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碳酸盐和瓣鳃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常凤琴 张虎才 +5 位作者 陈玥 牛洁 杨明生 张文翔 雷国良 樊红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7-436,共10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生物壳体碳酸盐同位素及沉积物碳酸盐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探讨了贝壳堤剖面记录39.6~17.1kaB.P.(未校正14C测年,下同)期间碳酸盐和贝壳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和相关关系,指出壳体化...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生物壳体碳酸盐同位素及沉积物碳酸盐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探讨了贝壳堤剖面记录39.6~17.1kaB.P.(未校正14C测年,下同)期间碳酸盐和贝壳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和相关关系,指出壳体化石及沉积物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是湖泊水体温度和盐度的反映,其中δ18O对温度的指示意义更敏感,是湖泊和古气候演化很好的代用指标。根据这些指标重建的古气候与环境变化显示,在39.6~35.5kaB.P.期间,柴达木盆地处于温暖湿润期,周围山地降水增加,盆地内湖泊发育;自35.5kaB.P.开始,气候较前期更加湿润,是湖泊发育的最佳期;22.1kaB.P.以后,气候逐步转入较温暖的干燥期,湖泊开始萎缩、退化;末期17.1kaB.P.气候环境急剧恶化,形成石盐结晶,湖泊高湖面演化史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贝壳化石 碳酸盐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湖相沉积物锶同位素和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凤琴 张虎才 +4 位作者 雷国良 蒲阳 陈光杰 张文翔 杨伦庆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2-971,共10页
以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离其酸溶组分(AS)和残留组分(AI)并分别测试^(87)Sr/^(86)Sr值和元素含量,在区分了酸溶组分和残留组分^(87)Sr/^(86)Sr与相关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 以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离其酸溶组分(AS)和残留组分(AI)并分别测试^(87)Sr/^(86)Sr值和元素含量,在区分了酸溶组分和残留组分^(87)Sr/^(86)Sr与相关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筛选的环境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降维提取环境因子,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解释湖泊沉积物中酸溶组分中的多维数据,其目的主要是更好地理解湖泊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所选指标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贝壳堤剖面中酸溶组分和残留组分^(87)Sr/^(86)Sr组成及Sr元素含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物质来源和影响因素;酸溶组分的各项指标更好地表征了沉积区气候环境和湖泊水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变化,其中Sr同位素和Rb/Sr值与ST的活动性有很大关系,与Sr/Ca和Sr/Ba比值一起可以作为湖水盐度指标,但不呈线性响应关系;Rb/Sr值与Fe/Mn值很高的相关性证明Rb/Sr值不仅与盐度相关,也可在水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与Fe/Mn值一起作为湖水深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7Sr/^86Sr值 元素比值 盐度 化学风化 湖泊沉积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常凤琴 张虎才 +7 位作者 陈玥 杨明生 牛洁 樊红芳 雷国良 张文翔 类延斌 杨伦庆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4,共8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有机质碳同位素及碳酸盐含量、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并结合粒度数据,将研究剖面所记录的古湖泊环境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254(连续古湖泊沉积开始与第八层底部)~210cm(距今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有机质碳同位素及碳酸盐含量、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并结合粒度数据,将研究剖面所记录的古湖泊环境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254(连续古湖泊沉积开始与第八层底部)~210cm(距今39.7~35.8kaBP之间)为湖泊发育期.210~185cm(距今35.8~33.6kaBP之间),185~112cm(距今33.6~27.2kaBP之间):TOC、CaCO3含量较高、δ18O值偏正,δ13Corg偏负,Mz值较低,反映了当时温度较高,湖水水位较高;而112~55cm(距今27.2~22.3kaBP之间)和55~0cm(距今22.3~17.5kaBP之间):TOC、CaCO3含量较低、δ18O值偏负,δ13Corg偏正,Mz值较高,表明了温度相对较低(但气候仍较温暖),湖水水位较低,湖泊处于退缩时期.其间分别在距今32.2~32.4kaBP、30.4~29.8kaBP和28.4~27.2kaBP出现了3次较大的退缩过程,约22kaBP出现了一次气候突变.贝壳堤剖面揭示在39.7~18.514CkaBP之间柴达木盆地气候较温暖湿润,形成高湖面.从18.2kaBP开始,湖泊进入退缩阶段.到17.5kaBP快速形成盐壳,高湖面持续历史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贝壳堤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意义
