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矿物润湿性的测量方法综述
1
作者 施砍园 陈君青 +5 位作者 庞雄奇 姜福杰 庞宏 惠沙沙 马奎友 丛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储集岩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流动至关重要,关系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由于地下油气储层中矿物成分复杂、流体组成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标准,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湿性测量方法... 储集岩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流动至关重要,关系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由于地下油气储层中矿物成分复杂、流体组成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标准,根据油藏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对石油开采至关重要。基于此,从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两方面详细讨论了国内外目前使用较广且最新的测量岩石润湿性的方法,针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总结,并对润湿性测量方法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有助于优选适用的润湿性测量方法,可为提高储层中岩石润湿性表征的准确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润湿角 矿物 实验测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调整改造作用对塔中油气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庞宏 庞雄奇 +1 位作者 石秀平 向才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中,油气藏形成后的调整改造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对塔中地区调整改造事件的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经历了3~4期调整改造,分别为:奥陶纪、志留纪的破坏性改造、印支—燕山期的调整性改造、喜马拉雅期的建设性改造。在塔中地... 在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中,油气藏形成后的调整改造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对塔中地区调整改造事件的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经历了3~4期调整改造,分别为:奥陶纪、志留纪的破坏性改造、印支—燕山期的调整性改造、喜马拉雅期的建设性改造。在塔中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断层的局部活动和圈闭的局部迁移。调整改造对塔中地区油气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导致了多种相态油气并存;(2)导致了油气的再分配;(3)导致了油气藏的现今分布格局。目前塔中地区发现的油气藏大部分是从下伏地层调整上来的次生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调整较弱的塔中10号带、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地区下伏奥陶系、寒武系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 调整改造 次生油气藏 油气藏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部致密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以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城组致密油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庞宏 尤新才 +1 位作者 胡涛 白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76-183,共8页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城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烃源岩和储层系统分析,阐明深部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并预测致密油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深部具有很好的致密油形成条件:TOC分布在1.1%~2.0%,Ro分布...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城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烃源岩和储层系统分析,阐明深部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并预测致密油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深部具有很好的致密油形成条件:TOC分布在1.1%~2.0%,Ro分布在1.0%~1.6%,有效烃源岩厚度最大可达200 m;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生烃强度大于250×104t/km2范围。储层控制了致密油的成藏门限,其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储层孔隙度和厚度控制了致密油藏的含油气性;深部储层范围(孔隙度≤10%)决定了致密油藏的边界。应用功能要素组合控藏模式"T-LDPS"对玛湖凹陷西斜坡深部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显示潜在勘探区域主要分布在风南7井区—夏72井区及其以南周边、百泉1井区以南和风城011井区以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深部致密油 烃源岩 储层 有利区带预测
下载PDF
玄武湖水、金川河水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 被引量:21
4
作者 庞宏 路亚北 陆汉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2-55,共4页
玄武湖、金川河分别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地和重要的环城河流,多年来玄武湖、金川河的水质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南京市内不少工厂的工业废水及居民的大量生活污水流入其中,特别是有毒物质,包括酚、苯、汞、氰化物、直链烷基苯磺酸... 玄武湖、金川河分别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地和重要的环城河流,多年来玄武湖、金川河的水质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南京市内不少工厂的工业废水及居民的大量生活污水流入其中,特别是有毒物质,包括酚、苯、汞、氰化物、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有机磷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远期效应倍受人们关注.为此对玄武湖水、金川河水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损伤所产生微核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蚕豆 根尖细胞 水质污染 湖水 河水
下载PDF
