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0—2007年西藏念青唐古拉峰南、北坡冰川显著退缩 被引量:37
1
作者 康世昌 陈锋 +3 位作者 叶庆华 井哲帆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873,共5页
1999年和2007年夏季,利用GPS技术先后对念青唐古拉峰(念峰)南、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同1970年比较发现,过去近40 a来5条冰川退缩显著,1970-2007年间念峰北坡的拉弄和扎当冰川与南坡的爬努冰川末端平均退缩速... 1999年和2007年夏季,利用GPS技术先后对念青唐古拉峰(念峰)南、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同1970年比较发现,过去近40 a来5条冰川退缩显著,1970-2007年间念峰北坡的拉弄和扎当冰川与南坡的爬努冰川末端平均退缩速率均接近10.0 m.a-1;西布冰川在1970-1999年间达到38.9 m.a-1,而爬努冰川流域海拔较高的小冰川5O270C0049退缩幅度较小,为4.8 m.a-1.2007年野外观测发现,爬努冰川1970年代的积累区有冰面河形成.念峰周围的冰川变化,不仅仅是末端的显著退缩,而且消融区面积也在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念青唐古拉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降水化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1 位作者 姚檀栋 任贾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4-578,共5页
1 997年 8— 9月野外工作期间 ,在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 ( 2 8°33′N ,85°44′E)采集到一批大气降水样品 .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夏末降水化学成分中NO3- 浓度最高 ,Mg2 +浓度最低 .海盐离子... 1 997年 8— 9月野外工作期间 ,在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 ( 2 8°33′N ,85°44′E)采集到一批大气降水样品 .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夏末降水化学成分中NO3- 浓度最高 ,Mg2 +浓度最低 .海盐离子浓度在海洋性气团降水中高于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 .同全球其它偏远地区比较 ,本区夏末降水的主要离子浓度较低 ,与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内陆地区雪冰相当 ,表明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大气环境相当“洁净” ,可代表全球偏远地区大气降水的本底状况 .达索普冰川区夏末降水的 pH值 (平均值为 6.0 )和主要离子浓度表明 ,本区夏末大气降水受人类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很小 ,同时降水的电导率较低而且变化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夏邦马峰 降水化学 化学特征 大气监测 采样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冰芯记录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5 位作者 任贾文 P.A.Mayewski 侯书贵 张东启 张拥军 S.Kaspari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通过念青唐古拉峰拉弄冰川垭口处(30°24′30″N,90°34′12″E;海拔5850m)长度为29.5m的冰芯记录,恢复了1952-1998年间大气降水δD和净积累量的时间变化序列。上述两组序列与NCEP/NCAR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δD和净... 通过念青唐古拉峰拉弄冰川垭口处(30°24′30″N,90°34′12″E;海拔5850m)长度为29.5m的冰芯记录,恢复了1952-1998年间大气降水δD和净积累量的时间变化序列。上述两组序列与NCEP/NCAR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δD和净积累量与中亚冬季的气压、南亚和青藏高原冬季、夏季的位势高度关系密切。中亚地区冬季气压的升高以及冬、夏季南亚和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异常增强了印度夏季风,导致了念青唐古拉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增多和降水中δD值的降低。根据念青唐古拉冰芯δD和净积累量记录及其与亚洲地区大气环流的关系,可以通过青藏高原南部较长的冰芯记录来恢复过去该地区大气环流变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记录 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近200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 被引量:17
4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2 位作者 Paul A. Mayewski Cameron P. Wake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1-217,共7页
1997年 5月中美联合珠穆朗玛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 6 500 m的北 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通过数年层法并根据β活化度的参照年(1954年和 1963 年),对远东绒布冰芯实施定年... 1997年 5月中美联合珠穆朗玛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 6 500 m的北 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通过数年层法并根据β活化度的参照年(1954年和 1963 年),对远东绒布冰芯实施定年,冰芯底部为 1814年,冰芯年平均净积累量为 224 mm(冰当 量).根据远东绒布冰芯 (δ18O的变化,重建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近 200 a气候变化,发现有 5次冷 期和5次暖期,且总趋势为变暖,这与本世纪北半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 录同古里雅冰芯比较,两者的冷暖波动较为一致,说明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 共性.但是,远东绒布冰芯中δ18O的变化在短时间尺度上与降水量变化存在某些反相关性,这种关 系并未影响到δ18O反映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绒布冰芯 气候变化 珠穆朗玛峰 古气候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200年冰芯草酸根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2 位作者 P.Mayewski 任贾文 C.Wake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冰芯草酸根 浓度记录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夏季风期间大气降水的δ^(18)O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1 位作者 姚檀栋 段克勤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降水中δ1 8O的分析表明 ,本区夏季风期间大陆性气团降水中δ1 8O值高于海洋性气团降水 ,同类型气团降水中δ1 8O与气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高程效应明显的降水过程 ,δ1 8O的垂直变化梯度较小为 - 0 .1‰ / 10 0m。... 降水中δ1 8O的分析表明 ,本区夏季风期间大陆性气团降水中δ1 8O值高于海洋性气团降水 ,同类型气团降水中δ1 8O与气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高程效应明显的降水过程 ,δ1 8O的垂直变化梯度较小为 - 0 .1‰ / 10 0m。无高程效应特征的降水过程 ,可能与降水时的天气状况有关。同时地形对降水中δ1 8O随高程的分布有较大影响。达索普冰川区近东西向区域内降水中δ1 8O分布与高程效应一致 ,而近南北向区域内则与高程效应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夏邦马峰 Δ^18O 冰川 海拔区 季风 大气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康世昌 丛志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1-379,共9页