下载PDF
Mastersize 2000型激光粒度仪分析数据可靠性检验及意义——以洛川剖面S4层古土壤为例 被引量:44
4
作者 雷国良 张虎才 +6 位作者 张文翔 牛洁 杨明生 陈玥 樊红芳 常凤琴 李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1-539,共9页
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物质粒度是恢复古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确地测定粒径的大小,是准确而可靠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基本前提。通过对洛川典型黄土剖面古土壤S 4及相临黄土层高密度、连续样品多次重复粒度测试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粒径测... 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物质粒度是恢复古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确地测定粒径的大小,是准确而可靠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基本前提。通过对洛川典型黄土剖面古土壤S 4及相临黄土层高密度、连续样品多次重复粒度测试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粒径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即仪器测量与前处理过程,其中前处理过程的影响是粒度测量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同时证明,单次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可靠的粒度参数需经多次测量平均获得。但是,此过程会导致某些快速变化信息的丢失和因峰态的平滑而造成粒度变化所反映的变化幅度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黄土剖面 S4 粒度分析 面积差异 测量误差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XRF元素连续扫描与常规ICP-OES分析结果的对比及校正——以兹格塘错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雷国良 张虎才 +6 位作者 常凤琴 朱芸 李春海 谢昕 类延斌 张文翔 蒲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4,共8页
岩芯X荧光光谱扫描仪(XRF)可以无需破坏样品,直接通过对剖开岩芯表面扫描获知沉积物的元素化学组成,但目前少有关于XRF连续扫描方法测试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研究.本文以高原封闭咸水湖泊兹格塘错湖相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利用XRF方法进行... 岩芯X荧光光谱扫描仪(XRF)可以无需破坏样品,直接通过对剖开岩芯表面扫描获知沉积物的元素化学组成,但目前少有关于XRF连续扫描方法测试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研究.本文以高原封闭咸水湖泊兹格塘错湖相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利用XRF方法进行了高分辨率连续扫描,同时在岩芯不同层位选取了60个样品利用ICP-OES方法进行元素测定,通过对比及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岩芯XRF元素连续扫描结果相对于ICP-OES分析结果的可对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XRF方法与ICP-OES方法所测K、Ca、Ti、C r、Mn、Fe和Sr等元素结果的相关系数较高,XRF扫描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样品元素含量的变化;两种方法测得元素S的结果相关系数较低,即XRF方法得到的元素S扫描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沉积物中元素S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XRF方法对非金属变价元素测试的局限性;受含水量影响,XRF元素的扫描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尤其是K、Ca和Fe等元素的扫描强度相对于其含量在岩芯剖面上呈现由岩芯底部到顶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利用元素C l的扫描强度作为沉积物含水量的代用指标,对K、Ca、Ti和Fe元素扫描结果进行校正,校正后XRF扫描强度与元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对兹格塘错沉积物XRF元素扫描结果进行定量转换,转换结果与ICP-OES所测非常一致,这为XRF元素分析方法在湖泊沉积物元素分析上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岩芯X荧光光谱扫描仪 ICP-OES元素分析 兹格塘错
下载PDF
1973-2010年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冰川变化与湖泊响应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淑萍 张虎才 +3 位作者 陈光杰 常凤琴 蔡艳凤 郑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采用距离昂拉仁错最近的狮泉河、改则和普兰地区1973-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覆盖昂拉仁错流域1973、1976、1990、2000、2001、2002和2009年共7a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湖泊变化信息,并选取1976、1990/1992、2001和2009年覆盖全流域的遥... 采用距离昂拉仁错最近的狮泉河、改则和普兰地区1973-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覆盖昂拉仁错流域1973、1976、1990、2000、2001、2002和2009年共7a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湖泊变化信息,并选取1976、1990/1992、2001和2009年覆盖全流域的遥感影像分析流域内的冰川变化过程.