满足国Ⅲ、国Ⅳ汽油标准的FCC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庞宏 赵乐平 +1 位作者 段为宇 刘继华 《当代化工》 CAS 2007年第3期243-245,305,共4页
分析了我国FCC汽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了OCT-M和FRS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特点及中试效果,着重介绍了OCT-M和FRS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生产国Ⅲ、国Ⅳ汽油的的工业应用效果,标定结果标明,OCT-M和FRS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装置... 分析了我国FCC汽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了OCT-M和FRS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特点及中试效果,着重介绍了OCT-M和FRS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生产国Ⅲ、国Ⅳ汽油的的工业应用效果,标定结果标明,OCT-M和FRS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装置压力等级低、投资省、操作方便、氢耗低、汽油产品收率高等特点,是我国炼厂生产国Ⅲ、国Ⅳ清洁汽油时可供选择的经济、灵活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M技术 催化汽油 加氢脱硫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下载PDF
MIP汽油性质及其深度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庞宏 赵乐平 +2 位作者 尤百玲 段为宇 刘继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20,共4页
分析了我国典型炼油厂FCC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的变化情况,将MIP汽油[采用多产异构烷烃FCC工艺(Maximizing Iso-Paraffins)生产的汽油],与常规FCC汽油的性质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用OCT-M技术(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对MIP汽油进行深度... 分析了我国典型炼油厂FCC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的变化情况,将MIP汽油[采用多产异构烷烃FCC工艺(Maximizing Iso-Paraffins)生产的汽油],与常规FCC汽油的性质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用OCT-M技术(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对MIP汽油进行深度加氢脱硫的研究情况,包括加工方案的比较、反应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CT-M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可以将烯烃体积分数为31%的MIP汽油的硫质量分数由664μg/g降低到50μg/g以下,研究法辛烷值损失0.7~1.7,OCT-M技术能够为我国炼油厂由MIP汽油生产符合欧Ⅳ标准的清洁汽油提供灵活、经济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加氢脱硫 辛烷值 硫含量 OCT—M技术 MIP汽油
下载PDF
云南褐家鼠和黄胸鼠染色体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庞宏 陈宜峰 +1 位作者 陈俊才 曾养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1-81,共11页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昆明地区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的核型.其染色体数目均为42.其中褐家鼠含有十一对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二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七对中着丝...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昆明地区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的核型.其染色体数目均为42.其中褐家鼠含有十一对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二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七对中着丝料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而黄胸鼠核型中,具有十三对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七对中着丝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另外,文章还对这二种动物的染色体进行了G分带、C分带和银染色研究,探讨了二者的亲缘关系以及它们在家鼠属(GenusRattus)动物中的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黄胸鼠 染色体 云南
下载PDF
一种小型的交叉耦合阶梯阻抗谐振器带通滤波器(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庞宏 金海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8-621,共4页
利用小型化的阶梯阻抗谐振器设计了一种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引入的交叉耦合结构在带外产生了一对传输零点以更好地抑制带外干扰信号而不影响通带特性。由于采用了小型化的阶梯阻抗谐振器,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尺寸大为减小,同时寄生通带... 利用小型化的阶梯阻抗谐振器设计了一种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引入的交叉耦合结构在带外产生了一对传输零点以更好地抑制带外干扰信号而不影响通带特性。由于采用了小型化的阶梯阻抗谐振器,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尺寸大为减小,同时寄生通带移向更高端。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零点 带通滤波器 阶梯阻抗谐振器 交叉耦合
下载PDF
西双版纳王鼠的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宏 陈宜峰 陈俊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4-15,26,共3页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王鼠(Rattur rajah)的核型,染色体数目为52,其中包括18对端着丝粒染色体、7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以及一对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不同于Yong的研究结果。此外,文章中还从核型上讨论了王鼠...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王鼠(Rattur rajah)的核型,染色体数目为52,其中包括18对端着丝粒染色体、7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以及一对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不同于Yong的研究结果。此外,文章中还从核型上讨论了王鼠在家鼠属动物中所处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鼠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智能信息获取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宏 黄炜 庄杰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S1期268-271,共4页
