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下瘀血汤合方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平键 金晋 +1 位作者 孙磊 成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88-894,共7页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通路探讨黄芪汤和下瘀血汤合方(黄芪下瘀血汤)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6周龄C5...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通路探讨黄芪汤和下瘀血汤合方(黄芪下瘀血汤)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6周龄C57BL/6小鼠75只,随机选择15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15%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2 mL/kg体重,每周3次)造模。1周后,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汤组、下瘀血汤组和黄芪下瘀血汤组,每组15只。各用药组继续予四氯化碳造模的同时,每天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双蒸水,连续灌胃5周。6周末处死各组小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胶原增生标志物层连蛋白(FN)、I型胶原(Col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黄芪汤、下瘀血汤、黄芪下瘀血汤均可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功能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调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Hyp含量,改善肝组织炎性损伤和胶原沉积,下调肝组织FN、Col I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且黄芪下瘀血汤较单用黄芪汤和下瘀血汤组有进一步增强的作用,尤其以肝组织胶原沉积和Hyp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下瘀血汤可下调肝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黄芪下瘀血汤可有效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减少胶原纤维沉积,且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强于黄芪汤和下瘀血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Caspase-1/IL-1β通路、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黄芪下瘀血汤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白细胞介素-1β通路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2
作者 平键 成扬 徐列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作用,以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信号之间的关系。方法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传代培养并使用药物处理。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作用,以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信号之间的关系。方法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传代培养并使用药物处理。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PARγ的细胞内分布。收集裂解细胞分别抽提RNA、总蛋白和核蛋白,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目标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活化HSC几乎没有凋亡发生,而姜黄素处理诱导了HSC凋亡,促进了HSC中PPARγ的核转位和(或)重分布。姜黄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增强HSC胞核PPARγ表达,抑制了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促进了促凋亡因子Bax表达;这些作用能够被PPARγ阻断剂所拮抗。结论姜黄素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表达和核转位/重分布,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姜黄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 凋亡
下载PDF
淫羊藿苷干预核因子NF-κB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平键 陈红云 +2 位作者 张晶 周扬 徐列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188-2191,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作用,及其对HSC活化过程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Alamar blue法观察10^-4-10^-8M浓度ICA对4d...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作用,及其对HSC活化过程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Alamar blue法观察10^-4-10^-8M浓度ICA对4d的HSC增殖的作用;传代培养的HSC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刺激组,ICA组,TGFβ1加ICA组,药物孵育24h后,Alamar blue法检测HSC增殖,real—time PCR及蛋白印记法检测淫羊藿苷对TGFβ1刺激的HSC内I型胶原(Collagen I,Col I)、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NF-κB表达的变化,高内涵药物筛选系统检测HSC内NF-κB核转位的变化特点。结果:10^-4~10^-8MICA可一定程度抑制HSC的增殖,并且无明显细胞毒作用;10^-6MICA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SC增殖,减少HSC内Col I mRNA表达和α—SMA蛋白表达的增加,抑制NF-κB的蛋白表达;减少TGFβ1刺激的HSC内NF-κB核转位。结论:淫羊藿苷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及核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淫羊藿苷 核因子ΚB 体外研究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平键 成扬 +2 位作者 许怀栋 付海军 周朝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O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培养HepG2.2.15细胞和大鼠HSC-T6细胞,分别使用OB或者氧化苦参碱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含量。收集HSC-T6细胞抽提总R...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O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培养HepG2.2.15细胞和大鼠HSC-T6细胞,分别使用OB或者氧化苦参碱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含量。收集HSC-T6细胞抽提总RNA,使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量;抽提细胞总蛋白,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结果OB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分泌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氧化苦参碱(两者对HBsAg抑制率的比较为:P=0.043;HBeAg为:P=0.026)。OB处理组的α-SMA含量不仅在转录水平而且在翻译水平显著低于氧化苦参碱组(mRNA:P=0.013,蛋白:P=0.042);OB处理组的Ⅰ型胶原表达量同样显著低于氧化苦参碱组(mRNA:P<0.01;蛋白:P<0.01)。结论OB对HepG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HSC-T6细胞表达α-SMA和I型胶原有抑制作用,且显著优于氧化苦参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2.15细胞 HSC—T6细胞 氧化苦参碱 黄芩苷
下载PDF