分析过去近40a内昂拉仁错流域内气候、湖泊和冰川的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时期引起昂拉仁错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昂拉仁错在过去近40a内出现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趋势,2000年为转折年,整体的变化趋势为萎缩;流域内冰川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并持续补给昂拉仁错.分析比较流域附近3个站在气温、降水量和最大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之后,选用与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变化最为相近的改则站的气象参数为参照分析引起昂拉仁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昂拉仁错湖面变化的每个时期内,在气温持续升高、冰川持续消融补给昂拉仁错水量输入的背景环境下,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主要调控了湖泊面积的变化;区域冰川量的减少与温度持续升高相匹配;当持续增加的冰雪融水与降水量对湖泊水量输入小于流域蒸发量时,湖泊面积萎缩;当冰川冻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速融化、流域的降水量逐步上升;当二者的水量输入总和超过流域内蒸发量时,湖泊面积开始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 昂拉仁错 湖泊变化 冰川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28
7
作者 雷国良 张虎才 +5 位作者 张文翔 常凤琴 樊红芳 杨明生 陈玥 牛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4-282,共9页
通过对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和磁化率的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与多种粒度参数分析,详细讨论了研究剖面形成过程中物质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所反映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特征指示了湖泊水位的相对变... 通过对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和磁化率的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与多种粒度参数分析,详细讨论了研究剖面形成过程中物质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所反映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特征指示了湖泊水位的相对变化.在距今约38.2 ka BP(14-C年代,未校正.下同)左右,沉积记录指示古湖泊的范围和水位已达到剖面位置,之后湖泊继续扩张、水位波动上升;在距今约35.5 ka BP,粒径有一突然变细又变粗的过程,可能为一次较快速的湖面波动;在距今约35.5 ~ 33.3 ka BP之间,沉积物颗粒较粗,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值低,揭示湖泊水位较低.距今约33.3 ~ 27.1 ka BP之间,沉积物颗粒较细,碳酸盐含量较前一阶段高,表明此阶段湖泊水位相对较深,但粒度、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也记录了三次较明显的湖泊快速但短暂的退缩过程;在距今约29.7~28.3 ka BP,沉积物颗粒最细,指示了此时期可能为湖泊水位最高期.从距今约27.1 ka BP开始,沉积积物颗粒明显变粗,揭示湖泊进入到退缩期,距今约18.1 ka BP,粒度指标的变化和上层的盐壳指示湖泊进入快速盐化阶段,之后湖泊退出剖面所在的位置,此后研究区湖泊水位再也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贝壳堤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华勇 张虎才 +6 位作者 陈光杰 常凤琴 段立曾 王教元 卢慧斌 吴汉 胡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9-507,共9页
选取云南15个高原湖泊,利用瑞典产HTH重力采样器提取沉积物短钻,取顶部0~0.5 cm作为湖泊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并利用分析软件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各组分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滇池等15个云南湖泊表层沉积物频... 选取云南15个高原湖泊,利用瑞典产HTH重力采样器提取沉积物短钻,取顶部0~0.5 cm作为湖泊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并利用分析软件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各组分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滇池等15个云南湖泊表层沉积物频率曲线呈多峰态,含有2至5个组分,从细到粗分别为黏土组分(C1)、细粉砂组分(C2)、粉砂组分(C3)、细—中砂组分(C4)、粗砂组分(C5),拟合众数粒径范围为0.6~423.0μm。C1组分来自大气中长期悬浮的超细粉尘和气溶胶,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湖泊水体,反映西南地区大气粉尘背景值;C2和C3是湖泊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反映流域内降水和水动力大小;C4和C5组分只出现在洱海、滇池、差黑海等部分湖泊湖心沉积物中,且含量非常低,该组分与湖泊水动力密切相关。对于滇池、抚仙湖等大型湖泊而言,粗颗粒进入湖心需两个过程:从流域地表进入湖泊水体的输入过程和从湖滨到达湖心的传输过程。湖心沉积物中粗粒含量主要受第二个过程影响,而该过程的强弱与湖流、水深、湖盆坡度等因素有关。西南地区干旱背景下湖泊快速收缩直至消失时,降水量的大幅减少使得地表径流动力减弱,加之大气环流偏弱以及水生植物覆盖面积比例增大,湖水动力减弱,由湖滨向湖心传输的物质以细粒碎屑为主。位于山地地区的小型湖泊,由于汇水面积有限、地形坡度较大,坡面径流可将地表风化碎屑物带入湖盆甚至湖心位置,这类湖泊沉积物中粗粒物质的增加反映流域内降水量或降水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高原湖泊 表层沉积物 粒度分布特征 物源分析 沉积动力
下载PDF