《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是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文中借助这一教学平台,探讨了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获取 传感器 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辽河拗陷牛心坨沙四段致密砂岩油形成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宏 吴松 +6 位作者 胡英杰 王海朋 丁旭光 刘兴周 惠沙沙 陈昌 郭军敏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4期467-482,共16页
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勘探程度较低,但勘探前景较好。前人研究普遍认为牛心坨地区沙四段砂岩油藏主要为常规的构造、岩性油藏,并建立了沙四段油藏源控成藏模式,指出构造高点及断裂附近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但近期作者团队研究发现研究区... 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勘探程度较低,但勘探前景较好。前人研究普遍认为牛心坨地区沙四段砂岩油藏主要为常规的构造、岩性油藏,并建立了沙四段油藏源控成藏模式,指出构造高点及断裂附近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但近期作者团队研究发现研究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存在普遍致密的现象,研究其致密油形成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对研究区未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利用30口井的资料,4103个分析测试数据(包括264个烃源岩地化数据,2624个储层物性数据,55个压力数据),采用功能要素组合的方法,剖析了研究区沙四段致密油形成条件,阐明了致密油形成的主控因素,并预测了有利区带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坨地区沙四段砂岩具有低孔富集、低压稳定、源储紧邻,连片富集的特征,具备致密油形成的条件。致密油的形成与富集受储层和烃源岩的联合控制作用。此外,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储层孔隙度中等时(5%<Φ<12%),含油气性最好,牛心坨亚段源岩潜力最大,已发现的油气距排烃中心距离小于10 km;依据T-DPS分布发育模式(D:沉积相;P:构造稳定带;S:烃源岩)预测了致密油有利区带分布范围,I类有利区(孔隙度为6%-10%)位于坨43—坨16井区、坨605—坨24井区以北、坨45—坨25井区、研究区中部。II类有利区位于坨1井区、坨602井区、坨21—坨15井区南沙四段储层有利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坨 沙四段 致密油 主控因素 有利区带预测
下载PDF
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
12
作者 庞宏 庞雄奇 +4 位作者 吴松 陈君青 胡涛 姜福杰 陈冬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31,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作为有效烃源岩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及贡献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通过研究区21口井测井、热模拟参数等数据分析,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 塔里木盆地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作为有效烃源岩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及贡献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通过研究区21口井测井、热模拟参数等数据分析,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生-残-排烃特征,并阐明了不同演化阶段排烃相态特征和排烃量贡献。结果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中心位于顺托果勒-顺南缓坡,烃源岩以水溶相、油溶相、扩散相和游离相多种相态的综合排烃,不同相态排烃比例分别为6.5%、0.4%、9.8%和83.3%。结合研究区优势运移通道及优质储层分布区域,顺托果勒低隆起-顺南缓坡断裂展布区以及沙西凸起南部-顺北缓坡带等地区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排烃特征 演化阶段 排烃相态 排烃贡献
下载PDF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臭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庞宏 谭玉莲 +1 位作者 吴美珍 罗翠芬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胃湿热型口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 目的:探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胃湿热型口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挥发性硫化物(VSCs)浓度、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SCs、口气臭秽、口中黏腻、肢体困重、大便溏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臭,能有效改善口臭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黄连温胆汤 脾胃湿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与预测评价 被引量:73
14
作者 庞雄奇 周新源 +8 位作者 姜振学 王招明 李素梅 田军 向才富 杨海军 陈冬霞 杨文静 庞宏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3,共103页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和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油气成藏之后经历了后期构造变动的调整、改造和破坏,分布规律十分复杂。研究叠合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和分布对于提高叠合盆地油气勘探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叠合盆地...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和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油气成藏之后经历了后期构造变动的调整、改造和破坏,分布规律十分复杂。研究叠合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和分布对于提高叠合盆地油气勘探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叠合盆地系指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或沉积地层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叠加和复合。