外感清热解毒方对发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与下丘脑环氧化酶1和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平键 成扬 +2 位作者 麦静愔 奚安 陈建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8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观察外感清热解毒方对发热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和下丘脑环氧化酶1和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38只;造模组予干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正常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6 h后,造模组剔除6只升... 目的观察外感清热解毒方对发热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和下丘脑环氧化酶1和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38只;造模组予干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正常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6 h后,造模组剔除6只升温<0.8℃的大鼠,剩余32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混悬液,中药组予相应剂量的中药灌胃。4 h后处死大鼠,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含量;取下丘脑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化酶1和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阳性对照药物和中药干预均降低了发热大鼠的体温,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高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显著抑制了下丘脑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蛋白水平表达(P<0.01),低剂量和和高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下丘脑组织中环氧化酶1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外感清热解毒方能有效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抑制下丘脑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清热解毒方 发热 炎症因子 环氧化酶1和2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6
作者 平键 陈红云 徐列明 《肝脏》 2013年第8期566-569,588,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最初是由Friedenstein等报道,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类来源于骨髓的贴壁单核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而且经过20-30代常规传代培养后仍能保持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最初是由Friedenstein等报道,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类来源于骨髓的贴壁单核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而且经过20-30代常规传代培养后仍能保持其分化能力,这类具有未分化、非造血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等特征的细胞被发现后的十余年里内,被称为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样集落单位等等多种名称,最终被Pittenger等统一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MSC),并明确这类细胞不仅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还可分化为多种间质组织细胞,包括脂肪细胞、肌肉、肌腱等等,随后,BMSC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MSC不仅仅来源于骨髓,还可以从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终末期肝病 基质成纤维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临床 软骨细胞 脂肪细胞
下载PDF
中药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平键 成扬 徐列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概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s)活化调节及中药对该受体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s)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对Lieber-DeCarli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成扬 汪海慧 +3 位作者 胡义扬 彭景华 平键 陈高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Lieber-DeCarli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酒精液体饲料组、酒精液体饲料组和健脾活血方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按照1.0mL/100g每天1次灌胃给予健脾活血方,其他组灌服等...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Lieber-DeCarli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酒精液体饲料组、酒精液体饲料组和健脾活血方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按照1.0mL/100g每天1次灌胃给予健脾活血方,其他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实验结束处死大鼠,采集血标本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LPS水平。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病理改变。收集大鼠粪便,Bead-beating法从大鼠粪便中抽提肠道菌群总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检测,对图谱作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与正常组(U/L,ALT:31.15±7.04,AST:53.23±10.28)及无酒精饲料组(ALT:26.96±8.12,AST:52.09±8.62)比较,酒精饲料组ALT(92.72±25.83),AST(72.60±23.31)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ALT(65.28±20.36)和AST(59.11±10.32)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P<0.05)。病毒学检查显示酒精饲料组大鼠肝组织内脂肪沉积明显,干预组显著减轻。正常组和无酒精饲料组大鼠门静脉LPS水平(EU/mL,0.033±0.010,0.043±0.018)极低,而酒精液体饲料组(0.541±0.085)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显著降低LPS水平(0.349±0.098,P<0.01)。ERIC-PCR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发现酒精液体饲料组大鼠肠道细菌群落发生了明显改变,而健脾活血方能够部分恢复肠道细菌群落的正常构成。结论健脾活血方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肠道菌群的正常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方 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姜黄素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信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和胞核核因子-κB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成扬 平键 +1 位作者 刘成 徐列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信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和胞核核因子-κBp65(Rel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药物... 目的研究姜黄素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信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和胞核核因子-κBp65(Rel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药物处理后收集裂解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PAR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RelA。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9的活性。结果随着HSC活化程度增加PPARγ表达水平不断下降,姜黄素上调其表达水平(P<0·01),拮抗剂GW9662显著阻断这种作用(P<0·01)。姜黄素抑制αSMA的表达、I型胶原的生成以及胞核内活化RelA的表达(P<0·01),显著升高MMP2、9的活性(P<0·01)。结论姜黄素激活PPARγ信号途径抑制HSC活化,升高MMP2、9活性,抑制/干扰NFκB的核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 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核因子-ΚBP65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探寻肝纤维化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被引量:21
10
作者 姜娜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0-643,共4页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RNA、外泌体等与HSC活化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介绍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新靶点和非侵入性肝病诊断的新检测指标,提出将作用于HSC活化的不同靶点的化学药物或中药成分合理组成复方,以期在肝纤维化治疗学上有所突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因子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微RNAS 综述
下载PDF
