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普外科老年人群中应用现状与进展
1
作者 戴尧 季昱东 +4 位作者 朱青 马洁 庞明泉 樊海宁 崔红元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延迟康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因此,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普外科老年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诊... 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延迟康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因此,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普外科老年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诊断主要包括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等。GLIM进入临床应用较晚,能否全面反映外科老年人群的营养状态仍有争议。本文主要探讨GLIM在普外科老年人群中诊断营养不良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普外科 老年人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筛查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抗原蛋白TSP3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庞明泉 汤锋 +3 位作者 周虎 万陈飞 阳丹才让 樊海宁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预测多房棘球绦虫抗原蛋白TSP3的二级结构和优势抗原表位(T细胞和B细胞表位)。方法 Genbank获取TSP3的氨基酸序列后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SOPMA预测二级结构特征,进一步通过在线软件IEDB、SYFPEITHI、Bcepred和ABCpred预测TSP3的T细胞... 目的预测多房棘球绦虫抗原蛋白TSP3的二级结构和优势抗原表位(T细胞和B细胞表位)。方法 Genbank获取TSP3的氨基酸序列后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SOPMA预测二级结构特征,进一步通过在线软件IEDB、SYFPEITHI、Bcepred和ABCpred预测TSP3的T细胞和B细胞表位。同时对TSP3的亲水性、柔韧性、抗原性及蛋白表面暴露区域的特征进行预测。结果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分别占TSP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25.68%和4.05%,说明潜在优势抗原性表位存在。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出TSP3潜在的T细胞表位为T33-42、T45-55、T53-63、T68-77、T80-90、T92-104、T110-122、T134-144;TSP3潜在的B细胞表位为T18-33、T45-55、T53-63、T64-75、T80-90、T92-104、T110-122。结论 TSP3的二级结构特征显示潜在优势抗原性表位存在,预测出8种T细胞抗原表位和7种B细胞抗原表位,为后续表位疫苗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TSP3 生物信息学 二级结构 抗原表位
下载PDF
预测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列线图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兵 庞明泉 +2 位作者 许晓磊 韩军伟 王海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26-263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 目的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63例患者中PHC组93例,对照组170例。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两型肝包虫病PH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所占权重,构建列线图预测风险模型。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ALBI评分(OR=3.694,95%CI:1.860~7.336)、手术时间(O R=2.848,95%CI:1.384~5.859)、术中出血量(OR=4.832,95%CI:2.384~9.793)、包虫直径(OR=3.073,95%CI:1.528~6.177)是两型肝包虫发生PHC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基于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所占权重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31~0.923);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1,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观测值和实际值贴合,Hosmer-Lemeshow检验(P=0.905)均显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一致性良好。当阈概率为35.6%时,DCA显示的临床净获益为22%;在8%~89%阈概率区间内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ALB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虫直径是两型肝包虫病患者发生PH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一致性及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氯化血红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 郭新庆 +3 位作者 刘辉琦 刘瑞欣 庞明泉 吴穹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Hemin)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只凝闭双侧椎动脉,暴露但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I/R组凝闭双侧椎动脉,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 min后恢复血...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Hemin)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只凝闭双侧椎动脉,暴露但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I/R组凝闭双侧椎动脉,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 min后恢复血液再灌流;预防组在全脑缺血前按药物不同剂量、时间、途径、次数给药,手术操作同I/R组;治疗组手术操作同I/R组,按全脑缺血8 min恢复血液再灌流后按药物不同剂量、时间、途径、次数给药。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阳性个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I/R组、预防组、治疗组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预防组、治疗组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R组,P均<0.05。结论 Hemin在脑缺血前后的有效时间内对I/R大鼠海马CA1区神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全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 凋亡细胞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DND及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杰 吴穹 +2 位作者 刘辉琦 刘瑞欣 庞明泉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85-89,1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Hypobaric Hypoxia Preconditionin,HH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GC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Hypobaric Hypoxia Preconditionin,HH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GC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低压低氧对照组(HHP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GCIR组)、低压低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HHP+GCIR组)。采用吴穹改良的复制间歇性低压低氧环境模型,选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GCIR模型。硫堇染色下观察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al grade,HG)和神经元密度(neuronal density,ND),反映锥体细胞DND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HSP7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将四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Wistar大鼠HHP+GCIR组海马CA1区较GCIR组HG分级降低、ND明显增加(P<0.05),HSP70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推测间歇性HHP是通过上调神经细胞HSP70的表达,减少神经元DND,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全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CA1区 神经元迟发性死亡 HSP70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宝良 洛桑达哇 +5 位作者 刘文磊 庞明泉 阳丹才让 王海久 汤锋 樊海宁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23-234,共12页
