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歙县井潭组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利阳 韩瑶 张传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1-192,共2页
新元古代早期,上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拼接为一个构造整体,形成一条呈向北西弧形突出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的前南华纪基底出露带,延伸长度超过1500 km,出露宽度超过120 km,被称为“江南造山带”(Li Xianhua et al.,2009;周金城等,2014;... 新元古代早期,上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拼接为一个构造整体,形成一条呈向北西弧形突出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的前南华纪基底出露带,延伸长度超过1500 km,出露宽度超过120 km,被称为“江南造山带”(Li Xianhua et al.,2009;周金城等,2014;韩瑶等,2016;周炜鉴等,2023)。井潭组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部,为江南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黄山市—歙县井潭村以南地区,为一套酸性、中酸性、中性变质火山岩系。井潭组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属性一直以来争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潭组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的地层学标定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传恒 刘典波 +2 位作者 张传林 王自强 余琪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4-302,共9页
博格达山位于东天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柴窝堡凹陷的分界岭。它的初始隆升时间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地表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结果证实,石炭纪以来最早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发育于白垩系与前白垩纪地层之间。博... 博格达山位于东天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柴窝堡凹陷的分界岭。它的初始隆升时间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地表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结果证实,石炭纪以来最早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发育于白垩系与前白垩纪地层之间。博格达地区斜层理、叠瓦状砾石迎水面等古流向示向构造研究结果证实,博南、博北沉积物扩散方向在早二叠世均指向南、侏罗纪时指向博格达主脊、而白垩纪及其后则背离博格达主脊。博格达山南、北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侏罗系具双物源特征,而白垩纪物源区则为博格达山。据此推论,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基于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转换之际,有理由相信博格达山地区在海西期未卷入天山造山带,在早中生代期间柴窝铺凹陷与准噶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隆升时间 角度不整合 沉积物扩散样式 砾石成分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地区早二叠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弧后碰撞前陆盆地地震记录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传恒 刘典波 +1 位作者 张传林 王自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早二叠世下岌岌槽子群发育于博格达弧后碰撞前陆盆地缓坡带,为一套长石含量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古流向、沉积相带分布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坡向向南。岌岌槽子群中首次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链环层理、水塑性褶皱、液化沙脉、沙侵... 早二叠世下岌岌槽子群发育于博格达弧后碰撞前陆盆地缓坡带,为一套长石含量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古流向、沉积相带分布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坡向向南。岌岌槽子群中首次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链环层理、水塑性褶皱、液化沙脉、沙侵蘑菇、碟状泄水构造、球枕构造、流化砾岩、底辟流化砾岩坨、滑混层、同沉积断层等,均是与地震驱动相适配的变形构造。这些变形构造常沿限定的岩层发育,上、下均为未变形的岩层,显示事件变形特征。大量滑混层褶皱枢纽和球枕构造轴面实测结果显示,它们既没有优势方位,其位态也与古坡向无关,进一步证实最有可能的驱动机制是地震。由于古地震活动直接与东天山造山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时、空发育特征能够成为认识天山造山过程和相关盆地发育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博格达山 早二叠世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古地震 弧后碰撞前陆盆地
下载PDF
梵净山群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年代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传恒 高林志 +2 位作者 史晓颖 韩瑶 刘耀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梵净山群为一套出露于黔东北地区、厚达万米、变形强烈的浅变质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系,其下未见底,上被下江群所覆盖。梵净山群的层型剖面位于贵州西部的梵净山地区,自下而上划分成上、下2个亚群。样品T0731采自下亚群上部的回香坪组,岩... 梵净山群为一套出露于黔东北地区、厚达万米、变形强烈的浅变质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系,其下未见底,上被下江群所覆盖。梵净山群的层型剖面位于贵州西部的梵净山地区,自下而上划分成上、下2个亚群。样品T0731采自下亚群上部的回香坪组,岩性为灰绿色熔结火山集块岩,首次分选出100余粒岩浆型锆石,完成SHRIMP U-Pb定年测点15个,获得加权平均年龄(840±11)Ma。这表明梵净山群主体属新元古界,进而分析、讨论了江南造山带主要地层单元的地层对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群 锆石SHRIMP年龄 新元古界 扬子古大陆
下载PDF
