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刘雄杰 耿爱莲 +7 位作者 常枨 张冰 曾另超 王海宏 陈霞 曹婧 刘华贵 丁保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只。组内各性别分别设置5个重复。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低代谢能(12.20 MJ/kg)...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只。组内各性别分别设置5个重复。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低代谢能(12.20 MJ/kg)、中代谢能(12.64 MJ/kg)、高代谢能(13.08 MJ/kg)3种不同的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①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中代谢能组母鸡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中代谢能组公鸡(P<0.05);性别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公鸡(P<0.05);②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IgA、IgG、IgM、γ-干扰素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血清IgA、IgM、白细胞介素-6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中代谢能组Ig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低代谢能组IgM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高代谢能组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性别对血清IgA、IgG、α-干扰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IgA和α-干扰素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IgG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③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肌肉中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中代谢能水平下含量最高;公鸡总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研究表明: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代谢能为13.08 MJ/kg时,免疫性能较好;代谢能为12.64 MJ/kg时,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味道更鲜,品质最优;从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公鸡较母鸡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代谢能 血清抗氧化指标 血清免疫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常枨 耿爱莲 +7 位作者 张倩倩 赵亚芳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张小月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69-437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此为制定北京油鸡产蛋期饲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26周龄油鸡母鸡324只,随机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此为制定北京油鸡产蛋期饲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26周龄油鸡母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笼,每笼3只鸡。3组试验饲粮代谢能(11.31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5%)相同,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70%、0.75%和0.80%。试验期为27~34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27~34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周平均蛋重、料蛋比、产蛋率、死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1~34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P<0.05),0.70%组的周平均蛋重最高,产蛋率最高。2)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油鸡30周龄鸡蛋的平均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鸡蛋等级、蛋形指数、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蛋清相对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和鸡蛋等级(P<0.05)。0.80%组的蛋壳颜色值显著高于0.70%组和0.75%组(P<0.05),0.70%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均显著高于0.75%组和0.80%组(P<0.05),0.70%组和0.80%组的鸡蛋等级显著高于0.75%组(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4周龄油鸡鸡蛋的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鸡蛋等级(P<0.05)。0.75%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0.75%组的鸡蛋等级显著高于0.80%组(P<0.05),0.70%组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34周龄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饲粮赖氨酸水平有影响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8)及总抗氧化能力的趋势(P=0.055)。综上所述,建议北京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饲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北京油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0~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母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常枨 耿爱莲 +6 位作者 张帆 张倩倩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824-683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0~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母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的赖氨酸水平,为制定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油鸡新配套系商品代10周龄母鸡...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0~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母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的赖氨酸水平,为制定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油鸡新配套系商品代10周龄母鸡21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6%、0.73%和0.80%。试验期为10~16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0~16周龄母鸡周平均体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0.80%组的死淘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2)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油鸡新配套系母鸡屠宰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鸡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P<0.05),0.68%组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滴水损失显著低于0.73%组(P<0.05)。4)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溶菌酶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甘油三酯含量影响显著(P<0.05),0.66%组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0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66%组的血清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0.73%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综上所述,油鸡新配套系育成母鸡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14%条件下,赖氨酸水平为0.66%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北京油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常枨 张尧 +6 位作者 张剑 曾另超 马银娟 初芹 耿爱莲 刘华贵 晏志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为探索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在2015—2019年对北京油鸡鸡群连续进行5个世代的禽白血病净化,在开产和纯繁前分别对母鸡蛋清和公鸡精液进行ALV-p27抗原检测,并对每个世代的孵化及产蛋性能数据进行统... 为探索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在2015—2019年对北京油鸡鸡群连续进行5个世代的禽白血病净化,在开产和纯繁前分别对母鸡蛋清和公鸡精液进行ALV-p27抗原检测,并对每个世代的孵化及产蛋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5个世代净化淘汰,北京油鸡开产前公鸡精液ALV-p27抗原阳性率由0世代的15.27%显著降低到4世代的5.66%(P<0.05),但禽白血病净化对0~4世代北京油鸡产蛋数、入孵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禽白血病净化,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净化 生产性能 北京油鸡
