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定位、难点及策略——基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角
1
作者 毛磊 张今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整体性共同富裕内容的核心概念,承载着高品质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坐标,突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使命的原创话语。作为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场域,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构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文明全景图式,成...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整体性共同富裕内容的核心概念,承载着高品质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坐标,突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使命的原创话语。作为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场域,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构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文明全景图式,成为开辟精神文明建设新境界的重要议题。当前,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何以可能”,亟需“跳出”传统线性逻辑下以“城市现代文明”单向度带动“乡村文明建设”的“外向性”文化供养发展思路,通过释证“时代”方位,呈现基于“战略地位—目标导向—要素体系”完整逻辑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定位;通过辨识“问题”阀域,揭示基于“主体—空间—内容—治理”系统维度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实践难点;通过整合“融合”思路,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融合、精神富裕与文化繁荣相衔接、多元文化与统一意识相耦合的理念原则基础上,构建以“主体和谐关系—空间平衡布局—资源协调配置—治理能力提升”集成策略高质量推进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 文明范式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艺“革命化”转向的历史考察、主体塑造及价值启示
2
作者 张今誉 翟坤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6-73,110,共9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战线”的同时形塑了一支革命的“文化军队”,不仅对塑造革命意识、激发革命行动、丰富革命生活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革命文艺理论成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溯延安时期文艺发展历程,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真理性、坚守中国共产党文艺领导的方向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人民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革命文艺 历史考察 社会主义文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毛磊 张今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一个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由该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等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经济特征、政治优势、动力机制,决定中国现代化发展基本范式、经济组织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传... 一个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由该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等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经济特征、政治优势、动力机制,决定中国现代化发展基本范式、经济组织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兼具“中国特色”和“一般特征”的现代化全新道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集中呈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前提,以“大多数人”的现代化超越“少部分人”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以“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超越“以资为本”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超越“发展失衡”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范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以“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现代化超越“经济-生态”二元对立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遵循,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超越“霸权崛起”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生成逻辑、内在意蕴与基本遵循 被引量:3
4
作者 毛磊 张今誉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9-18,共10页
构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势递进转化为话语优势的关键。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维”审视来看,沿循“理论—历史—现实”的生成进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以马克思主... 构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势递进转化为话语优势的关键。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维”审视来看,沿循“理论—历史—现实”的生成进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学说为话语根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的百年嬗变为话语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创新为话语要求;按照“立场原则—内在特征—实践路径”的基本思路,系统呈现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意蕴;基于“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载体”的四维向度,搭建真理指引、理论指导、人民创造、规律推动、体制保障、传播增信的实践体系,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话语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