目的分析鉴定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yl aminopeptidase,EmLAP)蛋白质二级结构并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氨基酸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SOPMA分析多房... 目的分析鉴定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yl aminopeptidase,EmLAP)蛋白质二级结构并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氨基酸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SOPMA分析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特征。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IEDB、Syfpeithi、Bcepred、ABCpred预测分析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潜在的T细胞及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分析出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为45.42%、β折叠占比为16.57%、β转角占比为8.58%、无规则卷曲占比为29.43%。预测出亮氨酰氨肽酶具有9个T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为L65-73、L75-84、L174-186、L233-240、L301-308、L333-343、L392-400、L445-454、L482-490;预测出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具有20个B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为L13-22、L39-47、L75-84、L98-110、L146-154、L174-186、L183-191、L233-240、L247-254、L281-288、L295-306、L319-328、L330-337、L339-347、L392-400、L397-410、L421-428、L464-473、L493-504、L504-512。结论通过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酰氨肽酶存在有潜在的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为9个T细胞抗原表位和20个B细胞抗原表位,为后续多房棘球绦虫相关亮氨酰氨肽酶的抗原性研究和多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亮氨酰氨肽酶 生物信息学 抗原表位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重组蛋白CTB-Emy162的原核表达及分离纯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虎 汤锋 +4 位作者 庞明泉 万陈飞 樊海宁 阳丹才让 邓勇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构建融合基因CTB-Emy162原核表达系统,纯化得到多房棘球蚴重组蛋白CTB-Emy162。方法根据多房棘球蚴抗原Emy162在Gen Bank中的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Optimum^(^(TM)) Codon优化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最优密码子频率(FOP)及GC含量从... 目的构建融合基因CTB-Emy162原核表达系统,纯化得到多房棘球蚴重组蛋白CTB-Emy162。方法根据多房棘球蚴抗原Emy162在Gen Bank中的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Optimum^(^(TM)) Codon优化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最优密码子频率(FOP)及GC含量从而获得适合大肠杆菌BL-21表达的Emy162基因序列。PCR扩增Emy162基因,定向在p ET-28a-CTB的CTB基因5'端插入Emy162基因。构建CTB和Emy162双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CTB-Emy162,将该质粒转化于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利用Ni-NTA柱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结果 Optimum^(TM)Codon获得优化后的Emy162序列,经生物公司测序及酶切鉴定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 ET28a-CTB-Emy162构建成功,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CTB-Emy162在原核表达系统p ET-28a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可溶部位少量表达。继而经Ni-NTA柱亲和纯化及离子交换色谱纯化获得CTB-Emy162纯蛋白。结论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及p ET-28a构成的原核表达系统能够成功表达重组蛋白CTB-Emy162,Ni-NTA纯化柱能够纯化目的蛋白CTB-Emy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Emy162 原核表达系统
下载PDF
囊型包虫病药物新剂型研发及新药开发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尹杰 樊海宁 +6 位作者 温浩 王海久 张灵强 庞明泉 顾贤波 王涛 潘思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8-912,共5页
囊型包虫病(CE)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可累及全身器官。手术是治疗CE的主要方法。随着技术发展、精准手术及无瘤手术标准的引用,CE的手术禁区越来越小,但仍有许多患者因为无法手术而只能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然而,目前治疗CE的药物选择很... 囊型包虫病(CE)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可累及全身器官。手术是治疗CE的主要方法。随着技术发展、精准手术及无瘤手术标准的引用,CE的手术禁区越来越小,但仍有许多患者因为无法手术而只能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然而,目前治疗CE的药物选择很少,仅有苯并咪唑一类有较确切的疗效。现回顾目前国内外CE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为药物开发研究及临床药物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药用制剂 综述
下载PDF
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晓磊 高灿灿 +9 位作者 王志鑫 王展 周灜 王海久 叶海雯 庞明泉 周虎 后亚军 郭兵 樊海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8-1122,共5页