下载PDF
北京油鸡不同蛋壳颜色鸡蛋蛋壳品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枨 唐韶青 +5 位作者 晏志勋 张剑 耿爱莲 王海宏 刘华贵 初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3,共5页
为探讨紫壳蛋的蛋壳特性,研究根据蛋壳颜色将北京油鸡鸡蛋分为普通组和紫壳组,探讨了两组鸡蛋的蛋壳颜色、厚度和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普通组和紫壳组鸡蛋随着蛋壳颜色由浅到深,蛋壳厚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普通组的蛋壳强... 为探讨紫壳蛋的蛋壳特性,研究根据蛋壳颜色将北京油鸡鸡蛋分为普通组和紫壳组,探讨了两组鸡蛋的蛋壳颜色、厚度和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普通组和紫壳组鸡蛋随着蛋壳颜色由浅到深,蛋壳厚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普通组的蛋壳强度随着蛋壳颜色加深先增加后降低,但是紫壳组鸡蛋随着蛋壳颜色加深,蛋壳强度持续增加。紫壳组的蛋壳强度均优于普通组。北京油鸡鸡蛋蛋壳颜色各测量指标(光反射系数、L^(*)值、a^(*)值、b^(*)值)与蛋壳质量(厚度、强度)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间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蛋壳颜色对北京油鸡鸡蛋的蛋壳厚度和强度有影响,紫壳蛋具有较好的蛋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蛋壳颜色 蛋壳厚度 蛋壳强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不同性别北京油鸡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雄杰 耿爱莲 +7 位作者 常枨 张尧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张小月 丁保安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51-226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不同性别北京油鸡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北京油鸡适宜饲粮代谢能水平提供依据。本试验严格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不同性别北京油鸡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北京油鸡适宜饲粮代谢能水平提供依据。本试验严格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占1/2,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组,其中3个组均为公鸡,另外3个组均为母鸡,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3个组分别为低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20 MJ/kg)、中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64 MJ/kg)、高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1)高代谢能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高代谢能组母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时公鸡和母鸡有较好的生长性能。2)公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母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高代谢能组(P<0.05),翅膀率显著低于高代谢能组(P<0.05)。低代谢能组公鸡和母鸡的皮脂厚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鸡和母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公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胸肌和腿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中代谢能组的胸肌和腿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高代谢能组腿肌pH 24 h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母鸡方面,高代谢能组的胸肌和腿肌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胸肌水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低代谢能组的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中代谢能组的胸肌pH 24 h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腿肌pH 24 h显著高于低代谢能组(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4)高代谢能组公鸡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母鸡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与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血清脂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优先考虑生长性能时,14~17周龄北京油鸡公鸡和母鸡育肥期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优先考虑肉品质、屠宰性能时,14~17周龄北京油鸡公鸡和母鸡育肥期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20和12.64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育肥期 代谢能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倩倩 耿爱莲 +6 位作者 常枨 赵亚芳 赵向红 张玉 王海宏 初芹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03-241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高峰期饲粮蛋氨酸水平,为今后制定油鸡产蛋期饲养标准提供依据。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体重无显著差异(P>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高峰期饲粮蛋氨酸水平,为今后制定油鸡产蛋期饲养标准提供依据。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26周龄油鸡母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笼,每笼3只。各组随机饲喂3种粉状试验饲粮,饲粮代谢能(11.31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5%)相同,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34%、0.42%、0.48%。试验测定27~30周龄、31~34周龄、27~34周龄油鸡生产性能,30、34周龄蛋品质,34周龄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27~30周龄、31~34周龄,油鸡的周平均采食量、周平均蛋重、料蛋比、产蛋率、死淘率均不受饲粮蛋氨酸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有影响27~34周龄产蛋率的趋势(P=0.056)。27~34周龄,0.34%组的周平均蛋重最高,料蛋比较低。2)饲粮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0周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其中0.34%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显著高于0.42%组(P<0.05),但和0.48%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对34周龄平均蛋重有影响的趋势(P=0.054),但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0.34%组的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鸡蛋等级最高。3)饲粮蛋氨酸水平对34周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影响的趋势(P=0.052),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34%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溶菌酶含量最高,尿素氮、丙二醛含量最低,总抗氧化能力较高。综合考虑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建议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蛋氨酸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产蛋高峰期
下载PDF
