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响应创新康复医疗模式政策,在多院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新病房建设时,基于疗愈理念开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病房的建设实践。整合5G通信技术与医院各个信息系统,发挥医院的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响应创新康复医疗模式政策,在多院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新病房建设时,基于疗愈理念开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病房的建设实践。整合5G通信技术与医院各个信息系统,发挥医院的区位优势,在软硬件配置上进一步升级,推动新技术背景下多学科协作床边管理模式;在整体环境建设上,运用最佳疗愈理论在物理设计、组织条件和人际关系等促进和支持患者的疗愈体验,有效改善了医疗和护理服务。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国内外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对建库至2023年11月20日发表的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目的分析国内外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对建库至2023年11月20日发表的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169篇、中文文献74篇。国外对于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研究已形成多个核心团队,但国内尚未形成合力。国外对第二受害者的影响因素、支持需求以及干预模式等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大多停留在对第二受害者经历及支持现状探索的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以调查护士在经历不良事件后的心理、情绪体验为主,探索护士的支持需求以及支持获取途径的研究不多。较少有基于政策的支持系统构建和以医院为单位的干预项目。结论国内跨地区、跨机构、跨团队合作有待加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多样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进一步研究中国第二受害者的需要,推动建立非惩罚性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未来研究可以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医疗情况的第二受害者支持系统。展开更多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常经历疼痛、镇静、睡眠中断、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频繁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1]。研究[2]表明,44%~70%的ICU幸存者出院后1年内生活自...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常经历疼痛、镇静、睡眠中断、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频繁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1]。研究[2]表明,44%~70%的ICU幸存者出院后1年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仍受到阻碍,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同时给家庭、医疗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重症康复着眼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综合性治疗,从而促进患者尽早重返家庭及社会[3]。护理人员作为ICU患者24 h的重要医疗成员,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能够迅速、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持续监测评估,在每日镇静中断、早期活动、物理治疗、心理支持、认知训练等重症康复策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多以护理人员为主导,患者的主动参与度与自我效能感低[4]。而作业治疗通过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添与强化日常生活活动和手部精细动作等与生活相关的康复元素,对改善患者认知和预防谵妄具有一定效果,在重症康复中优势凸显[5]。目前由于ICU患者因长期制动、感觉障碍和机械通气带来的作业剥夺等问题,ICU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功能、活动和参与关注度不足,作业治疗的认知率和开展率普遍较低[6]。因此,本文拟对作业治疗在ICU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作业治疗在我国重症护理领域的开展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响应创新康复医疗模式政策,在多院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新病房建设时,基于疗愈理念开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病房的建设实践。整合5G通信技术与医院各个信息系统,发挥医院的区位优势,在软硬件配置上进一步升级,推动新技术背景下多学科协作床边管理模式;在整体环境建设上,运用最佳疗愈理论在物理设计、组织条件和人际关系等促进和支持患者的疗愈体验,有效改善了医疗和护理服务。
文摘目的分析国内外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对建库至2023年11月20日发表的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169篇、中文文献74篇。国外对于护理领域第二受害者的研究已形成多个核心团队,但国内尚未形成合力。国外对第二受害者的影响因素、支持需求以及干预模式等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大多停留在对第二受害者经历及支持现状探索的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以调查护士在经历不良事件后的心理、情绪体验为主,探索护士的支持需求以及支持获取途径的研究不多。较少有基于政策的支持系统构建和以医院为单位的干预项目。结论国内跨地区、跨机构、跨团队合作有待加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多样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进一步研究中国第二受害者的需要,推动建立非惩罚性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未来研究可以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医疗情况的第二受害者支持系统。
文摘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常经历疼痛、镇静、睡眠中断、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频繁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1]。研究[2]表明,44%~70%的ICU幸存者出院后1年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仍受到阻碍,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同时给家庭、医疗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重症康复着眼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综合性治疗,从而促进患者尽早重返家庭及社会[3]。护理人员作为ICU患者24 h的重要医疗成员,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能够迅速、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持续监测评估,在每日镇静中断、早期活动、物理治疗、心理支持、认知训练等重症康复策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多以护理人员为主导,患者的主动参与度与自我效能感低[4]。而作业治疗通过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添与强化日常生活活动和手部精细动作等与生活相关的康复元素,对改善患者认知和预防谵妄具有一定效果,在重症康复中优势凸显[5]。目前由于ICU患者因长期制动、感觉障碍和机械通气带来的作业剥夺等问题,ICU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功能、活动和参与关注度不足,作业治疗的认知率和开展率普遍较低[6]。因此,本文拟对作业治疗在ICU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作业治疗在我国重症护理领域的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