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Q-TOF-MS分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
1
作者 唐惠玲 张竞研 +5 位作者 谭冰艳 孙颖 宋金瑶 张奕阳 李心如 康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3-1233,共11页
目的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陈皮中的多甲氧基黄酮部位进行富集,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陈皮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后,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洗脱,富集得到多甲氧... 目的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陈皮中的多甲氧基黄酮部位进行富集,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陈皮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后,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洗脱,富集得到多甲氧基黄酮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其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进一步采用HPLC-Q-TOF-MS结合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碎裂规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建立的同时测定陈皮中7种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富集后的多甲氧基黄酮类部位中,川陈皮素等化合物含量显著提高。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分别从陈皮提取物和多甲氧基黄酮部位中鉴定出70和60个化合物,其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均为53种。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辨识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多甲氧基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下载PDF
中药物质基础新形式及其药动/药效研究
2
作者 惠璇 张竞研 +2 位作者 康安 张经纬 王广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3-1023,共11页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过去几百年,大量结构明确、活性显著、机制清楚的活性化合物被发现,其研究初步明晰了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然而,中药的天然成分具有骨架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除了单体小分子化合...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过去几百年,大量结构明确、活性显著、机制清楚的活性化合物被发现,其研究初步明晰了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然而,中药的天然成分具有骨架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除了单体小分子化合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存在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新形式,如活性单体化合物形成的超分子,以及具有药理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等。聚焦中药物质基础新形式,通过新技术、新机制、新应用的分析,以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药动/药效相关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物质基础新形式 超分子 生物大分子 药动/药效
下载PDF
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3
作者 肖婉 王思琦 +5 位作者 李家政 富雪丹 鞠建明 康安 姚卫峰 江海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9-581,共13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解析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的化学成分表征,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分类,对代表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_(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解析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的化学成分表征,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分类,对代表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_(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泻黄散的质谱数据。通过Masslynx 4.1软件与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分析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对泻黄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泻黄散中共分析和鉴定出10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45个,三萜类27个,单萜类11个,苯丙素类10个,色原酮6个,生物碱类5个以及其他类3个。结论研究结果为泻黄散的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泻黄散标准煎液 UPLC-Q-TOF-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水牛角及其伪品
4
作者 张竞研 谭冰艳 +5 位作者 康安 王协和 李松 陈盛君 刘睿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462-1469,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水牛角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与其他混伪品。方法:通过比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等动物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差异,筛选水牛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水牛角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与其他混伪品。方法:通过比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等动物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差异,筛选水牛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出相应的鉴别引物,并对影响PCR体系的相关条件进行优化,考察验证方法的耐受性和适用性。结果:PCR条件为扩增体系20μL、退火温度60℃、循环次数32次、DNA模板量为100 ng、10μmol·L^(-1)正反引物对各0.8μL时,使用设计的鉴别引物SN1对水牛角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约358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物种的样品均无条带出现。结论:该PCR鉴别方法特异性好,能迅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和其他常见动物角类样品,为水牛角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别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香连丸的化学成分与小鼠体内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
5
作者 马嘉仪 杨琰 +3 位作者 张竞研 康安 葛飞 张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20,共11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香连丸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对香连丸的主要成分、入血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C_(18)柱(2.1 mm×100 mm,2.6μm),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香连丸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对香连丸的主要成分、入血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C_(18)柱(2.1 mm×100 mm,2.6μm),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为0.4 mL·min^(-1),进样量为4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结果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的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比对,最终在香连丸提取液中共鉴定出7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倍半萜类、黄酮苷类、柠檬苦素类和有机酸类等成分。此外,在给药后的小鼠血浆中共鉴定出16个原型成分和15个代谢产物。血浆中发现的原型成分以生物碱为主,这些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羟基化、去甲基化、还原、水解、氢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快速且全面地鉴定香连丸的体内外化学成分,其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香连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丸 UPLC-Q-TOF-MS/MS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生物碱类 倍半萜