下江群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传恒 刘耀明 +2 位作者 史晓颖 高林志 张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华南西部新元古代裂陷纪大地构造属性和原型盆地性质是一个涉及到扬子古陆在全球构造中的定位、且争议较大的基础地质问题。新元古代下江群发育于强变形变质的盐边群和弱变形变质的板溪群之间,处于以滨浅海沉积为主的板溪群向深海沉积... 华南西部新元古代裂陷纪大地构造属性和原型盆地性质是一个涉及到扬子古陆在全球构造中的定位、且争议较大的基础地质问题。新元古代下江群发育于强变形变质的盐边群和弱变形变质的板溪群之间,处于以滨浅海沉积为主的板溪群向深海沉积转化的过渡带内。下江群以浊流沉积的杂砂岩为主,沉积物扩散方向指向西。下江群清水江组砂岩骨架颗粒统计分析表明,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下江群碎屑岩系形成于活动陆缘区的弧后盆地靠大陆一侧。结合盐边群、苏雄组大地构造属性及其与下江群的空间关系,推测当时的华南西部处于汇聚型板块边缘内,总体属弧后伸展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江群 华南 新元古代 沉积地质 弧后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传恒 杜维良 +2 位作者 刘典波 汪剑 王梦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91,共7页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早二叠世 快速迁移 盆地转化 俯冲板片拆沉 塔里木 新疆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界构造地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传恒 周洪瑞 +2 位作者 刘本培 李红生 王训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4,共6页
南天山古生代地层的三度空间位置因造山作用改造而发生结构性重组。以测制综合地质构造剖面为纽带,将变形构造解析、沉积序列分析和微体古生物研究有机结合研究阿拉塔格组、查汗沙拉含矿岩系的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取得两个主要进展。①... 南天山古生代地层的三度空间位置因造山作用改造而发生结构性重组。以测制综合地质构造剖面为纽带,将变形构造解析、沉积序列分析和微体古生物研究有机结合研究阿拉塔格组、查汗沙拉含矿岩系的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取得两个主要进展。①阿拉塔格组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单向型旋回,下部以火山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岩-硅质岩比例逐渐增大,碎屑岩颗粒向上逐渐变粗,它的地质时代至少可从早泥盆世延续至晚泥盆世;②查汗沙拉地区出露异地志留纪生物碎屑灰岩和原地志留纪—石炭纪地层,赋矿地层位于浊积岩系上部,时代为中、晚泥盆世。以此研究为基础,探讨、提出了重建造山带地层序列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古生界 构造地层 地层序列 地层时代 造山带 地质构造剖面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推覆体内部变形及其与逆冲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传恒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自强 王家生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南天山造山带是古生代期间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伊塞克湖板块对接、碰撞的产物 ,主体由向南逆冲的推覆体组成。推覆体内部变形构造在垂直于主断面方向上呈规律性变化。从推覆体底部向上 ,褶皱从 A型褶皱 ,紧闭、等斜的 B型褶皱 ,前翼褶皱... 南天山造山带是古生代期间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伊塞克湖板块对接、碰撞的产物 ,主体由向南逆冲的推覆体组成。推覆体内部变形构造在垂直于主断面方向上呈规律性变化。从推覆体底部向上 ,褶皱从 A型褶皱 ,紧闭、等斜的 B型褶皱 ,前翼褶皱经斜歪、倒转褶皱渐变为对称的尖棱或箱状 B型褶皱 ;构造面理从发育主断面近平行的 S-面理及剪切滑移的 C-面理渐变为只发育与主断面近垂直的 D-面理。据此 ,可把推覆体自下而上划分成为递进剪切、过渡和等轴挤压三个变形域。变形过程分析表明 ,存在水平挤压变形和随后的简单剪切变形两个变形阶段 ,前者发育于主断裂面形成之前 ,后者发育于主断裂面形成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推覆体 变形构造 变形模式 逆冲构造
下载PDF
论造山运动的时间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传恒 王自强 贾维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6,共9页
造山运动是指会聚板块边缘岩石圈构造加厚形成山带的过程,对其时间特征的认识历来存有争议。造山带变形构造研究表明,逆冲断裂是控制造山带发展、演化的主要变形机制,逆冲断裂扩展的方向性、序次性和长期性使笔者确信,造山运动是一个延... 造山运动是指会聚板块边缘岩石圈构造加厚形成山带的过程,对其时间特征的认识历来存有争议。造山带变形构造研究表明,逆冲断裂是控制造山带发展、演化的主要变形机制,逆冲断裂扩展的方向性、序次性和长期性使笔者确信,造山运动是一个延续可达几十百万年的长期、分阶段的发展过程。造山运动发展阶段性主要表现为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角度不整合形成机制和空间转换规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认识。“长期性”和“阶段性”是造山运动时间特征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前陆盆地是研究造山运动的关键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时间特征 推覆构造 角度不整合
下载PDF
弧前盆地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传恒 张世红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共7页
综述了弧前盆地的沉降机制、充填序列及主要识别标志。沉降机制分析表明,其沉降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沉积充填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层序,其具体发育规律主要受增生槛高程、充填速率与沉降速率比值控制。特殊的构造部位... 综述了弧前盆地的沉降机制、充填序列及主要识别标志。沉降机制分析表明,其沉降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沉积充填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层序,其具体发育规律主要受增生槛高程、充填速率与沉降速率比值控制。特殊的构造部位,弱的变形、变质和富有特色的沉积序列,砂岩碎屑组分是判别化石弧前盆地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前盆地 沉降机制 充填序列 识别标志 盆地
下载PDF