肝囊性病变分为寄生性和非寄生性。寄生性病变主要指肝囊性包虫病,非寄生性病变可再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病变。目前对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规范治疗尚不健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文献对肝囊性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 肝囊性病变分为寄生性和非寄生性。寄生性病变主要指肝囊性包虫病,非寄生性病变可再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病变。目前对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规范治疗尚不健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文献对肝囊性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治疗学 综述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多房棘球蚴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鄂维建 芦永良 +4 位作者 祁秉民 庞明泉 王志鑫 张灵强 樊海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13-2818,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AE患者120例,另外选取33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间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IL-6... 目的探究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AE患者120例,另外选取33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间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IL-6、IL-10、TNFα、TGFβ1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AE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检查对AE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各指标与HAI评分和Metavi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E组血清IL-6[13.97(9.64~23.62)pg/mL vs 1.30(0.35~2.71)pg/mL,Z=-5.980,P<0.001]、TNFα[2.26(1.65~4.13)pg/mL vs 1.40(1.04~2.10)pg/mL,Z=-3.114,P<0.01]、TGFβ1[3.64(2.71~5.72)pg/mL vs 2.91(2.20~3.35)pg/mL,Z=-2.594,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是肝AE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721(1.730~4.280)、3.527(1.158~10.747),P值均<0.05]。经ROC曲线分析,包虫抗体IgG联合血清IL-6、TNFα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95.8%,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0.937~0.964),均高于IL-6、TNFα、包虫抗体IgG的单独诊断(Z值分别为-3.458、-4.011、2.379,P值均<0.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与HAI评分(r值分别为0.560、0.644、0.465,P值均<0.001)、Metavir纤维化评分(r值分别为0.530、0.758、0.567,P值均<0.001)均呈正相关性,而血清IL-10与HAI评分(r=-0.232,P=0.011)和Metavir纤维化评分(r=-0.288,P=0.001)则呈负相关性。结论肝AE患者普遍存在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且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IL-6、TNFα、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和进展有关,对于预测肝纤维化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硬化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Smad2及P38MAPK在泡球蚴病灶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振伟 董家鸿 +4 位作者 王海久 任利 毋德芳 庞明泉 樊海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6-250,255,共6页
目的观察在泡球蚴肝脏组织中Smad2和P38MAPK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20例经手术治疗的肝泡状棘球蚴病肝组织匹配后分为邻近病变的组织(即病灶旁)与正常肝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检测Smad2及P3... 目的观察在泡球蚴肝脏组织中Smad2和P38MAPK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20例经手术治疗的肝泡状棘球蚴病肝组织匹配后分为邻近病变的组织(即病灶旁)与正常肝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检测Smad2及P38MAPK的表达情况。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泡球蚴肝脏病灶旁组织比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高;Smad2和P38MAPK在病灶旁组织均比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明显较高;Smad2和P38MAPK无论在正常肝组织,病灶肝组织,还是整个肝组织中,其表达水平均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水平也都相应增加;病灶旁组织中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泡球蚴肝脏病灶旁组织比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Smad2和P38MAPK均参与促进泡球蚴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在病灶旁组织中,P38MAPK参与调控对Smad2的正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SMAD2 P38MAPK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裸鼠皮下泡型棘球蚴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启锋 张灵强 +4 位作者 廖梦娇 庞明泉 李梦轩 任利 樊海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8-590,共3页
目的建立裸鼠皮下泡型棘球蚴病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泡型棘球蚴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5只裸鼠进行20%泡型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0.1 ml颈背部皮下注射接种,观察记录病灶生长状况,术后6个月行台盼蓝染色观察原头节细胞活性。结果术后... 目的建立裸鼠皮下泡型棘球蚴病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泡型棘球蚴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5只裸鼠进行20%泡型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0.1 ml颈背部皮下注射接种,观察记录病灶生长状况,术后6个月行台盼蓝染色观察原头节细胞活性。结果术后8 d左右可见皮下病灶结节;模型建立3个月后裸鼠存活率为92%(23/25),泡型棘球蚴感染率为100%(23/23);少量原头节死亡,台盼蓝染色蓝色,原头节细胞活力为98%。结论泡型棘球蚴能够成功移植于裸鼠皮下,可为进一步建立泡型棘球蚴病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及CD4^+CD25^+CD127^(low)/Foxp3 Treg细胞在感染泡球蚴小鼠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梦姣 侯立朝 +6 位作者 王志鑫 汤锋 王东旭 任利 庞明泉 王海久 樊海宁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及CD4^+CD25^+CD127^(low)/Foxp3 Treg在泡球蚴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泡型包虫病组、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CD25^+CD127^(low)Treg、CD4^+CD25^+Foxp3 ...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及CD4^+CD25^+CD127^(low)/Foxp3 Treg在泡球蚴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泡型包虫病组、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CD25^+CD127^(low)Treg、CD4^+CD25^+Foxp3 Treg细胞含量及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CD4^+CD25^+CD127^(low)/Foxp3 Treg细胞的含量与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 1.健康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为9.04±2.78,泡型包虫病组为14.91±4.21(P<0.004)。2.健康对照组CD4^+CD25^+Foxp3 Treg细胞为0.76±0.73,泡型包虫病组为4.21±2.08(P<0.000)。3.健康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中Foxp3的含量为70.7%,泡型包虫病组为67.7%。