它们具有地层沉积不连续、地层构造不连续和地层应力应变作用不连续等三大判别标志。依据构造剖面上沉积地层年代的关联性将叠合盆地分为连续沉积型、中晚叠合型、早晚叠合型、早中叠合型和长期暴露型等五种类型。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过程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复杂油气藏。三种地质作用(剥蚀、断裂和褶皱)使区域盖层受到破坏,六种微观机制(渗漏、扩散、溢散、氧化、降解和裂解)导致了油气损耗。它们的联合作用形成了原成型、圈闭调整型、组份变异型、相态转换型和规模改造型等五种类型的复杂油气藏。叠合盆地功能要素组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的功能要素包括有烃源灶(S)、古隆起(M)、沉积相(D)、区域盖层(C)、断裂带(F)和低势区(P)等,它们在纵向上的有序组合(C/D/M/S)控制着有利的成藏层位;在平面上的叠加复合(C∩D∩M∩S)控制着有利的成藏范围;在时间上的同时联合(TC=TD=TM=TS)控制着有利的成藏期次(T)。叠合盆地后期构造过程的叠加复合导致了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和破坏。构造过程叠加改造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模式是:强强叠加破坏、强弱叠加改造、弱弱叠加保护。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受构造变动强度、构造变动次数、构造变动次序、区域盖层封油气能力和原始聚油气量等五方面因素的控制,建立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和剩余资源潜力与各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式,为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叠合盆地晚期相-势-源复合决定着圈闭的含油气性。叠合盆地发生过多期成藏作用,但最后一期成藏作用的勘探意义最大;叠合盆地油气藏发生过多期调整和改造,但晚期条件的制约作用最为关键。叠合盆地多期复合成藏区和弱弱叠加保护区最有利开展当前油气藏勘探;在这一地区的油源通道上发育的圈闭、优相储层区中发育的圈闭、低势场中分布的圈闭的成藏概率高;依据近源-优相-低势复合控油气富集模式可以预测和评价最有利勘探目标的含油气性,优选钻探目标。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需分四个层次展开。首先基于地质门限联合控油气作用搞清每一运聚单元内的油气生成量和损耗量,根据物质平衡原理预测有利的资源领域;其次在有利资源领域展开油气成藏功能要素的识别、演化历史恢复和控油气作用研究,基于功能要素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预测出多期复合成藏的边界、范围和概率;然后开展盆地演化历史与油气藏调整、改造和破坏作用的研究,基于构造过程叠合改造油气藏模式在有利成藏区带内预测出剩余资源较大的有利勘探区;最后在有利勘探区带内展开油气富集作用的研究,基于近源-优相-低势复合控油气富集模式预测出最有利的钻探目标。应用新理论新技术,预测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主要目的层最有利的资源领域、最有利的成藏领域和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和准噶尔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100%分布在理论预测的最有利成藏领域中得最有利勘探区带内;截止到2009年底,上列两个盆地已钻567口探井中得316口成功井100%分布在理论预测出来的最有利勘探目标中,其中日产油气量超过18t的高产井中得95%的相-势-源复合指数(FPSI)大于0.6。215口无油气的探井中,有24%~68%是功能要素不好,有5%~19%是构造变动破坏所致,有27%~57%是相-势-源复合不好。叠合盆地"要素组合控藏-过程叠加改造-晚期相势定位"的理论成果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就塔中隆起一地预测和评价出来的21个最有利的勘探目标中,经钻探证实100%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它们为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年均发现2.85亿吨油气储量和每年保持18%的储量增长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复杂油气藏 功能要素匹配成藏 构造过程叠加改造 晚期相势源复合定位 晚期成藏效应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深部高过成熟烃源岩古 TOC 恢复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15
作者 庞雄奇 李倩文 +2 位作者 陈践发 黎茂稳 庞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789,共21页
根据烃源岩演化过程中残留生烃母质变化原理,建立了 TOC 恢复的数学地质模型,提出了 TOC 演化与各种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式,通过对模式中各主控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变化的特征取值,计算得到了TOC 恢复系数,做出了泥质岩烃源岩和... 根据烃源岩演化过程中残留生烃母质变化原理,建立了 TOC 恢复的数学地质模型,提出了 TOC 演化与各种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式,通过对模式中各主控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变化的特征取值,计算得到了TOC 恢复系数,做出了泥质岩烃源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含不同类型干酪根情况下的 TOC 演化图版。这一方法的最大特色是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和高温压物理模拟实验条件可能带来的结果偏差。研究表明: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烃源岩内残留的 TOC 含量逐渐减少,在大量生排烃阶段(RO =0.5%~2.0%)变化幅度最大;处于高过成熟阶段(RO >1.2%)的烃源岩,其原始 TOC 恢复系数随 RO 增大而逐渐增加,含Ⅰ型、Ⅱ型、Ⅲ型母质的泥质岩烃源岩 TOC 恢复系数分别可达3.0、2.0、1.4;含Ⅰ型、Ⅱ型、Ⅲ型母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 TOC 恢复系数分别可达3.2、2.2、1.5。论文例举了源岩 TOC 恢复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深部 高过成熟烃源岩 TOC 恢复 烃源岩有效性判别 烃源岩有效性评价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致密砂岩类油气藏成因机制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8
16
作者 庞雄奇 周新源 +5 位作者 董月霞 姜振学 姜福杰 范柏江 邢恩袁 庞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7,56,共11页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内部实际存在的油气资源量比以往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大很多,目前中浅部见到的和已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不到盆地内富集资源总量的25%,大于75%的油气资源富集在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内;在致密油气资源中,致密常规油气资源大致超过油气总资源的25%,致密深盆油气资源超过50%;致密油气资源是含油气盆地挖潜勘探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气藏 含油气盆地 成因机制 资源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天然气富集地质模式 被引量:18
