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邦学习中的攻击手段与防御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世文 陈双 +1 位作者 梁伟 李仁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共16页
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是联邦学习系统安全的核心问题。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能大幅降低联邦学习系统被攻击的风险,明显提升联邦学习系统的安全性。深入了解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可以推进联邦学习领域的研究,实现联邦学习的广泛应用。因此,对... 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是联邦学习系统安全的核心问题。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能大幅降低联邦学习系统被攻击的风险,明显提升联邦学习系统的安全性。深入了解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可以推进联邦学习领域的研究,实现联邦学习的广泛应用。因此,对联邦学习的攻防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要地介绍了联邦学习的概念、基本工作流程、类型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联邦学习系统可能遭受到的攻击,梳理了相关研究;从联邦学习系统有无目标性的防御措施出发,将防御措施分为通用性防御措施及针对性防御措施两类,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总结;对联邦学习安全性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为相关研究者在联邦学习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攻击手段 防御措施 隐私保护
下载PDF
煤矿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不同复垦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世文 蔡慧珍 +3 位作者 张燕海 董祥林 刘俊 俞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科学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及其潜在互作关系对于复垦土地差异化管理及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以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和粉煤灰充填3种模式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Illumina Miseq 16S rRNA测序技术,采用方差分析... 科学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及其潜在互作关系对于复垦土地差异化管理及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以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和粉煤灰充填3种模式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Illumina Miseq 16S rRNA测序技术,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等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复垦模式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通过构建分子生态网络模型,揭示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稳定性及菌群间潜在互作关系,明晰对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种群。结果表明:①不同复垦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不同复垦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所有模式土壤中的优势菌门,在各复垦模式土壤细菌群落中的占比之和均达70%以上。②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显著影响因子不同,部分优势细菌门与影响因子间的变化趋势不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挖深垫浅复垦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pH是影响煤矸石与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③挖深垫浅复垦土壤细菌网络复杂,群落联系紧密,能更好地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细菌网络内部节点间的连通度低,但菌群信息交换速度慢,拥有4个关键节点,网络相对稳定;粉煤灰充填复垦的土壤细菌网络规模最小,节点连通度不高,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反应快,网络稳定性最差。3种复垦模式土壤细菌群落间关系均以协同合作为主导,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细菌群落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占比最高。本文揭示了3种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分子生态网络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的优选以及人为干预方式的选择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微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态网络 采煤沉陷区
下载PDF
基于CWT-sCARS的土壤铜含量高光谱反演
3
作者 张世文 李唯佳 +2 位作者 李恩伟 朱曾红 孔晨晨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光谱变量的有效程度与土壤铜含量的反演精度密切相关。基于原始反射率以及不同分解尺度下的小波系数,本研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算法、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CARS)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对土壤铜含量进行了反演与验证。研究... 光谱变量的有效程度与土壤铜含量的反演精度密切相关。基于原始反射率以及不同分解尺度下的小波系数,本研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算法、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CARS)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对土壤铜含量进行了反演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提高光谱特征与土壤铜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分解尺度对应的最大相关系数中,最大值位于Scale 8分解尺度下1343 nm处,相关系数为0.60;使用sCARS算法可以显著减少特征变量的数量,结合CWT变换和sCARS算法可以显著减轻数据冗余,提高土壤Cu含量的反演精度。该研究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高精度反演土壤Cu含量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反演 连续小波变换 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
下载PDF
土壤-西甜瓜系统中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张世文 李恩伟 +2 位作者 孔晨晨 祝亚飞 胡睿鑫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7,共10页
目的:探究大兴农业发展区硒的富集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和西甜瓜中Se含量,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参数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从数理统计和空间特征两方面,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 目的:探究大兴农业发展区硒的富集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和西甜瓜中Se含量,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参数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从数理统计和空间特征两方面,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Se含量平均值为(0.28±0.07) mg/kg,略低于中国背景值0.29 mg/kg,土壤含硒水平以足硒为主,西甜瓜Se含量平均值为(0.05±0.04) mg/kg, 62.5%的作物样品中Se含量高于0.04 mg/kg。结论:总体而言,全磷、全盐量和地形湿度指数(TWI)对土壤Se含量和空间分布影响较强,同时,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影响,土壤硒含量与西甜瓜硒含量呈较弱相关性,硒在作物中的富集受根系土壤中磷的含量及赋存形态影响较大,且Ca2-P是影响土壤Se含量的重要无机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5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多特征组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3
