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膳食纤维基靶向结肠递送短链脂肪酸体系缓解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廖培龙 韩军花 +3 位作者 陈剑 候文娜 王彦波 李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2期210-217,共8页
低膳食纤维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屏障完整性和免疫系统稳态等途径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以膳食纤维为载体,靶向递送短链脂肪酸至结肠部位以改善肠道内环境稳态可有效缓解炎症性肠病。该文在阐述低... 低膳食纤维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屏障完整性和免疫系统稳态等途径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以膳食纤维为载体,靶向递送短链脂肪酸至结肠部位以改善肠道内环境稳态可有效缓解炎症性肠病。该文在阐述低膳食纤维饮食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基础上,对膳食纤维靶向结肠递送短链脂肪酸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形式以及常见载体进行综述,并展望膳食纤维递送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膳食纤维 靶向递送
下载PDF
交联改性电池隔膜与传统聚烯烃隔膜的区别及特性比较
2
作者 何方波 马六甲 +3 位作者 李恒 刘彪 廖培龙 吴永琪 《粘接》 CAS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隔膜在动力电池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隔膜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池的正负极之间,防止正负极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电池短路,还能够控制电池内部离子传输,防止电池内部出现不均匀的化学反应,从而延长电池的寿命。为了改善电池... 隔膜在动力电池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隔膜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池的正负极之间,防止正负极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电池短路,还能够控制电池内部离子传输,防止电池内部出现不均匀的化学反应,从而延长电池的寿命。为了改善电池隔膜的性能,研究主要介绍了动力电池隔膜的制备技术,深入探讨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隔膜,可以起到保护电极的作用,防止电极被机械损伤或化学反应损伤。隔膜它可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电池的寿命,提高电池的性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 动力电池 有机无机复合隔膜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多酯头基的“油-二氧化碳两亲分子”设计及其助混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廖培龙 刘泽宇 +6 位作者 刘卡尔顿 马骋 朱志扬 杨思玉 吕文峰 杨永智 黄建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8,共8页
针对目前具有广泛应用的油相-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混合体系,我们提出了“油-CO2两亲分子”的概念,实验设计筛选出了一类以多酯头基作为亲CO2基团,长碳链作为亲油基团的油-CO2两亲分子。本工作以白油、煤油等为油相,以自主开发的可视... 针对目前具有广泛应用的油相-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混合体系,我们提出了“油-CO2两亲分子”的概念,实验设计筛选出了一类以多酯头基作为亲CO2基团,长碳链作为亲油基团的油-CO2两亲分子。本工作以白油、煤油等为油相,以自主开发的可视化混相方法作为评价方式,以降低两相最低混相压力的助混效率为指标,系统研究了油-scCO2体系的助混规律。结果表明:(1)越多的酯基将提供越强的“亲CO2性”;(2)碳链长度为16的助混剂拥有最佳的助混效果;(3)与scCO2性质差异越大的油相,两亲分子的助混差异越明显,体现了油相种类带来的区分与拉平效应。本工作不仅将经典的水/油两亲分子概念扩展到油-scCO2两亲体系,对于实际生产中scCO2驱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CO2两亲分子 多酯头基 两亲性 助混效率 区分与拉平效应
下载PDF
一种新型CO_(2)/原油助混剂CAA8-X的应用与助混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骋 窦翔宇 +4 位作者 刘泽宇 廖培龙 朱志扬 刘卡尔顿 黄建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65,共8页
CO_(2)驱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中,降低CO_(2)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以实现混相驱是增强CO_(2)驱效果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设计了由亲油基团十六烷基和亲CO_(2)基团全乙酰蔗糖酯基结合的新型“亲油-亲CO_(2)助混... CO_(2)驱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中,降低CO_(2)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以实现混相驱是增强CO_(2)驱效果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设计了由亲油基团十六烷基和亲CO_(2)基团全乙酰蔗糖酯基结合的新型“亲油-亲CO_(2)助混分子”十六酸全乙酰基蔗糖酯CAA8-X,研究发现,CAA8-X对超临界CO_(2)流体和不同油相的煤油、白油以及长庆原油有优异的助混效果,界面张力消失法和细管实验法测定结果表明,CAA8-X可以将超临界CO_(2)/长庆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降低20.5%。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CO_(2)分子与全乙酰蔗糖酯基的亲和能力,研究了这类新型“亲油-亲CO_(2)助混分子”通过多酯头基降低与CO_(2)亲和势能而降低油/CO_(2)界面能的助混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蔗糖酯 超临界CO_(2) 两亲分子 分子动力学 提高采收率 混相压力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乳液凝胶微球制备与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连洲 廖培龙 +3 位作者 连子腾 田甜 严仁 王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5-362,共8页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电位、乳化稳定性、界面蛋白吸附量、β-胡萝卜素包埋率等指标和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特性及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时,形成的双层乳液稳定性最好,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最高,达(64.82±0.31)%;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达到2.0%时,形成的三层乳液对β-胡萝卜素包埋率最高,达到(86.75±2.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凝胶微球中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干燥的凝胶微球呈球形,且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凝胶微球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凝胶珠微球具有持续性释放的功能,乳液凝胶微球可作为β-胡萝卜素一种良好的缓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乳液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凝胶微球 延缓释放