17
作者 姜福杰 贾承造 +8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林 张春林 马行陟 齐振国 陈君青 庞宏 胡涛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1,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生储盖组合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分析,从全油气系统的角度,讨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建立该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断裂和致密储集层等要素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对天...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生储盖组合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分析,从全油气系统的角度,讨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建立该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断裂和致密储集层等要素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对天然气分布和富集具有控制作用,其中,烃源岩的分布和生烃能力控制源内滞留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范围;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与致密储集层的物性耦合关系控制盆地中心近源致密气的分布和甜点发育;盆地边缘远源致密气主要受断裂展布的控制,并且使得源内、近源和远源天然气分布受断裂调整改造。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源内的煤层气与页岩气、致密砂岩夹层气和近源致密天然气、远源断裂输导天然气4种富集模式,目前盆地勘探的重点是源内致密气、近源致密气,未来煤层和页岩气、远源天然气聚集将是重要的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致密气 全油气系统 成藏特征 富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深层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罗晓容 张立宽 +3 位作者 付晓飞 庞宏 周波 王兆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6-889,共14页
近十年来,国内外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推动油气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前人在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和评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认识,系统论述了深层特殊成藏环境条件下油气成藏要素的特征及其演化。提... 近十年来,国内外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推动油气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前人在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和评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认识,系统论述了深层特殊成藏环境条件下油气成藏要素的特征及其演化。提出沉积构造导致的差异成岩作用使得砂岩储集层具有结构非均质性,影响甚至控制了深层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受古隆起和断裂带控制的裂缝岩溶带往往是碳酸盐岩层系中最为有效的储集空间;有效储集层与断裂构造组合,构成深层输导体系,油气在其中差异性运移聚集,控制了深层油气的富集与分布。最后对未来深层油气地质和成藏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成藏 动力学研究 有效储集层 非均质性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19
作者 谭玉莲 庞宏 +5 位作者 王世容 吴美珍 杨怡 夏薇 张文艺 蔡文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79-80,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口腔医疗中心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将2022年7月-12... 目的评价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口腔医疗中心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将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53例设为试验组,采用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进行病情评估。比较两组评估完成时间、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评估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对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可明显缩短评估时间,提高评估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观察模板
下载PDF
硫化氢对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乐平 庞宏 +1 位作者 尤百玲 刘继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共5页
考察了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对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HCN)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和HCN加氢产物的无碱脱臭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2S严重抑制HCN加氢脱硫深度和脱硫醇硫深度,也抑制烯烃加氢饱和反应。GC-AED分析结果表明,在260℃低温和循环氢中H2... 考察了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对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HCN)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和HCN加氢产物的无碱脱臭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2S严重抑制HCN加氢脱硫深度和脱硫醇硫深度,也抑制烯烃加氢饱和反应。GC-AED分析结果表明,在260℃低温和循环氢中H2S含量为1700μg/g的条件下,与原料相比,产物中C7硫醇硫含量增加46.6%。无碱脱臭处理重馏分加氢脱硫产物时,硫醇硫含量可由113.0μg/g降低到4.9μg/g,能够满足成品汽油硫醇硫含量不大于10μg/g的要求。如果控制HCN加氢脱硫单元的加氢脱硫率不小于93%,循环氢中H2S含量应该不大于680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料 硫化氢 加氢脱硫 硫醇 脱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