下载PDF
UPLC-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茯苓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6
6
作者 康安 郭锦瑞 +2 位作者 谢彤 单进军 狄留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对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 目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对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分析并结合质谱碎裂规律及特征碎片信息,并通过比对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从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初步分析了42个化学成分。结论本方法分离度良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并有助于对茯苓进行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质联用技术 三萜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半枝莲中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 被引量:10
7
作者 康安 乔广军 +4 位作者 张正伟 郭锦瑞 狄留庆 吴勉华 周红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半枝莲饮片中木犀草素、芹菜素、汉黄芩素、半枝莲生物碱A和半枝莲生物碱B的HPLC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on C18柱(250mm×4.60mm,5μm),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半枝莲饮片中木犀草素、芹菜素、汉黄芩素、半枝莲生物碱A和半枝莲生物碱B的HPLC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on C18柱(250mm×4.60mm,5μm),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木犀草素、芹菜素检测波长为355nm,汉黄芩素、半枝莲生物碱A和生物碱B检测波长为264nm。结果木犀草素、芹菜素、汉黄芩素、半枝莲生物碱A和生物碱B分别在0.0374~2.40μg、0.0312~2.00μg、0.0312~2.00μg、0.0062~0.40μg和0.0062~0.4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均符合要求。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半枝莲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黄酮 半枝莲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远端蒂皮瓣的静脉回流 被引量:32
8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静脉 远端蒂皮瓣 静脉回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炎症信号在脑-肠轴中的传递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安 郑啸 +1 位作者 文红梅 王小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407-1412,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某些外周疾病具有共生的特点,由"脑-肠轴"介导的炎症信号在外周和中枢间的传递被认为是联系中枢系统疾病与外周炎症的重要途径,这一机制对于全面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某些外周疾病具有共生的特点,由"脑-肠轴"介导的炎症信号在外周和中枢间的传递被认为是联系中枢系统疾病与外周炎症的重要途径,这一机制对于全面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脑-肠轴"介导的炎症信号传递对神经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干预"脑-肠轴"炎症信号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潜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炎症 抑郁
下载PDF
人参中活性组分与肠道菌群的互动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康安 郑啸 王广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6-502,共7页
人参为传统补益中药,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参中活性组分与肠道菌群存在互动调控,可能是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的新途径。回顾了肠道菌群介导的人参皂苷及多糖组分的代谢,并从人参活性组分调节肠道微生... 人参为传统补益中药,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参中活性组分与肠道菌群存在互动调控,可能是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的新途径。回顾了肠道菌群介导的人参皂苷及多糖组分的代谢,并从人参活性组分调节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讨了其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肥胖、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中风等疾病中的机制。肠道菌群与中药组分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将会推动对人参药效机制的研究,为相关中药的创新研究及开发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肠道菌群 相互作用 药效机制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_1在林可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康安 张圣洁 +1 位作者 单进军 狄留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7,共6页
肠道菌群介导的脱糖基代谢在人参皂苷Rb_1代谢及药代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人参皂苷Rb_1在林可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脱糖基代谢特征进行研究。基于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_1及其脱糖基... 肠道菌群介导的脱糖基代谢在人参皂苷Rb_1代谢及药代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人参皂苷Rb_1在林可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脱糖基代谢特征进行研究。基于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_1及其脱糖基代谢物Rd的分析方法,并对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发现,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本中Rb_1和Rd测定的要求。然后采用林可霉素(5 000 mg/kg)造模1周,诱导菌群失调大鼠模型。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均显示,在林可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大鼠粪便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进而使人参皂苷Rb_1在肠道菌群中的脱糖基代谢生成Rd的速率显著降低,导致人参皂苷Rb_1及其脱糖基代谢产物Rd吸收入血后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药代动力学 菌群失调 林可霉素
下载PDF
古水深曲线在测井资料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康安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贵文 康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7,共5页
层序地层学的精华就是综合应用露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因此 ,在缺乏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为特征的层序界面的湖相沉积中 ,如何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就成为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金达 1井... 层序地层学的精华就是综合应用露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因此 ,在缺乏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为特征的层序界面的湖相沉积中 ,如何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就成为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金达 1井第四系为例 ,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岩芯、岩屑和电测曲线等测井资料 ,通过相对古水深曲线的建立 ,来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古水学曲线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新型促吸收剂研究进展——以细胞间紧密连接为靶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康安 梁艳 +2 位作者 郝海平 谢林 王广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2-1128,共7页
