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廖霞 蒋仪 +4 位作者 谢泓源 明斌 余湘 张全波 青玉凤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53-858,共6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索AS合并HUA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A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sUA)浓度分为高尿酸(HUA)组及非高尿酸(NHUA)组,比较两组临...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索AS合并HUA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A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sUA)浓度分为高尿酸(HUA)组及非高尿酸(NHUA)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①402例AS患者最终被纳入此横断面研究,其中HUA组93例,NHUA组309例;男性AS患者发生HU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28.62%vs.8.92%,P<0.05)。②HUA组发生AS时的年龄、AS病程显著小于NHUA组(P<0.05);两组在AS家族史、HLA-B27阳性率、体质指数(BMI)、吸烟史、关节外症状、外周关节炎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肾小球滤过率(eGFR)、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在HUA组均显著低于NHUA组(均P<0.05);而肝胆代谢相关指标、胱抑素C(CysC)和血肌酐(Crea)在HUA组则显著高于NHUA组(P<0.05)。④sUA水平与ESR、GR%、BASDAI和BASFI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Crea和低eGFR是AS患者发生HUA的危险因素,而高龄发病和高ESR则可能是AS患者发生HUA的保护因素。结论AS合并HUA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男性、低龄发病的AS患者,需加强sUA的定期监测;合并HUA的AS患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疾病活动度,sUA可通过氧化应激等促发AS患者炎症的自我防护,但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高尿酸血症 临床特征 疾病活动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铁死亡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顺兵 +2 位作者 余湘 张全波 青玉凤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40-444,共5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类型,主要特点为铁依赖性的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积累,2012年,Dixon等[1]第一个提出了铁死亡这个概念,与自噬、凋亡、焦亡不同,铁死亡在细胞形态...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类型,主要特点为铁依赖性的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积累,2012年,Dixon等[1]第一个提出了铁死亡这个概念,与自噬、凋亡、焦亡不同,铁死亡在细胞形态和功能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形态学上,铁死亡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线粒体外膜破裂和线粒体膜凝聚;与自噬相反,不会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溶酶体;同时,铁死亡既不具有传统细胞凋亡的特征:细胞和核体积减小、核碎裂、凋亡小体的形成和细胞骨架的分解,也不具有焦亡形态学特点:细胞肿胀膨大、细胞质膜、焦亡小体形成[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风湿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教师发展理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3
作者 雷波 司丽静 张全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17-119,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教师发展理论,为高等院校提供生命周期、自我效能、元认知等理论应用提升策略,以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教师发展理论,为高等院校提供生命周期、自我效能、元认知等理论应用提升策略,以全力支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发展理论
下载PDF
lncRNA介导的ceRNA网络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鹏 +2 位作者 雷天意 青玉凤 张全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作为微小RNA(miRNA)的海绵而调控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研究表明lncRNA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存在异常表达,与Toll样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作为微小RNA(miRNA)的海绵而调控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研究表明lncRNA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存在异常表达,与Toll样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lncRNA可通过多条lncRNA-miRNA-信使RNA轴影响痛风的发生发展。本文探讨lncRNA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在痛风中的研究进展,加深对痛风的发病机制认识,为靶向干预痛风炎症以及预防骨侵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竞争性内源性RNA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自噬与结核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鹏 余玲 +3 位作者 李果 庞敏 胥力川 张全波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0期953-960,共8页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机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的发病与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一种高度保守的保护性机制,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机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的发病与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一种高度保守的保护性机制,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参与了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自噬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密切相关。自噬有助于机体限制MTB的存活,然而MTB又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免疫逃避自噬。同时,基于自噬机制的宿主导向治疗(host directed therapy,HDT)在抗结核治疗中表现出乐观的前景。本文就近年自噬在结核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从自噬角度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结核分枝杆菌 发病机制 宿主导向治疗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廖霞 姚婷 +4 位作者 谢泓源 余湘 雷天意 张全波 青玉凤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36-740,744,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ATGs)是否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治疗前后的自噬表达变化。方法:收集30例经JAK抑制剂治疗24周的RA患者(RA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30名健康者(HC组...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ATGs)是否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治疗前后的自噬表达变化。方法:收集30例经JAK抑制剂治疗24周的RA患者(RA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30名健康者(HC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RA组ATG5、Beclin-1、LC-3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C组;ATG16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HC组(P<0.05)。RA组ATG5表达水平与ESR、hsCRP、SJC、PtGA、DAS-28(ESR)、CCP正相关(P<0.05);ATG12表达水平与hsCRP、CCP正相关(P<0.05);ATG16表达水平与hsCRP、SJC正相关(P<0.05);Beclin-1表达水平与ESR、hsCRP、PtGA、DAS-28(ESR)正相关(P<0.05),与RF-IgG负相关(P<0.05);LC-3表达水平与ESR、hsCRP正相关(P<0.05)。治疗24周后,ATG5、LC-3、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ATG16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自噬相关基因参与了RA发病;托法替布可能通过影响RA患者体内的自噬水平,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自噬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自噬基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鹏 +3 位作者 郭建伟 余玲 青玉凤 张全波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白细胞介素(IL)-37作为IL-1家族的天然免疫抑制因子,可通过细胞内、外两种不同方式发挥抗炎作用。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的血清IL-3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IL-37可以负... 