6
作者 俞静 张世文 +2 位作者 芮婷婷 李唯佳 蔡慧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8,共14页
植被地上生物量可作为评价矿山生态修复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对修复地地上植被生物量快速、准确的预测,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将无人机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单波段光谱反射率、... 植被地上生物量可作为评价矿山生态修复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对修复地地上植被生物量快速、准确的预测,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将无人机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单波段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两种光谱特征以及各波段纹理特征变量,并利用高精度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生成地形特征,再先后使用灰色关联法和熵权法对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别进行筛选,进而将筛选出的特征变量和地形特征变量分为光谱特征组和多特征组。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以及Elman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基于光谱特征组和多特征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比选精度较高的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光谱特征基础上引入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后3种反演模型精度都有相应程度提高,其中,基于多特征组构建的BPNN模型表现出最优性能,其决定系数(R2)为0.841,均方根误差为11.813 g·m-2,并同时对3种模型进行交叉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基于多特征组的BPNN模型更加稳定,反演精度最优。然后,采用最优反演模型对研究区域内植被生物量进行分级评估,结果显示区内生物量集中于20~40 g·m-2,研究区域内植被生物量整体偏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草本植物生物量反演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 多特征变量 生物量反演 神经网络 植被指数 草本植物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大思政”知识图谱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丹丹 李旭 +1 位作者 盛鹏飞 张世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选取1332篇国内有关“大思政”主题的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从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分析等多个角度...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选取1332篇国内有关“大思政”主题的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从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分析等多个角度绘制可视化图谱,研究表明:(1)“大思政”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但跨地区和跨单位的合作相对较少,还未形成大型合作团体,主要以分散的形式存在;(2)出现“课程思政”“大思政课”“思政课”“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等研究热点,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设施农用地土壤有机碳与细菌群落功能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孔晨晨 张世文 +3 位作者 王维瑞 颜芳 宋孝心 郭丹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7,共12页
为探明不同连作年限设施农用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与细菌群落功能变化及其动态响应关系,以北京市南郊设施农业集中地为研究区,采用时空替代法系统分析了未种植(CK)、连作年限0~5年(0~5 a)、5~10年(5~10 a)、10~20年(10... 为探明不同连作年限设施农用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与细菌群落功能变化及其动态响应关系,以北京市南郊设施农业集中地为研究区,采用时空替代法系统分析了未种植(CK)、连作年限0~5年(0~5 a)、5~10年(5~10 a)、10~20年(10~20 a)和20年以上(20 a+)SOC、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功能的变化。结合冗余分析(RDA)、典型相关分析(CCA)、PICRUSt2功能预测及Mantel test探究了SOC及其活性组分与细菌优势菌群的动态响应,以及与细菌代谢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连作使研究区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 oxidizes organic carbon,EOC)、SOC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均随种植年限先增后减,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在20 a+时最高,微生物熵(Q)随连作年限增加而减小。连作降低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提高了细菌种群间差异,PICRUSt2预测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细菌功能均以新陈代谢为主,5~20 a土壤细菌二级代谢功能丰度明显高于0~5 a、20 a+、CK。相对丰度前10的细菌群中Acidobacteriota与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均呈负相关,主导和参与SOC累积循环的关键菌群在连作20 a+后出现由富营养型菌群向寡营养和致病类菌群转变的趋势;Mantel分析显示,第3层级有53类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的代谢功能(p<0.05),其中23类隶属于第1层级的新陈代谢,与EOC呈显著相关的代谢功能高达51类。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碳循环相关细菌功能群,提升小尺度设施农用地土壤碳汇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年限 设施农用地 土壤有机碳 细菌群落特征 代谢功能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矿业城市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分析——以淮南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晋康 李唯佳 +1 位作者 王瑞 张世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研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矿业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安徽省淮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的分布规律与变化... 研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矿业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安徽省淮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的分布规律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来,研究区主要以水田和旱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在研究期间占研究区总面积均超过70%。2000-2020年的用地类型变化剧烈,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63%,研究区内的水田和旱地面积逐年递减,占比减少了4.3%,坑塘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坑塘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比分别增加0.4%、4.21%;(2)2000-2020年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37、0.36、0.35,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生境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煤基固废三化研究热点分析