标定碰撞构造的地层学线索——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结构与充填序列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传恒 孙玉建 +2 位作者 汪剑 马郡 李春燕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陆间造山带的早期阶段。前陆褶冲带不同的前缘断裂活动样式决定了前陆盆地发育不同的结构。以低角度、盲逆冲活动为特征的前缘断裂所控制的前陆盆地发育了复杂的次级构造单元 ,具体可识别出楔顶、前渊、前隆和... 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陆间造山带的早期阶段。前陆褶冲带不同的前缘断裂活动样式决定了前陆盆地发育不同的结构。以低角度、盲逆冲活动为特征的前缘断裂所控制的前陆盆地发育了复杂的次级构造单元 ,具体可识别出楔顶、前渊、前隆和隆后 4个沉积带。这类前陆盆地发育了 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 :1靠陆一侧初始前隆区发育的“欠补偿三位一体”充填序列 ;2前渊带靠陆一侧发育的陆棚沉没充填序列 ;3初始前渊深海—半深海区发育的沉积颗粒向上变粗、沉积环境向上变浅的沉积充填序列。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沉积物扩散方向转换面、碳酸盐岩台地沉没不整合面等关键界面的时空位置是标定碰撞构造的主要地层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缘前陆盆地 充填序列 碰撞构造 沉积序列 沉积相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地质学理科基地班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传恒 王根厚 《高等理科教育》 2006年第4期52-55,共4页
在准确把握“基地”专业培养目标、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方向基础上,结合理科基地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了以强调课程基本结构、本-硕连读为特点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有效地化解了必修课程增多导致开课时间冲突、外语教学... 在准确把握“基地”专业培养目标、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方向基础上,结合理科基地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了以强调课程基本结构、本-硕连读为特点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有效地化解了必修课程增多导致开课时间冲突、外语教学不能满足专业要求等矛盾。在优化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课程基本结构定量化研究应成为今后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理科基地专业 课程体系 优化 课程基本结构 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
下载PDF
滇西西盟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格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传恒 王自强 +1 位作者 李景平 宋茂双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2期171-179,共9页
滇西西盟一带是保山—掸邦地块在我国境内的一个基底岩系出露地区。该地区的前泥盆纪变质岩系可划分成两个构造层,下部为元古代构造层,由变质深度达角闪岩相的怕可杂岩系组成,发育3期南北向的变形构造;上部为早古生代构造层,由低... 滇西西盟一带是保山—掸邦地块在我国境内的一个基底岩系出露地区。该地区的前泥盆纪变质岩系可划分成两个构造层,下部为元古代构造层,由变质深度达角闪岩相的怕可杂岩系组成,发育3期南北向的变形构造;上部为早古生代构造层,由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王雅组、允沟组组成,发育两期呈南北向的变形构造。变形构造表明,西盟变质岩系的主期构造格架以怕可—老街子背形叠瓦垛为主导构造要素,由背驮式扩展的向东逆冲的盲逆冲断裂系组成,王雅—允沟反冲叠瓦扇是盲逆冲断裂系的盖层响应变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泥盆纪 角闪岩 变质岩系 变形构造格架 绿片岩
下载PDF
地质学理科基地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传恒 王根厚 王训练 《中国地质教育》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地质学基地班课程体系是地学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特征基础上, 提出以本-硕连读、强调课程基本结构为特点的基地班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整体性... 地质学基地班课程体系是地学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特征基础上, 提出以本-硕连读、强调课程基本结构为特点的基地班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前瞻性、能动性和特色性原则, 有效地化解了学时有限、开课容量不足、必修课与选修课配置比例难以把握、外语教学不能满足语言能力需求等矛盾。本次课程体系改革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课程基本结构定量化研究的不足已成为制约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理科基地班 课程体系 课程基本结构
下载PDF
地质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及其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传恒 《中国地质教育》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术前沿、接触现代实验设备、培养科研能力的机会。地质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以知识的主动获取和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横向融合为特征,具体划分为论文选题、野外研究、室内... 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术前沿、接触现代实验设备、培养科研能力的机会。地质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以知识的主动获取和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横向融合为特征,具体划分为论文选题、野外研究、室内研究与资料综合处理、论文撰写与答辩4个阶段。其中,选题、获取新证据、结论求证、成果表达是4个最重要的环节。科研能力培养作用分析表明,各环节的能力培养侧重点是不同的。选题环节重点培养文献检索与资料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认知能力。新资料获取环节强调野外地质现象识别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结论求证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成果表达环节则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这些认识为建立定量化的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滇中上震旦统层序构架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传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7-238,共2页