近10 a来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结合冰川考察和冰芯研究工作,在高海拔冰川区获得了一批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早期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的背景,从高海拔冰川区降水化学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 近10 a来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结合冰川考察和冰芯研究工作,在高海拔冰川区获得了一批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早期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的背景,从高海拔冰川区降水化学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全球对比以及台站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降水 气溶胶 化学特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成冰作用的新认识 被引量:10
8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2 位作者 任贾文 张东启 秦翔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419,共5页
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对于选择冰芯钻取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由于缺少高海拔区域的实测资料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1998年东绒布冰川垭口处(6 500 m a.s.l.)11 m冰芯和海拔6 450 m处20 m... 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对于选择冰芯钻取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由于缺少高海拔区域的实测资料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1998年东绒布冰川垭口处(6 500 m a.s.l.)11 m冰芯和海拔6 450 m处20 m冰芯剖面的成冰作用过程研究,认识到由于水、热条件的逐年波动,冰川成冰作用也处于变化之中。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高海拔区域,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如气温较低和降水量较大等),再冻结-重结晶作用依然占主导地位,该成冰作用至少在垭口部位是有分布的。而一般在气温较高或降水量较少等条件下,冰川的成冰作用则以冷渗浸-重结晶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冰川成冰作用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对流层中上部大气降水化学的高程分布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1 位作者 姚檀栋 任贾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1 997年夏季在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区 ( 2 8°33′N ,85°4 4′E)海拔 580 0m~ 70 0 0m区间对 4次降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工作 ,目的是认识全球偏远地区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成分的高程分布特征 .达索普冰川区夏季 4次降水... 1 997年夏季在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区 ( 2 8°33′N ,85°4 4′E)海拔 580 0m~ 70 0 0m区间对 4次降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工作 ,目的是认识全球偏远地区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成分的高程分布特征 .达索普冰川区夏季 4次降水中 ,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SO4 2 - 、NO3- 、Ca2 +和Mg2 +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而海洋性气团降水 4种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较大 ,说明在夏季低尘埃阶段大气中各种离子的主导来源处在短期的 (如数天 )变化中 .这种离子主导来源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降水中离子的高程分布特征 .总体上达索普冰川区夏季降水中NO3- 、Ca2 +、Mg2 +浓度随海拔的升高呈减小趋势 ,SO4 2 - 浓度则为增大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北坡 降水化学 高程分布特征 大气质量
下载PDF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雪坑主要阴、阳离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1 位作者 任贾文 YngvarGjessing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2-180,共9页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3条冰川8个雪坑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冰川表层雪中海盐离子Cl-和Na+占主导地位,其浓度远高于其它离子,而陆源Ca2+在雪坑秋季污化层中浓度远远高于其它层位,...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3条冰川8个雪坑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冰川表层雪中海盐离子Cl-和Na+占主导地位,其浓度远高于其它离子,而陆源Ca2+在雪坑秋季污化层中浓度远远高于其它层位,可作为雪坑定年中秋季层位的标志。在季节变化上,海盐离子和SO2-4、NO-3在春季和夏季表现为高值,这与冬春季节北大西洋风暴和中纬度人类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到北极有关,也与夏季局地海洋性气团、大气中氧化作用、光电作用和清除速率有关。同全球的边远地区格陵兰、南极和青藏高原比较,Longyearbyen地区雪中离子浓度水平较高,特别是海盐离子浓度远高于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雪坑 离子浓度 季节变化 物质来源 冰川
下载PDF
北极Svalbard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对比 被引量:8
11
作者 康世昌 姚檀栋 +1 位作者 秦大河 阎宇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2-319,共8页
通过分析Svalbard地区近80a来的气候变化表明,其总趋势为缓慢变暖,但70年代后期Svalbard地区的降温是全球升温的一个例外。同时对典型台站的分析得出:Svalbard地区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 通过分析Svalbard地区近80a来的气候变化表明,其总趋势为缓慢变暖,但70年代后期Svalbard地区的降温是全球升温的一个例外。同时对典型台站的分析得出:Svalbard地区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局地的气候变化原因导致了两地之间的某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Svalbard地区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
下载PDF
