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髌韧带修复或重建对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丰经 刘晨宏 +6 位作者 张树全 槐建业 李晓薇 王海波 杜海 王绍辉 张慧园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修复或重建两种方法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急性髌骨脱位23例(23膝)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修复或重建两种方法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急性髌骨脱位23例(23膝)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1~14(13.6±1.6)岁。MPFL重建组(13例)采用大收肌腱单束重建MPFL;修复组(10例)采用聚醚醚酮(PEEK)锚钉修复MPFL髌骨侧止点。比较两组Kujala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主观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综合评价手术方法对急性髌骨脱位治疗效果。结果MPFL重建组1例失访;其余22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获得平均随访时间为30.8(13~50)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无髌骨不稳及髌骨脱位发生。组内Kujala功能评分显示术后膝关节结构和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组主观满意度指数为93.5%±4.8%;重建组为90.1%±7.4%。重建组5例(42%)大腿内侧取大收肌腱处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例二次清创手术后愈合;3例换药后愈合。结论MPFL修复和重建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初期临床效果满意;MPFL重建能够提供更强的稳定性;但两种方法均需结合髌骨脱位危险因素分析,同时行髌骨稳定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髌韧带 青少年 危险因素 大收肌肌腱
下载PDF
张家口市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流行病学特征及筛查模式探讨
2
作者 张慧园 刘晨宏 +4 位作者 张丰经 杜海 穆桂瑶 张永明 张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28-31,34,共5页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初筛—复筛—确诊的选择性筛查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初筛—复筛—确诊的选择性筛查模式于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初筛40 330例婴幼儿,查体可疑阳性或高危患儿转诊至张...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初筛—复筛—确诊的选择性筛查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初筛—复筛—确诊的选择性筛查模式于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初筛40 330例婴幼儿,查体可疑阳性或高危患儿转诊至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复筛,确诊DDH患儿积极给予干预;分析本地区DDH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复筛627例(1.5%),超声确诊DDH 145例,张家口地区DDH发病率3.6‰(145/40 330)。女性、臀位产、襁褓史、家族史、羊水少为当地DDH危险因素。结论 张家口市DDH发病率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女性、臀位产、襁褓史、家族史、羊水少是DDH危险因素,初筛—复筛—确诊的选择性筛查模式符合当地民情风俗,避免了因假阳性导致的过度治疗,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筛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治疗中青年膝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丰经 林华刚 +2 位作者 刘晨宏 张昊 杨开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结合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异体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异体骨移植治疗的19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4例膝关节),...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结合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异体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异体骨移植治疗的19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4例膝关节),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46.9个月(17~80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2.83°±2.31°,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7%±6%,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截骨术 股骨远端 膝外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IV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刘晨宏 张丰经 张树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5-0108,共4页
探讨分析在进行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中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间接收的80例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 探讨分析在进行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中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间接收的80例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医治方法对其分组,分为常规手术组、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组,单组中各包含40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常规手术组优良率37(92.50%),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组优良率39(97.50%),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临床研究显示,常规手术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情状况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同时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还处于较为稚嫩的阶段,在进行治疗时常规手术产生的风险较大,容易引发儿童。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研究人员通过本次实验,证实了针对儿童进行实际治疗时选择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能够获得相对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可推广价值职责,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 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重组结核病疫苗rBCG-IL-12p70-TB10.4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丰经 何红云 +1 位作者 邓仪昊 杨开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将成功构建的重组卡介苗rBCG-IL-12p70-TB10.4免疫BALB/c小鼠,研究其免疫效应,为结核病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将融合基因IL-12p70-TB10.4克隆入pMV361构建重组质粒,以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导入卡介苗基因组,构建重组结核病疫苗... 目的将成功构建的重组卡介苗rBCG-IL-12p70-TB10.4免疫BALB/c小鼠,研究其免疫效应,为结核病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将融合基因IL-12p70-TB10.4克隆入pMV361构建重组质粒,以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导入卡介苗基因组,构建重组结核病疫苗rBCG-12p70-TB10.4(rBCG-IT)。将此重组卡介苗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3、6、9和12周,用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水平,XTT检测脾细胞增值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T、CD8+T细胞亚型的比例,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的诱生。结果在免疫后3-12周,rBCG-IT组脾细胞增殖反应均明显强于其他各组(P〈0.01),该组IFN-γ诱生量及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rBCG-I组、rBCG-T组及BCG组(P〈0.01)。IgG2a/IgG1比值在免疫后各时间点的变化趋势提示rBCG-IT可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结论重组疫苗rBCG-IT可诱导产生较BCG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可对其免疫保护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卡介苗 IL-12p70 TB10 4 免疫效应
