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孤独作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劼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121,共1页
四十年前,当加西亚。马尔克斯终于完成耗去他两年心血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时候,却苦于筹不足邮费将书稿寄至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当时,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已经凭借一系列中长篇小说在文坛小有名气,但仍生活清贫。名著的命运似乎... 四十年前,当加西亚。马尔克斯终于完成耗去他两年心血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时候,却苦于筹不足邮费将书稿寄至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当时,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已经凭借一系列中长篇小说在文坛小有名气,但仍生活清贫。名著的命运似乎总是这样富有戏剧性,仅仅两周之内,首印的八千册《百年孤独》即告销罄。到1975年,该书已被译成三十几种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中长篇小说 马尔克斯 加西亚 出版社 阿根廷 墨西哥 戏剧性
下载PDF
从中国科幻到世界文学——《三体》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2
作者 张伟劼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4,共5页
出版于2006年至2010年的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包括《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合称“地球往事”三部曲)不仅是中国当代科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随着其英文版的热销,国际科幻文学界的高... 出版于2006年至2010年的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包括《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合称“地球往事”三部曲)不仅是中国当代科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随着其英文版的热销,国际科幻文学界的高度认可--作者在2015年凭该系列作品的第一部获第73届雨果奖,《三体》被翻译成更多的语言,也成为新世纪世界科幻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尝试中,这部得到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资助的作品成为最亮眼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科幻小说 雨果奖 刘慈欣 中国科幻 科幻文学 三体 系列作品
下载PDF
英雄归来
3
作者 张伟劼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17,共3页
随着美国影星莫特森主演的大片《阿拉特里斯特上尉》(又译《佣兵传奇》)的热映和小说《东岸海盗》的推出,“阿拉特里斯特上尉”无疑成为去年9月至今西班牙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热点之一。尽管在2007年奥斯卡奖各项提名中丝毫没有西班牙... 随着美国影星莫特森主演的大片《阿拉特里斯特上尉》(又译《佣兵传奇》)的热映和小说《东岸海盗》的推出,“阿拉特里斯特上尉”无疑成为去年9月至今西班牙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热点之一。尽管在2007年奥斯卡奖各项提名中丝毫没有西班牙电影界翘首以待的该大片的名字,但不可否认的是,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著名作家阿尔图罗·佩雷兹·雷韦特创作的“阿拉特里斯特上尉”传奇系列小说已经成为一个当代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系列小说 西班牙 目的文化 奥斯卡奖 著名作家 电影界 传奇
下载PDF
第二天,无人死去……
4
作者 张伟劼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大多数人在长到8到10岁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将要死去的,从此对于死亡的忧虑将伴随他/她终生。人类诞生初始,就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大概因为此才有了祭祀、宗教,还有哲学。
关键词 意识 忧虑 生命 祭祀 宗教 哲学
下载PDF
艺术的“去人性化”与现代人的危机
5
作者 张伟劼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伊·加塞特发表于1925年的《艺术的去人性化》提出了与审美现代性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历来被视为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本文试图从奥尔特加的西班牙背景出发,围绕奥尔特加思想体系中... 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伊·加塞特发表于1925年的《艺术的去人性化》提出了与审美现代性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历来被视为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本文试图从奥尔特加的西班牙背景出发,围绕奥尔特加思想体系中的"危机"概念,重新审视他独特的艺术"去人性化"概念,揭示艺术的去人性化与现代人的危机之间的深层关系,从而更深入地思考审美现代性批判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特加 去人性化 现代性
下载PDF
从“绿房子”的命运看拉美社会的现代转型:对《绿房子》的文学社会学解读
6