洛川黄土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段弱古土壤(L_1SS_1)分子化石及其古植被与古环境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5 位作者 雷国良 张文翔 樊红芳 常凤琴 牛洁 陈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6-984,共9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连续取样的洛川黄土剖面弱古土壤层(L1SS1)和相邻黄土层(L1LL1,L1LL2)的分子化石进行了检测,获得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和酰胺等种类众多、丰度较高的分子化石。W草/植=nC31/(nC27+nC2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连续取样的洛川黄土剖面弱古土壤层(L1SS1)和相邻黄土层(L1LL1,L1LL2)的分子化石进行了检测,获得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和酰胺等种类众多、丰度较高的分子化石。W草/植=nC31/(nC27+nC29+nC31),W木/檀=(nC27+nC29)/(nC27+nC29+nC31)和W木/草=(nC27+nC29)/nC31记录了草本与植被、木本与植被、木本与草本比例变化规律的古植被信息。检测样品的CPI值为5.60—11.50,地质作用影响较小;通过磁化率、粒度和分子化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磁化率、粒度记录了环境变化及主要气候事件(相关系数达-0.81);而分子化石能较好地反映古植被变化。当气候环境由干冷向温湿变化、水热配置条件改善时,植被变化响应较迅速;当环境恶化、转向干冷时,响应较弱或滞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结果。整个研究剖面段样品以nC31为主峰的高碳数优势,分子化石表明末次冰期间冰段洛川地区(黄土高原)发育草本植被而没有出现以森林为主的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黄土剖面 末次冰期间冰段 分子化石 古植被与古环境
下载PDF
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汉 常凤琴 +6 位作者 张虎才 李华勇 蒙红卫 段立曾 刘东升 李楠 朱梦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9-687,共9页
选择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区的泸沽湖作为研究对象,对南部主湖区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合湖泊周围自然地理要素,探讨了粒度各组分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泸沽湖南部主湖区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以... 选择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区的泸沽湖作为研究对象,对南部主湖区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合湖泊周围自然地理要素,探讨了粒度各组分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泸沽湖南部主湖区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少数样品为砂质粉砂、砂,砾石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北部湖滨带,其中粉砂是该研究区的优势粒级。另外,南部主湖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各组分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研究区东南侧及西南侧由于受入湖河流(山跨河、三家村河)的影响,导致黏土组分呈舌状分别向北、向东北方向延伸,但东南侧由于受湖水外流形成的定向湖流顶托作用,对研究区物源的贡献较弱;研究区西北部砂组分由于受到悬移作用和定向湖流影响,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凸出;由于受反时针环流作用的影响,大量细粒物质由研究区北部和西南侧悬移至研究区南部并沉积下来,使得此处有大量细物质沉积。同时指出,泸沽湖南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特征受控于湖泊沉积动力过程及沉积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程度的差异,研究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不仅对于认识湖泊水动力及物质输入状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合理选择钻孔岩芯位置、开展湖泊沉积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沽湖 表层沉积物 粒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虎才 雷国良 +3 位作者 常凤琴 樊红芳 杨明生 张文翔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和230Th等测年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化石贝壳、湖泊沉积(包括现代沉积)样品有机质(包括碱性残留和胡敏酸组分)、碳酸盐(CaCO3)和剖面顶部石盐(NaCl)晶体在不同实验室进行...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和230Th等测年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化石贝壳、湖泊沉积(包括现代沉积)样品有机质(包括碱性残留和胡敏酸组分)、碳酸盐(CaCO3)和剖面顶部石盐(NaCl)晶体在不同实验室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样品测年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并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对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记录的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得出察尔汗古湖高湖面形成于约39·7~17·514CkaB·P.;研究证明柴达木盆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很低,且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等低等藻类和微生物,受老碳和溶解物质影响强烈,因此必须经过多种方法综合测年才能比较可靠地确定所测样品的形成年代;测年结果的不确定性不仅来源于样品自身元素(同位素)的特性和沉积过程中再沉积作用的影响,也可能源自于放射性14C产生过程的不稳定性;对比发现贝壳化石老于同层位有机质14C年龄15~18ka,这可能与柴达木盆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古湖泊面积及水体有关;同时,不平衡铀系测年在确定开放体系矿物晶体年代应用中的可靠性尚须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机理也还需要探讨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贝壳堤 常规及AMS测年