4.泡型包虫病组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含量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r=0.894,P=0.01),泡型包虫病组中CD4^+CD25^+Foxp3 Treg细胞含量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r=0.714,P=0.031)。5.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为8.39±0.82,泡型包虫病组为560.95±123.71(P<0.000),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为538.52±55.82,泡型包虫病组为1946.80±260.89(P<0.000),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的含量为223.90±56.34,泡型包虫病组为321.35±36.44(P<0.01)。结论 1.泡球蚴感染可刺激小鼠CD4^+CD25^+CD127^(low)/Foxp3 Treg细胞的增殖,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高表达Foxp3,在泡型包虫病中可作为Treg细胞的表面标记物;2.CD4^+CD25^+CD127^(low)/Foxp3Treg的含量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泡球蚴感染的小鼠Treg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IFN-γ、IL-10和TGF-β1)呈高水平表达,提示CD4^+CD25^+CD127^(low)/Foxp3 Treg细胞能促进泡型包虫病的发展,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CD4^+CD25^+CD127^lowTreg CD4^+CD25^+Foxp3 TREG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对脂多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登 李超群 +7 位作者 胡旺 徐凯 庞明泉 乜茹 冯浩杰 张占红 刘处处 樊海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Em-sAg)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腔中所分离的骨髓前体细胞,经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形成BMDC,于正倒置显...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Em-sAg)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腔中所分离的骨髓前体细胞,经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形成BMDC,于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DC纯度后,分为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LPS 1μg/mL)、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共6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IL-12p70的表达水平。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表示。结果在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培养8~10 d的细胞可见毛刺样突起,细胞呈完全悬浮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11c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据此鉴定所培养的细胞大部分为BMDC。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表面的细胞分子CD80、CD86、MHC-Ⅱ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LPS组相比,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中BMDC的CD80显著减少(F=34.870,P<0.001),CD86、MHC-Ⅱ无明显减少(P值均>0.05)。ELISA法的结果表明,不同组间的IL-12 p70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140,P<0.05),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刺激后IL-12p7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均降低IL-12p70的表达量(P值均<0.05),且Em-sAg浓度越高,降低促炎症因子IL-12p70表达量越明显。结论不同浓度Em-sAg均可抑制LPS诱导的BMDC成熟度和促炎症细胞因子IL-12p7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树突细胞 脂多糖类 免疫耐受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得萍 张耀刚 +3 位作者 姜博璠 李建华 庞明泉 陈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分析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后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Balb/c小鼠脾脏和血液中T、B、Th1、Th2、Treg、NK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脾脏B、Th1、Th2、Treg细胞... 目的分析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后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Balb/c小鼠脾脏和血液中T、B、Th1、Th2、Treg、NK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Th1和Th2细胞在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h1=3.669,P<0.01;tTh2=4.302,P<0.01)。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3.396,P<0.05;tTh1=3.539,P<0.05;tTh2=3.731,P<0.05;tTreg=2.197,P<0.05);血液B、NK、Th1、Th2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2.125,P<0.05;tNK=3.569,P<0.05;tTh1=6.532,P<0.05;tTh2=4.463,P<0.05)。结论小鼠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房棘球蚴感染组血液中Th1和Th2细胞有变化,细粒棘球蚴感染组血液中B、NK、Th1和Th2细胞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BALB/C小鼠 脾脏 血液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6
作者 朱青 马洁 +6 位作者 庞明泉 戴尧 尹凤娇 王志鑫 王海久 崔红元 樊海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与感染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生化检验等信息。将病人分为发生感染并发症和未发生感染并发症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营养风险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关系。结果:106例肝棘球蚴病病人有营养风险者26例(24.5%),存在营养风险者总住院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延长(Z=-2.24,-2.986,均P<0.05),医疗总费用也显著增加(Z=-2.482,P<0.05)。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21例,发生率19.8%。单因素分析NRS 2002评分、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住院期间术后感染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NRS 2002评分是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62,P<0.001)。结论:NRS 2002评分为肝棘球蚴病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营养风险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棘球蚴病 感染并发症 NRS 2002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改善晚期胰腺癌化疗患者整体获益可能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17