作者 张伟劼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22年第1期162-175,329,共15页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小说《绿房子》(LaCasa Verde,1966)中虚构的妓院“绿房子”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以文学社会学和比较文学的方法进行解读,“绿房子”的出现可以被视为拉丁美洲城市从前现代进入现代的标志。在“绿房...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小说《绿房子》(LaCasa Verde,1966)中虚构的妓院“绿房子”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以文学社会学和比较文学的方法进行解读,“绿房子”的出现可以被视为拉丁美洲城市从前现代进入现代的标志。在“绿房子”的命运起伏中既可以看到拉丁美洲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诸多特征:新殖民主义的入侵、教会力量与国家力量的斗争等;也可以看出现代化进程的普适性特征:欲望的解放、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强势崛起等。作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经典作品,《绿房子》展现了拉丁美洲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的多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房子》 巴尔加斯·略萨 拉丁美洲现代化
下载PDF
《断裂的乡村》:西班牙是一个甜甜圈
7
作者 张伟劼 《快乐阅读》 2023年第2期38-40,共3页
也许每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国家都有互为表里、对立统一的两面,这两面既呈现为地理特征,又呈现为与地理特征相应的人的特性,所谓“风土人情”。在很多国家,这对矛盾是由沿海和内陆构成的,在现代化进程中,这对矛盾又会与城市、乡村之间越来... 也许每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国家都有互为表里、对立统一的两面,这两面既呈现为地理特征,又呈现为与地理特征相应的人的特性,所谓“风土人情”。在很多国家,这对矛盾是由沿海和内陆构成的,在现代化进程中,这对矛盾又会与城市、乡村之间越来越紧张的对立纠缠在一起。不要以为《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能代表哥伦比亚的全貌,马尔克斯自己也承认,马孔多所在的加勒比海岸地区和高原上的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差异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特征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波哥大 对立统一 人的特性 哥伦比亚 互为表里
下载PDF
以战败者的目光审视世界的成败
8
作者 张伟劼 《廉政瞭望》 2017年第14期47-47,共1页
传统上所认为的历史,是以白纸黑字呈现的书面文本。那些视印第安人为野蛮人的人可以辩称,印第安人没有发展起成熟的书写文字系统,没有书面记录的历史,所以他们没有历史。事实上,依照他们自己记录历史的传统方式,美洲印第安人以图... 传统上所认为的历史,是以白纸黑字呈现的书面文本。那些视印第安人为野蛮人的人可以辩称,印第安人没有发展起成熟的书写文字系统,没有书面记录的历史,所以他们没有历史。事实上,依照他们自己记录历史的传统方式,美洲印第安人以图画文字(表意符号)、口头传说、歌谣、戏剧等形式保留了本民族被征服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战败 印第安人 传统方式 文字系统 图画文字 口头传说 历史
下载PDF
《解密》的“解密”之旅——麦家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伟劼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在本世纪中国文坛升起的新星中,麦家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不仅收获了多个重要文学奖项,也凭借其小说作品的改编引领了近年来中国大陆"谍战剧"的热潮。2014年,麦家的名字和形象开始频频出现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继其初版于2002... 在本世纪中国文坛升起的新星中,麦家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不仅收获了多个重要文学奖项,也凭借其小说作品的改编引领了近年来中国大陆"谍战剧"的热潮。2014年,麦家的名字和形象开始频频出现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继其初版于2002年的成名作《解密》在英美世界广获好评之后,2014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家 小说作品 文学奖项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作品 博尔赫斯 文学传统 广告投入 先锋小说 刘震云
原文传递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的西班牙文译本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伟劼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2,共8页
2012年中国著名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近年来我国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之一。尽管作家本人在得知获奖消息时,谦虚而谨慎地表示"狂喜并惶恐"(凤凰网,2012),如果我们能对莫言作品做出严肃的文学价值评判,并考虑到他在国外已然... 2012年中国著名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近年来我国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之一。尽管作家本人在得知获奖消息时,谦虚而谨慎地表示"狂喜并惶恐"(凤凰网,2012),如果我们能对莫言作品做出严肃的文学价值评判,并考虑到他在国外已然享有的知名度,应该说他的获奖还是实至名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 西班牙 诺贝尔文学奖 译本 著名作家 文化事件 获奖消息
原文传递