下载PDF
柴达木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文翔 张虎才 +5 位作者 雷国良 杨伦庆 牛洁 常凤琴 杨明生 樊红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7-928,共12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可以作为湖泊和古气候演化良好的代用指标;残留组分中的元素及元素对与原岩及其风化程度紧密相关,因此,酸溶组分与残留组分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在对于环境响应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应该将二者分开研究以避免对元素所携带环境信号解译的偏差。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43.5~22.4cal.kaB.P.(39.7~17.5kaB.P.14C年代)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期间古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43.5~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总体较低,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且湿润度值((Fe2O3+Al2O3)/(MgO+CaO),或H)处于高值段,而Ca/Mg,Fe/Mn和Rb/Sr则处于低值段,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古湖泊水体增加;其中37.8~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多出现最低值,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富集,H值较高,而Ca/Mg,Fe/Mn和Rb/Sr此段均值最小,表明此时为环境的最适宜期,此期间降雨充沛,湖泊处于高湖面;在31.7~22.4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富集,且Ca/Mg,Fe/Mn和Rb/Sr处于高值段波动,H值处在低值段,指示气候环境恶化,降水逐渐减少,古湖泊水体萎缩;在约22.4kaB.P.气候快速恶化,形成石盐结晶,高湖面历史结束。柴达木盆地该期高湖面及其演化过程可与腾格里沙漠和额济纳盆地-巴丹吉林沙漠高湖面记录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范围气候变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湖 贝壳堤剖面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古湖小狐山剖面有机质与碳酸盐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伦庆 张虎才 +4 位作者 类延斌 雷国良 张文翔 常凤琴 庞有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7,共12页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额济纳古湖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碳酸盐(CaCO_3)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碳来源和无机碳酸盐成因,结果表明在额济纳古湖相沉积物中TOC与TN含量呈同步变化规律,TOC/TN(9.91~10.16)较稳定...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额济纳古湖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碳酸盐(CaCO_3)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碳来源和无机碳酸盐成因,结果表明在额济纳古湖相沉积物中TOC与TN含量呈同步变化规律,TOC/TN(9.91~10.16)较稳定,其有机质为湖泊自生藻类和外源维管束植物共同提供。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受温度、降雨量变化控制,当气候暖湿时,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高,气候冷干则有机碳含量低,因此,有机碳含量是所研究剖面气候温湿与干旱(冷)的有效环境指标。湖泊自生碳酸盐含量则由湖区有效湿度和生物量的共同控制,其稳定碳同位素指示有效湿度的大小。粒度,特别是小于2μm组分含量与水动力和搬运介质相关,其组分含量大于5%时为湖相沉积且随其含量增加指示水深加大。根据沉积物中有机碳、碳酸盐、无机碳同位素和粒度,并结合剖面岩相特征,探讨了研究区该时段(按剖面深度划分)气候变化和湖泊演化历史:?~38.15^(14)C kaB.P.(1039~9 49cm)湖区气候为冷干环境特征,风沙盛行;38.15~31.73^(14)C kaB.P.(949~780cm)气候环境逐步改善,降水量增加,湖泊开始发育并到达湖泊高水位阶段;31.73~22.79^(14)C kaB.P.(780~482cm)湖泊水位有所下降,气候有明显的波动,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位上,湖区环境仍为暖湿气候;22.79~17.37 ^(14)C kaB.P.(482~304cm)气候开始变冷变干,湖区有效适度持续减小,湖泊退缩;17.37~14.00 ^(14)kaB.P.(304~178cm)湖泊退出研究点,区域有效湿度小,风沙盛行,存在短暂气候事件,造成暂时性流水;14~4 ^(14)C kaB.P.(178~0cm)湖泊开始再度扩张、水位上升,湖水变淡,到该阶段的后期气候又一次发生转变,湖区再度成为干旱环境,有效湿度减小,湖泊开始萎缩、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古湖 湖泊沉积物 有机碳 碳酸盐TOC/TN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庞有智 张虎才 +3 位作者 常凤琴 雷国良 李春海 蒲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9,共11页