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前寒武纪地层对比框架是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精细的层序研究能够提高同一盆地内的对比精度。但所采用的这种对比能否扩展到不同盆地,特别是不同构造体制的盆地之间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问题的核心之一是能否获... 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前寒武纪地层对比框架是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精细的层序研究能够提高同一盆地内的对比精度。但所采用的这种对比能否扩展到不同盆地,特别是不同构造体制的盆地之间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问题的核心之一是能否获得真正的前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滇中地区 上震旦统 层序构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肯塔基大学地学教育见闻及思考
17
作者 张传恒 《中国地质教育》 2003年第3期66-69,共4页
正规化、标准化、品牌化教学建设是实现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是实现我国地学高等教育“后发”优势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通过解剖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地学教育结构、课程设置... 正规化、标准化、品牌化教学建设是实现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是实现我国地学高等教育“后发”优势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通过解剖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地学教育结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控制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来了解、总结美国高校地学教育先进经验和管理措施,进而提出一些有利于我国地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塔基大学 地学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控制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147
18
作者 高林志 张传恒 +2 位作者 史晓颖 周洪瑞 王自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55,共7页
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的主要目标,其年代地层位置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然而,许多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首次在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中获得大量岩浆型锆石,利用... 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的主要目标,其年代地层位置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然而,许多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首次在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中获得大量岩浆型锆石,利用SHRIMPII技术进行了高精度定年,测得凝灰岩层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8Ma±12Ma。进而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该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为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最新的资料,不仅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地质演化史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口系 下马岭组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中元古代 华北地台
下载PDF
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武陵运动的制约 被引量:122
19
作者 高林志 陈峻 +6 位作者 丁孝忠 刘耀荣 张传恒 张恒 刘燕学 庞维华 张玉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1-1008,共8页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家溪群 斑脱岩 锆石SHRIM PU-Pb定年 “江南造山带” 湘东北地区
下载PDF
华北—江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再认识 被引量:118
20
作者 高林志 张传恒 +3 位作者 刘鹏举 丁孝忠 王自强 张彦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46,共14页
近年来,在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地层中不断获得新的锆石U-Pb年龄,为华北中、新元古代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当前国际前寒武纪地层精确对比的依据主要是高精度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因此,系统的锆石定年研究仍然是目前... 近年来,在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地层中不断获得新的锆石U-Pb年龄,为华北中、新元古代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当前国际前寒武纪地层精确对比的依据主要是高精度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因此,系统的锆石定年研究仍然是目前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蓟县剖面中元古代地层的基底迁西杂岩(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2534±9 Ma和串岭沟组中的辉绿岩(床)1638±14 Ma新的数据,结合大红峪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1625.9±8.9 Ma和侵入到太古代地层中密云环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685±15 Ma,认为华北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和长城系盖层沉积的起始时间在1.75~1.70 Ga。在中国地层格架中,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有一明显呈带状分布的元古代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和一系列岩浆岩单元,被称之为"江南造山带",这套地层的定位对于确定中国古大陆晚寒武纪地层构造格局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双桥山群的最新年龄和邻区的SHRIMP U-Pb年龄数据探讨其构造地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陆 新元古界 江南造山带 SHRIMP U—Pb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