淫羊藿苷提高SIRT6酶活性及抑制小鼠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洋 平键 +3 位作者 张晶 黄建华 夏世金 沈自尹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2年第6期338-341,346,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rrin,ICA)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的激活作用及对老年小鼠体内NF-kB(p65)、SIRT6蛋白表达及NF—k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酶学实验观察ICA对SIRT6的激活作用并绘制不同剂量浓度激活...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rrin,ICA)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的激活作用及对老年小鼠体内NF-kB(p65)、SIRT6蛋白表达及NF—k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酶学实验观察ICA对SIRT6的激活作用并绘制不同剂量浓度激活效率曲线。选取24月龄老年组(N=11)、24月龄+ICA干预组(N=12)和3月龄青年组小鼠(N=10)的心、肝、肌肉组织,用Westernblot检测NF-kB(p65)和SIRT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柃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网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体外酶学实验显尔ICA随着药物浓度的下降,对SIRT6逐渐呈现激活效应,在10。mol/L浓度时达到最大激活效应为142%。小鼠实验显示ICA干预后,心脏、肝脏与肌肉组织中NF—kB(p65)蛋白表达与老年小鼠比较呈现下调趋势,而SIRT6蛋白表达较老年小鼠则呈现上调趋势;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血清中炎症细胞TNF-α、ICAM-1、IL-2、IL-6的含量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与老年小鼠比较,ICA干预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CAM-1、IL-2、IL-6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ICA对SIRT6的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效应,且在极低的药物浓度下仍对SIRT6有激活作用;ICA能上调老年小鼠组织中SIRT6蛋白表达,抑制NF—kB(p65)蛋白表达及下调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提示ICA延缓炎性衰老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新靶点与NF—kB信号通路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炎性衰老 小鼠 NF-KB信号通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脂肪酸转位酶和环氧化酶2表达 被引量:11
12
作者 麦静愔 汪美凤 +3 位作者 候天禄 平键 陈高峰 成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脂肪酸转位酶(FAT)和环氧化酶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肝硬化组43只,给予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4周造模。在实验第3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和黄芪...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脂肪酸转位酶(FAT)和环氧化酶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肝硬化组43只,给予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4周造模。在实验第3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和黄芪总黄酮治疗组(小剂量组14只和大剂量组15只),治疗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4周。在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天狼猩红染色,部分肝组织抽提总RNA,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目标m 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目标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增多,而治疗组胶原纤维明显下降;模型组FAT m RNA为(0.098±0.08),蛋白为(1.05±0.076),而小剂量黄芪总黄酮治疗组分别为(0.58±0.04)和(0.67±0.021),大剂量组分别为(0.45±0.07)和[(0.31±0.072),P均<0.01];模型组环氧化酶2 m RNA为(0.78±0.044),蛋白为(1.48±0.13),而小剂量黄芪总黄酮治疗组分别为(0.52±0.010)和(1.24±0.11),大剂量黄芪总黄酮治疗组分别为(0.28±0.049)和[(0.68±0.09),P均<0.01]。结论黄芪总黄酮发挥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脂肪酸转位酶和环氧化酶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黄芪总黄酮 脂肪酸转位酶 环氧化酶2 大鼠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42
13
作者 汪美凤 平键 成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6-469,共4页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刺激损伤修复反应的结果,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之间失衡,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时产生ECM的主要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环节。控制HSC的激活...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刺激损伤修复反应的结果,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之间失衡,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时产生ECM的主要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环节。控制HSC的激活和增殖以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了解影响HSC活化增殖的有关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治疗肝纤维化,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目前研究较多的信号途径有TGF-β/Smad通路、MAPK通路、PPARγ通路、Leptin通路I、ntegrin通路、NF-κB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信号转导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鸣 赵长青 +2 位作者 平键 周扬 徐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39例肝硬化病人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营养风险2002(NRS 2002)评分对入组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 目的:研究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39例肝硬化病人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营养风险2002(NRS 2002)评分对入组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肩胛下皮皱厚度(SFT)、上臂围(AC)和手握力(HGS)等,根据所得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和上臂中部肌肉围(AMC)。使用t检验、皮尔森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结果:两组AC、AMC、SFT和双手握力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病人BMI、AC、TSF、AMC、SFT和HGS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和AMC是肝硬化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而BMI则是保护性因素。结论:1肝硬化病人有无营养风险者在人体测量学指标存在差异,其中AMC和BMI是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2综合人体测量学、血生化检查和其他评估方法可以提高营养风险评估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风险评分 人体测量学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汪海慧 成扬 +4 位作者 胡义扬 陈高峰 彭景华 冯琴 平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每日白酒灌胃连续5天,复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药干预组予健脾活血方灌胃...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每日白酒灌胃连续5天,复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药干预组予健脾活血方灌胃。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健脾活血方显著降低大鼠肝脏/体重比,降低血清ALT、AST和肝组织γ-GT活性,减少肝组织TG含量,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细胞的脂肪性病理改变。结论:健脾活血方干预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方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抑制人肝星状细胞株迁移的中药组分筛选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展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3-188,191,共7页
