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中国乳母下奶延迟(下奶超过3d)的现状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2岁以下儿童乳母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直辖...目的:研究中国乳母下奶延迟(下奶超过3d)的现状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2岁以下儿童乳母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5个监测点,共调查目前哺乳或曾经哺乳过的乳母11178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乳母的基本信息、下奶时间、开奶时间、哺乳困难和母乳喂养知识等相关信息。采用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的加权处理,分析中国乳母下奶延迟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178名乳母中,3388名乳母下奶时间超过3 d,下奶延迟率为30.3%;经复杂加权后,中国乳母下奶延迟率为31.2%(95%CI:25.7%~36.8%)。剖宫产(OR=1.28,95%CI:1.06~1.53)、开奶时间≥4 h (OR=2.34,95%CI:1.76~3.11)是下奶延迟的不利因素;与大城市乳母相比,中小城市的乳母(OR=1.39,95%CI:1.05~1.84)发生下奶延迟的风险更高;与职业为家务的乳母相比,职业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OR=0.68,95%CI:0.47~0.99)、服务业从业人员(OR=0.61,95%CI:0.43~0.86)、农林渔牧民(OR=0.65,95%CI:0.44~0.96)和待业(OR=0.64,95%CI:0.46~0.90)的乳母发生下奶延迟的风险较低(P〈0.05)。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OR=0.78,95%CI:0.62~0.98)下奶延迟的风险较低。结论我国乳母下奶延迟率较高,剖宫产、开奶时间晚是下奶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小城市乳母和职业为家务的乳母是需要干预的重点人群,建议通过孕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降低下奶延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中国乳母下奶延迟(下奶超过3d)的现状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2岁以下儿童乳母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5个监测点,共调查目前哺乳或曾经哺乳过的乳母11178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乳母的基本信息、下奶时间、开奶时间、哺乳困难和母乳喂养知识等相关信息。采用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的加权处理,分析中国乳母下奶延迟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178名乳母中,3388名乳母下奶时间超过3 d,下奶延迟率为30.3%;经复杂加权后,中国乳母下奶延迟率为31.2%(95%CI:25.7%~36.8%)。剖宫产(OR=1.28,95%CI:1.06~1.53)、开奶时间≥4 h (OR=2.34,95%CI:1.76~3.11)是下奶延迟的不利因素;与大城市乳母相比,中小城市的乳母(OR=1.39,95%CI:1.05~1.84)发生下奶延迟的风险更高;与职业为家务的乳母相比,职业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OR=0.68,95%CI:0.47~0.99)、服务业从业人员(OR=0.61,95%CI:0.43~0.86)、农林渔牧民(OR=0.65,95%CI:0.44~0.96)和待业(OR=0.64,95%CI:0.46~0.90)的乳母发生下奶延迟的风险较低(P〈0.05)。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OR=0.78,95%CI:0.62~0.98)下奶延迟的风险较低。结论我国乳母下奶延迟率较高,剖宫产、开奶时间晚是下奶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小城市乳母和职业为家务的乳母是需要干预的重点人群,建议通过孕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降低下奶延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