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无水乙醇注射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在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5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VOM治疗持...目的:评估无水乙醇注射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在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5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VOM治疗持续性房扑、房颤患者72例(VOM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采用左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房扑、房颤患者7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手术,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阻断情况,术后随访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包积液发生情况,均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VOM组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阻断63例,其中需要联合心内和心外膜补点消融达到二尖瓣峡部线14例,未能阻断二尖瓣峡部线9例。对照组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53例,未能阻断19例。随访12~20个月,VOM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20例,而对照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30例。结论:在持续性房扑、房颤消融治疗中,经VOM行无水乙醇注射能有效阻断二尖瓣峡部线性传导,有助于提高二尖瓣峡部线成功率,减少房颤消融术中二尖瓣峡部相关的房扑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肌力水平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最大口腔吸气压(MIP)、最大口腔呼气压(MEP)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在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促进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力恢复,改善膈肌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无水乙醇注射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在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5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VOM治疗持续性房扑、房颤患者72例(VOM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采用左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房扑、房颤患者7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手术,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阻断情况,术后随访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包积液发生情况,均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VOM组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阻断63例,其中需要联合心内和心外膜补点消融达到二尖瓣峡部线14例,未能阻断二尖瓣峡部线9例。对照组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53例,未能阻断19例。随访12~20个月,VOM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20例,而对照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30例。结论:在持续性房扑、房颤消融治疗中,经VOM行无水乙醇注射能有效阻断二尖瓣峡部线性传导,有助于提高二尖瓣峡部线成功率,减少房颤消融术中二尖瓣峡部相关的房扑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文摘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肌力水平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最大口腔吸气压(MIP)、最大口腔呼气压(MEP)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在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促进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力恢复,改善膈肌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