下载PDF
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丰经 杜赵康 杨开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4,共3页
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DCAMKL-1),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最早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现其表达在神经元有丝分裂后期,故又名为微管相关蛋白激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CAMKL-1不仅是胃肠道干细胞的标记物,还是胰干细胞的标记物,... 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DCAMKL-1),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最早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现其表达在神经元有丝分裂后期,故又名为微管相关蛋白激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CAMKL-1不仅是胃肠道干细胞的标记物,还是胰干细胞的标记物,并广泛参与了胃肠道肿瘤、组织再生及胰肿瘤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控。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 DCAMKL-1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点 依赖性激酶 钙调素 核素 皮质 苏氨酸蛋白激酶 胃肠道干细胞 神经系统发育
下载PDF
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和Ki-67在胰大部切除术后的表达及分布
7
作者 张丰经 杜赵康 杨开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4,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胰大部分切除术后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 (DCAMKL-1)和Ki-67在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胰岛再生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术切除胰60%~70%后1、2、3、4、5、6d分别取残存... 目的:观察大鼠胰大部分切除术后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 (DCAMKL-1)和Ki-67在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胰岛再生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术切除胰60%~70%后1、2、3、4、5、6d分别取残存胰,免疫组织化学PV-9001显色观察DCAMKL-1和Ki-67在胰组织内的表达及分布.结果:DCAMKL-1和Ki-67在正常胰组织有少量表达,表达主要分布在导管、胰岛和腺泡之间的间质.模型组术后1d,主胰管周围可见大量细胞呈蜂窝状样排列,DCAMKL-1和Ki-67表达显著增高,3d时细胞明显增多并在主导管周围出现导管样结构,DCAMKL-1和Ki-67表达达到顶峰,4d后开始下降,但至6d时仍高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AMKL-1在腺泡及胰岛内表达变化不明显,而Ki-67术后5d时达到高峰,6d下降.结论:胰大部切除后,胰主导管及周围大量DCAMKL-1阳性细胞增殖,DCAMKL-1阳性细胞可能为胰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皮质核素钙调素依赖性激酶-1 KI-67 胰大部切除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张慧园 张丰经 李晓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33-35,共3页
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对比分析以验证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中的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诊治疗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 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对比分析以验证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中的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诊治疗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入选的样本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62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常规治疗组和护理干预组,对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来说仅对其进行了临床中的常规治疗,而对于护理干预组患者来说,除了进行临床常规的治疗之外,还加入了护理干预措施,经过对比治疗,我们对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护理干预组的患儿疼痛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在并发症的统计方面,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在以后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过程中,可以将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并发症 小儿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应用护理干预降低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术后疼痛的效果体会
9
作者 张慧园 李晓薇 +1 位作者 张丰经 李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9期127-130,共4页
肱骨髁上骨折儿童在临床上的症状较为复杂,而在针对患儿的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时,研究人员认为做好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重视并开展合理的护理干预,进而保障患儿的康复。方法 为确保实验可参考性,在开展试验活动时采用... 肱骨髁上骨折儿童在临床上的症状较为复杂,而在针对患儿的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时,研究人员认为做好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重视并开展合理的护理干预,进而保障患儿的康复。方法 为确保实验可参考性,在开展试验活动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本次研究在设置时,研究人员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录入该时段内数据资料,登记有效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由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登记。将本次研究中输入的5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两组均分后数据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后开展本次随机对照实验,组内设置25名患者,对比时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者则由护理人员给予其优质护理。在护理后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疼痛评分术后各时间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情状况较为复杂,在针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研究人员认为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促进患儿的病情恢复,使患儿的个体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肱骨髁 骨折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中的应用探究
10
作者 张慧园 张丰经 李晓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36-37,共2页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骨科接收的80例肱骨髁上患儿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骨科接收的80例肱骨髁上患儿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2.5%显著较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14,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护理操作较高,有效帮助患儿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康复体会探讨
11
作者 张慧园 张丰经 李晓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44-46,共3页