作者 孙旭 李恩孝 +11 位作者 高毅 李双全 权胜伟 袁野 张大昕 段成洲 陆晓 王海久 庞明泉 季家超 杨永丽 刘怀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285-4290,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化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基于LinkDoc数据库纳入2012年至2018年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等10家研究中心且确诊为局部进展期和晚期胰腺癌的患者923例,试验组采用化疗联合注射用... 目的:评价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化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基于LinkDoc数据库纳入2012年至2018年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等10家研究中心且确诊为局部进展期和晚期胰腺癌的患者923例,试验组采用化疗联合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两组的基线信息,比较两组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事件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7.5个月和6.7个月,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3.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88.7%vs 92.1%),试验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64.1%vs 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生存获益趋势,无肝转移患者是潜在的优势人群,该结论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化疗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囊液对沉默DDIT4后小鼠肝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尹凤娇 徐凯 +8 位作者 陈佳昕 仁增卓嘎 乜茹 冶赓搏 庞明泉 樊海宁 曹得萍 王海久 王志鑫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5-202,共8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囊液(Hydatid cyst fluid,HCF)对沉默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后小鼠肝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检测经HCF...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囊液(Hydatid cyst fluid,HCF)对沉默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后小鼠肝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检测经HCF处理的小鼠肝细胞中DDIT4蛋白的表达量,以检测转染效率;2.选用慢病毒转染小鼠正常肝细胞DDIT4后做HCF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法(CCK-8)检测各组小鼠肝细胞的细胞活性;3.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Caspase-3、LC3等凋亡自噬相关蛋白水平;4.用透射电镜观察HCF对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经HCF作用后慢病毒转染小鼠肝细胞的DDIT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LV-Ddit4-RNAi 1、LV-Ddit4-RNAi 2、LV-Ddit4-RNAi 3组分别与LV-Ddit4-NC组比较,前三组DDIT4蛋白含量显著下降,LV-Ddit4-RNAi 3组尤为显著(P<0.01)。2.LV-Ddit4-RNAi 0.4、0.8 mg/mL组细胞OD值明显大于LV-Ddit4-NC 0.4、0.8 mg/mL组(P<0.01);与HCF共培养48 h后,沉默DDIT4组细胞形态接近正常AML-12细胞的形态,多呈椭圆形或者圆形,且细胞生长密度较LV-Ddit4-NC组明显为高。3.与LV-Ddit4-NC con组比较,LV-Ddit4-NC 0.4 mg/mL HCF组和LV-Ddit4-NC 0.8 mg/mL HCF组的LC3-II、Beclin-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分别与LV-Ddit4-NC 0.4、0.8 mg/mL HCF组比较,LV-Ddit4-RNAi 0.4、0.8 mg/mL HCF组的LC3-II、Beclin-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对照组细胞胞质未见明显损伤,线粒体基质较均匀,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自噬水平低;LV-Ddit4-RNAi 0.4、0.8 mg/mL组细胞损伤较轻,未见粗面内质网扩张,胞质内存在较多脂滴,自噬数量增多;LV-Ddit4-NC 0.4、0.8 mg/mL组细胞损伤严重,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胞质内存在大量脂滴,可见大量自噬结构。结论HCF对沉默DDIT4后小鼠肝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1.AML-12细胞增殖;2.AML-12细胞凋亡、自噬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囊液 沉默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 细胞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分泌型磷酸蛋白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
19
作者 孟永昌 刘川川 +4 位作者 王志鑫 庞明泉 冶赓博 董明明 樊海宁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型磷酸蛋白2(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探究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的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分别获得了肝细胞癌的RNA-Seq表达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型磷酸蛋白2(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探究SPP2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的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分别获得了肝细胞癌的RNA-Seq表达数据和临床相关资料。此外,收集2015~2018年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21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IHC、Western Blot检测,分析SP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基于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逻辑回归法分析SPP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究SPP2参与免疫调控的潜在机制的方法:基于TIMER数据库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法评估SPP2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来自TCGA和GEO队列的RNA-Seq数据显示,SPP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SPP2高表达的患者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SPP2可以独立于其他临床因素,作为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IHC和Western Blot显示,SPP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且在高病理分期中的表达更低,与SPP2高表达的患者相比,低表达SPP2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短;免疫浸润分析显示,SPP2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Th2细胞的浸润程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SPP2可作为肝细胞癌的潜在不良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并有望成为监测肝细胞癌进展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SPP2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分泌型磷酸蛋白2 预后 免疫浸润
下载PDF
对工程质量通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明泉 杨朝政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23期265-265,共1页
针对工程质量通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工程质量 工程设计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