观看《格尔尼卡》的三种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伟劼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巴勃罗·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油画《格尔尼卡》可以算做马德里国立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5年,我唯一一次参观该博物馆时,只能远远地瞻仰这幅名画——围观它的人太多了,我根本挤不进人群中去。尽管几乎可以确... 巴勃罗·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油画《格尔尼卡》可以算做马德里国立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5年,我唯一一次参观该博物馆时,只能远远地瞻仰这幅名画——围观它的人太多了,我根本挤不进人群中去。尽管几乎可以确定,人们都曾不止一次见到过《格尔尼卡》的复制图像,但谁也不想错过欣赏原作的机会。无奈我那一次行程紧凑,没等到人群散尽、可以将画作尽收眼底的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尼卡》 观看 1937年 艺术中心 博物馆 马德里 毕加索 人群
原文传递
论《镜子》中的历史记忆重塑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伟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4,共8页
历史记忆是当代拉美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其著作中一贯秉持正义立场,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重塑历史记忆。现有评论大多注重于剖析加莱亚诺作品的历史背景,对其创作的艺术特色少有探讨。本文试以加莱... 历史记忆是当代拉美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其著作中一贯秉持正义立场,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重塑历史记忆。现有评论大多注重于剖析加莱亚诺作品的历史背景,对其创作的艺术特色少有探讨。本文试以加莱亚诺的新作《镜子》为例,从历史意识、叙事主线的缺失、内部视角等方面分析加莱亚诺是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历史记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历史记忆 内部视角
原文传递
论朱诺·迪亚斯《你就这样失去了她》中的多米尼加身份认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劼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68-76,共9页
美国多米尼加裔作家朱诺·迪亚斯的短篇小说集《你就这样失去了她》展现了美国多米尼加裔移民身在美国却心念故土、不愿回到贫穷故国同时也不愿放弃多米尼加身份的矛盾心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英语和西班牙语的混用现象、多米尼加... 美国多米尼加裔作家朱诺·迪亚斯的短篇小说集《你就这样失去了她》展现了美国多米尼加裔移民身在美国却心念故土、不愿回到贫穷故国同时也不愿放弃多米尼加身份的矛盾心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英语和西班牙语的混用现象、多米尼加裔移民关于多米尼加-非裔身份的意识及他们对故土的思念这三个方面,透视这部作品中体现的多米尼加身份认同,并揭示作者刻意塑造的多米尼加裔“典型”男性形象所隐含的特别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诺·迪亚斯 《你就这样失去了她》 美国西裔文学 多米尼加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略萨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对西方文明的批判
14
作者 张伟劼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0,共6页
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3年出版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通过弗洛拉·特里斯坦和保罗·高更这两位19世纪历史人物追求理想的故事,重新书写了乌托邦主题,藉此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反思西方文明。小说对西方... 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3年出版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通过弗洛拉·特里斯坦和保罗·高更这两位19世纪历史人物追求理想的故事,重新书写了乌托邦主题,藉此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反思西方文明。小说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指向性爱与性别观念、宗教与权力体制、现实主义美学等各个方面,寄托了作家对人类文明所抱有的宽容对待差异、实现充分的个人解放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略萨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西方文明 乌托邦
原文传递
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
15
作者 张伟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7,共7页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在《美洲纳粹文学》《遥远的星辰》《2666》等多部小说中以纳粹德国为题材。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或是虚构具有法西斯美学偏好、认同纳粹种族主义思想的拉美作家和艺术家,或是重写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惨案,...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在《美洲纳粹文学》《遥远的星辰》《2666》等多部小说中以纳粹德国为题材。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或是虚构具有法西斯美学偏好、认同纳粹种族主义思想的拉美作家和艺术家,或是重写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惨案,对拉美军人独裁政权犯下的罪行、拉美社会潜在的种族主义思想和某些拉美国家政府包庇纳粹战犯的事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书写拉丁美洲现实、展现人性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贝托·波拉尼奥 纳粹德国 拉美文学
原文传递
