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玉米鞘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及优势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王林英 张小杰 +5 位作者 洪流 常卫格 高建昊 周天旺 王春明 郭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0-2328,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66株镰孢菌菌株,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73.5%)、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13.3%)、胶孢镰孢(Fusarium subglutinans)(5.4%)、温孢镰孢(Fusarium temperatum)(3.6%)、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1.8%)、布氏镰孢(Fusarium boothii)(1.2%)和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1.2%),其中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病原菌。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2株拟轮枝镰孢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条引物共扩增出193条清晰条带,其中192条为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9.48%,4个生态区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12和0.3087,遗传相似度、遗传距离集中在0.9258~0.9510、0.0503~0.0771,证明拟轮枝镰孢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陇东地区菌株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和陇南地区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9501,遗传距离最小,为0.0503,陇中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供试菌株可划分为9个类群,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分布在不同的ISSR类群中,说明玉米鞘腐病优势病原菌拟轮枝镰孢ISSR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玉米鞘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鞘腐病 镰孢菌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罗勒和紫苏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智亚楠 赵筱岑 +3 位作者 常卫格 王霄阳 李甜甜 陈利军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明确唇形科植物罗勒和紫苏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和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勒和紫苏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 为明确唇形科植物罗勒和紫苏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和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勒和紫苏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罗勒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芳樟醇(33.749%)、乙基异丙醚(22.033%)和桉树脑(6.893%)等;紫苏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2-丁酰呋喃(79.093%)和2-呋喃甲酰乙腈(12.398%)。2种挥发油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花生白绢病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罗勒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EC50在1.50~3.40μL/皿之间;而紫苏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EC50在0.64~2.48μL/皿之间。可见,罗勒和紫苏挥发油均有在农业上作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 紫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