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来我国旱涝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丕远 葛全胜 +1 位作者 张时煌 刘啸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0,共9页
过去气候的突变以地质方法得到很多证据,但在历史时期则发现不多。本文利用文献档案资料建成2000年来的旱涝气候序列,发现280年和1230年前后有过两次突变。本工作着重给出突变前后的旱涝气候分布类型的差别,即从空间分布上探讨被突... 过去气候的突变以地质方法得到很多证据,但在历史时期则发现不多。本文利用文献档案资料建成2000年来的旱涝气候序列,发现280年和1230年前后有过两次突变。本工作着重给出突变前后的旱涝气候分布类型的差别,即从空间分布上探讨被突变界开的气候阶段所具有的特色,280~1230年间,我国气候大趋势是不稳定的,而且涝的界线一再受到NE-SW走向的等高线阻挡。气候突变事件的证据说明,气候系统的运动具有两种模式:渐变和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空间分布类型 旱涝 2000年
下载PDF
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丕远 葛全胜 +1 位作者 吕明 陈晓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全球环境变化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纪最紧迫的国际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活动的能力已经大到足够影响到全球的环境,而全球环境变化又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文章探讨了人文因素在全球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人类在对待环境要素变化时,有选... 全球环境变化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纪最紧迫的国际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活动的能力已经大到足够影响到全球的环境,而全球环境变化又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文章探讨了人文因素在全球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人类在对待环境要素变化时,有选择其行动的自由,所以人文因素没有像大气、海洋那样,称为全球环境变化的子系统。这一点在建模中应给以充分考虑。文章讨论了各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脆弱性定义,并以海平面、农业、林业、渔业和人类健康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变化 人文因素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气候突变:有关概念的介绍及一例分析—我国旱涝灾情的突变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丕远 葛全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2-100,共9页
本文介绍、评述了气候突变及其有关的一些概念,并应用突变检验方法对我国16个敏感性站点510年来旱涝灾情作了分析。
关键词 气候 突变 检验 旱涝 灾情
下载PDF
过去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丕远 葛全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地球系统的历史信息是评估全球变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前些年,过去气候研究中发现了气候的突然变化的现象,突变证据大多出现在冰期,或由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时期,并认为这是冰盖的成冰与溶解过程造成海水铅直运动的结果。近些年,过去... 地球系统的历史信息是评估全球变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前些年,过去气候研究中发现了气候的突然变化的现象,突变证据大多出现在冰期,或由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时期,并认为这是冰盖的成冰与溶解过程造成海水铅直运动的结果。近些年,过去气候研究还发现在间冰期中也出现突变。我国的历史文献、冰芯和沉积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恢复工作发现近2000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存在着突变事件。因此,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间冰期气候的稳定性问题。如果气候突变的证据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 冰期 阶段性变化
下载PDF
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丕远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719-7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国际上对气候变化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之间协调发展的有关研究、缺陷和前景。并呼吁支持和参与本课题。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 回顾与前瞻
下载PDF
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丕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9-102,共4页
90年代地理学将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地理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世界是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准确地描绘一幅90年代的图像,但是根据学科性质和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而且也必须估计基本方向。90年代地理学将在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这一... 90年代地理学将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地理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世界是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准确地描绘一幅90年代的图像,但是根据学科性质和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而且也必须估计基本方向。90年代地理学将在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这一科学原则引导下,积极响应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大问题的挑战,为此需要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际政治关系的更多领域中去,发挥自己的综合性、地域性功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为了迎接90年代的挑战,我们必须有一个对地理学问题的新思考,回答地理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发展 自然地理
下载PDF
论减轻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丕远 王凤慧 《中国减灾》 1991年第2期15-18,共4页