10
作者 李恩伟 张世文 +4 位作者 周思雨 董祥林 马军 蔡慧珍 胡睿鑫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明确煤基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简称“三化”)研究热点,对今后煤基固废高效利用及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CiteSpa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出的2007—2022年4933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可视化分析了煤基固废三... 明确煤基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简称“三化”)研究热点,对今后煤基固废高效利用及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CiteSpa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出的2007—2022年4933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可视化分析了煤基固废三化研究的国家、机构、关键词等,定量化阐述了煤基固废三化国内外研究热点以及前沿,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有关煤基固废三化研究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发文贡献率与中心性都处于首位,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粉煤灰”“土壤”“混凝土”等方面,未来应着重开展采空区充填以及障碍土壤改良材料的研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三化研究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不同pH值条件下煤基固废重金属浸出特征及环境风险分析
11
作者 周思雨 张世文 +4 位作者 李恩伟 张燕海 蔡慧珍 马军 胡睿鑫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粉煤灰和煤矸石在被雨水浸泡时会释放不同量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以淮北地区煤矸石和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样品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设置不同初始pH值室内浸泡实... 粉煤灰和煤矸石在被雨水浸泡时会释放不同量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以淮北地区煤矸石和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样品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设置不同初始pH值室内浸泡实验,探究粉煤灰和煤矸石中砷(As)、钛(Ti)、钴(Co)、镉(Cd)的浸出特征,并分析其浸出液对环境存在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粉煤灰呈不规则球形聚集,煤矸石呈片层状堆积,两者化合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其中高含量的SiO_(2)形成的网状结构能防止有害元素在环境中被浸出。浸出总量在长时间的浸泡下趋于稳定后再缓慢增加,但溶出趋势各异。浸泡液的pH值明显影响粉煤灰和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粉煤灰中As、Ti、Co、Cd最大溶出浓度出现在浸泡液pH=3.00时,分别为23.25、6.33、1.07、0.65μg/L;煤矸石中Co和Cd的浸出浓度在pH=3.00时达到最大,但As和Ti的浸出浓度与pH值的关系不明显。煤矸石在堆放和利用过程中,As受降水浸泡后对周围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较大。研究结果可对淮北矿区煤基固废的安全堆放和合理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重金属 浸出特征 环境风险
下载PDF
北京市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孔晨晨 张世文 +3 位作者 袁胜君 王维瑞 夏沙沙 胡睿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7,共9页
探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采样实测的0~60 cm各层SOCD数据,采用3D概念模型、Mant... 探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采样实测的0~60 cm各层SOCD数据,采用3D概念模型、Mantel test、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模型开展SOCD空间变异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SOCD的影响程度及各因素间交互后的作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D在空间上呈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0~15 cm土层的SOCD显著高于30~60 cm(P<0.05),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约为10.80 Tg。2)土壤含水率、土壤亚类、地形部位分别对0~15、15~60、45~60 cm土层的SOCD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土壤亚类、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地形部位与SOCD的空间关联性较强,关联程度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3)各重要因子交互后对研究区SOCD的解释能力呈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关系,土壤亚类与其他各因子交互后对SOCD的解释能力提升最为突出。今后研究区内开展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等相关研究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土壤亚类(土壤类型)可作为重点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农田资源空间结构,制定农田固碳增汇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有机碳 三维空间模拟 影响因素 空间相关 交互效应
下载PDF
土壤质地空间预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世文 王胜涛 +3 位作者 刘娜 李囡囡 黄元仿 叶回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2-339,共8页
土壤质地作为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的一种,其空间插值需满足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条件。采用成分克里格法(compositional Kriging)和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进行空间预测,均方根误差(ro... 土壤质地作为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的一种,其空间插值需满足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条件。采用成分克里格法(compositional Kriging)和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进行空间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s,RMSE)和标准化克里格方差(mean squared deviation ratio,MSDR)分别被用来衡量不同方法的预测精度及模型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和成分克里格法能够保证插值结果满足成分数据插值的4个条件;成分克里格法预测的各土壤颗粒组成的RMSE最小,预测精度最高,其黏粒RMSE值相对于非对称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提高将近17%;成分克里格法的变异函数拟合效果总体上好于其他两种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极差更宽,更能反映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与高程、母质和水域分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质地 空间变异测量 对数比转换 成分数据 成分克里格
下载PDF
草原区露天煤矿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世文 宁汇荣 +4 位作者 许大亮 叶回春 郑印 张红艳 黄元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3-241,共9页