白细胞介素(IL)-37作为IL-1家族的天然免疫抑制因子,可通过细胞内、外两种不同方式发挥抗炎作用。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的血清IL-3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IL-37可以负反馈等方式限制单钠尿酸盐晶体诱导的痛风炎症反应,其具体的抗炎机制主要涉及促炎趋化因子、Mer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核因子κB、糖原合酶激酶3β等信号通路。因此,未来深入研究IL-37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抗炎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37 炎症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在痛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牛绍伟 +5 位作者 张全波 简桂林 王鹏 郭建伟 雷天意 青玉凤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1期2104-2108,共5页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沉积于关节组织引起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痛风的病理过程涉及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痛风发病的主要免疫细胞,MSU晶体介导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沉积于关节组织引起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痛风的病理过程涉及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痛风发病的主要免疫细胞,MSU晶体介导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和Toll样受体激活是痛风炎症的关键机制。CD4^(+)T细胞也参与痛风的免疫发病机制,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功能异常、Th细胞活化所需的转录因子异常以及其分泌的标志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均可能是导致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痛风的发病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辅助性T细胞 CD4^(+)T细胞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9
作者 刘亚萍 卢燕 +2 位作者 艺文 张全波 汪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1130-1134,共5页
总结相关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人体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外,肠道菌群的代谢物也成为调节NAFLD病理过程的关键因素;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三甲胺... 总结相关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人体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外,肠道菌群的代谢物也成为调节NAFLD病理过程的关键因素;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三甲胺和乙醇等通过肠-肝轴途径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现从NAFLD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及发病机制,总结并探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来治疗NAFLD,期望这些治疗策略会成为未来优化治疗NAFLD等代谢性肝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物 肠-肝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痛风
10
作者 卢燕 刘亚萍 +2 位作者 罗强 张全波 汪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77-180,185,共5页
肠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而肠道菌群则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其各种菌群及代谢物之间的相互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数量失调、定位转移及其代谢产物等失衡与多种疾病有关。目前关于肠... 肠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而肠道菌群则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其各种菌群及代谢物之间的相互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数量失调、定位转移及其代谢产物等失衡与多种疾病有关。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及代谢物与痛风关系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现通过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概况、痛风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引起痛风的机制及目前的相关治疗方面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产物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全波 冉黎 +5 位作者 陆长青 石钊 李丽英 蔡昌平 佘永华 王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检测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进一步明确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染色SABC法和TUNEL法对E11~E19 SD大鼠心脏凋亡细胞和p53mRNA、Bax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p53和BAX在E11~E19... 目的:检测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进一步明确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染色SABC法和TUNEL法对E11~E19 SD大鼠心脏凋亡细胞和p53mRNA、Bax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p53和BAX在E11~E19表达均呈逐渐增强再减弱的趋势,表达的高峰位于E14。TUNEL染色结果显示,E11~E19均可见凋亡小体。E11时散在分布于心内外膜;E13主要分布于心尖;E14时表达最强,主要分布于心房和心腔分隔处;E16后表达减弱,分布主要集中于心腔内壁。结论:大鼠心脏发育中后期均有凋亡存在;E14为凋亡表达高峰时期;p53和Bax在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心脏外形和心腔形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心脏 细胞凋亡 p53 BAX TUNEL 大鼠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4、Bax蛋白在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全波 冉黎 +1 位作者 陆长青 王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胚胎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妊娠11~19d(E11~E19)胚胎40只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TGF-β1及Smad4、...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胚胎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妊娠11~19d(E11~E19)胚胎40只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胚胎心脏E12.5时出现室间隔肌部,E16心室分隔完成。TGF-β1在E11-E19均有表达,表达情况由弱到强再减弱,E15时最强。Smad4表达由弱到强,E17时最强,E13时表达出现空间差异。Bax蛋白表达高峰在E15,后降至一个稳定水平。结论E14、E15为心肌分化、心塑形关键时期;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4蛋白 BAX蛋白 心脏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NALP3炎性体在结直肠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全波 蓝凤 +1 位作者 青玉凤 周京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研究检测NALP3炎性体在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样息肉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揭示NALP3炎性体在慢性炎症向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对人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炎性体成分... 目的研究检测NALP3炎性体在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样息肉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揭示NALP3炎性体在慢性炎症向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对人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炎性体成分NALP3、ASC、caspase-1基因及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NALP3、ASC、caspse-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最低,在结直肠腺瘤样息肉中表达最高,各因子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NALP3炎性体在正常组织—慢性炎症—恶性肿瘤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变化可能与机体及肿瘤局部免疫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P3炎性体 结直肠腺瘤样息肉 结直肠癌
下载PDF
TGF-β1/Smad4信号通路在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全波 陆长青 +4 位作者 冉黎 李丽英 石钊 贺雪莲 王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05-3108,共4页