目的从6种已证实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组分中,筛选出抑制肝星状细胞迁移的最佳者。方法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LX-2),用细胞迁移杯培养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梯度(10-4、10-5、10-6、10-7mol/L)的青蒿琥酯、灯盏花素、红景天苷、丹参酚酸... 目的从6种已证实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组分中,筛选出抑制肝星状细胞迁移的最佳者。方法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LX-2),用细胞迁移杯培养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梯度(10-4、10-5、10-6、10-7mol/L)的青蒿琥酯、灯盏花素、红景天苷、丹参酚酸B盐、粉防己碱、黄芪总甙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10 ng/ml)诱导的LX-2迁移的抑制,从而筛选出各组分最佳作用浓度;随后比较各组分最佳浓度对LX-2迁移的抑制作用,而筛选出最佳组分。结果 6种中药组分均可抑制PDGF诱导的LX-2的迁移;但10-4mol/L丹参酚酸B盐、10-4mol/L黄芪总甙、10-4mol/L与10-5mol/L粉防己碱对LX-2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照药物筛选原则,最终选出10-4mol/L青蒿琥酯、10-4mol/L灯盏花素、10-5mol/L红景天甙、10-5mol/L丹参酚酸B盐、10-6mol/L粉防己碱、10-6mol/L黄芪总甙为最佳浓度;将各组分最佳浓度进行统一比较证实,10-5mol/L红景天苷具有更好的抑制迁移作用。结论 10-5mol/L红景天苷抑制PDGF诱导的LX-2迁移的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运动 中药方剂学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肝硬化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肝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成扬 平键 +2 位作者 许怀栋 付海军 周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 2.2.2.15细胞并在使用药物处理细胞之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 2.2.2.15细胞并在使用药物处理细胞之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药物对细胞向培养上清液中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在0.125~1 g.L-1浓度范围内,对HepG 2.2.2.15细胞毒性较小,而2 g.L-1和4 g.L-1的剂量对细胞毒性较大;氧化苦参碱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在0.125~1 g.L-1剂量范围内逐渐增加。黄芩苷在0.625~2 g.L-1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逐渐增加;黄芩苷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在0.625~1 g.L-1剂量范围内逐渐增加,但是抑制效果明显弱于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A^F组)对HepG2.2.2.15细胞株分泌乙肝病毒抗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BeAg的抑制效果优于HBsAg。其中C组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乙肝病毒抗原分泌抑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氧化苦参碱(HBsAg:P=0.043;HBeAg:P=0.026)。结论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 2.2.2.15细胞株分泌乙肝病毒抗原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 2.2.2.15细胞株 氧化苦参碱 黄芩苷
下载PDF
苍术酮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TLR7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天阳 薛建华 +4 位作者 侯天禄 平键 胡毅翔 成扬 陈建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6期952-955,共4页
目的观察苍术酮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TRL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诱导小鼠ALI模型。将144只雄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4只,模型组120只。模型组在乙醚麻醉下通过鼻内接种IAV诱导感染,... 目的观察苍术酮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TRL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诱导小鼠ALI模型。将144只雄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4只,模型组120只。模型组在乙醚麻醉下通过鼻内接种IAV诱导感染,这种病毒在小鼠中引起肺炎,然后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24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组,苍术酮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在造模2 h后,阳性药物组给予利巴韦林50 mg/kg灌胃给药,苍术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苍术酮40 mg/kg、20 mg/kg、10 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5 d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清以及肺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FN-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PCR法测定小鼠肺组织中TLR-7、My D88、TRAF6、IFN-β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β、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苍术酮组IL-6、TNF-α、IL-1β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而IFN-β水平显著升高(P<0.01),苍术酮高、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苍术酮治疗组TLR7及其下游基因My D88,TRAF6和IFN-β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此外,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的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利巴韦林及苍术酮各剂量组的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结论苍术酮能够明显减轻ALI小鼠的肺部炎症,其作用机制依赖于TLR7信号通路的激活,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和对NF-κB p65表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酮 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TRL7
下载PDF
自噬在肝脏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受MAPK通路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娜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在肝脏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肝细胞自噬,可保护细胞应对外界不良刺激,但若自噬过度,可以引起肝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细... 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在肝脏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肝细胞自噬,可保护细胞应对外界不良刺激,但若自噬过度,可以引起肝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细胞,自噬可为其活化提供能量,但也可能导致其死亡。简述了自噬与肝细胞、HSC的关系;介绍了近年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与自噬的关系,提出了深入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自噬与调节通路间的关系,可为研发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新靶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肝硬化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综述
下载PDF
86例肝硬化随访患者中医证候演变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扬 胡鑫才 +3 位作者 张华 平键 赵长青 徐列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的临床征象,中医证候积分上,肝肾阴虚中医证候因子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候组,阴虚血热、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这三类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第一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肝肾阴虚、脾虚湿盛两组随访前后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阶段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正虚以肝肾阴虚为主,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肝肾阴虚证候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证候 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