通过对红水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以及地层岩性的分析,在讨论了沉积地层连续性和记录完整性的基础上,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a,Fe,Mg,K,Na和Mn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结合其不同的孢粉... 通过对红水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以及地层岩性的分析,在讨论了沉积地层连续性和记录完整性的基础上,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a,Fe,Mg,K,Na和Mn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结合其不同的孢粉组合,不仅与沉积环境紧密相关,而且可以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晚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显示研究区在13.6~9.7cal.kaB.P.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60~13.08cal.kaB.P.,12.75~12.20cal.kaB.P.和11.60~10.45cal.kaB.P.期间气候较温暖湿润;13.08~12.75cal.kaB.P.和10.45~9.70cal.kaB.P.期间气候相对冷干;而在12.2~11.6cal.kaB.P.期间,则表现相对冷湿。自11.6cal.kaB.P.之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暖期,元素Ca,Fe,Mg,K,Na及Mn的含量和孢粉A/C比值变化曲线均表明在全新世初期气候波动频繁,并在11.3cal.kaB.P.和10.5cal.kaB.P.左右出现较强的冷波动。通过与其他研究区地质记录对比,指出研究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但基本格局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末次冰消期 元素地球化学 孢粉记录
下载PDF
柴达木察尔汗贝壳堤剖面Sr同位素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牛洁 张虎才 +5 位作者 常凤琴 陈玥 樊红芳 张文翔 杨明生 雷国良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2,共9页
根据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酸不溶组分和酸溶组分的提取及其87Sr/86Sr的测定,结合沉积物中Rb/Sr的变化,指出Sr同位素组成特征可有效指示源区化学风化和沉积区古环境变化;依据酸溶组分中盐度指标Sr/Ca,Sr/Ba值与Sr同位素组成... 根据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酸不溶组分和酸溶组分的提取及其87Sr/86Sr的测定,结合沉积物中Rb/Sr的变化,指出Sr同位素组成特征可有效指示源区化学风化和沉积区古环境变化;依据酸溶组分中盐度指标Sr/Ca,Sr/Ba值与Sr同位素组成曲线的对比分析,揭示酸溶组分Sr同位素可以较好的指示水体形成时的盐度。通过分析贝壳堤剖面化学风化和部分盐度变化过程,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39.6~17.1kaBP(未经校正的AMS14C测年结果,全文同)湖泊高湖面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古湖 87Sr/86Sr 古环境变化
下载PDF
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7 位作者 丁虎 雷国良 樊红芳 常凤琴 李斌 张文翔 牛洁 陈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9-596,共8页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机质3个样品进行常规14C和AMS测年,发现同一地层相同点样品不同组分的测年结果相差悬殊,样品无机质比其有机质年龄(3682±70)a偏老2624a.对其14C测年可靠性对比分析发现,常规14C和AMS对骨骼和牙齿化石测年相差仅为13a,校正为日历年后几乎相等,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误差很小,而碳的来源、组成及其“死碳”混入的比例是影响测年结果的主要因素.化石年龄与土壤有机质年龄之间的差别,揭示该剖面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沉积间断.由于同一层位骨化石、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14C测年结果差异,在进行化石年代确定、考古及古文明研究、生态植被恢复、土壤无机碳存储库研究中,年龄的界定应选择相应的测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及古土壤 生物化石 有机质 无机质 常规 ^14C及AMS测年
下载PDF
河蚬分布的气候环境及壳体稳定同位素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虎才 陈玥 +5 位作者 樊红芳 杨明生 常凤琴 牛洁 雷国良 张文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7-84,共8页
根据实地考察和对现有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中国大陆河蚬现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mm(800~1400mm)、1月平均气温大于0℃(0.5~4.5℃)、温暖湿润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环境之中。河蚬壳体在生长过程中记录了气候环... 根据实地考察和对现有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中国大陆河蚬现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mm(800~1400mm)、1月平均气温大于0℃(0.5~4.5℃)、温暖湿润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环境之中。河蚬壳体在生长过程中记录了气候环境和水体性质的信息。利用碳酸盐自动装置与Finnigan MAT-253型质谱仪联机对河蚬壳体δ^18O和δ^13C的值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壳体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理效应和生态习性差异造成全壳的δ^18O值变化较小,江苏一帆河、古黄河、江西绵江和云南滇池4个采样区(点)之间变化仅为1.4‰;河蚬壳体不同部位δ^18O值记录了生长过程中的季节性温度变化;随纬度增高壳体δ^13C值富集轻同位素组成,有变负的趋势;雨热同期气候环境下的一帆河、古黄河地区现代河蚬壳体碳氧同位素值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变化位相非常相似,反映了壳体碳氧同位素值对气候环境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碳氧同位素组成 气候环境