现代环境事件的冰芯记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2 位作者 姚檀栋 谢树成 段克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1997年 9月 ,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海拔 70 0 0m冰雪平台钻取 14m冰芯一支 .1990年以来冰芯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表明 ,现代环境事件在达索普冰川雪冰中有一定的记录 .已有的证据表明 1991年达索普冰芯中SO4 2 -浓... 1997年 9月 ,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海拔 70 0 0m冰雪平台钻取 14m冰芯一支 .1990年以来冰芯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表明 ,现代环境事件在达索普冰川雪冰中有一定的记录 .已有的证据表明 1991年达索普冰芯中SO4 2 -浓度的最高值最大可能是由海湾战争引发的 1991年春季科威特油井燃烧污染物所致 .冰芯中陆源离子 (如Ca2 + 和SO4 2 -等 )记录与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具有某些相关性 ,其逐年变化趋势与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环境事件 冰芯记录 冰川 样品采集 冰芯定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考察与监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康世昌 张强弓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25+64-65,共9页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效应,以及高原上相对稀少的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引发了科学界对其大气环境研究的浓厚兴趣。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考察起步较晚,主要还集中在珠峰等关键地区。中国于20世纪90年...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效应,以及高原上相对稀少的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引发了科学界对其大气环境研究的浓厚兴趣。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考察起步较晚,主要还集中在珠峰等关键地区。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瓦里关、纳木错、珠峰等地设立了台站,并在拉萨等城市开展了大气环境常规监测。目前,已经在温室气体监测,大气沙尘传输,臭氧低谷,气溶胶污染物化学及传输,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和室内空气污染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将为了解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深入研究大气环境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污染物 科学考察 监测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冰川粒雪中环境季节变化记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1 位作者 姚檀栋 CameronP.Wake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65,共11页
在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海拔7 000 m 冰雪平台钻取14 m 粒雪芯一支。通过对粒雪芯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分析, 认识希夏邦马峰地区大气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表明,达索... 在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海拔7 000 m 冰雪平台钻取14 m 粒雪芯一支。通过对粒雪芯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分析, 认识希夏邦马峰地区大气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表明,达索普粒雪芯内的δ18O 与Ca2+ 、Mg2+ 、SO42- 、NO3-和NH4+ 浓度之间正相关显著, 而与Na+ 、Cl- 和K+ 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EOF1 代表了以尘埃来源为主的离子变化趋势, EOF2 则代表了海盐离子的变化趋势, EOF3 表明NO3- 和NH4+ 的次一级变化与Ca2+ 和Mg2+ 具有反相关性, 说明除尘埃来源外NO3- 和NH4+ 还具有其它来源。达索普粒雪芯中δ18O季节变化的“春高夏低”态势表明, 在印度夏季风期间, 大气降水中较低δ18O 值受 “降水量效应”影响, 春季δ18O的高值主要受气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夏邦马峰 大气环境 季节变化 冰川 雪粒
下载PDF
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叶庆华 陈锋 +4 位作者 姚檀栋 王景华 刘强 张雪芹 康世昌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本文从1976,1990,1999的Landsat及2003年ASTER系列数字遥感影像上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的4期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在Arc/Info中综合各期数据,建立研究区1976—2003年冰川变化图谱,定量分析了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的空间变化... 本文从1976,1990,1999的Landsat及2003年ASTER系列数字遥感影像上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的4期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在Arc/Info中综合各期数据,建立研究区1976—2003年冰川变化图谱,定量分析了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的空间变化。图谱这种数据集成的方法明显优于直接将各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的传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纳木那尼峰地区的冰川以广泛退缩为主,但北部也有少量前进冰川存在。自1976年到2003年,冰川面积从84.41km2减少到77.29km2,各时段分别以平均0.17km/a,0.19km/a和0.77km/a的速度在退缩,冰川退缩明显加速。冰川退缩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4%,明显比高亚洲冰川平均退缩比例(7%)大,表明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退缩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GIS RS 图谱 基本单元 纳木那尼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寅生 姚檀栋 +5 位作者 蒲健辰 效存德 康世昌 侯书贵 太田岳史 矢吹裕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4-222,共9页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密切。流域平均径流系数为063,径流模数为26L/(s·km2),冰川融水径流对整个流域径流影响很大,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的补给率为49%。冰川融水径流主要产生于7~9月初,时间短,但强度大,其冰川融水径流量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能量过程重要因子———冰川表面反射率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文 冰川融水 径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夏、秋季大气降水中δ^(18)O与水汽来源及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5