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需要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宣传和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相互配套的综合对策,本文主要从因灾设防、因地减灾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区分布与组合规律... 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需要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宣传和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相互配套的综合对策,本文主要从因灾设防、因地减灾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区分布与组合规律,探讨有关的区域对策。一、我国自然灾害形成和发生的地理背景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和独特,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生、类型与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地理背景 地区分布 区域对策 减灾规划
下载PDF
全球变化研究:一门综合学科发展的历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丕远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面临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挑战.问题的产生源自人类为谋求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和破坏着人类原有的居住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关键词 全球变化研究 气候保护 气候变化 学科发展
下载PDF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90
9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2 位作者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与统计学方法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其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分辨率为 10~ 30a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a的冷暖变化特征 ,并将其与自然证据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是 :自公元初起 ,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在波动中下降 ,至 490’s前后下降到最低点 ,降温率达 0 17℃ / 10 0a ,最冷时期的 30年平均值较 195 1—1980年均值低 1℃。此后气候转暖进入温暖期 ,在以温暖气候为主的 5 70’s— 1310’s中 ,温度在波动中略呈上升趋势 ,其间暖峰时期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高 0 3~ 0 6℃ ,最高达 0 9℃ ,暖峰之间冷谷的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5~ 0 7℃。 1310’s之后气候又迅速转冷 ,温度再次迅速下降 ,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波动 ,其间 4个冷谷的 30a温度平均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6~ 0 9℃ ,最低达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古气候 气候信息 冷暖记载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被引量:147
10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4 位作者 方修琦 满志敏 张雪芹 张丕远 王维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年的冷暖变化阶段与变化幅度。结果发现 :在过去 2 0 0 0年中 ,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高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暖期有 4个 ,其中最暖的 3 0年出现在 1 2 3 0’s~ 1 2 5 0’s(较 1 95 1~ 1 980年高 0 .9℃ ) ;低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冷期有 3个 ,其中最冷的 3 0年出现在1 6 5 0’s~ 1 6 70’s(较 1 95 1~ 1 980年低 1 .1℃ )。在冷暖期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 ,冬半年温度一般都出现 1℃左右的升、降温 ;在冷暖期内 ,一些幅度较大的升、降温也与之相仿 ;在相邻的两个 3 0年中 ,温度变化幅度达 0 .5℃以上的有 1 9次之多。对比过去 2 0 0 0年中的冷暖交替变化还可以看出 :2 0世纪回暖时的升温幅度与过去 2 0 0 0年中的其他回暖过程所出现的幅度相似 ,特别是与 5世纪末至 6世纪的回暖极为相似 ;而在当前温暖阶段中 ,1 981~ 1 999年较 1 95 1~ 1 980年升高了 0 .5℃ ,不但使其接近过去 2 0 0 0年中的最暖 3 0年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下载PDF
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 被引量:103
11
作者 王铮 张丕远 周清波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9-339,共11页
本文讨论了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政治疆界的关系,试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人文影响。最后讨论了人地关系。
关键词 全球变化 人文影响 历史气候 气候变化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葛全胜 赵名茶 +3 位作者 张雪芹 郑景云 孙惠南 张丕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3-419,共7页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 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 ②过去50年全国、 林区、 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 干旱化趋势明...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 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 ②过去50年全国、 林区、 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 干旱化趋势明显; 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 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 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 即: 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 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降水置 统计关系 中国 森林覆盖率 降水差值 大气边界层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满志敏 葛全胜 张丕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 1 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 ,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 ,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 1 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 ,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 ,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时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社会系统起作用的 ,不同的社会状态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农牧过渡带实况和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农牧过渡带附近对峙时 ,气候向寒冷方向的变化常常成为社会动荡的触发因素 ,极端情况下可以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过渡带 历史时期 个例研究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0