下载PDF
大豆益生元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廖培龙 李欢 +1 位作者 陈剑 王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9-289,共11页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如结肠炎、食物过敏、肥胖、功能性便秘等。益生元在促进宿主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相关代谢物的产生、维持肠道稳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益生元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保护人...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如结肠炎、食物过敏、肥胖、功能性便秘等。益生元在促进宿主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相关代谢物的产生、维持肠道稳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益生元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保护人体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大豆益生元在丰富肠道有益菌、抑制病原菌的定植、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及营养物质吸收、增强肠道免疫、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大豆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干预人体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子糖 水苏糖 潜在益生元 肠道菌群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一种便捷、可视化的CO2驱助混剂评价方法——高度上升法及其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泽宇 廖培龙 +5 位作者 马骋 刘卡尔顿 杨思玉 吕文峰 杨永智 黄建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530,共6页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CO2-EOR)中,开发有效降低最低混相压力的助混剂是重要的一环。为有效缩短助混剂开发周期,大幅提高开发效率,介绍了一种便捷、可视化的最低混相压力测定方法——高度上升法。利用自行搭建的具有视窗...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CO2-EOR)中,开发有效降低最低混相压力的助混剂是重要的一环。为有效缩短助混剂开发周期,大幅提高开发效率,介绍了一种便捷、可视化的最低混相压力测定方法——高度上升法。利用自行搭建的具有视窗的高压釜设备,将混相过程中油相的体积膨胀转化为高度信息,经数据处理获得混相百分比-平衡压力曲线,整个过程是可视化的,测得的最低混相压力与利用细管实验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准确性;提出了利用不同组成的模拟油进行助混剂筛选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高度上升法测定最低混相压力与细管实验法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利用此方法筛选出了有效的八酯型助混剂,施用于长庆、新疆、吉林的原油样品时,在50数80℃、1%数3%用量下,均可有效降低最低混相压力,最大降幅超过20%。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最低混相压力,进而评价助混剂的助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混相压力 高度上升法 可视化 二氧化碳驱 助混剂 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对壳聚糖-纳米纤维可食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亓伟杰 连子腾 +3 位作者 代世成 廖培龙 郑环宇 王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7-275,共9页
多糖常被用于食品可降解包装材料。壳聚糖与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可食膜基质具有较好防水性能,然而在机械性能及理化性质等方面有所不足。本试验将不同(0%,0.5%,1%,1.5%,2%)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与壳聚糖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混合制备可食膜,... 多糖常被用于食品可降解包装材料。壳聚糖与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可食膜基质具有较好防水性能,然而在机械性能及理化性质等方面有所不足。本试验将不同(0%,0.5%,1%,1.5%,2%)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与壳聚糖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混合制备可食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可食膜的微观结构、静电作用以及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I与壳聚糖和纤维素纳米纤维主要以氢键以及静电相互作用为主,SPI添加量为1%时相互作用最强,网络结构致密,横截面变得更加光滑。在SPI添加量为1%时,可食膜的拉伸强度增至6.42 MPa,断裂伸长率增至97.47%,不透明度与接触角显著变大(P<0.05),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降至0.86 g·mm·m^(-2)·h^(-1)·kPa^(-1)和10.63 g·m^(-2)·d^(-1),吸水性能和溶解性能明显减弱。结论:加入1%的SPI可使可食膜的性能达到最优,试验结果为蛋白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纤维素纳米纤维 可食膜 结构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辅助水酶法提取芝麻油的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归艳 刘佳林 +2 位作者 廖培龙 杨钦伟 张雅娜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
以脱皮白芝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热处理条件对芝麻油提取率及油脂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时间40 min、热处理温度70℃、缓冲液pH 4.8、缓冲液浓度0.1 mol/L,此条件下芝麻油提... 以脱皮白芝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热处理条件对芝麻油提取率及油脂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时间40 min、热处理温度70℃、缓冲液pH 4.8、缓冲液浓度0.1 mol/L,此条件下芝麻油提取率为76.39%。研究热处理条件对水酶法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水酶法芝麻油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有影响,缓冲液pH对水酶法芝麻油酸价、过氧化值有影响。水酶法与冷榨法制取的芝麻油品质的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水酶法制取的芝麻油品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水酶法 热处理 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