用其进行前瞻性分析,正确率良性为81.8%,恶性78.1%。研究了手术损伤胆管狭窄的各种征象,提出了其基本影像特征。⑥我们还对胆系战伤的X线表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胆系损伤的检查方法和X线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系疾病 影像学诊断 IVC ERCP PTC T管造影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巫北海 《医学信息》 1997年第2期37-37,共1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侵犯胆管的准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1994年期间本院经超声、CT和直接法胆系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侵犯胆管的准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1994年期间本院经超声、CT和直接法胆系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此症19例。结果:术前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原发性肝癌 细胞癌 胆管 直接法 造影检查 第三军医大学 超声检查 回顾性分析 正确诊断
下载PDF
胆囊管低位汇合的解剖形态学观察——附ERCP检查63例报告
12
作者 巫北海 王其源 《重庆医药》 CSCD 1990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报告ERCP观察的63例胆囊管与肝外胆管低位汇合,关于胆囊管汇入的位置、方位以及胆囊管形态观察皆作了观察和分析,并对胆囊管的长度、胆囊管注入口的方位、胆囊管内径的大小及胆囊管内粘膜皱襞诸项在低位汇合时的变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 胆囊管 解剖学 ERCP
下载PDF
肝外胆管括约肌段透光线条影x线研究
13
作者 巫北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在括约肌段清楚显示的462例中选出28例进行研究,28例分A组23例,B组5例,对X线片逐一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文献对透光线条影解剖、生理等进行讨论和分类,初步提出A组为叶状瓣、B组为小腺癌状增生的命名,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总胆管 括约肌 透光线条影 胆管造影 X线
下载PDF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动态解剖学观察
14
作者 巫北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197-198,共2页
本文从我院1983~1988年所作的1320例次ERCP检查中,选择正常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显影良好、资料完整的48例进行观察与测量,并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各项平均值及正常值范围:共同管长度为1.7~17.2mm.均值为3.2±2.0mm;内径为0.4~3.4mm... 本文从我院1983~1988年所作的1320例次ERCP检查中,选择正常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显影良好、资料完整的48例进行观察与测量,并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各项平均值及正常值范围:共同管长度为1.7~17.2mm.均值为3.2±2.0mm;内径为0.4~3.4mm,均值为1.6±1.0mm。本文并讨论了共同管x线动态解剖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胰管 X线解剖 ERCP
下载PDF
胆囊憩室内结石一例报告
15
作者 巫北海 胡清锡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5年第4期178-178,T031,共2页
患者,男性,60岁。右上腹间歇性疼痛5年余,为无明显诱因呈阵发性疼痛,每次持续3至5分钟,每年发作3~4次。查体:右上腹有轻压痛,胆囊未扪及。
关键词 胆囊憩室内结石 胆系造影 X线诊断
下载PDF
电针刺激光明、外关组穴fMRI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邱明国 王健 +6 位作者 谢兵 巫北海 张绍祥 冯飞 米俊达 吴杰凤 黄艳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建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平台,观察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时对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采用Siemens公司Sonat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数据经SP... 目的建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平台,观察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时对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刺激光明(GB37)、外关(SJ5)组穴,采用Siemens公司Sonat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数据经SPM软件统计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激活统计参数图,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结果电针刺激右侧光明(GB37)及外关穴(SJ5)可使受试者双侧大脑枕叶距状沟附近的视觉皮质及顶下小叶皮层区的fMRI信号显著增加。结论特定的功能组穴与相应皮层兴奋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fMRI影像技术结合SPM分析是研究电针作用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统计参数图 电针
下载PDF
髋关节CT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荣慧 巫北海 +3 位作者 张绍祥 谭立文 王健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建立髋关节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并对髋关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为影像诊断学和外科学提供准确、直观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20例患者,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骨骼三维重建。选取中国首例女性可视化人体数据... 目的建立髋关节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并对髋关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为影像诊断学和外科学提供准确、直观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20例患者,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骨骼三维重建。选取中国首例女性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之髋关节连续薄层断面解剖图像,在SGI工作站上对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分别进行精确勾画、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清楚显示髋关节骨性结构的毗邻空间关系。髋关节可视化重建对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结构均能进行三维立体重现。结论髋关节CT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可全面准确重现髋关节三维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三维重建 可视化人体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邱明国 王健 +3 位作者 谢兵 巫北海 陈康宁 陈长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及BOLDfMRI技术观察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时大脑半球相关区域血氧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1.5TMR成像系统对6名早期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手指被动屈伸运动作为fMRI的刺激任务。结果在锥体束中...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及BOLDfMRI技术观察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时大脑半球相关区域血氧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1.5TMR成像系统对6名早期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手指被动屈伸运动作为fMRI的刺激任务。结果在锥体束中断时,卒中早期健手运动时激活双侧SMC区,患手运动可激活对侧半球后顶叶皮层及同侧SMC区;锥体束较完整时健手运动时激活对侧SMC区,患手运动激活双侧SMC区、双侧后顶叶皮层。结论卒中早期可能发生运动功能通路的重构,但锥体束不同损伤情况下运动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DTI与fMRI联合应用将是监测和研究脑卒中后恢复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扩散张量成像 卒中 康复
下载PDF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的MRI:薄层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晓宏 刘筠 +2 位作者 巫北海 李鹏 祁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 通过影像解剖学对照研究 ,探讨面、前庭蜗神经影像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  15例健康志愿者和 3例头颅标本分别于 1 5TMR扫描仪上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T1 WI、FSET2 WI和RF FAST。MR检查结果与解剖标本相对照。结果 常规横... 目的 通过影像解剖学对照研究 ,探讨面、前庭蜗神经影像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  15例健康志愿者和 3例头颅标本分别于 1 5TMR扫描仪上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T1 WI、FSET2 WI和RF FAST。MR检查结果与解剖标本相对照。结果 常规横断面和冠状面可显示面、前庭蜗神经复合束 ,并可分层显示其在内耳道底的分支。与水平段平行的斜平面可显示颞骨内面神经。结论 MRI可以很好显示面、前庭蜗神经颅内各段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解剖 MRI 薄层断层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应用DTI技术对人脑白质纤维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邱明国 王健 +2 位作者 谢兵 巫北海 张绍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建立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人脑白质纤维的显示方法,并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进行对照观察,验证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成像,采用DtiStudio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重建出部分各向异性(FA)图、... 目的建立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人脑白质纤维的显示方法,并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进行对照观察,验证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成像,采用DtiStudio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重建出部分各向异性(FA)图、容积比(VR)图、相对各向异性(RA)图、表面扩散系数(ADC)图以及二维彩色张量图。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断面图像、FA图及彩色FA图进行对照观察,利用fibertracking纤维跟踪软件及3DMRI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显示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辨认脑内白质纤维束的位置、形态。结果应用DTI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晰准确地描绘脑白质内主要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图谱,包括联络纤维如弓形纤维、钩束、扣带束、上纵束和下纵束,连合纤维如胼胝体、前连合和穹隆,投射纤维如锥体束、视放射、内侧丘系等。DTI纤维束成像结果与已知解剖知识、中国可视化人体断面图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DTI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晰准确地描绘脑白质内主要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图谱,其结果与中国可视化人体断面图像、已知解剖知识是一致的,应用DTI纤维束成像研究脑内纤维连通性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数字化人体 白质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