14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2 位作者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9-455,共7页
根据最近重建的中国东部地区过去2000年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结合最近其他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对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序列的重建方法、小冰期及魏晋南北朝冷期的起迄时间与寒冷状况、中世纪暖期与隋唐暖期的温暖程度、过去2000年中国冷... 根据最近重建的中国东部地区过去2000年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结合最近其他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对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序列的重建方法、小冰期及魏晋南北朝冷期的起迄时间与寒冷状况、中世纪暖期与隋唐暖期的温暖程度、过去2000年中国冷暖变化的幅度与速率、温度变化的千年波动周期、20世纪气候增暖是否超出过去2000年气候波动的最大范围及20世纪暖期历史相似型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中国 气候波动 线性回归法 物候学
下载PDF
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 被引量:30
15
作者 周清波 张丕远 王铮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本文根据宫廷档案资料“雨雪分寸”中合肥地区的降雪日数的记载,通过寻找其与年冬季平均温度的相关关系,重建了合肥地区从1736-1991年共256年的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合肥地区的年冬季平均气温18世纪较高,1... 本文根据宫廷档案资料“雨雪分寸”中合肥地区的降雪日数的记载,通过寻找其与年冬季平均温度的相关关系,重建了合肥地区从1736-1991年共256年的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合肥地区的年冬季平均气温18世纪较高,19世纪下降,20世纪又开始上升,至20世纪40年代达近250多年来气温最高值。另外,还发现了在19世纪中叶(1851-1871年)有一个明显的温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序列 气温变化 冬季 合肥市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 被引量:44
16
作者 王铮 张丕远 +1 位作者 刘啸雷 刘燕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9-326,共8页
本文揭示沿腾冲-黑河联线的地带不仅如胡焕庸早年提出是一条人口地理界线,而且是一条生态环境界线,更重要的是,腾冲-黑河线表征的方向,在历史时期表现为全球变化的特征方向。
关键词 生态环境过渡带 全球变化 沿腾冲-黑河线
下载PDF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干湿分异的百年际变化 被引量:25
17
作者 郑景云 张丕远 +1 位作者 葛全胜 满志敏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70,共6页
分析了101~1900 AD间中国东部每200 a的干湿分异及其变化状况,讨论了它们与冷暖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2~11世纪,我国东部干湿分异为东西分异,西(西北)干东(东南)湿;12~15世纪,东西分异与南北分异并存,但仍以东西分异为主;而16~1... 分析了101~1900 AD间中国东部每200 a的干湿分异及其变化状况,讨论了它们与冷暖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2~11世纪,我国东部干湿分异为东西分异,西(西北)干东(东南)湿;12~15世纪,东西分异与南北分异并存,但仍以东西分异为主;而16~19世纪则为南北分异,北干南湿.冷暖变化与区域干湿变化的对应关系是:在暖的时期,干湿分界线偏西,最西达大同-太原-西安-汉中一线;在相对较冷的时期,干湿分界线摆向东南,达济南-菏泽-南阳一线,摆动最大幅度达5个经度以上;而在最冷的两个时段,东西分界线被南北分界线所取代.冷的时期,华北地区偏干,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偏湿;暖的时期,华北地区湿润,华东地区,特别是长江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A 干湿分异 百年际变化 中国东部 气候变化 干湿分界线 干湿分异格局 旱涝等级记录
下载PDF
气候突变:史实与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景云 葛全胜 张丕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利用国际上有关气候突变研究的最新结果,综述了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突变的史实,重点探讨了近2000年以来的气候突变问题。结果表明:无论是冷期或是暖期,气候均存在突变。特别是发生于Eemian期间和近2000年以来的气候突变... 利用国际上有关气候突变研究的最新结果,综述了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突变的史实,重点探讨了近2000年以来的气候突变问题。结果表明:无论是冷期或是暖期,气候均存在突变。特别是发生于Eemian期间和近2000年以来的气候突变,为暖期气候也存在突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同时还发现:发生于1230AD年的气候突变,虽然其幅度较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突变要小得多,但同样具有全球性。这些结果动摇了过去认为“气候只在冷期发生突变及全新世以来气候基本稳定”的结论,也预示着下一世纪气候不稳定的可能性将可能会增加,对全球气候和气候预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 古气候
下载PDF
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 被引量:46
19
作者 葛全胜 张丕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30,共9页
本文对我国史料中所载气候信息进行了评价。结论是:①对于史料所载的某一气候事件,我们将其状态分辨取越细,所获取的信息越少;②在分析过程中,对误差要求低些,所获取的信息反而高些;③就已记录的气候事件而言,官方组织的记载所提供的气... 本文对我国史料中所载气候信息进行了评价。结论是:①对于史料所载的某一气候事件,我们将其状态分辨取越细,所获取的信息越少;②在分析过程中,对误差要求低些,所获取的信息反而高些;③就已记录的气候事件而言,官方组织的记载所提供的气候信息最多,私人笔札次之,方志类书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气候 信息
下载PDF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铮 张丕远 刘啸雷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8-255,共8页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以秦岭-淮河线、胡焕庸线以及青藏高原外缘为界,可划分为四个大区,即北域、南域、西域和过渡带亚域。以灾害的单位面积损失论,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点灾区,另一个重点区位于川、滇、黔、桂交界地段,它以人员的伤...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以秦岭-淮河线、胡焕庸线以及青藏高原外缘为界,可划分为四个大区,即北域、南域、西域和过渡带亚域。以灾害的单位面积损失论,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点灾区,另一个重点区位于川、滇、黔、桂交界地段,它以人员的伤亡而突出。如果以灾害发生的总经济损失定义灾害规模,则活动的规模中心位于以洞庭一武汉和郑州为两端点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空间分间 灾害规模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