亲水性小分子药物、多肽和蛋白质主要通过胞旁通路吸收。这类药物膜通透性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紧密连接是构成胞旁通路的结构基础,传统的胞旁通路促吸收剂一般对黏膜损伤较大,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对紧密连接结... 亲水性小分子药物、多肽和蛋白质主要通过胞旁通路吸收。这类药物膜通透性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紧密连接是构成胞旁通路的结构基础,传统的胞旁通路促吸收剂一般对黏膜损伤较大,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对紧密连接结构、功能认识日益加深,许多特异性的促吸收剂被发现,如NO供体、CPE和Zot等,实验表明,通过瞬间可逆的打开紧密连接,这些促吸收剂可显著增加胞旁转运标志物和亲水性药物的吸收,而其毒副作用较传统的促吸收剂大为降低。总之,新型促吸收剂提供了一个增加亲水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旁通路 紧密连接 促吸收
下载PDF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血流动力学的SPECT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2 位作者 王晋煌 段祖斌 顾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78-180,F003,共4页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保留完整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在蒂部结扎切断 ,将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注射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中。用 SPECT扫描并观察浅静脉干中的血流情况。 结果 :1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并未顺大隐静脉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2 组皮瓣内的同位素计数下降比 组快。 结论 :浅静脉干的存在并不会因静脉血倒灌而增加逆行皮瓣的回流负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血流动力学 SPECT ECT
下载PDF
包皮环切术的整形改进 被引量:15
15
作者 康安 蒙喜永 +1 位作者 雷涛 张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根据整形外科学原则对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方法:包皮环切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包皮系带的损伤,将包皮系带处的外板尖端修剪成圆钝弧形,缝合内外板时直接将出血点缝扎。结果:112 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无出血,系带处水肿消除明... 目的:根据整形外科学原则对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方法:包皮环切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包皮系带的损伤,将包皮系带处的外板尖端修剪成圆钝弧形,缝合内外板时直接将出血点缝扎。结果:112 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无出血,系带处水肿消除明显加快,系带感觉良好,包皮外形美观自然,部分病例随访 3~6 个月,性生活满意。结论:根据整形外科学原则对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且效果良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整形改进
下载PDF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1 位作者 顾浩 王晋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治疗效果。 方法 :2 8例四肢创面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 ,包括4种类型 :(1)带大隐静脉的小腿内侧逆行皮瓣 ;(2 )带小隐静脉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 ;(3)带头静脉的前臂逆行皮瓣 ;(4 )带手背静脉的...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治疗效果。 方法 :2 8例四肢创面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 ,包括4种类型 :(1)带大隐静脉的小腿内侧逆行皮瓣 ;(2 )带小隐静脉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 ;(3)带头静脉的前臂逆行皮瓣 ;(4 )带手背静脉的手背逆行皮瓣。 结果 :2 1例完全存活 ,6例基本存活 ,1例坏死。 结论 :在逆行皮瓣中带上浅静脉干既可增加动脉血供又可促进静脉回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四肢创面修复
下载PDF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微循环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蒙喜永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 在兔耳上设计 3组逆行皮瓣共 48处 ,A组包含边缘静脉 ,B组包含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 ,C组不包含浅静脉干。通过兔耳透明窗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5 ,10 ,15 ,30 ,6 0 ,12 0min测量不...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 在兔耳上设计 3组逆行皮瓣共 48处 ,A组包含边缘静脉 ,B组包含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 ,C组不包含浅静脉干。通过兔耳透明窗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5 ,10 ,15 ,30 ,6 0 ,12 0min测量不同类型逆行皮瓣内微静脉管径 ,观察其内血流速度和状态 ,并于术后 7d观察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皮瓣的微静脉管径、血流速度与状态及成活率均优于B组与C组皮瓣。结论 浅静脉干可促进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 ,减轻淤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微循环 成活率
下载PDF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2 位作者 蒙喜永 雷涛 张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静脉干进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根据形态可将逆行皮瓣中的浅静脉干分为3种类型:“I”形,“Y”形和树枝形,各种类型的浅静脉干都是皮瓣静脉逆向回流的主要通道,如果在蒂部将浅静脉干闭塞,皮瓣的静脉回流基本停滞。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助于逆行皮瓣的静脉逆向回流,并在回流中起类似“枢纽”的重要作用,临床应尽量选用“I”形浅静脉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猪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经皮血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1 位作者 顾浩 王晋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研究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采用配伍组设计 ,在猪腹部分别形成 3组逆行皮瓣共计 2 4块 : 组 :随机以一侧腹壁浅静脉为轴形成逆形皮瓣 ; 组 :以另一侧腹壁浅静脉为轴形成逆行皮瓣 ,腹壁浅静脉在蒂部结... 目的 :研究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采用配伍组设计 ,在猪腹部分别形成 3组逆行皮瓣共计 2 4块 : 组 :随机以一侧腹壁浅静脉为轴形成逆形皮瓣 ; 组 :以另一侧腹壁浅静脉为轴形成逆行皮瓣 ,腹壁浅静脉在蒂部结扎 ; 组 :在上述两组皮瓣的随机一侧形成不带任何知名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用经皮血气分析仪测量 3组皮瓣的 PO2 和 PCO2 ,2周后比较 3组皮瓣成活率。 结果 : 组皮瓣的 PO2 和 PCO2 及成活率均显著好于 组和 组 , 组皮瓣的 PO2 和 PCO2 及成活率均显著好于 组。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静脉回流 血气分析 皮瓣成活
下载PDF
兔耳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压强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从而为探索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墨汁灌注以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并用病理切片以明确。浅静脉干内压强的测定进一步说明... 目的 :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从而为探索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墨汁灌注以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并用病理切片以明确。浅静脉干内压强的测定进一步说明是否倒灌的原因。 结果 :墨汁未顺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逆行皮瓣内的静脉压显著高于蒂部的静脉压。 结论 :静脉血不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不会增加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墨汁灌注 静脉压 压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