采用多时相Landsat TM遥感数据,借助于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基于不同时序植被覆盖度格点回归斜率、标准差和基末年等级转换矩阵等,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机制,剖析了采复联动下研究区、开采区和复垦区植被覆盖度变... 采用多时相Landsat TM遥感数据,借助于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基于不同时序植被覆盖度格点回归斜率、标准差和基末年等级转换矩阵等,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机制,剖析了采复联动下研究区、开采区和复垦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和波动程度,进而揭示随着时间变化采复活动与植被覆盖度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及其等级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矿山采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区域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格局;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中(Ⅳ等)、中低(Ⅲ等)为主,按多年均值计算,两者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被度呈增加和减少的区域面积比为2∶3,相关系数在-0.9266~0.4805之间,斜率正值范围内相关性并不显著,而负值范围的-0.9266^-0.895呈现不同程度显著性相关;露天采区、排土场及其周边1.5 km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且趋于一致。矿区植被恢复经历了一个"高—低—高"的周期循环,半干旱草原区复垦管护期限尽量保证在6 a以上。70%以上区域在研究时段内植被覆盖度发生转换,转换较为频繁,Ⅰ等植被覆盖度中的90%是由采矿活动转入的。露天煤矿区植被覆盖的提升有赖于矿区社会压力减少和生态恢复力提高两方面。研究成果将为露天煤矿及其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科学保护与决策、恢复和治理提供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煤矿 复垦 植被覆盖度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5
作者 殷奥杰 张世文 +2 位作者 周思雨 胡睿鑫 陈方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5-1814,共10页
为了探究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胀缩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将煤矸石破碎为3种水平(0~2、2~5、5~8 mm),并将其分别在3%氢氧化钠溶液(75℃)和5%盐酸溶液(70℃)中浸泡保温2 h获得碱改性煤矸石和酸改性煤矸石,对煤矸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 为了探究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胀缩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将煤矸石破碎为3种水平(0~2、2~5、5~8 mm),并将其分别在3%氢氧化钠溶液(75℃)和5%盐酸溶液(70℃)中浸泡保温2 h获得碱改性煤矸石和酸改性煤矸石,对煤矸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表征。以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改性煤矸石对土壤容重(ρb)、总孔隙度(φ)、微观孔隙参数、收缩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改性、酸改性煤矸石添加后ρb较对照(不添加煤矸石处理)显著降低25.60%~38.69%、26.19%~35.71%,较煤矸石处理降低1.57%~5.50%、0.85%~2.36%;φ较对照分别提高44.34%~67.02%、45.38%~61.88%,较煤矸石处理分别提高1.34%~3.84%、0.65%~2.19%;土壤微观孔隙体积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微观孔隙平均直径增大;土壤线性伸展系数整体趋势为对照>5~8 mm煤矸石>2~5 mm煤矸石>5~8 mm酸改性煤矸石>5~8 mm碱改性煤矸石>0~2 mm煤矸石≈2~5 mm酸改性煤矸石>2~5 mm碱改性煤矸石>0~2 mm酸改性煤矸石>0~2 mm碱改性煤矸石,收缩率整体变化趋势与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一致。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19%~328.88%、98.23%~470.50%、100.00%~279.90%、85.88%~347.53%。随煤矸石粒径增大,ρb与碳组分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与收缩率呈上升趋势。结构方程表明,土壤胀缩性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累积的关键因素。综上,酸、碱改性煤矸石添加均能降低土壤ρb、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及胀缩性,增加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碱改性改良效果总体优于酸改性,小粒径优于大粒径,因此得出淮北地区比较科学合理的砂姜黑土改良措施是添加0~2 mm碱改性煤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煤矸石 砂姜黑土 物理结构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县域尺度表层土壤质地空间变异与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世文 黄元仿 +4 位作者 苑小勇 王睿 叶回春 段增强 龚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4-1164,共11页
【目的】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尺度下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规律,探究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机理。【方法】采用Levine’s方法进行方差奇次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取最小显著性差方法(least-si... 【目的】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尺度下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规律,探究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机理。【方法】采用Levine’s方法进行方差奇次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取最小显著性差方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对土壤颗粒组成与高程、母质、土地利用和水域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空间预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鉴于土壤质地属于成分数据,插值前对原始数据进行对称对数比转换。【结果】不同高程组、母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水域缓冲区组各颗粒平均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高程组和母质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差异性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域缓冲区明显。总体而言,研究区内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颗粒呈现由粗变细的趋势;由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壤颗粒较粗;菜地土壤颗粒相对较细;随着离水域距离的增大,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加趋势。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质地各颗粒表现出极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各颗粒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土壤各颗粒组成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特征比较明显。【结论】传统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系统和全面地揭示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研究区土壤质地空间格局主要受地形、母质等自然因素影响。经过对称对数比转换后,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空间预测结果满足成分数据空间插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空间变异 成分数据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土壤系统的县域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简化评估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世文 王朋朋 +5 位作者 叶回春 黄元仿 穆恩林 王来斌 陈孝杨 许光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117,I0001,I0002,共10页