为了优化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护理效果,分组探讨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常规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之后总结一系列的护理康复体会,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真正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意义。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 为了优化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护理效果,分组探讨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常规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之后总结一系列的护理康复体会,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真正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意义。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进行科学分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儿各50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后比较临床护理效果、家长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实现不同护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的准确评估。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家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护理效果的关键在于,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效应用康复护理方法,展开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意义。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护理要求极高,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认真负责,及时细化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并且深入有效方法、可行性策略、干预措施的总结研究,助推医院内部改革、可持续发展走向新的成功,更多的质量问题和纠纷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可谓一举数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 护理康复体会 探讨分析
下载PDF
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矫正中青年膝外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丰经 刘晨宏 +4 位作者 孙华 方礼明 林华刚 叶竹林 温桂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分...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7±11.13)个月(24~72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5.1°±3.7°,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4%±9%),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楔形截骨术 股骨远端 膝外翻 锁定钢板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治疗膝外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丰经 刘晨宏 +2 位作者 方礼明 林华刚 叶竹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笔者自2009-05—2014-06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Tomofix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61膝)膝外翻畸形,分为观察组(采...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笔者自2009-05—2014-06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Tomofix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61膝)膝外翻畸形,分为观察组(采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和对照组(采用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比较2组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主观满意度指数、股胫角度、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 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 1例失访,其余49例获得平均35.1(24~72)个月随访。所有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组内KOOS评分显示术后膝关节结构和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正度数(16.15±3.28)°,对照组矫正度数(15.06±3.6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主观满意指数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内侧闭合楔形截骨骨折愈合较快,但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骨量丢失少、手术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开放截骨术 闭合截骨术 股骨远端
原文传递
微信在Ilizarov技术矫正的僵硬性马蹄足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慧园 李亚贤 +3 位作者 石亚芝 张丰经 乔欣军 安海库 《医学动物防制》 2020年第2期119-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微信在Ilizarov技术矫正的僵硬性马蹄足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僵硬性马蹄足病人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出院时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微信在Ilizarov技术矫正的僵硬性马蹄足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僵硬性马蹄足病人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出院时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实验组增加基于微信的院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5.83%,对照组为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3,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实验组畸形矫治优良率为83.33%,效果优于对照组的62.50%(Z=2.006,P<0.05)。实验组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9,P<0.05)。结论对采用Ilizarov术的僵硬性马蹄足病人进行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不仅可以提高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和畸形矫正效果,还可以提高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ILIZAROV技术 僵硬性马蹄足 健康教育 延续性护理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慧园 李亚贤 +3 位作者 石亚芝 张丰经 乔欣军 安海库 《医学动物防制》 2020年第2期115-118,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7年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资料,了解近5年鞍山市出血热流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2013-2017年出血热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全市两个出血热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分别取鼠肺和鼠血... 目的分析2013-2017年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资料,了解近5年鞍山市出血热流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2013-2017年出血热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全市两个出血热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分别取鼠肺和鼠血,用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分析鞍山市鼠密度及其带病毒情况。结果2013-2017年鞍山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14例,发病呈现平稳态势。无暴发疫情,均为散发病例。发病集中在岫岩县和海城市,占发病总数的88.89%;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现出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秋冬峰高于春季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82∶1;以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待业者为主。居民区、野外优势鼠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相对稳定。结论2013-2017年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以散发为主,但危害人群仍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应加强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