论略萨《继母颂》的视觉叙事
16
作者 张伟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3,共9页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继母颂》采用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独特叙事手法,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秘鲁中产阶级家庭内的乱伦之恋。本文试图在略萨的这一美学实验与其持有的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建立联系,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大量存在的...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继母颂》采用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独特叙事手法,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秘鲁中产阶级家庭内的乱伦之恋。本文试图在略萨的这一美学实验与其持有的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建立联系,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大量存在的视觉元素,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从政经历,揭示小说的视觉叙事所隐含的政治倾向:倡导个人自由、捍卫私有财产及美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略萨 《继母颂》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论《玛琳切》对历史罪人形象的重构
17
作者 张伟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在墨西哥人的历史记忆中,16世纪征服战争中为西班牙人服务的印第安女子玛琳切背负了屈服外侮、背叛同胞的罪名。劳拉·埃斯基韦尔在她的小说《玛琳切》中则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罪人形象的玛琳切。现有评论多从女性主义或权力话语... 在墨西哥人的历史记忆中,16世纪征服战争中为西班牙人服务的印第安女子玛琳切背负了屈服外侮、背叛同胞的罪名。劳拉·埃斯基韦尔在她的小说《玛琳切》中则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罪人形象的玛琳切。现有评论多从女性主义或权力话语的角度分析该小说中的这一形象。本文试图从民族身份建构的角度出发,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解读文本,挖掘出作家重构玛琳切形象的更深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拉·埃斯基韦尔 玛琳切 墨西哥民族身份
原文传递
从《公羊的节日》看略萨对权力结构的再现
18
作者 张伟劼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0年发表的《公羊的节日》一书延续了拉美文学"独裁者小说"的传统。在这部作品中,略萨以史实为背景,再现了1961年多米尼加共和国一起政治刺杀事件的前后经过。在重塑历史的过程中,小说... 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0年发表的《公羊的节日》一书延续了拉美文学"独裁者小说"的传统。在这部作品中,略萨以史实为背景,再现了1961年多米尼加共和国一起政治刺杀事件的前后经过。在重塑历史的过程中,小说对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独裁权力结构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刻画,不仅描述了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也展现了性与政治的深层关系,并且运用"文明与野蛮"的思维模式对这种权力结构做出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略萨 《公羊的节日》 性政治
原文传递
西班牙美学经典文献的知识图谱考察
19
作者 张伟劼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46,共7页
西班牙美学虽然在整个西方美学的谱系中不算突出,但并不缺乏有价值的文献,可以被视为西方美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同时可以为我们了解西班牙艺术提供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想视角。本文试图将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西班牙美学经典文献的知识生产... 西班牙美学虽然在整个西方美学的谱系中不算突出,但并不缺乏有价值的文献,可以被视为西方美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同时可以为我们了解西班牙艺术提供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想视角。本文试图将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西班牙美学经典文献的知识生产分为三个时期加以考察,在西班牙文化历史的变迁和西方美学的潮流中审视西班牙美学的发展,揭示西班牙美学的整体特色所在。同时,本文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统计,筛选出六部最重要的西班牙美学文献,以期为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补充新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西班牙美学 西班牙艺术
原文传递
灵动的西班牙艺术
20
作者 张伟劼 《书摘》 2024年第6期78-81,共4页
穿越时空的野牛熟悉艺术史的人大多不会对这头牛感到陌生。我对这头牛或许比其他人更不陌生,因为它就固定在我办公室门对面的墙壁上。西班牙语系刚刚迁人这座新的院系办公楼时,选取了一系列西语国家文化的代表性图像,挂在走廊墙面上以... 穿越时空的野牛熟悉艺术史的人大多不会对这头牛感到陌生。我对这头牛或许比其他人更不陌生,因为它就固定在我办公室门对面的墙壁上。西班牙语系刚刚迁人这座新的院系办公楼时,选取了一系列西语国家文化的代表性图像,挂在走廊墙面上以彰显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语 灵动 彰显特色 办公室 办公楼 院系 穿越时空 艺术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