目的:观察E11-E19SD大鼠胚胎心脏形态变化及TGF-β1、Smad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鼠胚胎心脏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变化;半定量PCR法检测TGF-β1、Smad4在E11-E19心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11-E1... 目的:观察E11-E19SD大鼠胚胎心脏形态变化及TGF-β1、Smad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鼠胚胎心脏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变化;半定量PCR法检测TGF-β1、Smad4在E11-E19心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11-E19SD大鼠心脏由原始心管状发育成为形态和功能都较成熟心脏。TGF-β1和Smad4表达由弱到强再减弱;TGF-β1表达高峰出现在E14,Smad4高峰出现在E17。结论:对SD大鼠心脏E11至E19连续观察为了解胚胎心脏发育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TGF-β1/Smad4信号通路在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不同期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E11-E12主要起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E13-E15过程中主要发挥诱导细胞分化的功能,E16-E19起到维持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D4 胚胎 心脏
下载PDF
四种核酸荧光染料在琼脂糖凝胶中染色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全波 冉黎 +2 位作者 陆长青 陈红 王凡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几种核酸染料(Genefinder、Geneview、SYBER greenI)对于琼脂糖凝胶中DNA/RNA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取代溴化乙锭(EB)用于常规电泳后凝胶中核酸染色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使用四种核酸染料对凝胶中的RNA/DNA进行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几种核酸染料(Genefinder、Geneview、SYBER greenI)对于琼脂糖凝胶中DNA/RNA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取代溴化乙锭(EB)用于常规电泳后凝胶中核酸染色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使用四种核酸染料对凝胶中的RNA/DNA进行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种染料对RNA/DNA染色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核酸染料Genefinder、Geneview和SYBER greenI能够代替EB,用于常规凝胶中的DNA/RNA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染色 溴化乙锭 Genefinder Geneview SYBER greenI
下载PDF
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浅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全波 刘尚清 +3 位作者 邓世山 陈丽 蔡昌平 佘永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质量 医学院学生 人体形态结构 解剖学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技巧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全波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与时俱进 人体解剖学教学 思想文化 清朝末年 中西文化 理论学 中国 学说
下载PDF
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中不同原因高尿酸血症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丹 青玉凤 +6 位作者 李青 易婷 王霞 彭春梅 何泳龙 张全波 周京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h尿尿酸≤3.57mmol定义为血尿酸排泄障碍,>3.57mmol定义为尿酸生成增... 目的探讨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h尿尿酸≤3.57mmol定义为血尿酸排泄障碍,>3.57mmol定义为尿酸生成增多。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原因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04例患者为尿酸排泄障碍型(排泄障碍组),176例患者为尿酸生成增多型(生成增多组)。排泄障碍组患者较生成增多组患者病程长、年龄大;排泄障碍组BMI指数、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GB)指标明显低于生成增多组;排泄障碍组血肌酐(Crea)、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球蛋白(GLOB)指标明显高于生成增多组。24h尿尿酸与ALT、ALB呈正相关,与GLOB、尿素氮(Urea)、Crea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指数均与尿酸排泄障碍及生成增多相关。结论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以排泄障碍为主,年轻患者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为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障碍患者病程长、肾功能易受损。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年龄、BMI指数、病程、痛风石形成、高血压可能是尿酸排泄障碍及尿酸生成增多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24小时尿尿酸 血尿酸 生成增多型 排泄障碍型
下载PDF
丹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陆长青 冉黎 +1 位作者 张全波 王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363-9366,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与神经前体细胞,但多数研究多以含血清及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为诱导剂。目的:以丹参作为诱导剂,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拟寻找新的...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与神经前体细胞,但多数研究多以含血清及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为诱导剂。目的:以丹参作为诱导剂,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拟寻找新的诱导方法。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重复观察测量,对照性体外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12在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SD大鼠,体质量150~200g,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丹参注射液由安徽天洋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50411。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细胞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进行诱导。用丹参注射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对照组以不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RT-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ngn-1,mash-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SE和GFAP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RT-PCR检测细胞诱导前后ngn-1,mash-1的表达。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SE和GFAP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情况良好,大部分细胞贴壁呈长梭形。加入诱导剂后,细胞体积缩小,部分细胞有突起,形状类似神经元。②RT-PCR反应检测显示,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gn-1,mash-1 mRNA为阴性,诱导后呈阳性表达。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诱导后的细胞NSE和GFAP呈阳性反应,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 神经元样细胞 丹参
下载PDF
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中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何文凤 吕湛 张全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34-38,共5页
丹参酮是丹参根中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作为中药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关于丹参酮的心血管保护研究主要在心脏血管以及结构保护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丹参酮在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纤... 丹参酮是丹参根中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作为中药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关于丹参酮的心血管保护研究主要在心脏血管以及结构保护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丹参酮在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纤维化以及抗心律失常等方面作用显著。为了提高对丹参酮的认识,本文主要综述了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心血管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