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伟玉 常枨 +7 位作者 张倩倩 赵亚芳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宋志刚 耿爱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5-159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1.00%、1.15%,分别统计0~3周龄、4~6周龄和0~6周龄生长性能,6周龄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及周平均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周平均采食量(251.85 g)与周平均体增重(85.52 g)最大;饲粮赖氨酸水平对4~6周龄油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时料重比最低(2.95)。0~6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周平均采食量有影响显著(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周平均采食量逐渐增加,且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达到最大值(184.58 g);赖氨酸水平对周平均体增重与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00%和1.15%赖氨酸组的周平均体增重均显著高于0.85%赖氨酸组(P<0.05),且料重比显著低于0.85%赖氨酸组(P<0.05);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互作对周平均体增重影响显著(P<0.05),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赖氨酸水平为1.15%时周平均体增重最高(70.15 g)。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19%粗蛋白质组的尿酸含量(357.41μmol/L)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白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15%赖氨酸组血清白蛋白含量(20.09 g/L)显著高于0.85%和1.00%赖氨酸组(P<0.05)。总体上,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0~6周龄雏鸡采食量,赖氨酸水平影响体增重和料重比,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互作对体增重影响显著。推荐北京油鸡育雏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9%、赖氨酸水平为1.15%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蛋白质 赖氨酸 北京油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北京油鸡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冰 张剑 +6 位作者 晏志勋 常枨 耿爱莲 王海宏 刘华贵 王志鹏 初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30,共7页
为了从母系遗传的角度探讨北京油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测定了165只北京油鸡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全序列,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结合NCBI下载的43个其他鸡种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北京油鸡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1... 为了从母系遗传的角度探讨北京油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测定了165只北京油鸡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全序列,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结合NCBI下载的43个其他鸡种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北京油鸡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1231~1232 bp,存在一处碱基缺失;共发现26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组成了13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为0.00427±0.00074,单倍型多样性为0.563±0.047,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5.258;北京油鸡13种单倍型可划分为A、B、C、E四个分支,其中C分支为优势分支,占检测个体的73.3%。结果表明,北京油鸡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呈中等水平,保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浅谈猪精液保存在人工授精中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利娟 常枨 《猪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在世界上主要的猪肉生产国中,猪人工授精(AI)技术的应用率在90%以上。尽管猪冷冻精液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由于其效率不高,在猪场实际生产中并不多见使用。在猪人工授精技术中,液态精液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精液,与传统的牛冷冻精液不同,其... 在世界上主要的猪肉生产国中,猪人工授精(AI)技术的应用率在90%以上。尽管猪冷冻精液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由于其效率不高,在猪场实际生产中并不多见使用。在猪人工授精技术中,液态精液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精液,与传统的牛冷冻精液不同,其独特的精子微胶囊保护膜技术,可以对猪精子进行更加完善的液态保存,因此液态精液是目前猪人工授精使用的主要方式。文章综述了猪精液保存技术在人工授精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人工授精技术助力恢复生猪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保存 人工授精 展望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油脂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滕俊达 晏志勋 +3 位作者 常枨 刘华贵 初芹 白莹 《北方牧业》 2024年第22期14-14,共1页
油脂是饲料六大营养物质中粗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许多蛋鸡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必需脂肪酸。作为蛋鸡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油脂能够有效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文... 油脂是饲料六大营养物质中粗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许多蛋鸡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必需脂肪酸。作为蛋鸡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油脂能够有效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文综述了常见蛋鸡饲料中不同油脂的来源和营养特征,以及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为探索蛋鸡生产中合适的油脂种类及比例的筛选提供参考。1油脂对蛋鸡生产的重要意义油脂含有大量的能量以及各种脂肪酸,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脂质通过血液和其他循环系统的运输沉积在卵巢中,会成为蛋黄的组成物质,例如,卵磷脂等。不同的油脂含有不同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比例,因而,在饲料中添加合适的油脂后,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和比例也会改变,从而对鸡蛋的营养和风味产生很大影响。蛋鸡由于有产蛋的生理需求,对必需脂肪酸的依赖程度高于猪和反刍动物,油脂对蛋鸡生产的影响受多种因素制约,此外,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均衡油脂有助于降低鸡蛋的暗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生产 必需脂肪酸 蛋鸡饲料 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 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特征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样颗粒活化的肥大细胞对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慧婷 赵骏楠 +5 位作者 田晓云 李平 杨路达 常枨 李丽敏 王家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4-1221,共8页
为探讨负载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的肥大细胞对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小鼠腹腔肥大细胞(pMCs),以VLPs负载的pMCs为对照组,以丹参酮ⅡA处理后再负载VLPs的pMCs为试验组,不做任何处理的pMCs为空白组。6 h后收集各组pMCs上清... 为探讨负载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的肥大细胞对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小鼠腹腔肥大细胞(pMCs),以VLPs负载的pMCs为对照组,以丹参酮ⅡA处理后再负载VLPs的pMCs为试验组,不做任何处理的pMCs为空白组。6 h后收集各组pMCs上清液,分别作用于脾初始淋巴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并对pMCs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颗粒现象。结果显示,VLPs刺激pMCs可引起明显的脱颗粒,pMCs上清液对脾总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丹参酮ⅡA可抑制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并降低pMCs上清液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VLPs刺激pMCs后的上清液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处理组pMCs的上清液使脾T淋巴细胞增殖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产物具有促进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其分泌成分则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样颗粒 肥大细胞 丹参酮ⅡA 淋巴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