下载PDF
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对沉积相的指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文翔 张虎才 +5 位作者 雷国良 杨伦庆 类延斌 常凤琴 蒲阳 庞有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9-796,共8页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括Y),其中LREE含量占稀土总量的88.67%;且各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呈负异常模式,但各相位地层的LREE富集程度与分配模式存在差异。由于小狐山剖面中沉积地层的自身岩性、沉积粒径、矿物结构组成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REE分异。因此,通过δCe-∑REE图并结合三次回归曲线,可以很好地将不同沉积相得物质有效的区分开来。小狐山剖面除极少数的几个样品(水下沉积砂)之外,其余的均落在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上部;而风成砂层则几乎全部落在回归曲线之下;此外,对于风沙-河流作用下的混合样品也有较好识别,河流过渡相的样品则分布在曲线上或与之相邻近。此研究结果得到了柴达木贝壳堤沉积物的REE数据的验证,运用此方法可以为直观的判别剖面中的不同沉积相,并为定量化划分地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δCe-∑REE 图沉积相
下载PDF
异龙湖湖泊沉积对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思思 张虎才 +3 位作者 常凤琴 吴汉 卢慧斌 刘东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81,共8页
通过对异龙湖短钻岩芯沉积物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并参考实验室其他项目组137Cs-210Pb方法建立的年代标尺,讨论了异龙湖流域188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异龙湖短钻岩芯沉积物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并参考实验室其他项目组137Cs-210Pb方法建立的年代标尺,讨论了异龙湖流域188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岩芯35~25 cm段(1880—1936年)碳酸盐含量、中值粒径均值较高,表明这一时期为暖湿气候,TOC含量处于低值且平缓,证实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至25~15 cm段(1936—1996年)碳酸盐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根离子等其他化合物含量、反应条件、过程及碳酸盐沉淀保存条件发生改变,在此种情况下,指标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岩芯15~0 cm段(1996—2013年)沉积物粘土含量升高,砂含量降低,应与异龙湖流域防护林工程有关,这一时期的指标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强度较之前有所减弱,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恢复流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龙湖 粒度 碳酸盐 有机质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近70年来云南杞麓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楠 常凤琴 +6 位作者 张虎才 刘亚生 吴汉 段立曾 刘培 路志明 毕荣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选择位于滇中地区的杞麓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湖泊沉积岩芯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210Pb、137 Cs年代数据,并与气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探讨杞麓湖地区近七十年来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 选择位于滇中地区的杞麓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湖泊沉积岩芯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210Pb、137 Cs年代数据,并与气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探讨杞麓湖地区近七十年来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度的粗细以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指示了湖泊水位的高低;有机质含量指示了人类活动的强弱,高值指示人类活动加强.综合分析杞麓湖钻孔岩芯粒度指标,同时结合碳酸盐和有机质指标得出,近70年来杞麓湖地区气候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阶段I(53.5-29.5cm,约1945-1970A.D.)温度较低,降水量较高,气候较为冷湿,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较弱;阶段II(29.5-11cm,约1970-1986A.D.)温度相对较高,降水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气候整体呈现出暖干特点,而此时人类活动逐渐增强;阶段III(11-0cm,约1986-2013A.D.)为高温多雨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粒度 碳酸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