县域是中国基本的行政管理单元,探讨县域尺度下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评估的简化方法,旨在为县域磷风险评估和生产实践提供指导。该文在充分考虑县域尺度的特点,简化磷指数评估方法指标和评估过程,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基于数字土壤系统,采... 县域是中国基本的行政管理单元,探讨县域尺度下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评估的简化方法,旨在为县域磷风险评估和生产实践提供指导。该文在充分考虑县域尺度的特点,简化磷指数评估方法指标和评估过程,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基于数字土壤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量土壤学技术,采用简化后的磷指数法对顺义区磷素流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顺义区土壤磷素流失的风险程度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和沿着河流呈条带状分布的特征,这种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导致顺义区土壤磷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投入,顺义区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程度以低为主,但中等风险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0.05%,今后应加强研究区磷素管理,防止土壤磷流失。基于数字土壤系统的简化磷指数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待评估区域磷素风险程度,为县域磷素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理信息系统 县域尺度 简化的磷指数法 计量土壤学技术
下载PDF
废弃地复垦土壤重金属空间格局及其与复垦措施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世文 周妍 +3 位作者 罗明 周旭 崔红标 黄元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7-247,共11页
基于经典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以及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以西南地区某历史遗留硫磺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从点与区域两方面系统分析其复垦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复垦措施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经典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以及经验... 基于经典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以及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以西南地区某历史遗留硫磺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从点与区域两方面系统分析其复垦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复垦措施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经典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以及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相结合方法用于揭示硫磺矿废弃地复垦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格局是可行和科学的。该硫磺矿废弃地复垦土地的5种土壤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较大,这与复垦土壤无序、易变以及空间均匀性和突变性统一的特征相符合。土壤重金属富集系数均在2以上。在历史矿山开采、复垦措施和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土壤重金属在全局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似,在南北和东西方向均基本呈现两头低和中间高的倒U字形趋势。绝大多数复垦土壤重金属的块基比在50%,复垦过程中覆土、培肥和土壤pH值调节措施等随机因素在各重金属的空间变异中占主导作用。无论是何种重金属,一区东部、二区北部、四区西部均呈现较高的重金属含量;一区和二区西部、三区北部地区含量相对较低。复垦为林地和草地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耕地,对于复垦为耕地后续需进一步防控重金属污染,特别是Cd元素;随着有效土层厚度的逐渐增加,土壤重金属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效土层厚度在30~100 cm之间土壤重金属无明显差异,建议研究区复垦覆土后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00 cm以上。随着土壤pH值变小,复垦土壤重金属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控pH值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需要持续保证在一定范围,建议研究区pH值持续控制在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复垦土壤 重金属 地统计 空间格局 复垦措施
下载PDF
金属圆管内爆轰波相互作用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世文 华劲松 +4 位作者 刘仓理 韩长生 王德生 孙学林 张振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采用动力学有限元程序,针对大变形带来的网格扭曲造成计算的锁死现象进行了ALE技术处理,结合高速摄影和X光照相实验结果,对金属圆管内爆轰波的相互作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爆轰波对碰作用下金属圆管运动计算结果,复现了金属圆管对... 采用动力学有限元程序,针对大变形带来的网格扭曲造成计算的锁死现象进行了ALE技术处理,结合高速摄影和X光照相实验结果,对金属圆管内爆轰波的相互作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爆轰波对碰作用下金属圆管运动计算结果,复现了金属圆管对碰区鼓包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可以预见,基于该方法能够初步分析影响金属圆管运动规律的诸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轰波 ALE算法 金属圆管
下载PDF
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与尺度效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世文 葛畅 +5 位作者 陈晓辉 李贞 沈强 张兰兰 聂超甲 黄元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结合当前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和不足,综合采用变异函数理论、空间自相关理论、多重分形理论等方法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相关性和结构性等不同层面深入揭示不同尺度下SOC空间分布特... 结合当前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和不足,综合采用变异函数理论、空间自相关理论、多重分形理论等方法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相关性和结构性等不同层面深入揭示不同尺度下SOC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了15 km尺度外,基于变异函数分析的其他尺度块基比均小于50%,结构性因素占主导,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土壤亚类、土地质地、土地类型等,随机部分带来的空间变异性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不同尺度下的莫兰指数随着分离距离的增加由完全正值逐渐变小,过渡到正负交替出现的格局,最后完全变为负值,标准化统计量均大于1.96,每个尺度均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不论是瑞利谱图,还是多重分形谱,随着尺度的增加,图谱越来越接近,研究区不同尺度下的SOC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典型的分维数体;无论何种尺度,基于多重分形克里格法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特异值空间吻合程度较高,特异值覆盖比率均在85%以上。联合了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多重分形和多重分形克里格等方法能够从空间变异性、空间相关性、空间结构性等更加深入全面地揭示研究区SOC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相对平坦农业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自相关 变异函数 空间分布特征 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