17
作者 徐彦伟 康世昌 +3 位作者 周石硚 丛志远 迟妍妍 张强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8-723,共6页
根据2005年8~10月在纳木错收集的降水样和相关气象观测,分析该地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关系,揭示不同水汽来源降水中δ18O与温度之间关系。观测期间水汽来源以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本地气团输送为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 根据2005年8~10月在纳木错收集的降水样和相关气象观测,分析该地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关系,揭示不同水汽来源降水中δ18O与温度之间关系。观测期间水汽来源以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本地气团输送为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夏、秋季节历次降水中δ18O变化主导因素是水汽来源不同。远距离输送夏季风海洋性气团形成的降水1δ8O值较低,而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δ18O较高。对同源的降水事件,气温和δ18O值有一定正相关性,因而可能是次一级的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Δ^18O 水汽来源 气温 纳木错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46
18
作者 游庆龙 康世昌 +2 位作者 李潮流 李茂善 刘景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0,共7页
依据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的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塔观测(30°46.44′N,90°59.31′E,4730ma.s.l.)资料,初步分析了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13日一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和... 依据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的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塔观测(30°46.44′N,90°59.31′E,4730ma.s.l.)资料,初步分析了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13日一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纳木错站年平均气温为0℃,最冷月为12月,最热月为7月;全年降水量为281.8mm,多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2.6%,雨季和干季分明,全年夜雨率为78.6%;年平均气压值为571、2hPa,9月最大,1月最小;年平均风速为4m·S^-1,1月风速最大为6.1m·S^-1,上午风弱、午后风强;全年大风日数为53天,1月大风日数占全年的36%;全年盛行风处在东南至西风(135°--270°)之间,夏季有明显的湖陆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气象要素 季节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2007-2011年西藏纳木错流域积雪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万欣 康世昌 +3 位作者 李延峰 陈锋 丛志远 张国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0-1409,共10页
通过2007-2011年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对西藏纳木错流域MODIS两种积雪产品(MOD10A1和MOD10A2)进行了精度验证,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的空间差异,以及流域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利用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 通过2007-2011年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对西藏纳木错流域MODIS两种积雪产品(MOD10A1和MOD10A2)进行了精度验证,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的空间差异,以及流域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利用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要素(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气候参数(气温、降水量、风速等)的关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MOD10A2数据的积雪识别精度(67.1%)高于MOD10A1(42.2%),总识别精度(73.0%)略低于MOD10A1数据(78.4%).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存在空间差异,积雪在流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最先累积,之后为流域东部,最后为流域西部;积雪消融的空间变化则相反.由此导致流域积雪日数南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及西北部最小.纳木错流域各积雪要素的年内变化存在双峰值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10-11月和1月,积雪在10-11月受降水和气温共同作用,12月至次年3月主要受气温影响.纳木错流域的平均积雪覆盖率为21.9%,受湖泊效应影响区域(主要为东部地区)达到50.6%,而其他区域仅为18.3%.同时,受湖泊效应影响,纳木错平均积雪深度、积雪水当量均显著大于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MODIS 湖泊效应 纳木错流域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36
20
作者 高坛光 康世昌 +2 位作者 张强弓 周石 徐彦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09-3016,共8页
2006年6-10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你亚曲、曲嘎切、昂曲3条河流进行了连续采样,同时在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2次环纳木错考察中采集了其他河水的样品.河水中主要阴离子(Ca^2+、Mg^2+、Na^+、K^+)和阳离子(Cl^-、NO3^-、HCO3^-、S... 2006年6-10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你亚曲、曲嘎切、昂曲3条河流进行了连续采样,同时在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2次环纳木错考察中采集了其他河水的样品.河水中主要阴离子(Ca^2+、Mg^2+、Na^+、K^+)和阳离子(Cl^-、NO3^-、HCO3^-、SO4^2-)的分析结果表明,你亚曲、曲嘎切和昂曲的离子总量(TDS)分别为79.48、23.44和111 mg/L.离子总量明显低于青藏高原及我国其他河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3条河流中,曲嘎切为重碳酸盐钙型水,昂曲介于重碳酸盐钠型和重碳酸盐钙型之间,你亚曲的化学类型介于两者之间.河流水化学的时间变化显著,而且与流量成一定的反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你亚曲河水主要化学成分来源于碳酸盐中的Ca2+和HCO3-;曲嘎切来源于冰川融水以及碳酸盐中的Ca^2+、HCO^3-和Na^+;昂曲则来源于蒸发岩中的Na^+、Mg^2+和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离子 离子来源 河水 纳木错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